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0张PPT。2019年2月11日星期一1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题1:内环境的稳态2019年2月11日星期一2问题探讨(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2)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2019年2月11日星期一3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 、 等不同而存在着微小的差异;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 。尽管周围的气温波动范围较大,但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 。年龄性别1℃37℃2、稳态的概念: 。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2019年2月11日星期一4内环境的动态变化例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稳态是机体只在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
B、稳态主要是机体内细胞通过复杂、有序的酶促反应来维持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状态的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的,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D2019年2月11日星期一5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2019年2月11日星期一6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内环境稳态是在 和 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
种 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免疫系统是机体的 ,同时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能 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目前普遍认为, 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器官、系统防御系统发现并清除神经—体液—免疫2019年2月11日星期一7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例2: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
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会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
C、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
D、pH的相对平衡是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独立完成的D例3: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不起作用的是( )
A、胰岛素控制释放到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
B、当有抗原进入人体后,人体内分化出大量的效应细胞
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
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D2019年2月11日星期一8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 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 。一定限度破坏2019年2月11日星期一9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细胞的代谢过程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化学组成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例如,细胞代谢需要依靠氧化分解葡萄糖来提供能量,只有血糖含量和血液中的含氧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为这一反应提供充足的反应物。细胞代谢的进行离不开酶,酶的活性又受 、 等因素的影响。只有 、 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由此可见,内环境稳态是 的必要条件。温度pH温度pH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2019年2月11日星期一10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例4:下列有关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D课件7张PPT。2019年2月11日星期一1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题2: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2019年2月11日星期一2巩固练习1、右图为正常人血糖含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AB段血糖含量剧增是
。
(2)BC段血糖含量下降的调节途径有
。
(3)CD段趋于相对稳定是由于
。 由于食物淀粉消化,形成葡萄糖,葡萄糖被大量吸收进入血液,使血糖含量升高 2条。一条是血糖含量升高,直接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二是血糖含量升高,引起下丘脑兴奋,通过副交感神经,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的共同作用所致2019年2月11日星期一3巩固练习2、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由于( )
A、肺能及时地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
B、肾脏能及时地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
C、消化道和肺能及时地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和氧
D、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的作用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D3、有关内环境稳态的下列描述中,阐明其实质的是( )
A、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
B、在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下实现的
C、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
D、温度、pH等理化特征呈现动态平衡D2019年2月11日星期一4巩固练习4、组织水肿是一种代谢失调症,试从内环境的构成分析组织水肿的可能原因。(1)体内血浆蛋白质含量过低,血浆中水分减少,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多。(2)淋巴回流受阻。5、(2006广东)人体汗腺的功能是( )
A、散热为主,兼行排泄
B、排泄为主,兼行散热
C、排泄为主,兼行气味散发
D、化学通讯为主,兼行散热A2019年2月11日星期一5巩固练习6、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是( )
A、肝脏分泌的胆汁通过胆管进入十二指肠
B、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
C、CO2从线粒体扩散到细胞质基质
D、突触前膜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D7、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的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C、所有稳态的形成有许多系统参与
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B2019年2月11日星期一6巩固练习8、下图是人体对水的摄入、吸收、分泌和排出的途径:
(1)请将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具体内容填入相应的横线上。
a、胃肠道中的水分以① 方式进入内环境。
b、内环境中的水分以② 的形式进入消化道。
c、肾小管中的水分通过③ 作用进入内环境。
d、内环境中的水分通过皮肤的④ 排出体外。
(2)简答水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a、 。
b、 。自由扩散(或渗透)消化液重吸收汗腺是细胞(或生物体)的主要组成成分生物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2019年2月11日星期一7巩固练习9、右表是狗颈部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部分成分的质量浓度(mg·L-1)的比较。从表中可以看出,三者成分的主要差异是蛋白质。试分析说明:
(1)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是大分子蛋白质,还是小分子蛋白质? 。
(2)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和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高出约一倍,其原因是
。
(3)淋巴中的蛋白质来自 ,最终回流到 中。小分子蛋白质 血浆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不能渗透到组织液或淋巴中,而组织液或淋巴中的蛋白质通过各种途径,可以渗透到血浆中,所以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和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高组织液血浆课件13张PPT。2019年2月11日星期一1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课题:细胞生活的环境2019年2月11日星期一2问题探讨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2019年2月11日星期一3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的组成:体液包括 和 。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 ;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 ,细胞外液包括 、
、 等。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细胞内液2/3细胞外液1/3血浆组织液淋巴2019年2月11日星期一4例1: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液体是( )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细胞内液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的组成:D2019年2月11日星期一5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2、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组织液血浆淋巴2019年2月11日星期一6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2、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例2: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结果会造成局部( )
A、血浆量增加
B、组织液增加
C、组织液减少
D、淋巴减少B2019年2月11日星期一7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3、内环境的概念:由 叫做细胞内环境。 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例3: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 )
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C例4:血细胞的内环境是( )
A、血液和组织液 B、组织液和淋巴
C、淋巴和血液 D、血浆D2019年2月11日星期一8细胞外液的成分水无机盐离子(Na+、Ca2+、K+、Mg2+、Fe2+、Cl-、HPO42-、SO42-、HCO3-)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2019年2月11日星期一9细胞外液的成分例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钙离子
B、呼吸酶
C、葡萄糖
D、血红蛋白BD2019年2月11日星期一10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与酸碱度1、溶液渗透压:是指 。其大小取决于 :溶质微粒越 ,即溶液浓度越 ,对水的吸引力越 ,溶液的渗透压越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多高高高2、细胞外液的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3、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019年2月11日星期一11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与酸碱度例6:右图表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对曲线仔细分析后,你认为对曲线BC段的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A、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
B、乳酸与Na2CO3反应生成CO2
C、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
D、乳酸与Na2HPO4反应生成NaH2PO4A2019年2月11日星期一1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体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
内 ,同时,
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是 、
的。细胞不仅依赖
于 ,也参与了内环
境的 。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内环境形成和维持2019年2月11日星期一1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体例7:(多选)刚进入西藏的援藏干部,对高原缺氧环境所作出的生理反应是( )
A、造血功能增强,红细胞数目增多
B、呼吸速率加快
C、细胞大多以无氧呼吸获得能量
D、心率加快BD例8:(2006广东)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