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2、分析资料及数据处理能力。
情感目标:
养成关注健康、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重点:
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重点:
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难点:
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直观教学与学案相结合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言:
日常生活中,同样是吃了鱼虾等食物,有的人会出现过敏现象,这是为什么?当有些病人需要器官移植时,为什么要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器官?在流感流行期间,为什么有的的人容易被传染,而有的人不易被感染?为什么患过腮腺炎的人一般不会再患第二次?这与人体的免疫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引入课题)
二、检查预习
提问:根据课前预习,你知道人体有哪三道防线?学生回答后,播放多媒体展示人体的三道防线。
意图:检查学生的预习,总体认识三道防线。
三、探究新知:
(一)知识点1:生来就有的免疫力
1.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学习要求:
(1)观看幻灯片,皮肤和黏膜的作用。
(2)分析讨论:(学案提供的问题)
2、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和溶菌酶
观看发炎的皮肤,皮肤发炎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发炎的皮肤 有时会自己恢复,你知道为什么吗?还有我们皮肤瘙痒的时候身边没有药物,可以涂点唾液在上面这样也能缓解一定的症状。这又是为什么呢?
学习要求:
(1)观看幻灯片体液中的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的作用。
(2)分析讨论学案提供的问题
3、完成“环节清一”: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本环节处理:
学生自学完成学案------组内讨论-----班内交流达成共识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直观展示第一、二道防线,通过学生的自学、交流认识这两道防线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互助的能力。
二)知识点2:后天获得的免疫力:
1、大家听说过腮腺炎吗?,你知道这种病是由什么引起的呢?患过流行性腮腺炎的人一般不会患第二次,他们能够抵抗腮腺炎病毒的侵袭。这是为什么呢?
咱们一起看幻灯片:课本第103页图3.6-2 特异性免疫部分过程示意图。结合课本分析讨论一下问题:
●腮腺炎病毒与抗原之间是什么关系?
●什么是抗原?抗体是如何产生的?
●当侵入人体的腮腺炎病毒被清除后,抗体也随之消失吗?
●当腮腺炎病毒再次侵袭时,原来的抗体还能清除他们吗?
●腮腺炎病毒的抗体能否清除天花病毒或其他病毒?为什么?
●试说出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的组成,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回顾前面所学的内容,完成表格比较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范围
特性
形成时间
作用
2、完成“环节清二”:
本环节处理:
1、学生根据多媒体课件以及课本进行自主学习。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班内交流。
2、本部分知识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结合多媒体进行点拨,特别是抗体的产生。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的问题从同学熟知的传染病引入,层层设疑,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借助多媒体直观的展示抗体的形成过程,适时点拨帮助学生解疑答惑。表格设计,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三道防线,进行知识归纳。环节清部分有效地检测学生的本环节的学习情况。
(三)知识点3:免疫的概念和功能
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104页第三段内容,结合我们学习的人体的三道防线
●复述出免疫的概念和功能。
●了解免疫异常的症状有哪些?
教师点拨:结合多媒体展示人体的免疫功能。进行点拨,加深对免疫三大功能的理解
设计意图:这部分知识学生比较难理解,先让学生自学从总体上了解免疫的概念和功能,再通过教师的媒体展示和点拨在了解的基础上理解掌握。
(四)知识点4:计划免疫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了解
●什么是计划免疫?
●你知道接种的疫苗主要有哪些吗?
