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初步单元测试卷(B)
一、单选题
1.某青年排球队12名队员年龄情况如下:
年龄 18 19 20 21 22
人数 1 4 3 2 2
则这12名队员年龄的众数、中位数分别是( )
A.20,19 B.19,19 C.19,20.5 D.19,20
2.对于两组数据A,B,如果sA2>sB2,且,则( )
A.这两组数据的波动相同 B.数据B的波动小一些
C.它们的平均水平不相同 D.数据A的波动小一些
3.某校九年级“诗歌大会”比赛中,各班代表队得分如下(单位:分):9,7,8,7,9,7,6,则各代表队得分的中位数是( ???)
A.9分 B.8分 C.7分 D.6分
4.甲乙两名同学本学期参加了相同的5次数学考试,老师想判断这两位同学的数学成绩谁更稳定,老师需比较这两人5次数学成绩的( )
A.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D.方差
5.某同学连续6次考试的数学成绩分别是85,97,93,79,85,95,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为( )
A.85 和 89 B.85 和 86 C.89 和 85 D.89 和 86
6.为了解当地气温变化情况,某研究小组记录了寒假期间连续6天的最高气温,结果如下(单位:﹣6,﹣3,x,2,﹣1,3.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方差是8 B.极差是9 C.众数是﹣1 D.平均数是﹣1
7.某排球队名场上队员的身高(单位:)是:,,,,,.现用一名身高为的队员换下场上身高为的队员,与换人前相比,场上队员的身高( )
A.平均数变小,方差变小 B.平均数变小,方差变大
C.平均数变大,方差变小 D.平均数变大,方差变大
8.初三(1)班1 2名同学练习定点投篮,每人各投10次,进球数统计如下:,
进球数(个) 1 2 3 4 5 7
人数(人) 1 1 4 2 3 1
这12名同学进球数的众数是( )
A.3.75 B.3 C.3.5 D.7
9.若一组数据1,2,3,4,x的平均数与中位数相同,则实数x的值不可能是( )
A.0 B.2.5 C.3 D.5
10.小明调查了班级里20位同学本学期购买课外书的花费情况,并将结果绘制成了如图的统计图.在这20位同学中,本学期购买课外书的花费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50,50 B.50,30 C.80,50 D.30,50
二、填空题
11.已知个互不相同的正整数的平均数是,中位数,那么这个正整数中最大数的最大值是________.
12.下表为某班学生成绩的次数分配表.已知全班共有人,且众数为分,中位数为分,则之值为________.
成绩 (分)
次数 (人)
13.一个样本为1,3,2,2,a,b,c,已知这个样本的众数为3,平均数为2,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______.
14.在“献爱心”捐款活动中,某校7名同学的捐款数如下(单位:元):5,8,6,8,5,10,8,这组数据的众数是________.
15.当五个整数从小到大排列后,其中位数是4,如果这组数据的唯一众数是6,那么这组数据可能的最大的和是_____________.
16.为迎接五月份全县中考九年级体育测试,小强每天坚持引体向上锻炼,他记录了某一周每天做引体向上的个数,如下表:
其中有三天的个数被墨汁覆盖了,但小强已经计算出这组数据唯一众数是13,平均数是12,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_____.
三、解答题
17.某班40名学生的某次数学成绩如下表:
成绩(分) 50 60 70 80 90 100
人数(人) 2 m 10 n 4 2
(1)若这班的数学成绩为69分,求m和n的值.
(2)若该班40名学生成绩的众数为X,中位数为Y.则(X-Y)2的值.
18.某校欲招聘一名数学教师,学校对甲乙丙三位候选人进行三项能力测试,各项成绩满分均为100分,根据结果择优录用,三位候选人测试成绩如下表:
测试项目 测试成绩
甲 乙 丙
教学能力 85 73 73
科研能力 70 71 65
组织能力 64 72 84
(1)如果根据三项测试成绩的平均成绩,谁将被录用?为什么?
(2)根据实际需要学校将三项能力测试得分按8:2:2的比例确定每人的成绩,谁将被录用?为什么?
19.下表是两个商场1至6月份销售“椰树牌天然椰子汁”的情况(单位:箱)
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个商场月平均销售量哪个大?
(2)甲、乙两个商场的销售哪个稳定?
20.某跳水队为了解运动员的年龄情况,作了一次年龄调查,根据跳水运动员的年龄(单位:岁),绘制出如下的统计图①和图②.请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本次接受调查的跳水运动员人数为 ,图①中m的值为 ;
(2)求统计的这组跳水运动员年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21.为了解某校九年级学生立定跳远水平,随机抽取该年级50名学生进行测试,并把测试成绩(单位:m)绘制成不完整的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
学生立定跳远测试成绩的频数分布表
分组 频数
1.2≤x<1.6 a
1.6≤x<2.0 12
2.0≤x<2.4 b
2.4≤x<2.8 10
请根据图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表中a= ,b= ,样本成绩的中位数落在 范围内;
(2)请把频数分布直方图补充完整;
(3)该校九年级共有1000名学生,估计该年级学生立定跳远成绩在2.4≤x<2.8范围内的学生有多少人?
