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解同步训练(2课时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解同步训练(2课时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2-22 17:33:54

文档简介

[范围:第6章 第1节 第1课时 溶解与乳化 建议用时:1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云南] 把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面粉 B.蔗糖 C.花生油 D.泥土
2.名称中有“水”字的物质可能是溶液。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  )
A.冰水 B.泥水 C.硬水 D.油水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B.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C.只要条件不变,糖水中的糖不会分离出来
D.溶液中的微粒一定以分子形式存在
4.蔗糖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图K-1-1中能较好地反映溶液中蔗糖分子分布的是(水分子未画出) (  )
图K-1-1
5.同学们做完实验后的试管中常附着难清洗的物质。下列清洗方法错误的是 (  )
A.内壁有碳酸钙的试管用稀盐酸清洗
B.内壁有碘的试管用酒精清洗
C.内壁有植物油的试管用洗洁精清洗
D.内壁有铜粉的试管用稀硫酸清洗
二、填空题
6.请写出下列溶液的颜色。
溶液
氯化亚铁溶液
硫酸铜溶液
高锰酸钾溶液
蔗糖溶液
颜色
   ?
   ?
   ?
   ?
7.小科同学在厨房帮妈妈做饭时观察到了一些现象,请你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1)①花生油、 ②食盐、③面酱、④白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将它们分别与足量水充分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的是    (填序号)。?
(2)烹煮西红柿汤时,为了解汤的咸味是否适宜,只需取锅中少量汤品尝,这是因为溶液具有    。?
(3)烹煮后的油锅很难用水清洗干净,加点洗洁精就能轻而易举地清洗干净,这是因为
?        。?
8.小华同学想喝糖水,怎样使糖较快溶于水中?请你帮他想想办法。
方法一:                  ;?
方法二:                  ;?
方法三:                  。?
9.同学们为证明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设计了如图K-1-2所示的实验。
图K-1-2
(1)各实验中都可观察到溶液颜色为    。?
(2)通过实验①②的对比,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3)若要证明物质溶解的快慢与固体颗粒大小有关,需增加实验④与实验③进行对比,实验④的烧杯中需加入       和 。?
[2018·济宁] 洗洁精是家庭必备的清洁用品,可迅速分解油渍、去污、除菌,有味道淡雅、洁净温和、泡沫柔细、低残留的优点。洗洁精的有效成分是表面活性剂,还含有泡沫剂、香精、水、色素等多种成分。
图K-1-3
请回答:
(1)洗洁精去除油污的有效成分是                       。?
(2)洗洁精去除油污的原理是?            。
教师详解详析
1.B
2.C [解析] 冰水是由不同状态的同一种物质混合形成,属于纯净物;泥不溶于水,混合后形成的泥水是悬浊液;硬水是溶有较多钙、镁物质的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油不溶于水,混合后形成的油水是乳浊液。
3.C 4.A 
5.D [解析] 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因此不能用稀硫酸清洗试管内壁上的铜粉。
6.浅绿色 蓝色 紫红色 无色
7.(1)②④ 
(2)均一性
(3)洗洁精对油污起到了乳化作用
8.不断搅拌,使微粒运动速率加快 
加热升温,使其扩散速率加快 
将糖块研碎,增大糖与水的接触面积
9.(1)蓝色 (2)当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溶解速率越快
(3)50 mL冷水 0.5 g块状硫酸铜
  (1)表面活性剂
(2)洗洁精有乳化作用,能把油污分解成细小的小液滴,随水流走,从而起到去除油污的作用
[范围:第6章 第1节 第2课时 物质溶解时的能量变化、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建议用时:15分钟]
一、选择题
1.在水中加入下列物质后形成的溶液很难导电的是 (  )
A.蔗糖 B.食盐 C.硫酸 D.氢氧化钠
2.下列固体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溶液温度显著升高的是 (  )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硝酸铵 D.蔗糖
3.如图K-2-1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向集气瓶内滴入适量液体X与固体Y作用,可观察到气球逐渐变大,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状(忽略滴入液体X所排出的气体)。下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 图K-2-1
A
B
C
D
X
过氧化氢溶液


