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生物学科导学案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设计人:王洁丽 审核人:王洁丽 使用人:
班级 姓名 总第 课时
【学习目标】
1. 理解并记住引起内环境动态变化的因素
2.理解并记住内环境动态变化的特点及调节机制
3.记住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4.举例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5.举例说出人体内环境稳态与健康
【学习重点、难点】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课堂自学】
(一)预习导学(预习课本第7-8页,并完成下列问题)
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引起内环境动态变化的因素有:
和
(2)内环境动态变化的特点: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在发生变化,但 (是/不是)剧烈变动,而是都在各自的正常变动范围内发生波动,即都处于 中,
(3)稳态的定义:稳态是指 机体通过 作用,使各器官、系统 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 状态。
(4).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 ,在一日内的变化一般不超过 。
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2)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一致呢?
①法国生理学家 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
②美国生理学家 提出了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
(3)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主要表现在:
(4)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5)人体内环境稳态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形呢?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 的。
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 含量和血液中的 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保证为细胞代谢提供能量。
(2)适宜的 和 等条件保证酶正常发挥作用。
(二)课堂检测:
1.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
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
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
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
2.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
A 神经调节 B 神经—体液调节
C 体液调节 D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3.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
A 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 渗透压下降 C 细胞代谢紊乱 D 糖尿病
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 B.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
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壁就成为组织液
4.下列各因素中。不直接影响稳态的是( )
A.酶 B.温度 C.pH D.渗透压
5.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血红蛋白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和氧 D.乙酰胆碱
6.剧烈运动时,血浆中乳酸含量大增而pH基本不变,对此现象的不正确解释是( )
A.血浆是一种缓冲溶液体系 B.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弱酸H2CO3
C.H2CO3分解成的CO2可经呼吸排出 D.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马上被稀释或被彻底分解
7.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是由循环系统运送到( )
A.泌尿系统 B.泌尿、消化系统·
C.泌尿、消化、呼吸系统 D.泌尿、呼吸系统和皮肤
8.下列哪项是对内环境稳态的错误描述( )
A.是在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下实现的 B.温度、pH等理化性质呈动态平衡
C.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 D.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
9.(2002年上海高考题)某人患急性肠胃炎引起腹泻,医生给予补充生理盐水,其首要目的是
A 提供能量 B 维持水分代谢的平衡
C 供给营养 D 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
【教/学后反思】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