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节 保护我们的家园
十九中 肖老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保护我们的家园》,本节作为本册教材的结束部分,其落脚点在于: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形成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观点。本节的核心内容是“活动:制定行为规范及活动方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把环境问题上升到责任感,加深学生对环保的理解,让学生将环保意识落实到行动中,教育学生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行动。
教学目标:
1. 以实例说明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拟定切实可行的环保日常行为规范和活动方案
2.懂得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3、培养解决环境问题的技巧。
4.通过学习让学生不做污染环境、破坏环境的事,劝阻别人不要污染环境。
5.学生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
教学重点:
制定行为规范及活动方案、懂得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教学难点:
让学生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保意识,、将环保意识落实到行动中,从我做起,从日常身边的事做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会对破坏环境的人和事表示气愤。
2.学生愿意与人民共同携手,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教学准备:
1、 教师根据本教学设计设计课件。
2、 鼓励学生搜集关于环境污染的例子。
3、 鼓励学生搜集关于环境污染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4、 鼓励学生设想解决环境污染的办法。
5、 鼓励学生搜集政府解决环境污染的举措。
6、 思考我们作为学生能做到什么?
三、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先展示一些优美环境的图片(并播放优美的音乐),再展示一些被污染的环境图片过渡语:地球是目前为止人类生存的惟一家园,是孕育生命的地方。几百万年来,地球默默地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奉献,而人类为了生存发展,却不断地向地球索取。100多年前,恩格斯就曾警告人们说:“我们不要过分地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如今,地球已经千疮百孔,不堪重负,地球正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环境污染。今天死去的是鱼,明天死去的将是什么呢?(引起学生的思考)这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报复,我们是不是该反思自己的行为,是不是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呢?(引发学生意识到,这样的环境应该加以保护了,导入课题) 通过观察图片,引起学生的思考学生意识到,这样的环境应该加以保护了。
二、自主探究: 1、同学们,相信你们一定知道不少环境污染的例子,谁来说说看?2、那再来看看我们身边的环境吧!课堂播放视频:《水污染》(让学生仔细观看课件的内容。)3、分组展开讨论:(1)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有哪些?(2)你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吗?(3)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怎样做?(4)谈一谈你的家庭为了保护环境做过哪些事情,以后应该怎样做 (4)我们班集体怎样以实际行动保护学校及其附近的环境?谈一谈自己的想法。(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做相应地补充说明,并把重点内容点明。表扬回答好的同学,并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让回答好的同学把自己在家庭中的好习惯板书在黑板上。)4、我国政府有哪些保护环境的好措施、好办法?(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点拨、指导) 5世界为了保护环境做了哪些事情?从而引出“世界环境日”。并给学生展示图表‘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让学生总结出‘世界环境日’的意义。写出相应板书:世界环保日-6月5日,关心、保护、改善6、你还知道哪些与环境日有关的节日? 学生举例:(1)我们每天都使用塑料袋,及火烧掉这些塑料袋,燃烧时产生的废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2)我们生活的城市每天都有很多汽车在行驶,而汽车排出的尾气当中都是含有有害气体。如果这些气体被人或其他生物吸入,就会严重影响人或其他生物的健康。另外,酸雨的形成也是由于汽车尾气中含硫的气体造成的(3)气候变暖。(4)臭氧层破坏。(5)生物多样性减少。(6)土地荒漠化。(7)大气污染。(8)水体污染。(9)海洋污染。(10)固、体废弃物污染……学生分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以组为单位汇报)通过共同讨论与探究使学生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保意识,、将环保意识落实到行动中,从我做起,从日常身边的事做起学生讨论小结我国政府保护环境的好措施、好办法:营造大量“护田林”、“防风林”,治理“三废”,整治“白色污染”,进行空气质量预报等,不断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中国植树节:3月12日世界水日:3月22日世界无烟日:5月31日世界环境日:6月5日……
三、行为指导: 1、提问:我们少年儿童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事呢?每一位同学说出一个事例。2、找三个学生为纪录员,把每位学生的措施在黑板上纪录下来。(教师引导并建议学生做一个绿色消费者。师生共同总结出《校园环保措施》)(教师引导并板书:参与环保活动劝阻污染行为)3、大家的倡议非常全面,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啊!如果我们每位同学把保护环境视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我们的家园是不是变的更加美好呢?让我们开始行动吧!从我们自身做起,从我们的身边的小事做起吧。 不燃放烟花爆竹。提倡步行,骑单车。不使用塑料袋。双面使用纸张。随手关闭水龙头。节约粮食。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尽量利用太阳能。不食用口香糖。随手关灯,节约用电。拒食野生动、植物。不焚烧秸秆。保护草坪,善待植物。多用肥皂,少用含磷洗衣粉。不焚烧垃圾。不吸烟,也劝别人也不吸烟。不穿野兽毛皮制品。不乱倒垃圾。不随地乱扔乱吐。不随意丢弃废电池。保护青蛙。不捕捉鸟类。不虐待动物。不围观街头耍猴者。认识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积极参加植树造林。宣传环保,做环保志愿者。保护自然风光,不乱写乱画。认识环保标志。不过分装修房屋。回收可再生资源。正确使用和处理化学药品。多读环保书籍。少用袋装食品饮品。提倡校园垃圾分类……
四、小结: 1、结束语:让我们向全人类呼吁:为了我们美好灿烂的明天,请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吧!善待我们这颗美丽的星球吧!她和我们同在! 2、师生共唱《环保歌》。 相互鼓励,力争做到人人爱环境,处处讲环保。
五、课后实践: 课后实践:(1)要求每一位同学针对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写一条保护环境的广告宣传标语。(2)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写一篇调查报告,针对调查出来的问题,给有关部门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当堂达标:
