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10-03 19:1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
舜耕中学 褚老师
教学目标
1. 运用视频影视资料,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学生举出实例,认同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2. 通过观察、交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 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在探究实验中,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自我表达的能力。
4. 说出破坏生物因素导致环境恶化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形成“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描述具体生物实例,分析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对环境的适应性,说出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2.观察影像资料,尝试设计探究实验,通过合作交流,得出“生物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合理结论。
教学难点:
1.运用科教片,通过学生的感官了解生物对环境的作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述的能力。
2.尝试设计“蚯蚓对土壤的翻耕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体会感知生物对环境的作用,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相结合,交流、合作和探究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物适应环境的图片、影视资料;《屎壳郎出国记》科教片。
课前准备:
1.蚯蚓对土壤的翻耕的实验装置一套,标本瓶,玻璃板,湿土,细沙,蚯蚓若干,菜叶等。
2.兴趣小组的分工,指导学生设计并完成“蚯蚓对土壤的翻耕”实验的探究,课上带来观察使用。
教学程序
一、 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探究问题:
【点击】图片声音
【点击】图片
【串词】今天很高兴能和同学一起学习生物知识,共同探讨生物的奥秘,马上就要上课了,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开始倒数5个数5、4、3、2、1上课
生:5、4、3、2、1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下。从刚才同学们们响亮的声音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对生物知识的热情和渴望。相信聪明的你一定会表现的十分优秀。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生:有
师:夏天来临的时候,我们常常在草丛中或庄稼地里听到某些动物的鸣叫声,似乎近在咫尺,却很难找到它们的踪影。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的眼力,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它。
师:大家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点击3】蝈蝈、图片
【学生活动】观察
师:哪位同学找到了,好,到讲台指一下。
师:为什么我们不易找到它?
生:因为它们身体的颜色与环境非常相似。
师:它们的体色有什么作用?
生:保护自己,躲避敌害
生:这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其它的生物是否也存在这种现象呢?这节课我们就一块来学习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作用》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43页。
【点击4】课题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作用》
二、探究新知:
师:首先我们来欣赏一段录像,观看的时候要仔细,注意在录像中看到了哪些生物?它们的体色与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有什么关系?
【点击5】乌贼,变色龙的录像
生:变色龙、乌贼。
师:它们的体色与环境有什么关系?
生:随着外界的环境变化而变化。
师:你观察的非常仔细,这种体色我们称为保护色,除了保护色以外,动物保护自己本领还有很多,让我们再来看一组图片。
【点击6】警戒色、拟态
师:你能从图中找出一种动物来吗?
【生仔细观察】
【点击】竹节虫
师:这些动物的形状和色泽斑纹与某一种生物或者非生物非常相似,这种就是拟态现象。
师:动物的这种本领对它有什么好处
生:它利用这种体色来躲避敌害的捕捉,保护自己。
【点击】警戒色
师:但也有的生物的体色和它们生存的环境,背道而驰,它们有恶臭或毒刺,而且还具有鲜艳的色彩和斑纹,那它的特色有什么作用呢?
生:保护自己
师:对,它们利用这种体色来警示别的动物禁止靠近,我有毒刺。
【过渡语】师:生物不但从外部形态适应环境,而且结构上也能适应环境。下面我们来观察分析,各种鸟的爪、喙有何不同?与它们生活的环境有什么关系?
【点击7】鸟的爪和喙的图片
师:相信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些问题。我们把这几小组归为A组,来讨论鸟的喙的特点,与它们生活的环境有什么关系,这几小组归为B组,来讨论鸟的爪的特点,与它们生活的环境有什么关系?我们比一比哪一小组讨论的最快、结论最准确。
【生活动】讨论
师:刚才同学们讨论的非常认真,而且有的同学把讨论的结果记在纸上,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值得大家学习。哪一小组率先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
生:野鸭的爪上有蹼,喙扁平,有利于生物在水中。
生:猫头鹰的爪三趾向前,一趾向后有钩,喙坚硬而弯曲有利于捕捉老鼠,
生:啄木鸟的爪有力于抓握树干,喙坚硬长有利于取食树干中的害虫。
师:这几位同学回答的太棒了!以上我们了解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那么植物又是怎样适应环境的呢?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识为这两种植物,找到它们的家,并说明理由。
【点击】莲
师:哪位同学说一下莲适宜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
生:水中
师:说一下理由?