●计划免疫的目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这部分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联系密切,不难理解,学生通过自学就能掌握。
四、归纳总结:学生谈收获和体会。
五、达标测试;检查学生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六、课外拓展:
1、知识应用:见学案。
2、画出本节知识树。有效地总结本节知识。
附本节学案和课件
第六章免疫与健康
第一节人体的免疫功能
【课前预习】:
预习目标:
1、 概述人体免疫的概念、功能和作用。
2、 举例说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 描述计划免疫,列举计划免疫的实例,认同计划免疫的意义。
学习内容及方法:(提示:标▲是重点掌握内容)
▲一、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结合课本上的插图,联系生活 实际,通过推想、比较、总结,了解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功能;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及区别。)
1、人体共有三道防线: 和 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和 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是由 和 组成的。
2、人体的 第一、二道防线都是人生来就有的,它们不是只针对某一类 ,而是对 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 。而人体通过 产生 预防传染病的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 起作用,因此叫做 。
3、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 细胞,这种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 ,叫做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 。 []▲二、免疫的概念、功能(通过比较、分析、了解免疫的新老概念的区别及功能)[]
1、免疫是人体的一种 ;人体依靠这种功能 “自己”与“非己”成分,从而 和 进入人体内的 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 和 等,以便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 和 。
2、免疫的主要功能是 、 和 。
三、计划免 疫 (联系自己打预防针的经历,理解计划免疫及意义。)[]
1、计划免疫的概念。
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 ,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 ,以达到抵抗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地进行 ,简称为计划免疫。
2、计划免疫的意义。[]
计划免疫就是有计划地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 ,使其在 的情况下产生 ,获得免疫功能。
预习检测:
1、下列免疫活动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 消化液将食物中的细菌杀死B.抗体抵抗天花病毒
C. 溶菌酶杀死细菌D.白细胞吞食病菌
2、下列有关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 B.抗体是一种蛋白质
C. 一种抗体能消灭多种抗原 D.抗体是在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产生的
3、下列哪一项不能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
A. 角质层防止病菌入侵B. 呼吸道黏膜能黏附细菌,形成痰而排出体外
C. 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D. 血液中的细菌被吞噬细胞消灭
4、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是人体对“自己”和“非已”的识别 B.免疫是人人都生来具有的
C.免疫不能在人出生后获得 D.免疫是人体的—种生理功能
5、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 )。
A.病毒 B. 抗原 C.病原体 D. 细菌
6、下述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的是( )。
A. 皮肤、黏膜。 B.血液和消化液 C. 淋巴器官和淋巴细胞 D. 溶菌酶和肝脏
我的困惑:(将你在预习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在课本上标记或者记录在下面)
【课内探究】:
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2、分析资料及数据处理能力。
情感目标:
养成关注健康、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重点:
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重点:
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难点:
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引言:
日常生活中,同样是吃了鱼虾等食物,有的人会出现过敏现象,这是为什么?当有些病人需要器官移植时,为什么要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器官?在流感流行期间,为什么有的的人容易被传染,而有的人不易被感染?为什么患过腮腺炎的人一般不会再患第二次?这与人体的免疫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新知探究: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许多病原体,人之所以能健康的生活,是因为人体有保护自身的三道防线。(看幻灯片了解人体的三道防线)你记住了吗?
(一)知识点1:生来就有的免疫力
1.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学习要求:
(1)观看幻灯片,皮肤和黏膜的作用。
(2)分析讨论:
●皮肤和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在防御病原体入侵时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什么样的皮肤会让病原体容易侵入?
●皮肤的完整性对人体有什么重要意义
小结:作为第一道防线的皮肤和黏膜起到 作用。
2、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和溶菌酶
观看发炎的皮肤,皮肤发炎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发炎的皮肤 有时会自己恢复,你知道为什么吗?还有我们皮肤瘙痒的时候身边没有药物,可以涂点唾液在上面这样也能缓解一定的症状。这又是为什么呢?
学习要求:
(1)观看幻灯片体液中的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的作用。
(2)分析讨论
●你能说出吞噬细胞和体液中溶菌酶的作用吗?
●学习了两道防线你能找到它们的共同点吗?
●试总结出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小结:作为第二道防线的体液中的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在人体中起到 作用
环节清一:
1、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这种免疫叫做
A 后天性免疫 B 计划免疫 C 特异性免疫 D 非特异性免疫
2、人之所以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是人的免疫在发挥作用,其中皮肤的保护作用属于
A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 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D 后天形成的防御功能
(二)知识点2:后天获得的免疫力:
大家听说过腮腺炎吗?,你知道这种病是由什么引起的呢?患过流行性腮腺炎的人一般不会患第二次,他们能够抵抗腮腺炎病毒的侵袭。这是为什么呢?
