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营养成分

文档属性

名称 食物的营养成分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10-03 20:2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节 食物的营养成分 教学设计
舜耕中学 徐老师
教材内容分析:《食物的营养成分》是《人的生活需要营养》开篇,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知道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来自于食物,体验到合理饮食的重要性。为《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打下基础,在本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资料,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得到食物营养的信息。作为学生的合作者和指导者,教师还要善于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动手探究食物中含淀粉、蛋白质及脂肪。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了解人类需要那些营养及其来源,各种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②能说出日常的食品中主要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能力目标:
①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类别等方面的认识,并扩充到记录中。通过食品包装上的说明,搜集食品营养的信息。
② 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淀粉及脂肪。
情感目标:
①愿意与小组的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②向学生进行营养卫生教育,了解饮食健康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糖类、蛋白质、脂肪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难点:了解各种营养成分的对人体的作用,做到合理饮食。
教学准备
①学生课前调查记录自己一天吃的食物。
②脂肪的辨别实验器材:食用油、肥肉、棉签、白纸。
③淀粉的辨别实验器材:淀粉、水、碘酒、烧杯、含有淀粉的食物等。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导入:同学们一日三餐都吃些什么呢?最喜欢吃的是什么?最不喜欢的又是什么?(生回答)看来大家的饮食爱好各不相同。那么这些食物中都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呢?能否满足你身体的需要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究食物的营养。(展示课题)
二、引导探究,点拨建构
根据你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你认为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生: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
活动一:仔细你们小组搜集的食品包装袋上的说明,将食品的营养成分填写到课本的表格里。
活动二: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脂肪。
(一)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淀粉
淀粉是糖类的一种,你知道怎样来鉴定它吗?(滴加碘液变蓝)能不能利用以上经验来辨别食物中相关的营养成分呢?
1、出示一段藕:怎样证明藕中是不是含有淀粉?
2、同学们再猜猜看:桌上杯子里的几样食品里(胡萝卜、土豆、面包、馒头、鸡蛋)哪些含有淀粉,那些不含淀粉?请同学们: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
3、学生分组实验验证,并汇报哪些食品含有淀粉,那些食品中不含淀粉。(让学生写出自己发现的结论。)
4、平常吃的食品中哪些是含有淀粉的?(自己可以证明自己的想法)
(二)探究食物中的营养----脂肪
我们通常说的“油”就是脂肪,怎样发现它的“足迹”呢?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交流。
1、移动白纸上肥肉的位置,观察看到的现象?在白纸上放些水,观察看到的现象。
2、谁来说说脂肪较多的食物在白纸上会留下什么特征?
(有油迹、光滑、透明、发黄)
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较多的脂肪。
3、请你们用桌子上的花生米在白纸上划、压,试试看花生米是不是含有较多的脂肪。
4、交流实验结果。
(三)探究食物中的营养——蛋白质
夏天到来的时候,不少同学喜欢粘树上的知了,用的“面筋”就是一种蛋白质。你用手摸过它吗?有什么感觉?羽毛、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如果放在火上烧的话,你会闻到什么气味?利用这些经验如何检验蛋白质的存在?
1、用解剖针挑取一小块煮熟的鸡蛋白(瘦肉),放在酒精灯上烧,闻一下有什么气味产生?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将一小块面团放在水中洗,最后剩下了什么?颜色如何?试一试粘度如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用你的方法能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三、归纳整理,迁移应用
通过实验探究,我们发现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等营养成分。下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看阅读课文,来进一步认识它们。
1、蛋白质在人体内起到了什么作用?含量较多的食物有哪些?
2、脂肪对身体有什么作用?哪些食物含量较多?
3、到了第三、四节课的时候,有些同学就会感到饥饿疲劳,学习效率降低,这是为什么?
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讨论、交流。
四、走进生活,学以致用
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为保证你在剧烈运动时及时获得较多的能量,应该多吃含哪种营养丰富的食物?
2、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速度很快。营养学专家建议青少年要适当多吃奶、蛋、鱼,肉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为什么?
3、在汶川地震中,幸存者十几天不吃饭,仍然有能量的供应,这是什么原因?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要求学生了解蛋白质、脂肪、糖类是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我的教学设计本着这样的一个思路:教学中要尽量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减少教师的说教,尽可能的让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和讨论交流,用多样的活动方式来体现学生认知过程和教学过程相统一的教学指导思想。我在这一节课中,将学生被动接受的知识设计为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小组交流等形式来让学生感知,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开动脑筋,展现才艺,将相关知识落实下来,并锻炼学生的动手实验探究等能力。
第一节 食物的营养成分(第2课时)
舜耕中学 贾老师
1.教材分析
“维生素”一部分内容是《课标》中“生物圈中的人”这一主题的二级主题 “人的生活需要营养” 的一部分。人的食物来源于生物圈,维生素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本部分教材的安排内容单一,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和生活应用密切相关,因而教学中需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效开发利用学生自身的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探究和主动学习的活动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举例说出维生素的食物来源和缺乏症。
能力目标: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观点。
教学重点:举例说明各种维生素的来源及缺乏症。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教学难点: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2.教学准备
3.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回答如下问题:
①食物中含有哪6种营养成分?
②“三大营养物质”是指什么?各有什么作用?哪些食物中含量较多?