生:因为莲中有利于在水中生存的气腔。
师:莲中是否有气腔呢?我们来探究一下?
师:请同学们用你面前的刀子,切开莲的茎和叶脉,看里面有什么结构?
【生活动】切开藕和叶柄,观察
师:看到了了什么结构?
生:有丝,有孔
师:观察的很仔细。我们常见的水生植物它们的茎或叶柄内有气腔,能满足植物的呼吸作用。
【点击】仙人掌
师:哪位同学说一下仙人掌适合生活在什么地方?
生:沙漠。
师:为什么 说一下你的理由?
生:因为它的叶变成了刺,减少了水分的散失。
师:这位同学了解生物知识太多了。由此可见,热带植物的阔叶和寒带植物的针叶,都说明了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师:莲能生活在水中,而仙人掌只能生活在沙漠中。说明了,不同的生物它们的栖息地也不同。我们来看大熊猫、家蝇、企鹅的栖息地在什么地方/
【点击】企鹅、大熊猫的图片
生:企鹅生活在南极,大熊猫生活在四川的秦岭淮河一带。家蝇除了南北极无处不在。
师:我们把大熊猫和企鹅的栖息地互换一下可以吗?
师:为什么
生:因为温度不同会影响它们的生活。
师:大家同意它的观点吗?
生:同意。
【点击】耐受范围图
师:对,不同的生物它们都有一定的温度耐受范围。例如;植物一般生活在0—35摄氏度的环境中,而动物一般生活在零下2---50摄氏度的范围内。
师:同学们,请看这就是生物对温度的耐受范围图。图中横坐标表示的是温度,纵坐标表示的是生物的数量。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4页第二段内容,结合大屏幕的生物对温度的耐受范围图,同位之间来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生阅读课本并讨论】1、2
生:可生殖的范围生物的种类最多。
生:生长的范围和生存的范围生物的种类数量较少。
师:看的很仔细分析的很透彻。那假如我们把耐寒的企鹅放在A点,把大熊猫放在B点可以吗?
生:不可以
师:会出现什么后果。
生:死亡。
师:这说明了什么?
师:不错,如果一种生物不能忍受一个地区的最高或最低温度,它就会迁移或者死亡。既是是在自然进化中生存下来的生物,在环境急剧变化时,也有可能不适应导致淘汰,甚至灭绝。
师: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的生物都能适应它所生存的环境,那么生物对其生存的环境有没有影响呢?
师:让我们继续来探究生物对环境的作用。
【点击】蚯蚓的图片
师:蚯蚓大家都非常熟悉,被称为地下耕耘者。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探究蚯蚓对环境的作用。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5页演示实验的提示,讨论下列问题:1.确定实验目的要求 2.如何设计实验?时间1分钟。开始。
师:哪一组同学率先发言。
生:探究的目的是蚯蚓对环境的影响
师:不错,哪一组同学说说你们是如何设计实验的。
生:我们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法是:1.在标本瓶内放一层湿土,再放一层细沙,细沙上面在放一层湿土,每层约为瓶高的1/4并用笔划出沙与土的分界线。
2.将若干条蚯蚓放入瓶内,再再向瓶内撒适量的水,并放菜叶数片,瓶口盖上玻璃,留有一定空隙,保持透气
【提问2—3组】
师: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块来完成探究实验。
【师活动】:1.在标本瓶内放一层湿土,再放一层细沙,细沙上面在放一层湿土,每层约为瓶高的1/4并用笔划出沙与土的分界线。
2.将若干条蚯蚓放入瓶内,再再向瓶内撒适量的水,并放菜叶数片,瓶口盖上玻璃,留有一定空隙,保持透气。
【师活动】托起实验装置
师:实验装置完成了,我们把它放在什么地方?为什么?
