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学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07-29 16:2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学习目标:
1.了解非生物因素的种类及其对生物的影响,树立生物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点,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增强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
2.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认同科学探究的严谨性。
3.在进行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培养猜想和推理能力、观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4.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能够不断关注生态环境。
课时安排:1课时
预习导学:
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可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 生物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 _ ___
和___ ___等。如:霜冻会使大批蚊子死亡,这是受 的影响。
3.生物因素主要是指 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 之间和______ 之间的相互作用。
4. 蚂蚁共同搬运食物有分工有合作、两只公羚羊为争夺一只母羚羊发生争斗,这说明同种动物之间既有 又有 。
5.在自然环境中,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多种形式相互作用,使得各种生物之间 、 ,促进了生物界的共同发展。
合作*探究*交流:
1.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相关问题:
(1)实验过程中应给黄粉虫幼虫提供哪两种不同的环境?如何设计?其他因素是否要保持一致?如何保持一致?
(2)用两只黄粉虫幼虫做实验行吗?为什么?
(3)往实验装置中放黄粉虫幼虫时, 最好放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4)放入黄粉虫幼虫后,为什么要静置4—5分钟?为什么要1分钟统计1次,并且统计10次?
2.进一步探究:请思考并讨论除了光照之外,还有哪些非生物因素也能影响黄粉虫幼虫的生活?这些因素对其他生物有没有影响?请选择一种生物独立设计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它的影响。
3.蚂蚁共同搬运食物体现出同种动物之间的什么关系?类似的例子还能举出哪些?
4.两只公羚羊为争夺一只母羚羊发生争斗体现出同种动物之间的什么关系?类似的例子还能举出哪些?
5.归纳出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特点,有什么作用?
当堂检测:
1.影响沙漠中植物生活的最主要的非生物因素是( )。
A.阳光 B.空气 C.水 D.温度
2.下列环境因素中,都属于非生物因素的一项是( )。
①阳光 ②草 ③蚯蚓 ④细菌 ⑤水 ⑥温度 ⑦树木 ⑧蘑菇
A.①⑤⑥ B.①③⑤ C.②⑤⑦ D.①④⑥
3.限制芭蕉在我国北方地区正常生长的环境因素是( )。
A.阳光 B.空气 C.水 D.温度
4.下列各组生物中,属于捕食关系的一组是( )。
A.白菜和黄豆 B.蝮蛇和田鼠 C.鲤鱼和草鱼 D.龙眼和荔枝
5. 下列各组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一组是( )。
A.甘蔗和玉米 B.金鱼和水草 C.青蛙和蝗虫 D.瓢虫和萝卜
6. 下列各组生物中,属于合作关系的一组是( )。
A.水稻和杂草 B.水牛和山羊 C.工蜂和雄峰 D.瓢虫和蚜虫
拓展延伸:
1.山坡南面的小麦比山坡北面的小麦长势好,造成小麦这种情况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
A.温度 B.阳光 C.空气 D.土壤
2.在农田中,对田鼠有直接影响的生物因素是( )。
①青蛙 ②玉米 ③黏虫 ④田螺 ⑤蛇 ⑥黄鼬 ⑦大豆 ⑧猫头鹰
A.①②③④⑤ B.②⑤⑥⑦⑧ C.①③⑤⑦⑧ D.①②④⑥⑧
3.“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诗中描写的景象主要是由什么环境因素引起的?( )
A.阳光 B.空气 C.水 D.温度
4.下列现象属于合作关系的是 ( )。
A.雄啄木鸟为占巢而斗 B.亲鸟用昆虫喂雏鸟
C.蜜蜂家庭成员的分工合作 D.带鱼成群的索饵洄游
5.台湾玉山西北坡植被分布情况为:下层为热带雨林,中层为常绿阔叶林,上层是温带针叶林,顶端为高山草甸。决定该山植被分布的生态因素主要是 ( )
A.水分 B.空气 C.阳光 D.温度
6.影响生物生活的下列各组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 )
A.水是鱼类的生活环境 B.大雁南飞
C.错过季节播种,水稻减产 D.田间杂草多,作物产量低
7.“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橘不适宜在北方栽种的主要原因是北方( )。
A.空气干燥 B.土壤的特性
C.水分太少 D.温度较低
8.海洋由浅至深依次生长着绿藻、褐藻、红藻,影响植物这样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阳光 B.含氧量 C.海水温度 D.含盐量
9.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在一起。
老虎吃野猪      合作关系
许多蜜蜂在酿蜜    竞争关系
田里的水稻与杂草   捕食关系
10.某课外生物科技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6个同样大小的小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沙土,并编号。
②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同样大小的6块,每块马铃薯上都有一个芽眼。将这6块马铃薯分别埋进6个小花盆的沙土中5cm深。
③把6个花盆按照下表的要求分别培养,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花盆编号 培养条件
1号 室温(20 C),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2号 室温(20 C),黑暗中,适量浇水
3号 室温(0 C),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4号 室温(20 C),光照较暗,适量浇水
5号 室温(20 C),光照较暗,大量浇水,将盆底的排水孔堵死
6号 室温(20 C),光照较暗,不浇水
(1)该小组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_因素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其中1,3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_____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_______是这组实验的变量。
(2)5号花盆中的马铃薯最终死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你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存在缺陷?请说明理由。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