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练习 2
【巩固教材――稳扎马步】
碳在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流动的形式是( ) A.CO2B.单质碳C.碳酸盐D.含碳有机物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 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物质在整个生物圈的循环 C.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 D.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没有任何联系
3.在碳循环过程中,使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相联系的生理作用是 ( )
①光合作用 ②蒸腾作用 ③呼吸作用 ④化能合成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下列哪一项不是维持大气中CO2含量平衡的因素?????[??? ]
A.火山爆发、岩石风化
B.食物链的传递
C.有机物的分解
D.含碳物质的燃烧
【重难突破――重拳出击】
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大气的途径是( )A.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C.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图5—11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
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图5—11
生物地化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A.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复杂过程B.在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的逐级递减的全过程C.在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的生物体内的反复循环运动D.在生物圈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反复循环运动
图5—12为物质循环简图,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是光合作用
B.⑤过程有分解者参与
C.⑦代表消费者呼吸作用
D.本图涉及碳和水的循环
图5—12
9.从物质循环的观点看,人体中碳元素究其根源来自 A.食物中的碳 B.有机物里的碳C.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D.非生物界中的碳
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碳循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都是沿食物链(网)进行的B.都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C.碳循环以无机环境的CO2为起点,能量流动以光能为起点D.碳循环的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
11.使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一现象说明 A.DDT已加入全球化的生物地化循环B.DDT是挥发性物质,能沿大气到达南极C.这种含DDT的动物曾经在施药的农田里生活过D.上述说法都不对
12.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其碳素循环如图5—13,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素传递的方向和转移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图5—13 A.夏季,a>b+c+e B.秋季,e+f<g C.春季,g=b+e+f D.冬季,d>c+f
【巩固提高――登峰揽月】
13.一青年农民利用自己学习的生态学知识在自家庭院搞了一个小生态农业。他在0.25亩的土地上,地下种天麻,地面养蘑菇和密环菌、空中架箱养蚯蚓、顶上搭葡萄架、需光的采光,不需光的享阴凉;各取所需,生活在各自的生态位置上。同时用蚯蚓喂鸡、鸡粪喂猪、猪粪汇集变沼气,沼气点灯做饭,沼渣做肥料,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物质和能量,使O.25亩的土地产生了年产值几万元的收入。请分析回答:
(1)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消费者是 ,分解者是 。
(2)该生态系统体现了 和 的多级利用,使系统中 和
的转化率达到最高程度。
(3)请你设计绘出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简图。
图5—14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图5—14
回答:
(1)写出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分析A→E和D→B过程中碳流动形式的不同点 。
(3)若生产者有10000kg,按能量最大传递效率计算,位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可增重
(4)据测定,生产者在黑暗中每小时释放出44mg的CO2,而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每小时释放64mg的02,经过10小时可积累葡萄糖 mg。
(5)人类大量开采并燃烧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变成的煤和石油,使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积存的碳在短期内释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
【课外拓展――超越自我】
动物与植物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如果将一种植物和一种动物放在一封闭系统中,你就能研究与碳循环有关的问题,你可以用PH试纸测定此系统中发生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请你用以下材料和用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以验证:生态系统中植物和动物之间碳循环的相互关系。
实验材料:试管架、4只试管、铝箔4张、光源、2只田螺、2枝金鱼藻、50ml量筒、去氯的水、PH试纸
实验步骤
将试管编号为1至4,放在试管架上。
用量筒量取相同的去氯水注入每只试管中。
试管1 ;试管2 ;
试管3 ;试管4 。
用PH试纸测定每支试管中的PH,并做记录。
用双层铝箔将每一支试管口封住,使之不漏气,随后将试管全部放在较
下照射 。
每20分钟测定一次4支试管中的PH,共测8次。
实验结果预测
试管1:PH ,它所起的作用是 ;
试管2:PH ;
试管3:PH ;
试管4:PH 。
某农庄以农业生产为主,农庄的某些生态因素如下表。 (1)请依据生态学原理,设计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选择种植、养殖生物各两种)。以物质循环示意图展示,并做简要说明。(2)假定在麦田中存在着小麦→黏虫→蟾蜍的食物链,该农田中的蟾蜍总量B,若用农药杀死此农田中的黏虫,不考虑水肥等因素,则小麦当年能量增加幅度为__________________;若第二年不用农药,仅利用害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小麦会减产。其原因是:生物防治主要是以控制害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最终目标,生物防治的优越性是(在害虫不大量危害农作物的前提下)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生物的种间关系,再写出两种此生态农庄可应用的,减少农作物虫害的方法。
参考答案
【巩固教材-稳扎稳打】1.D 2.D 3.B 4.A
【重难突破—重拳出击】5.D 6.A 7.D 8.C 9.C 10.C 11.A 12.A
【巩固提高—登峰揽月】
13.(1)天麻、葡萄 蚯蚓、鸡、猪 密环菌、蘑菇 (2)物质 能量 物质 能量 (3)图5—67:
图5—67
14.(1)E→F→D→B (2)A→E是以C02形式,D→B是以含碳有机物形式
(3)80 (4)600 (5)产生温室效应(C02增多)
【课外拓展—超越自我】
15. (一)(3)什么都不加;放一只田螺;放一枝金鱼藻;放一只田螺和一枝金鱼藻
(5)强光源
(二)无变化;对照;下降;上升;无变化或略有上升
16.(1)见图5—68 图5—68
说明:养殖和种植可随意选取两种;同时考虑设置沼气池将秸杆和粪便入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供家庭生活用,沼渣供植物作肥料,植物草茎作为动物的饲料;为减少污染不用或少用化肥;治理害虫不用农药。(2)25—100B 种群大小彻底消灭害虫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3)引入以害虫为寄主的寄生生物引入与害虫有竞争关系,但又不危害农作物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