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南屯矿校七年级下册生物测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邹城市南屯矿校七年级下册生物测试题(无答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09-29 20:2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南屯矿校七年级下生物测试06
班级 姓名
1、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将答案填在答题表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吃馒头时,越嚼越感觉到甜,这是因为( )
A.唾液可变成葡萄糖 B.淀粉被分解成葡萄糖
C.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 D.麦芽糖被分解成葡萄糖
2.人患感冒时,常感到呼吸困难,闻不到气味,没有食欲等现象,这是因为( )
A.由于病毒过多,鼻腔堵塞
B.由于病菌侵犯,味觉失灵
C.由于病菌阻挡、空气通过鼻腔量少
D.鼻腔黏膜充血肿胀,嗅细胞接触不到气味的刺激
3.有一个大面积烧伤的病人,烧伤面有大量的液体涌出,需要输血,在输血时最好输入( )
A.血浆 B.全血 C.浓缩的血小板 D.浓缩的红细胞
4.我们在紧张的学习之后要进行一些适当的文体活动,道理是( )
A.促进神经系统的功能进一步完善
B.有利于恢复体力
C.可以使大脑皮层各个部分得到交替活动和休息
D.锻炼身体
5.在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受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患者(2)体 内(甲、乙为同种病毒)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
A.疫苗 B.激素 C.抗原 D.抗体
6.经诊断某人得了传染病,医生采取了下列措施,其中( )是控制传染源。
A.对病人的房间进行消毒
B.给病人吃药打针进行治疗
C.给附近居民进行预防注射
D.健康的人注意生活卫生
7.据记载,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都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干旱少雨,动物没有水喝
B.天敌过多,大量被捕食
C.人类活动破坏了生态平衡
D.食物不足,饥饿致死
8.下面是某位同学在饮食习惯上的一些习惯,从合理膳食的角度来看,哪种做法不正确 ( )
A.每日三餐,按时进餐
B.只吃水果,不吃蔬菜
C.每日早、中、晚餐的能量比基本上保持30%、40%和50%
D.口味清淡,不吃过咸的食物
9.防止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是( )
A.植树造林 B.减少工业生产
C.禁止使用燃煤 D.农作物不再使用农药
10.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 )
A.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B.体循环的静脉血压
C.肺循环的动脉血压 D.肺循环的静脉血压
11.某视力正常的同学,当他站在车亭候车时,先是看到一辆汽车停在远处,然后朝他迎面驶来。下图中的能正确反映该同学在注视汽车过程中眼球晶状体曲度变化情况的是( )
12.血液流经下列哪些器官时,血浆中的代谢废物会减少( )
①肝脏 ②小肠 ③大肠 ④肾脏 ⑤胰腺 ⑥肺 ⑦皮肤 ⑧膀胱
A.③④⑥ B.④⑥⑦ C.①③⑧ D.⑥⑦⑧
13.某人左侧躯体半身不遂,此人受损的部位和中枢分别是( )
A.左侧脊髓、躯体感觉中枢 B.右侧大脑、躯体感觉中枢
C.右侧脊髓、躯体运动中枢 D.右侧大脑、躯体运动中枢
14.如果要使蝌蚪在短时间内迅速发育成青蛙,可饲喂( )
A.含生长激素的食物 B.含性激素的饲料
C.含甲状腺激素制剂的饲料 D.大量昆虫
15.注射青霉素之前要先做皮试,作皮试的时候,会感觉特别疼,这是因为( )中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
A.表皮 B.真皮 C.角质层 D.生发层
16.请结合眼球的结构示意图,指出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
A.结构l病变或损伤可通过移植而使病人重见光明
B.若结构2过度变凸,则不易看清近处物体
C.结构4能将物像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
D.结构2在成像过程中相当于凸透镜
17.下图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下面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若图表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则C代表脊髓的神经中枢
B.若图表示看到酸梅分泌唾液的反射弧,则B代表眼球的视网膜
C.若图表示听到铃声进入教室的反射弧,则B代表耳结构的鼓膜
D.若此图表示使运动协调和维持身体平衡的反射弧,则C代表小脑的神经中枢
18.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还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林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19.下图为模拟膈肌运动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演示吸气,膈肌收缩 B.乙图演示吸气,膈肌舒张
C.甲图演示呼气,膈肌舒张 D.乙图演示呼气,膈肌收缩
20.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是
A.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B.农业生产的进步
C.人口的过度增长 D.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1.观察放入抗凝剂的血液的实验中,将10ml的新鲜的人体血液和抗凝剂混合,24小时以后,出现了如图所示的分层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血液中运输养料和废物的成分是图中所示的___________(填字母),除上述功能外,它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2)氧气进入血液以后,主要由图中___________(填字母)部分血细胞来运输。
(3)能吞噬病毒的血细胞存在于图中的____________(填字母),能止血和加速凝血的血细胞存在于图中的____________(填字母)。
(4)静止一段时间以后,量筒中的C部分会变成_______色。
2.如图所示是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示意图,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血管⑤的名称是___________,图中血管⑥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血液由②射出,流经⑤、⑥到③的循环途径叫_____________。
(3)由A到B处,血液由____________血变成了_____________血。
3.下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及膝关节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注:[ ]内填图中序号)
(1)图中①是由_____________汇集而成的。
(2)当叩击膝盖下位的韧带时,产生膝跳反射。膝跳反射属于___________(条件或者非条件)反射,参与此类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 ___________里。
(3)通常在发生反射时,受试者才觉察到小腿位置的变动,这说明神经冲动由一部分传向了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④部位受到损伤,叩击⑥时膝跳反射能否发生 __________。
4.肾单位是形成尿的结构功能单位,下图是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血液在流经1时,通过[1]和[2]的_____________作用,除________和_________外,血液中其它成分,都可以进入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
(2)当健康人的原尿流经[ ]___________时,__________全部被重吸收回血液,完全不被重吸收的成分是____________,它和多余的水、无机盐一起形成尿液。
(3)经检验,若某人的尿液中经常含有葡萄糖,则此人患有__________病,治疗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尿中发现血细胞,则 发生病变。
5.为了探究废电池对水体的污染,李强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
(1)将一节5号电池破碎,浸泡在1000mL的滴水中2—3天;
(2)在4只鱼缸上分别贴上标签A、B、C、D;
(3)在4只鱼缸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洁无污染的河水;
(4)在四只鱼缸中分别加入50mL、1.00mL、200mL、400mL电池浸出液;
(5)再向各鱼缸中分别放人三条金鱼,定时喂养同种饲料,观察并记录情况。结果见下表:
A B C D
所加浸出液的体积/mL 50 100 200 400
金鱼成活时间/天 15 12 7 l
根据以上设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
(2)实验步骤(5)中,放入各鱼缸的金鱼必须是______ 。(从大小生命力考虑)
(3)实验时是否需要设置对照组 __________。该如何设置 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实验,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