生:放在黑暗处。因为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师:请同学们预设三天后此装置内的沙与土的分界线还那样明显吗?
生:不会。
师:会是什么样子?
生:沙与土会混合。
【师活动】托起刚做的实验装置和3天做的实验装置对比。
师:大家看这是老师3天前做的装置和现在的实验装置相比较,沙和土的分界还那样明显吗?
【生看回答】:不是
师:为什么?
生:因为蚯蚓活动使得沙土混合。
师:很好,观察的很仔细分析的很有道理。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师:可见蚯蚓是名副其实的“地下耕耘者” 我们来阅读一个小资料。
【点击】蚯蚓的资料
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结合课本来进行探究这个实验。实验结束后我们怎样处置蚯蚓
生:放回大自然。
【点击】放回大自然。
师:不光蚯蚓能够使土壤变得疏松肥沃。我们国家的蜣螂也曾漂洋过海来到澳大利亚,改善当地的草场。
【点击】屎壳郎出国记
师:牛羊为什么会大量繁殖?
生:当地的环境适宜牛羊生存。
师:牛羊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了什么影响?
生:使得牛粪堆积在草场上,风干硬化,牧草被遮压且枯死,草场上出现块块斑秃,苍蝇成群,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师:说明什么?
生:生物能影响环境。
师:澳大利亚为什么从中国引入屎壳郎?
生:屎壳郎主要以牛粪为食,并把卵产在粪便中,滚成一个大粪球,帮助澳大利亚人打扫卫生,使牧草恢复生机。
师:说明什么?
生:生物影响环境。
师:从《屎壳郎出国记》得到什么启示?
师: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
生: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同时也在影响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师:我们身边有没有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
生:有,例如人类破坏环境。。。。。
师:很好,同学很善于观察留心我们身边的生物现象。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很多,有有利的影响。例如:生长在岩石上的地衣,加速了岩石的风化,促进了土壤层的形成,为动植物的生存起了先锋作用。也有不利的影响,例如:草原上的兔灾、鼠害导致草场遭到破坏。
【点击】地衣
【点击】鼠害、兔灾
师:还有就是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大家请看
【点击】环境遭破坏
师:看到以上图片你有何感受?我们应该怎样做?
生:很心痛,我们应该保护环境。,关爱生物,合理的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充满生机,更加美好。
【点击】保护环境,珍爱生命
师:今天,同学们表现的都很棒,出色的完成了学习任务,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我们身边的现象?
【点击】贴近生活
师:猫和兔大家非常熟悉,大家看它们的眼睛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生:猫的眼睛在面部的中间,兔子的眼睛在面部的两侧
师:这位同学观察的很仔细,眼睛的位置与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关系吗
生:兔子是草食动物容易被其它动物取食,所以它的眼睛有利于观察。
而猫的眼睛在中间有利于捕食老鼠。
师:这说明生物能够适应环境。我们再来
【点击】聚焦社会热点探索:
师: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的知识,可以参阅相关网站。
师:今天同学们变现的十分出色,让老师十分感动。期待着我们的再次一起学习生物知识,探索生物的奥秘。下课。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的气候变化和地壳变迁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有着巨大的影响,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与环境的和谐统一。生物的生命活动又不断改变着地球的理化环境,反过来又影响着生物的进化。数十亿年生命的演化,不断改变着地球的环境,使地球从荒芜不毛之地,逐渐演变成生命的乐园。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然而,人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地球的环境,使这个星球上许多生物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并且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对待地球家园的问题上,人类不能只知索取,不知保护;更不能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有运用生物学的原理,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人类惟一正确的选择。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