③如果缺少钙、铁、碘分别会患什么疾病?
(2)几百年前的欧洲,长期在海上航行的水手经常遭到坏血病的折磨,患者常常牙龈出血,最后痛苦死去,人们一直查不出病因。奇怪的是只要船只靠岸,这种疾病很快就不治而愈。水手们为什么会得坏血病呢?一位随船医生通过细心观察发现,水手在航海中很难吃到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这位医生试着让水手天天吃一些新鲜的柑橘。奇迹出现了──坏血病很快就痊愈了。柑橘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本领呢?对这则小故事你还有哪些问题?
生尝试回答,引入学习内容。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科学闯将: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问题串一:
(1)你对维生素有哪些认识?
(2)维生素C一般在哪类食物中含量较多?
(3)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相同吗?你如何检验维生素C的存在?
(4)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学生交流,借助学生生活经验了解相关知识背景。
问题串二:
(1)提出问题:哪些(种)蔬菜或水果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呢?
(2)你做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定计划:①你准备使用的器材有哪些?
②这个实验的变量是什么?你打算怎样控制其余的变量?
③你设计的实验步骤是怎样的?
④实验中还该注意些什么?
⑤你应该设计怎样的表格来记录实验数据?
果蔬汁种类 1 2 3 4
使高锰酸钾褪色的果蔬汁滴数
学生讨论完成实验计划的制定,分组实验操作后进行交流:
问题串三:
(1)根据实验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影响实验准确性的因素有哪些?
(3)综合全班的实验结果,你认为经常食用哪些果蔬可以有效地防止坏血病?
表达交流,总结:通过实验知道,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新鲜水果和绿色蔬菜中,提醒学生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等维生素C含量较多的食物。
2、学海泛舟:自主学习维生素的种类、来源和异常症。
深入学习:分成若干小组阅读并分析交流维生素的食物来源和缺乏症,并据此推测维生素的作用。
课堂展示:各小组交流学习结果,开展记忆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准。
问题串四:
(1)维生素A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僧人吃素不吃荤,但不会因缺乏维生素A而导致夜盲症,这是为什么呢?
(2)大家都熟知“AD钙奶”,维生素D对无机盐钙的吸收有何影响?
(3)小明的爸爸足趾缝里的皮肤经常糜烂脱落,而且瘙痒难忍。小明看到后对爸爸说:“你缺少维生素B1,得了脚气病,应多吃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你认为小明说的对吗?
得出结论:维生素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虽然量少但意义重大。
3.妙手神医:拓展应用,先请四名同学准备一个小表演,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生活,帮助小演员分析,提出自己的建议。学生的表演可安排学生事先自行设计台词,也可课前将设计好的表演词交给学生并做好准备。
师:有些同学的健康出现了问题,听听他们的心声,请你利用所学的知识帮助一下他们吧!
(学生表演)
生甲:我特喜欢看电视,可是最近我发现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一到傍晚我就看不清东西了,而且皮肤很粗糙,眼角发干,可难过了!
生乙:我的胃一直不舒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是常事,而且还有点便秘,最近还老觉得脚有点不对劲,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生丙:我从小都不喜欢吃青菜和水果,鱼肉可是吃起来没够。为了这,妈妈可没有少说我。我活泼乐观,可是我也有我的苦恼:我的牙龈老是出血,还肿胀,很痛的。
生丁:我从小得了一种怪病,走起路来,腿呈“X”形,还有人说,我好像直不起腰来。吃了好多钙片,喝了很多排骨汤都没有用。我好难过。
合:我们究竟是怎么了?请大家帮我们想想办法吧!
指导学生讨论,踊跃当“小医生”,为四位“患者”诊断他们得了什么病,在饮食方面给这几位患者提出建议。
三、解疑释惑、评价概括
1、通过今天的学生你都有些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2、评价学生本节课表现情况。
四、当堂训练、巩固达标
1、下表给出了A、B、C、D、E五种食物(各100克)中除水和无机盐以外的主要成分:
食物 糖类(克) 脂肪(克) 蛋白质(克) 维生素A(毫克) 维生素C(毫克) 维生素D(毫克)
A 0.4 90 6 4 7 40
B 48.2 7 38 40 12 0
C 8.8 9.5 65 7 10 14
D 52 0.1 2.5 0 1 0
E 46.2 10 24 3 220 0
(1)根据上表可以知道,食物_______有助于防止夜盲症;食物_______适合坏血病患者食用;食物_______适合骨质疏松症患者食用。
(2)将食物D作为主要食物有哪些缺陷?
2、完成助学相关内容。
4.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联系生活,贴近生活,从学生的感性世界中挖掘教学资源,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任务,采取“激趣导学、合作探究”教学模式,通过问题串,有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展开学习。让生活走进课堂,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科学闯将”环节中,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解读知识背景,设计实验计划,分组实验操作,互动表达交流,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得到了锻炼;“学海泛舟”环节,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妙手神医”环节中,让学生表演创设情境,让学生会诊开出处方,激发了表演者、观看者、诊断者的学习兴趣,同时这种学习体验对于学生来说,需要用心体会知识内涵,将知识内化建构,外化解决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学生兴趣高,多元智能得到展现。
因此,这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动起来,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营养观念,再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构建相关知识及观念框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的活动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