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浙科版必修一):《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浙科版必修一):《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10-24 20:1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必修1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第二节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一、教学目标:
1、说出渗透过程。
2、说明红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原因。
3、解释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4、说明渗透、被动转运、主动转运。
5、描述细胞“胞吞”、“胞吐”的过程。
6、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研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意义。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渗透、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的比较;
三、教学方法:讨论 探究实验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新课第二节 细胞膜和细胞壁一、质膜的成分和结构质膜的取材质膜的成分和结构的探究细胞壁的成分和作用 【创设情景】硫酸铜在水中的扩散。扩散是分子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运动的现象举例:把一些糖放入一杯水中,不需搅拌,几小时后,整杯水都会变甜,这是糖分子在水中不断运动的结果,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动。扩散的结果使该分子分布均匀,达到动态平衡。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为了得到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排除各种代谢废物,细胞不断的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那么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什么?所以说质膜是一层选择透性膜。所以在细胞中,也有着扩散现象。【实验探究】渗透作用演示介绍渗透装置:倒置的漏斗,开口用选择透性膜包被,漏斗里是蔗糖溶液,烧杯中是水。观察实验现象,回答问题。【提问】1、漏斗的液面为什么上升?2、漏斗中水分子与烧杯中的水分子还运动吗 速率如何 3、烧杯中有蔗糖分子吗?为什么?【讲述】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水分子从数量较多的一侧扩散到数量较少的一侧。在溶液中,水分子作为溶剂,水分子的扩散方向应该是从溶液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实验探究】红细胞涨破、皱缩实验红细胞内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红细胞吸水涨破。红细胞内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红细胞失水皱缩。红细胞内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红细胞不变,保持动态平衡。分析实验现象?【实验探究】成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现象的实验介绍成熟植物细胞的特点:有大液泡;原生质层伸缩性强,细胞壁几乎不伸缩。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30%蔗糖溶液),细胞失水,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分离,即质壁分离现象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清水),细胞吸水,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重新闭合,即质壁分离复原。【提问】1、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是什么?2、扩散上述与渗透作用发生现象中的共性是什么?【提问】1、被动运输的特点?2、被动运输的类型?资料引出主动转运海带中碘的含量高于海水中的碘含量,但是海带照样从海水中吸收碘,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运输。【提问】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区别?【讲述】主动转运使细胞最重要的吸收或排出物质的方式。【讲述】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都是小分子物质或离子直接穿膜的方式。但当白细胞(变形虫)遇到病原体(有机物)时,白细胞是如何将病原体吞噬进细胞内的呢?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 学生思考、回答: 质膜学生回答: 1、单位体积,烧杯中的水分子数多于漏斗中的水分子数,因此,通过选择透性膜,进入漏斗中的水多于进入烧杯中的水,所以漏斗液面上升,最后达到动态平衡。3、烧杯中没有蔗糖分子,因为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选择透性膜。水分子进入红细胞;水分子从细胞中出来;水分子进出平衡。答:条件是:选择透性膜和浓度差。物质总是由其浓度较高的一侧向浓度较低一侧转运,叫被动运输。 1、高浓度——低浓度2、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蛋白易化扩散:不消耗能量,需要载体蛋白。答:主动转运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所以要消耗能量,需要载体蛋白。 提高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课堂的引入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教师仅起到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协作学习的态度。及时纠正错误,加深印象。步步设疑,层层深入,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观察。
七、板书: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第二节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一、扩散:扩散是分子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运动的现象
二、渗透: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
1、红细胞涨破、皱缩实验
2、成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现象的实验
三、
被动转运
方向 是否需要载体 是否消耗能量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否 否
易化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是 否
主动转运 低浓度—高浓度 是 是
胞吞和胞吐 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八、作业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