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一节 森林及其保护
学习目标:
1.了解森林资源破坏的原因、特点和危害。
2.运用世界森林分布示意图,能说明世界森林种类和分布地区。
3.理解森林的生态功能,树立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
学习重点:
1.森林资源破坏的原因。
2.森林的生态功能。
3.保护森林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森林——覆盖大面积土地并以乔木为主体的植物
群落
森林资源——指森林和林业生产地域上的土地和生物的总称,包括森林、林木植物、野生生物、微生物、土壤和气候等自然资源。
概念:
1、森林的特点
2、森林破坏的原因
3、2000年森林面积
4、森林的生态功能
5、森林破坏的后果
6、保护森林的措施
第一节 森林及其保护
自主学习:
1、森林的特点
①最强大、最复杂、最长久的生态系统
②最丰富的物种库(迄今被文献订名和记录的仅有174万种中2/3以上存在于森林生态系统中 )
③保护森林、植树造林是生态系统保护的核心
第一节 森林及其保护
一、滥伐森林的生态灾难
三大生态系统:
森林、海洋、湿地
(1)原始林面积变化:
(2)森林锐减原因:
约占陆地面积的________
8000年前:
2000年:世界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______
中国:1.58亿公顷,16.55%,0.11公顷;2020年:23%
47.7%
38.66亿公顷30%人均0.6公顷
对原始森林有所破坏,但是因人口稀少,森林仍然有自然更新的机会
刀耕火种、游耕制度
人口增多,无计划垦殖和大量使用薪柴
面积逐渐减少
大规模商业性机械采伐
面积锐减
2、森林面积变化及其原因
自然原因:
气候变化、森林火灾、鼠、虫害等
人为原因:
原始社会 农业社会 工业时代
人类活动
对森林的影响
(1)按森林疏密
密林 2/3
疏林——由阔叶树和草地组成 1/3
(2)受人为影响程度
天然林 不足40%
“半天然”林
人工林
3、森林的分类
工业化国家中,除加拿大和俄罗斯外,大部分森林为人工林或“半天然林”
4、森林的分布
集中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
保存原始森林的地区多是人口较少、交通不便、自然条件较恶劣、开发较晚的区域;
原始森林消失区域则多为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的地区。
对应的自然带?
5、我国森林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东北林区——最大的天然林区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 (林木蓄积量占全国1/3)
西南林区——第二大的天然林区
(喜马拉雅山南坡、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横断山区)
(林木蓄积量占全国1/4)
东南林区——人工林和次生林比重大 (赣、闽、台)
三大林区:
缺林地区:
广大西北和黄河中下游的晋、冀、豫
分布在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开发利用困难
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
应当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工业化的发展,必然会开发利用森林,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事实。开发利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森林数量的减少。但只要人类注意开发适度,严格做到开采与抚育更新相结合,结果就会向积极的方面发展。当然,如果人类忽视自然规律,忽视森林的生态价值,结果一定是开发过度,导致森林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生态灾难的发生。
世界森林数量在减少,这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吗?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森林的经济价值
(1)制作家具
(2)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
(3)森林中还有多种药材
(4)重要的建筑材料等
一颗50年的树:经济价值:300美金
生态价值:200000美金
6、森林的生态效益
森林还有哪些其他的功能?
稳定大气成分、增加降水、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吸烟除尘
调节气候、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过滤尘埃、吸收噪声
释放氧气、净化空气
提供旅游休闲场所
森林的生态功能
稳定大气成分、繁衍物种、
降低风速,吸附飘尘;增加碳储量;
蒸腾水汽一半以上重新参与水循环,增加降水;
为半数以上的物种提供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
不同类型的森林作用不同
(1)三北防护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2)沿海防护林——防御台风、海啸侵袭,改善沿海生态环境;
(3)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山区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4)城市森林的作用——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吸收噪声,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5)红树林——保护海岸,维护生物多样性。(6)平原农田防护林:——防风、营造农田小气候。
7、破坏森林的后果
课上思考:结合教材以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水灾害为例,分析长江流域洪水灾害频发的原因
ks5u精品课件
自然
原因
洪水来量:
长江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广,
支流多,汛期长,水量大
滞洪能力:
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
泄洪能力:
中下游河道的泄洪能力不足
人为
原因
滥伐森林:
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河道泄洪能力降低,湖泊淤积,蓄洪能力降低
围湖造田:
湖泊萎缩,调蓄洪峰的能力减弱
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
微量清水入河
思考:护坡林为什么能使地面径流减少?
