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文档属性

名称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10-03 19:5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第一课时)
奚仲中学   王老师
一、教材分析:蒸腾作用是绿色植物的一项重要的生理活动,它对维持植物体内含水量及在高温季节降低植物体温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材从观察植物的蒸腾现象入手,使学生确信植物的蒸腾现象,接着引出蒸腾作用的概念,叶片的结构和蒸腾作用的意义。
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只有掌握叶片的结构,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蒸腾作用的知识,也为以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打下基础,同时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植物散失水分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是一种浪费,它对植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学习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作知识铺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及蒸腾作用的概念
2、知道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
3、理解蒸腾作用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蒸腾现象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渗透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教学重点:蒸腾作用的概念、意义及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难点: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
二、教学准备:提前一天准备蒸腾作用现象的实验,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程序:
(一)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两种场景:烈日炎炎的夏天,行走在光秃秃马路上的人们汗流浃背,满脸通红,而在树阴下乘凉的人们谈笑风生,悠然自得。这说明绿色植物有何作用?(学生可能有多种回答,教师找到切入点)导入: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二)自主学习:
知识点1:蒸腾作用的现象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8实验:观察植物的蒸腾现象和P59上三行,解决下列问题:(助学P49)(5分钟)
(1) 本实验中,甲、乙、丙分别做了怎样的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2) 观察各塑料袋内各有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3) 什么叫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什么?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自学情况,并展示自学成果,教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结合演示实验,适时点拨。
(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两人间,小组间可以交流)
(1) 如果将该实验改成探究实验,如何提出问题,并作出相应的假设?得出怎样的结论?
(2) 该实验还有别的设计方案吗?怎样设计?
(3) 叶片内的液态水变成气态的形式,需要吸热还是放热?
(三)、精讲点拨: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展示:一株植物选两个相似的枝条,两盆同种相似大小的植物(教材P62实验装置),不论哪种方法,都要设计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得出结论: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液态水变成气态水要吸热,可以通过生活经验:洗澡时擦干和不擦干哪个感到冷?来说明。
即时小结:什么叫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什么?
那么,蒸腾作用在什么环境下较强?在什么情况下较弱?导入第二个知识点:
知识点2:影响蒸腾作用的主要因素:
(1) 展示前面的实验:蒸腾作用的现象实验:一盆放在温暖向阳处,另一盆放在阴冷处,比较实验现象的不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生回答)
(2) 蒸腾作用还受哪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引导学生观察教材P61下面表格(在此略)
a:引导学生画一个曲线图
b:怎样解释表中现象?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c:结合平时凉衣服的经验,分析蒸腾作用受空气湿度,空气流动状况的影响
(3) 引导学生总结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并在P60最下面标注。
知识点3:蒸腾作用水分的来源
(1) 出示问题,小组讨论:
a:植物体所需水分是从什么器官吸收来的?
b:植物体内的水分是如何散发到体外的?
c:如果散发的水分多于吸收的水分,植物会怎么样?植物散失水分是不是一种浪费?
(2) 分析总结:植物通过根从土壤吸收水分,通过蒸腾作用由叶散发到体外,如果散失的水分多于吸收的水分,植物体就会萎焉,植物的蒸腾作用失水不是浪费,它对植物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导入:
知识点4:蒸腾作用的意义
(1)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多媒体展示)
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果的 一生中,大约需要消耗200千克以上的水,这200千克水的用途大致如下:
作为组成成分的水 1872克
维持生理过程的水 250克
蒸腾作用消耗的水 202106克
生长期总用水量 204228克
由此,我们得出什么结论?(植物吸收的水分,只有1%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和留在生物体内,99-95%用于蒸腾作用了。)这是不是一种浪费?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P61第一自然段,植物的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有何重要意义?你能试着解释一下原因吗?(如果需要,可以合作)
(3)讨论:夏季移栽植物,采取哪些措施有利于植物的成活?
(4)引导学生归纳蒸腾作用的意义?(多媒体展示,记在书上)
A:促进水分的吸收
B:促进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C: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强调: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原理不同,不能说:蒸腾作用能促进水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
同时,植物的蒸腾作用对环境有很大影响,你能举例说明吗?