22.为了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引导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学校准备购买一批运动鞋供学生借用,现从各年级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的鞋号,绘制了如下的统计图①和图②,请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Ⅰ)本次接受随机抽样调查的学生人数为 ,图①中m的值为 ;
(Ⅱ)求本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
(Ⅲ)根据样本数据,若学校计划购买200双运动鞋,建议购买35号运动鞋多少双?
23.射击队为从甲、乙两名运动员中选拔一人参加比赛,对他们进行了六次测试,测试成绩如下表(单位:环):
(1)完成表中填空① ;② ;
(2)请计算甲六次测试成绩的方差;
(3)若乙六次测试成绩方差为,你认为推荐谁参加比赛更合适,请说明理由.
24.学校开展“书香校园”活动以来,受到同学们的广泛关注,学校为了解全校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随机调查了部分学生在一周内借阅图书的次数,并制成如图不完整的统计表.学生借阅图书的次数统计表
借阅图书的次数 0次 1次 2次 3次 4次及以上
人数 7 13 a 10 3
请你根据统计图表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______,______.
该调查统计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众数是______.
请计算扇形统计图中“3次”所对应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若该校共有2000名学生,根据调查结果,估计该校学生在一周内借阅图书“4次及以上”的人数.
参考答案
D【解析】这个队共有1+4+3+2+2=12人,这个队队员年龄的众数为19,中位数为=20.
2.B【解析】方差越小,波动越小.
数据B的波动小一些.故选B.
3.C【解析】将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为:6<7<7<7<8<9<9,故中位数为 :7分,
故答案为:C.
4.D【解析】由于方差和极差都能反映数据的波动大小,
故需比较这两人5次数学成绩的方差.故选D.
5.A【解析】解:将数据重新排列为79、85、85、93、95、97,
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89,众数为85,
故选A.
6.A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x=-1,
平均数=(-6-3-1-1+2+3)÷6=-1,
∵数据-1出现两次最多,∴众数为-1,
极差=3-(-6)=9,方差= [(-6+1)2+(-3+1)2+(-1+1)2+(2+1)2+(-1+1)2+(3+1)2]=9.
故选A.
7.A【解析】换人前6名队员身高的平均数为==188,
方差为S2==;
换人后6名队员身高的平均数为==187,
方差为S2==
∵188>187,>,∴平均数变小,方差变小,故选:A.
8.B【解析】观察统计表发现:1出现1次,2出现1次,3出现4次,4出现2次,5出现3次,7出现1次,故这12名同学进球数的众数是3.
故选B.
9.C【解析】
(1)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1,2,3,4,x,
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是3,∴中位数是3,
平均数为(1+2+3+4+x)÷5,∴3=(1+2+3+4+x)÷5,
解得x=5;符合排列顺序;
(2)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1,2,3,x,4,
中位数是3,
此时平均数是(1+2+3+4+x)÷5=3,
解得x=5,不符合排列顺序;
(3)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1,x,2,3,4,
中位数是2,
平均数(1+2+3+4+x)÷5=2,
解得x=0,不符合排列顺序;
(4)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x,1,2,3,4,
中位数是2,
平均数(1+2+3+4+x)÷5=2,
解得x=0,符合排列顺序;
(5)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1,2,x,3,4,
中位数,x,
平均数(1+2+3+4+x)÷5=x,
解得x=2.5,符合排列顺序;
∴x的值为0、2.5或5.
故选C.
10.A
【解析】由扇形统计图可知,购买课外书花费为100元的同学有:20×10%=2(人),购买课外书花费为80元的同学有:20×25%=5(人),购买课外书花费为50元的同学有:20×40%=8(人),购买课外书花费为30元的同学有:20×20%=4(人),购买课外书花费为20元的同学有:20×5%=1(人),20个数据为100,100,80,80,80,80,80,50,50,50,50,50,50,50,50,30,30,30,30,20,在这20位同学中,本学期计划购买课外书的花费的众数为50元,中位数为(50+50)÷2=50(元).
故选A.
11.
【解析】∵5个互不相同的正整数的平均数是18,
∴这5个数的和为:5×18=90,
∵中位数25,
∴最中间一定是25,
∵要求这5个正整数中最大数的最大值是,
其他数据应尽可能的小,
∴其他数一定为:1,2,26,
∴最大数为:90-1-2-25-26=36.
故答案为:36.
12.57【解析】∵全班共有38人,
∴x+y=38-(2+3+5+6+3+4)=15,
又∵众数为50分,
∴x>6,x>y,
∴x≥8,
当x=8时,y=7,中位数是第19、20两个数的平均数,都为60分,则中位数为60分,符合题意;
当x=9时,y=6,中位数是第19、20两个数的平均数,则中位数为(50+60)÷2=55分,不符合题意;
同理当x=10,11,12,13,14,15时,中位数都不等于60分,不符合题意.