图中森林起到了什么作用?
如果山坡上没有森林,从坡上到坡下径流量
及其含沙量将怎样变化?这将引起什么灾害?
山坡上的水和土流失了,有什么后果?
政府:
民间团体:
不仅积极植树造林,而且发起各种保护森林的行动。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二、保护森林
国际:1992年联合国通过《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
中国:1984年颁布《森林法》,2002年公布了森林法的实施条例
思考如何保护森林资源?
严禁乱砍滥伐
退耕还林
中国森林资源变化表
全国人工林保存面积(3000万公顷)居世界第一位
次序和年限 森林面积(万Km2) 森林覆盖率(%) 活立木总蓄积量(亿M3)
1949年 76.0 7.9
第一次清查1973-1976 122.0 12.7 95.3
第二次清查1977-1981 115.2 12.0 105.7
第三次清查1984-1988 124.6 12.98 105.7
第四次清查1989-1993 133.6 13.92 117.85
2000年计划 144-154 15-16 126.60
中国的植树节在每年的3月12日
我国森林保护的措施
1、加强法制,严谨乱砍滥伐。
2、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建立自然保护区。
3、计划采伐,采育结合。
4、植树造林,积极营造防护林。
5、鼓励保护性开发,改变山区经济结构
6、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秦岭北麓资源丰富,文化遗迹众多,2018年7月以来,“秦岭违建别墅拆除”备受社会关注。别墅区修建过程中,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明确规定,严格控制在秦岭进行房地产开发。此事件表面上是违建问题,实际是关乎绿水青山的大事。
简述秦岭北麓大面积违建别墅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1.【答案】危害: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重;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生物多样性减少;耕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加重。
治理措施:加强立法与执法,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实施坡面排水、边坡防护工程;拆除违建,因地制宜,营造新景观;对建筑垃圾实行分类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置;加强水环境治理,保证水源区安全。
【解析】秦岭属于中国南北方的界山,位于黄土高原的南缘,地质复杂,是多种自然要素的过渡位置。秦岭北麓大面积违建别墅,会造成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重,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生物多样性减少,耕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加重。针对该现象的治理措施,需要从法律层面促进,加强立法与执法,促进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建立护坡防护工程保护;同时对于破坏环境的违规建设项目拆除,对建筑垃圾分管处置;加强水环境治理,保证水源区安全。
【2017全国卷Ⅱ】 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图8)。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
【答案】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更稳定。
【解析】森林作为陆地最主要的生态系统,森林可以涵养水源、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消除噪音、净化空气。植被恢复是水土流失治理的根本,不同的次生林,由于植被种类不同,密度不同,根系所扎的深浅不同,其保持水土的功能是不一样的。本题我们主要就是抓住以上几点进行分析的。人工林与天然林相比,森林结构简单,树种单一,草本植物少,覆盖率差。
考点:不同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7全国卷Ⅲ】43.[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人们受经济利益驱动,砍伐热带雨林,种植橡胶、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观测发现,在一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内湿度明显低于雨林。
分析这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比雨林湿度低的原因。
【答案】天然林层次丰富,林冠密度高;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层次单一,林冠密度较低,截留的降水量较少;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地表缺乏草本、灌木等的保护,水分易散失,土壤裸露,土壤蓄水能力较低。
【解析】首先,天然林层次丰富,林冠密度高,较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截留的降水量多,涵养水源的能力强。其次是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地表缺乏草本、灌木的保护,水分易散失,且土壤蓄水能力较低,涵养水源的能力弱,因而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比天然的雨林湿度低。
考点:不同森林环境效益差异的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