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3张PPT。第一节 分子和离子第一章 第一节 分子和离子组一:植物中含有哪些元素?
组二:土壤中含有哪些元素?讨论第一章 第一节 分子和离子
植物体和土壤部分元素含量比较表第一章 第一节 分子和离子
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具有:
1、统一性(生命的物质性)
2、差异性结论第一章 第一节 分子和离子
第一节 分子和离子学习重点:
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
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元素分子离子第一章 第一节 分子和离子
组成人体的元素主要有哪些?讨论第一章 第一节 分子和离子
组成人体的主要元素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单位第一章 第一节 分子和离子
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图
第一章 第一节 分子和离子
分 子橘子细胞都由哪些分子组成?
这些分子又是由什么原子组成的。H、O两种原子通过什么样的机制形成水?动手画一画第一章 第一节 分子和离子
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
用,叫做共价键H ·+→·H +H H ·+→第一章 第一节 分子和离子
第一章 第一节 分子和离子
离 子两个离子之间因为得到或失去电子而变为负
离子或正离子而结合起来,形成离子键离子键形成过程:P4第一章 第一节 分子和离子
课堂总结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
O、C、H、N等
原子如何组成分子:
共价键离子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一对电子形成第一章 第一节 分子和离子
分子和离子(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
“分子和离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必修)──分子与细胞》(浙科版)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分子,偏重于化学键的知识,这给教师讲课时把握教材的深浅度带来一定的难度。虽然本节涉及的知识点相对其他不那么重要,但本节是学生从化合物过渡到细胞以至生物体知识的桥梁,而且本节作为生物学习的第一节,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态度将对以后的生物学学习造成直接的影响。
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和一定的自控、自学能力。本节是学生在高中接触的第一节生物课,却牵涉到很大一部分化学知识(元素、分子、离子),而且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困惑、不解和不适应。但化学键的知识学生在初中并没有接触过,因此要抓住此部分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课前指出学习重点,让学生在似懂非懂的学习中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讨论组成人体的主要元素后,能说出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
通过听讲、观看视频等方式,阐明共价键的产生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培养初步运用同位素示踪法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
2、通过讨论、观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参与分析比较植物与土壤的元素组成,认识生物与非生物存在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通过课堂思考和回答,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突破
教学重点: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
共价键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共价键形成的过程
离子键形成的过程
细胞在我们生活中并不能直接用肉眼观察,在学习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时,主要通
过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来举例说出组成人体的重要元素间接得出结论。
共价键是本节学习的重难点,课堂中首先由学生在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此过程进行绘画讲解,之后再由教师结合动画进行重点讲解,从画、听、看多方面结合帮助学生对此进行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思考、动手能力。
离子键的学习则建立在共价键的学习基础上,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类比和学习方法的迁移实现难点的突破。
教学过程
程序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
设
情
境
,
新
课
导
入
PPT:植物与土壤
教师:将学生分两组,分别讨论土壤和植物体中所包含的元素
教师总结:生物和非生物具有统一性(生命的物质性)
PPT:植物与土壤部分元素含量比较表
在学生得出结论的基础上
PPT: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具有统一性(生命的物质性)和差异性
教师设疑:世界是物质的,细胞作为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由哪些物质组成?
PPT:学习重点(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2、共价键)
分组讨论并说出土壤和植物体中所含元素
学生观察并进行比较,得出两者之间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相差大。
学生带着问题思考
一则用植物代表生物,用土壤代表非生物,形象生动,有助学生认识生命的物质性。二则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
事先让学生明确本节学习的重点,使课堂学习具更强的目的性
元
素
PPT:元素周期图
教师设疑:地球上存在的天然元素有90多种,请大家对照周期表来说说看组成人体的元素主要有哪些?
PPT:组成人体的主要元素表
教师讲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因此组成人体的主要元素同样也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
PPT:两副细胞元素组成图(占细胞干重和占细胞鲜重)
学生对照周期表,结合实际生活经验,说出组成人体的主要元素
学生观察比较两副图,进一步明确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
将化学知识与生物相联系,为以后的生物学的学习打下基础。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来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
使学生了解从人体的主要组成元素得出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的推理方法
通过图片的观察和比较使学生对细胞的元素组成有更直观的认识。
分
子
教师设疑:O、C、H、N等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那它们又是怎样形成细胞的?
教师总结:细胞是由多种多样的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组成细胞的物质单位。
PPT:橘子细胞都由哪些分子组成?这些分子又是由什么原子组成的。
教师提问:糖由C、H、O三种元素组成,那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是不是一定就是糖呢?
教师引导:刚刚说到水,大家都知道橘子中的水分子属于共价化合物,那请大家思考H、O两种原子通过什么样的机制形成水?
教师评价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讲述,总结两个H原子和一个O原子通过共用它们最外层的电子形成水分子),我们将共用一对电子形成的键称为共价键
PPT(动画):共价键的形成
教师讲解:教师结合视频为学生讲解共价键形成的过程
教师引导:明确了HCl的形成过程后,我们回过头看下H元素,它由3种不同的H原子组成(氕、氘、氚),我们将氕、氘、氚称为同位素
PPT:同位素的概念
同位素示踪法的应用
学生回答:各种元素(原子)通过一定的方式组成分子,分子再组成细胞
1~2个学生回答(水分子、糖分子等等)
学生回答并举例
由学生到黑板画出H和O的原子示意图,并对它们如何形成水分子进行讲解。其他学生在纸上画
划出共价键的概念
观看共价键形成的动态过程
学生阅读书本第3页“同位素示踪”
学生在自己已有的化学知识基础上进行回答,教师可以借此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
通过橘子将化学中的知识迁移到生物中。内容简单而且接触过,简单带过
通过此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由学生自己动手,有助于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培养他们的动手、逻辑思维能力。加深记忆,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通过直观生动的动画演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有利于学生在原来知识上的顺应。扩充知识体系的内容。
虽然课程标准中没有对同位素示踪法做具体要求,但是此方法在以后的生物学实验中广泛应用,在此让学生有初步认识,为以后的实验学习打下基础。
离
子
教师引导:水分子等共价化合物通过共价键形成水分子,请同学们思考,NaCl等离子化合物是怎么形成的?
教师:在共价键的基础上,结合书本第4页的图片对离子键进行讲解
学生回答
在共价键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对离子键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类比和总结。
课
堂
小
结
,
知
识
延
伸
PPT:课堂总结
PPT:画出H2 和HCl通过共价键形成分子的过程,并思考共用电子对是否有发生偏移?
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
通过此法可反馈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且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表达叙述能力
此题为共价键的延伸问题,有助于学生对本节课的这一重难点进行思考,并且为下节无机物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板书设计
分子和离子
组成细胞的元素
O、C、H、N等
原子如何组成分子
共价键
H·+·O·+·H H:O :H
离子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