∴x=8,y=7.∴x2-y=64-7=57.故答案为:57.
13.2.【解析】因为众数为3,可设a=3,b=3,c未知,平均数=(1+3+2+2+3+3+c)÷7=2,解得c=0,将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0、1、2、2、3、3、3,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是2,所以中位数是2,故答案为:2.
14.8【解析】在5,8,6,8,5,10,8,这组数据中,8出现了3次,出现的次数最多,
∴这组数据的众数是8,故答案为:8.
15.21.【解析】已知这组数据共5个,且中位数为4,所以第三个数是4;又因这组数据的唯一众数是6,可得6应该是4后面的两个数字,而前两个数字都小于4,且都不相等,所以前两个数字最大的时候是3,2,即可得其和为21,所以这组数据可能的最大的和为21.故答案为:21.
16.
【解析】∵平均数是12,
∴这组数据的和=12×7=84,
∴被墨汁覆盖三天的数的和=84?4×12=36,
∵这组数据唯一众数是13,
∴被墨汁覆盖的三个数为:10,13,13,
故答案为
10,13,13是解题的关键.
17.(1)m=18 n= 4;(2)x=60,y=65,=25.
【解析】(1)依题意:
解得 ,
(2)因为60出现次数最多,故众数是:60分;
40个数据中最中间的是第20,21个数据,第20个数据为60,第21个数据为:70,
故中位数是:(60+70)÷2=65(分).所以(x-y)2=25.
18.【解析】(1)甲的平均成绩为:(85+70+64)÷3=73,
乙的平均成绩为:(73+71+72)÷3=72,
丙的平均成绩为:(73+65+84)÷3=74,
∴丙的平均成绩最好,候选人丙将被录用;
(2)甲的测试成绩为:(85×5+70×3+64×2)÷(5+3+2)=76.3,
乙的测试成绩为:(73×5+71×3+72×2)÷(5+3+2)=72.2,
丙的测试成绩为:(73×5+65×3+84×2)÷(5+3+2)=72.8,
∴甲的综合成绩最好,候选人甲将被录用.
19.(1)月平均销售量一样大;(2)乙.
【解析】:解:(1),,所以甲、乙两个商场月平均销售量一样大;
,,因为>,所以乙商场的销售稳定.
20.(1)40人;30;(2)平均数是15;众数16;中位数15.
【解析】(1)4÷10%=40(人),
m=100-27.5-25-7.5-10=30;
故答案为40,30.
(2)观察条形统计图,
∵,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5;
∵在这组数据中,16出现了12次,出现的次数最多,
∴这组数据的众数为16;
∵将这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其中处于中间的两个数都是15,有,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15.
21.(1)8,20,2.0≤x<2.4;(2)补图见解析;(3)该年级学生立定跳远成绩在2.4≤x<2.8范围内的学生有200人.
【解析】(1)由统计图可得,
a=8,b=50﹣8﹣12﹣10=20,
样本成绩的中位数落在:2.0≤x<2.4范围内,
故答案为:8,20,2.0≤x<2.4;
(2)由(1)知,b=20,
补全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
(3)1000×=200(人),
答:该年级学生立定跳远成绩在2.4≤x<2.8范围内的学生有200人.
22.40 15 众数35号 中位数36号
【解析】(2)由图②可得35号数量最多,所以众数为35,将这组样本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其中处于中间的两个数都为36,所以中位数为36,
(3)根据样本得出35号鞋的概率,以此概率估算全校.
试题解析:(1)本次接受随机抽样调查的学生人数为6+12+10+8+4=40,图①中m的值为100-30-25-20-10=1,
故答案为:40,15,
(2)∵在这组样本数据中,35出现了12次,出现次数最多,
∴这组样本数据的众数为35,
∵将这组样本数据从小到大得顺序排列,其中处于中间的两个数都为36,
∴中位数为=36,
(3)∵在40名学生中,鞋号为35的学生人数比例为30%,
∴由样本数据,估计学校各年级中学生鞋号为35的人数比例约为30%,
则计划购买200双运动鞋,有200×30%=60双为35号.
23.(1)9;9;(2)S甲2= ;(3)推荐甲参加比赛合适.
【解析】(1)甲的中位数是:(9+9)=9;乙的平均数是:(10+7+10+10+9+8)÷6=9;
故答案为:9,9;
(2)S2甲=[(10?9)2+(8?9)2+(9?9)2+(8?9)2+(10?9)2+(9?9)2]= ;
(3)∵ S甲2<S乙2,
∴推荐甲参加比赛合适.
24.17、20;2次、2次;;人.
【解析】被调查的总人数为人,
,,即,
故答案为:17、20;
由于共有50个数据,其中位数为第25、26个数据的平均数,
而第25、26个数据均为2次,
所以中位数为2次,
出现次数最多的是2次,
所以众数为2次,
故答案为:2次、2次;
扇形统计图中“3次”所对应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为;
估计该校学生在一周内借阅图书“4次及以上”的人数为人.
试卷第1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