1.将一处原始森林开辟成为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为了继续维持森林的生态平衡,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
A.在森林中放入一些珍奇的野生动物,使生物种类更加多样化
B.在森林中引种一些珍奇的野生植物,提高生产者的能量蓄积能力
C.定期清理森林中的枯枝落叶,以利于种子萌发,进一步发育成新的植物体
D.对森林做简单的隔离,避免人类过多的干扰
2.我国的植树节定为每年的( )。
A.3月12日 B.3月22日 C.6月5日 D.7月11日
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随着人类改变生物圈能力的不断增强,人类的许多破坏性活动已超出生物自身调节能力 B.加快研究快速降解塑料用品的方法,减少“白色污染”
C.保护生物圈是每位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D.我国人口众多,个人的行为不会对生物圈造成太大的影响
4.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现有超市、商店、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袋的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政府“限塑”的真正目的是 。
(2)有人设想,生产一种新型材料制作购物袋来代替现行的塑料袋 。你认为这种新材料应具备什么特点?请提出你的设想。
(3)有人用焚烧的办法处理塑料袋,这种做法好不好?
为什么?
(4)你认为目前该采取什么办法处理土壤中的塑料袋?
5.阅读下面的材料,请结合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8年“六 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其内涵是通过宣传绿色奥运和生态文明理念,倡导人人参与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为成功举办绿色奥运、共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材料(二)广西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主题图片展于2008年1月3日在玉林市体育馆展出。这次图片展旨在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节能减排,共同参与节能减排工作。在加快经济发展的今天,我们既需要一个经济发达、繁荣兴旺的新玉林,也需要一个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新玉林。
(1)目前,我国火力发电业存在“高能耗、高污染”的弊端,排放的污染物主要包括粉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其中, 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2)“绿色奥运”要求北京的空气质量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绿色植物能够吸附和吸收多种被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污染物,具有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功能。因此,大力开展 活动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
(3)节能减排,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下列不利于节能减排的做法是 。
A.对煤、石油等燃料污染物要认真做好回收和利用工作
B.鼓励居民使用无磷液体洗涤剂,减少水域富营养化
C.购买食品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方便家庭日常生活
(4)造纸及纸制品业的污染物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玉林市政府对南流江上游的纸厂所造成的污染进行了大力整治。纸厂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属于 。
A.水污染 B.土壤污染 C.噪声污染
(5)如何建设好“一个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新玉林”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D 2.A 3.D
4.(1)减少对土壤的污染(合理即可) (2)(2分)①在短时间内降解(分解) ②对土壤不造成污染 ③能充分利用农田废弃物(如秸杆等)④分解后能促进植物的生长等(任答两点,其它答案合理即可)
(3)不好 会造成大气污染 (4)人工拣拾,集中无害化处理
5.(1)二氧化碳 (2)植树造林 (3)C (4)A
(5)属开放性试题,凡答到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有关的表述均可给分,或言之有理均可给分。
四、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落脚点在于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形成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观点。我们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把环境问题上升到责任感,加深学生对环保的理解,让学生将环保意识落实到行动中,教育学生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行动。因此,在教学准备阶段,我让学生收集关于环保的一些相关资料,鼓励学生在课前自己动手、自己动脑、主动解决问题。课堂程序的设计我也是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材的编排,由浅入深帮助学生完成由主观感知到自身意识的提高。课堂开头以优美的风景画和污染的景象对比,引起学生的思考,引发学生意识到,这样的环境应该加以保护了,导入本节课的课题《保护我们的家园》;自主探究阶段激励学生根据课前所搜集的例子以及视频《水污染》,师生共同分享,并分组讨论如下问题:(1)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有哪些?(2)你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吗?(3)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怎样做?(4)谈一谈你的家庭为了保护环境做过哪些事情,以后应该怎样做 (5)我们班集体怎样以实际行动保护学校及其附近的环境?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学生小组讨论,共同探究后,学生畅所欲言并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教师适时点拨引导让学生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保意识,、将环保意识落实到行动中,从我做起,从日常身边的事做起的观念。再由我们国家和世界为环境都有那些举措?从而引入“世界环境日”,强化学生的意识,发散学生的思维:你们还知道那些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节日?我们少年儿童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事呢?每一位同学说出一个事例。进而进入行为指导环节,要求每一位同学说出一个事例,师生共同总结出《校园环境保护35条》,并针对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写一条保护环境的广告宣传标语,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写一篇调查报告,针对调查出来的问题,给有关部门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指导学生把环保意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并建议学生做一个绿色消费者,号召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最后师生共唱《环保歌》把环境问题上升到责任感,加深学生对环保的理解,让学生将环保意识落实到行动中,教育学生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行动。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