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第一节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课型 新授 备课人
教学目标 1.能知道排泄的概念和途径。 2.能说出肾的位置和形态。3.能掌握肾单位的结构。 4.能理解血液在肾单位里流动的情况。 5.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6排尿的意义K]
教学重点 1肾单位的结构 2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教学难点 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学习模式 自学 合作 达标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环节要求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自学思考 合作议惑 分组展示 点评归纳 达标检测 复习1体循环途径2肺循环途径,展示流汗图图片,引入新课1.阅读P66第一自然段,我能知道:排泄是指人体将 排出体外的过程。通过该过程可以保证 的稳定。 2.观察P69图3.4-4,并参照泌尿系统模型,我能知道:泌尿系统是由 、 、 和 共同组成的。其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暂时贮存尿液的器官是 ,将尿液排出体外的器官是 。 3.观察图3.4-1,我能知道:肾脏由 、 和 等三部分结构组成,其中颜色最深的是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 4.观察图3.4-2,我能知道:肾单位由 和 组成。而前者又有 和 组成,主要分布在肾脏的 内;后者周围缠绕着大量的 ,分布在肾脏的 。 5.观察图3.4-2,我还能知道:肾小球是个由数十条 盘绕而成的 ,前后两端连接的血管都是 ,分别叫做 和 。6想一想,议一议: (1).肾脏皮质为什么比髓质颜色更深?(2).血液在肾单位中流动依次经过的结构有哪些?7.尿液是通过 和 的滤过作用,以及 的重吸收作用形成的。 8.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时,血浆中的部分 、 、 和 等物质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 。 9.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 、大部分的 和部分 等会进入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被重新送回血液,称为重吸收作用。 10.不能被重吸收的 、部分 和 等由肾小管流出,就形成了尿液。11.在肾单位中形成的尿液,首先流向 ,再经过 流到 中暂时贮存,最后由 排出体外。阅读P69最后一自然段,我能知道: 12.排尿的意义:首先可以排出体内的 ;其次可以调节 和 的平衡,从而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活动。 13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上的主要不同是什么? 。 14由原尿转变成尿液,尿素含量增加至原先的约六十倍,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组内交流自主学习情况,达成共识 1排泄的三个途径 2泌尿系统结构图,各器官的名称和功能 3肾脏的结构图 4肾小球 肾小体、肾单位结构图名称、功能5原尿的形成’尿液的形成 6血液、原尿、尿液的成分比较 尿的形成和排出 一排泄的概念和途径 二肾 1位置和形态 肾小球 2肾的结构 肾小体 肾单位 肾小囊 肾小管 三尿的形成和排出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同步 要求:1、快速研读教材,标注重点内容; 2、独立思考自主学习题目 ,梳理知识要点; 3、时间约15分钟。 要求: 1. 对议 2. 组议 3. 组长分配任务要求:发言人展示“自学思考”中的问题 ,展示时面向同学,声音洪亮、吐字清晰。2、其他同学注意倾听,为质疑、纠错、补充、 挑战做准备。 要求:1、认真倾听,形成自己的网络知识框架,以自己的形式及时记好笔记。 2、时间约2分钟 要求:1、独立高效完成。 2、时间约3分钟。 意图:教师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实现旧知向新知的导入,快速激发学生对将要学习知识的好奇心。 意图:学生按照课堂导学提纲上的路线图读课本,自学深思,勾画圈点,分析归纳,并做好记录,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意图:学生根据教师导学提纲,按照要求小组起立讨论;使学生在对议、组议中进行思维碰撞,发散自己的思维,汲取他人的智慧。意图:学生按照既定的规则激情展示,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质疑、挑战、纠错、补充,活跃学生思维,激发现学生灵感,让学生体会成功感,跳起来摘到桃子。意图:以知识框架的形式呈现本节课的结构,帮助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整体梳理。能有效的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攻克难点。意图: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反思总结、自我评价,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教 后 记 记思 反
PAGE / NUM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