咱们一起看幻灯片:课本第103页图3.6-2 特异性免疫部分过程示意图。结合课本分析讨论一下问题:
●腮腺炎病毒与抗原之间是什么关系?
●什么是抗原?抗体是如何产生的?
●当侵入人体的腮腺炎病毒被清除后,抗体也随之消失吗?
●当腮腺炎病毒再次侵袭时,原来的抗体还能清除他们吗?
●腮腺炎病毒的抗体能否清除天花病毒或其他病毒?为什么?
●试说出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的组成,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回顾前面所学的内容,完成表格比较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范围
特性
形成时间
作用
环节清二:
1、下列物质或结构能产生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皮肤及黏膜 B、吞噬细胞 C、溶菌酶 D、淋巴细胞
2、早在10世纪,我国就有人将轻症的天花病人的痘浆接种到健康人身上,使人能预防天花,这里的痘浆和这种方法分别属于( )
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B、抗原,特异性免疫C、抗体,非特异性免疫D、抗体,特异性免疫
3、初生婴儿6个月内不会患天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婴儿从母体获得了抗原,产生非特异性免疫 B婴儿从母体获得了抗体,产生非特异性免疫
C、婴儿从母体获得了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 D、婴儿从母体获得了抗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三)知识点3:免疫的概念和功能
学习要求:
●阅读课本104页第三段内容,结合我们学习的人体的三道防线
●复述出免疫的概念和功能。
●了解免疫异常的症状有哪些?
你来填:
1.免疫是人体的一种 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能够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 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 细胞和 细胞,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 和 。
2.免疫的功能是: 、 和 。
(四)知识点4:计划免疫
阅读课本了解
●什么是计划免疫?
●你知道接种的疫苗主要有哪些吗?
●计划免疫的目的是什么?
三、知识回顾: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四、达标测试
【课外拓展】:
(一)知识应用
1、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在研究家畜的炭疽时,利用绵羊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实验的方法和过程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处理 10天后第二次处理
方法 结果 方法 结果
甲组绵羊 注射脱毒病菌 没有患炭疽 注射强毒病菌 没有患炭宜
乙组绵羊 不注射脱毒病菌 没有患炭疽 注射强毒病菌 患炭宜
请分析回答:
(1)甲组绵羊第二次注射后没有发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组绵羊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11”事件后,为防止炭疽在人群中流行,美国卫生部门加强了对邮件等物品的检疫,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采取的这一措施属于________________。
2、、据农业部统计,自2005年初至2006年3月,我国共发生35起禽流感疫情。已知该病的病原体是H5N 1型禽流感病毒,科学家已研制出相应的疫苗。疫苗在广泛应用之前必须进行动物实验:将未感染H5NI型病毒的一群健康小鸡分为A、B两组,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6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构成H5Nl型禽流感病毒的化学成分是__________。
(2)A组小鸡注射H5N1型疫苗以后,小鸡体内的________细胞就会产生相应的抗体。
抗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在图示的动物实验中,设置B组小鸡的作用是__________。
(二)回顾知识。画出本节的知识树。
达标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小组: 等级:
选择题:
1、大面积烧伤的病人,要住在严格消毒病房里进行治疗,这是应为被烧伤的皮肤( )
A、得不到营养 B 、失去了保护作用
C、不能调节体温 D、失去了接收刺激的功能
2、溶菌酶能使病菌溶解,是因为它能破坏病菌的( )
A、细胞壁 B、细胞膜C、 细胞质D、细胞核
3、进行器官移植时,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对一提起挂伴生不同程度的排斥,一如器官的细胞相当于( )
A、抗原B、抗体C、一种酶D、生长激素
4、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 )组成的。
A、皮肤和黏膜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C、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D、淋巴结、脾脏和免疫细胞
5、有计划的给幼儿用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小儿麻痹症,这属于( )
A、计划免疫B、 自然免疫C、 非特异性免疫D、 免疫监视
6、在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受SARS(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毒)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SARS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
A.疫苗 B.激素 C.抗原 D.抗体
7、下列各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皮肤的保护作用 B.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
C.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D.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