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描述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过程,以及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2、理解绿色植物是天然的“蓄水池”。
3、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形成热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
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过程,以及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学法指导】
仔细阅读课本第75-76页,观察课本第75页图2.1-18,认真思考,描述生物圈中的水不断地在海洋、陆地和大气之间循环流动的过程。再结合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知识,阐述绿色植物是天然的蓄水池。在此基础上,讨论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环境,形成爱绿、护绿意识。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
1、生物圈中的水不断地在 、 、和 之间循环,绿色植物在这一循环中对维持生物圈中 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2、植物可以减缓 对陆地的冲刷,使更多的雨水渗入地下, ;
3、绿色植物的根系和枯枝落叶对地面土壤有很好的 和 作用,可以保持水 土,防止水土流失。
4、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提高 ,增加 ,从而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二、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生物圈中的水是怎样循环的?
2、绿色植物是怎样参与水循环的?
3、有绿色植被覆盖的陆地和裸露的陆地水流大小、地表径流速度是否相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4、如果没有绿色植物,会对生物造成什么影响?
三、总结提升(师生共同讨论):
归纳总结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的作用。
【考题例析】
例:炎热的夏天,树林里空气湿润,凉爽宜人,主要原因是( )
A.光合作用降低了二氧化碳浓度和空气湿度。
B.呼吸作用吸收了大量的热,降低了空气湿度。
C.蒸腾作用降低了树林的温度,提高了大气湿度。
D.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水分,提高了空气湿度,降低了空气温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蒸腾作用的意义。植物吸收的大部分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在水分变为水蒸气的过程中带走了大量的热量,这样可以降低植物叶片的温度,提高大气湿度,从而使树林里空气湿润,凉爽宜人。 【答案】C
【达标检测】
[基础过关]
一、选择题
1、森林地区,往往降雨较多,主要原因是( )
A.光合作用旺盛,释放水汽多 B.蒸腾作用使大气湿度增大
C.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水多 D.森林保持水土,蓄水较多
2、在炎热的环境中,树荫下比较凉爽。这主要是由于植物( )
A.进行呼吸作用的缘故 B.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造成的
C.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果 D.大量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果
3、我们常把森林比作“绿色水库”,原因主要是( )
A.植物呼吸作用产生水
B.植物的蒸腾作用非常强
C.森林可增加降雨量,并截留降水量的20%-30%
D.植物体内储存着大量水分
4、下列各项中,能正确描述水分在自然界和生物界循环途径的是( )
A.大气→植物根系→植物叶片→大气
B.大气→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茎、叶→大气
C.植物叶片→植物根系→大气
D.自然降水→植物茎、叶→植物根系→大气
5、倡导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减少固体垃圾 D.移风易俗
二、非选择题
科学家测算,某热带雨林的降雨量是1950毫米/年,蒸腾量是1570毫米/年。请你计算蒸腾作用占降雨量的百分比。说一说绿色植物与降雨的关系。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气候条件往往较好,如降雨量较多,夏天也较凉爽。这主要是利用植物的何种生理作用(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2、当踏入山林时,会感到空气特别地清新和湿润,这主要是由于( )
A.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植物的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滕作用 D.茂盛的林木遮住了大部分太阳光
3、下列哪种做法不利于生物圈中水分平衡的保持?( )
A.保护现有的森林和草地 B.退耕还林、还草
C.大规模植树造林 D.毁林烧山,建造梯田
4、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水灾,经济损失严重。造成水灾的主要原因是( )
A.长江流域雨水太多 B.长江堤坝损坏严重
C.天气预报不准 D.长江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
5、近年来,沙尘暴仍频繁在我国北方发生,严重干扰和危害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引起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是( )破坏了生态平衡。
A.人类盲目地开发森林和草原 B.北方地区降水量低,常年干旱
C.环境污染导致植被大量死亡 D.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锐减
二、非选择题
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这句谚语中蕴含着什么样的科学道理呢?
【拓展提高】
调查表明,长期的滥砍乱伐,已经使长江上游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期的30%~40%下降为10%左右。由于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1998年2月上旬长江上游来水比1997年同期减少15%。因此有人预测,如果上游森林资源的破坏趋势得不到根本逆转,到21世纪中叶,长江有可能断流。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