稀盐酸
Y
二氧化锰
氢氧化钠
硝酸铵
铁粉
二、填空题
4.现有①蒸馏水、②食盐溶液、③蔗糖溶液、④稀硫酸、⑤稀氢氧化钠溶液,其中    (填序号)能导电,因为这些溶液中含有    ;金属也能导电,是因为金属中含有   。?
5.[2019·海南改编] 某实验小组进行物质溶解实验。20 ℃时,称取2.5 g、5.0 g、7.5 g NaOH固体,分别加入到3个小烧杯(均已盛装50 mL水)中,均完全溶解。通过数字化实验测得它们在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K-2-2所示。
图K-2-2
依据该实验,对于NaOH在水中溶解,你能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
6.实验室中有氯化钠溶液和蒸馏水各一杯,请用不同的方法将它们区分开来,简要写出你的实验步骤和现象:??                         。?
7.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实验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图K-2-3
进行实验:分别称取一定量的NaCl、NH4NO3和NaOH,再分别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在室温下分别按如图K-2-3所示操作进行实验,并记录有关实验现象如下表。
物质X
NaCl
NH4NO3
NaOH
溶解现象
全部溶解
全部溶解
全部溶解
溶解前后溶液温度变化
没有明显变化
  ?  ?
  ?  ?
(1)请填写上表中的空白。
(2)图中①的操作是        ,③中“搅拌”的目的是         ,图中的一处错误操作是        。?
(3)为了便于比较,该实验方案中需注意          。(答一条即可)?
 [2019·德州] 将NaOH、NaCl、NH4NO3固体各10 g分别放入盛有100 mL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在不同时间测量溶液的温度,绘制成如图K-2-4所示图像。分析图像,回答问题。
图K-2-4
(1)在NaOH、NaCl、NH4NO3三种物质中,溶解时出现吸热现象的是     (填名称)。?
(2)对NaOH而言,a点右侧曲线表示:在一定时间段内,溶液温度随时间推移而   (填“升高”或“降低”),其原因是        。?

教师详解详析
1.A [解析] 蔗糖溶于水后以分子形式存在于水中,故其水溶液不能导电。
2.A
3.B [解析] 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混合,以及稀盐酸和铁粉混合均能生成气体,使密闭容器中气体增多,压强变大,但气球膨胀后不会恢复原状;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使瓶中原有气体受热体积膨胀,瓶内压强增大,气球鼓起来,停止滴入X后,随着装置温度下降,气体体积收缩,气球最后恢复原状;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热量,温度降低,瓶内压强减小,气球会变得更瘪。
4.②④⑤ 自由移动的离子 自由移动的电子
[解析] 物质能导电的条件是存在能够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金属中存在的是能够自由移动的电子,能导电的溶液中存在的是自由移动的离子。蔗糖溶液中蔗糖以分子的形式存在,不能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不能导电。
5.相同条件下,溶解的氢氧化钠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合理即可)
[解析] 比较图像可以看出,2.5 g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温度上升最小;7.5 g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温度上升最大。即相同条件下,溶解的氢氧化钠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
6.做导电性实验,能导电的是氯化钠溶液,不能导电的是蒸馏水;各取少量液体(1滴即可)滴在干净的玻璃片上,晾干或烘干后,有白色痕迹出现的是氯化钠溶液,没有痕迹留下的是蒸馏水(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7.(1)温度降低 温度升高 (2)测定水的温度 加快物质的溶解速率 用温度计搅拌
(3)加入水的体积相同(或加入物质的质量相同,合理即可)
[解析] (2)要探究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就要事先测定水的温度;溶解过程中的搅拌是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速率;搅拌时应该用玻璃棒而不是温度计。
(1)氯化钠、硝酸铵 (2)降低 溶液热量散失
[解析] (1)分析图像,可以发现NH4NO3、NaCl溶于水时,温度降低,产生吸热现象。(2)从a点右侧曲线可以看出,在一定时间段内,溶液温度随时间推移而降低,因为溶液的温度比周围环境高,会向外散热,使温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