(1)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
(2)增加空气湿度
(3)增加降雨量
同时对学生进行保护植被,保护森林的教育。
(四)知识归纳:谈这节课你的收获?(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知识结构):
绿色植物
的蒸腾作用
(五)当堂达标:引导学生完成助学P50相关题目。
(六)拓展提高:用你学过的知识解释:
(1)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2)为什么骄阳似火的夏天,植物不会被烫伤?
(3)为什么农民移栽植物时,选在阴天或傍晚?
(4)移栽后的植物为什么出现萎焉现象?怎样保证其成活率?
(5)叶进行蒸腾作用,与叶的蒸腾作用有关吗?(为下一课时做铺垫)
四:教学设计说明:
本教学是按照“三为主,五环节”教学原则,体现“激趣导学,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来设计的。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以不同的两种场景形成对比,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2、体现“先学后教”“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在自主学习中,每个知识点让学生做到四明确:明确内容,明确时间,明确方法,明确要求,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主线。
3、合作探究是针对自学不会的问题,先两人合作,再小组合作,最后全班合作,教师成了旁观者,指导者。点拨是在学生合作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掌握情况,使零碎的知识系统化、规范化,做到“三讲,三不讲”。
4、科学探究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指导学生探究实验是本节课的亮点,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拓展思维,设计实验方案,并得出科学结论。
5、注重知识的迁移和在生产中的应用,并适时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6、体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做到“堂堂清,人人清”。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第2课时)
奚仲中学 高老师
一、教材分析
蒸腾作用是植物的一项重要的生生理活动,而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只有掌握叶片的结构,学生才能透彻理解蒸腾的作用。同时为理解光合作用打下基础。也充分体现了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目标:
1、尝试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装片。
2、理解叶片的结构特点,举例说出气孔的数目和分布。
教学重点:叶片的结构、气孔开闭和分布
教学难点:观察叶片结构,叶片结构和功能适应的特点。
二、教学准备:
新鲜的叶片(蚕豆叶)清水、双面刀片、元聂子,毛笔、培养皿、滴管、纱布、盖玻片、载玻片、显微镜、挂图、叶片结构永久切片。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在上节课我们共同了解植物的蒸腾作用,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植物在进行蒸腾作用主要器官是叶,这是为什么呢?是否与叶片的内部结构有关系呢?今天我们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
1、同学们对照P59实验材料,认识检查你桌前的材料。
2、阅读观察P59面方法步骤1-4掌握制作切片的方法,注意两个小问题:
(1)刀片在叶片上的切割方向。
(2)薄片的选用原则
3、同学们了解制作方法了吗?好!现在在开始制作看看哪组同学完成的最快,制作切片的质量最好!教师巡视指导。
4、在多数同学完成后
师:现在你们自查一下切片制作的质量如何?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能看清楚叶片的内部结构?如果看不清楚请同学们分析制作过程的不足,并换用永久切片观察。
学生观察时教师引导:
(1)观察到表皮了吗?叶肉?它们各属于什么组织?
(2)如何区分上下表皮?
(3)叶肉细胞形态有什么区别?
(4)是否看到叶肉细胞中绿色颗粒,它是什么?
(5)在上下表皮细胞中,是否有些不同于其他细胞的细胞?它叫什么?在上下表皮分布数量是否一样?
5、出示中片的表皮挂图,学生观察教师引导:
(1)保卫细胞的形状?(半月形)
(2)、结构特点?(内有叶绿体)
(3)存在方式?(成对存在)
(4)一对保卫细胞间的间隙叫什么?其作用?分布在上下表是否完全相同 闭合受什么控制
完成助学P51目标1
(三)、知识归纳:
现在我们简单总结一下本节的知识:
(1)叶片的结构包括几部分?
(2)各部分有什么功能?
(3)为什么中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具有气孔是植物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四)、教学目标检测
现在我们自查一下这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完成助学P49当堂达标。
四、教学设计说明:新课程要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完成的一种特殊认识过程,占主体地位的应当是学生,教师仅是外因,是主导,教师的作用在于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其主动性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因而在本节实验课设计中注意实验观察的引导,启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概念:水分以气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叶
影响蒸腾作用的主要因素:
蒸腾作用的水分来源:根
蒸腾作用的意义:(!)
(2)
(3)
::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