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一章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学习目标】
1、通过认识蒸腾作用现象,总结出蒸腾作用的概念。
2、通过实验探究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
3、归纳出蒸腾作用的重要意义。
【自主学习】
1、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完成课本P58页实验后面的两个讨论题:
①
②
2、自主学习课本P58-P59的第一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①蒸腾作用概念:
②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
(点拨: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幼嫩的茎和叶柄也能进行少量的蒸腾作用。)
3、阅读课本P61内容,归纳出蒸腾作用的意义:
A:
B:
C:
【合作探究】
1、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是不是一种浪费?
2、影响蒸腾作用强弱的因素有哪些?
【课堂检测】
1、蒸腾作用发生的部位是:
A根、茎、叶 B叶和幼嫩的茎 C所有器官 D花、果实和叶子
2、将一段新鲜的植株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只见叶脉被染成红色,说明水和无机盐是通过下列哪种结构运输的:
A 导管 B 韧皮部 C 筛管 D形成层
3、(2008广东联赛)下列的哪种植物细胞在死后还能执行其功能:
A筛管 B导管 C 薄壁细胞 D保卫细胞
4、蒸腾作用对自然界的重要意义:
A保持叶片的湿度 B调节空气湿度
C 在炎热的夏季给植物降温 D排出土壤中多余的水分
5、(2008湖北恩施)移栽植物时,最好在阴天或者傍晚,必要时还要去掉部分枝叶,这是为了降低植物体的:
A 光合作用 B 呼吸作用 C 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6、(2007山东济宁)小麦生长的后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其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用于籽粒的生长和发育,该期间小麦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A 光合作用B蒸腾作用C 果实的生长和发育D秸杆的生长和发育
7、下列几种情况中,植物蒸腾作用最强的是:
A气温37度,阴天,无风 B 气温37度,晴天,有风
C气温20度,阴天,有风 D气温20度,晴天,无风
8、(2008山东滨州)炎热的夏天,树林里空气湿润,凉爽宜人,原因是:
A 光合作用降低了二氧化碳浓度和空气湿度
B 呼吸作用吸收了大量的热,降低了空气温度
C 蒸腾作用降低了周围空气的温度,提高了空气湿度
D 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水分,提高了空气湿度,降低了空气温度。
9、实验探究:有一位同学做了以下实验:取两棵同样大小的芹菜,分别插在玻璃瓶中,瓶子中放同样多的水,将瓶口封严。将这两棵芹菜都放在阳光下,其中一棵用电风扇吹风。过一段时间,看两个瓶中的水面高度有没有差别。
(1) 该同学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 作出的假设是:
(3) 根据你掌握的知识,预测结果是
(4) 根据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
【知识拓展】
植物保护剂-抗蒸腾剂
指在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光合作用的前提下,能够降低植物蒸腾速率的物质。
通常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即薄膜型抗蒸腾剂、代谢型抗蒸腾剂、反射型抗蒸腾剂。
功能:抗蒸腾防护剂能在植物的枝干、叶面及花卉、草坪的表层形成防护膜,有效减缓植物蒸腾和风蚀造成的水分流失和枝叶损伤,起到提高枝叶的再生力和景观质量的效果,并能抑制有害菌群的繁殖。
针对大树反季节移植和安全越冬研制的新型植物保护剂,分为绿化型和冬季型两种。
绿化型 抗蒸腾剂喷施后,通过在植物表面形成一层可以进行气体交换而减少水分通过的膜和调节气孔开张度来降低蒸腾速率,提高植物反季节移植的成活率。
冬季型 抗蒸腾剂通过提高细胞膜稳定性,降低细胞液冰点来增强植物抗寒性,在表面形成的薄膜可以抵御大风对植物的侵害减少植物抽条。
使用方法:冬季型稀释8~10倍,绿化型稀释10~20倍后,均匀喷施于植物表面,以不滴为宜。
植物体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调节气候,增加降雨量。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植树造林,加强环境的绿化。一方面可以美化我们的环境,陶冶我们的情操,另一方面又可以加强大自然的水循环,促进水分的利用率。
与蒸腾作用有密切关系的结构是叶,叶通过气孔散失水分,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影响水分的散失量。叶具有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结构。气孔大多分布于叶的下表皮,想一想,这有什么道理?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又是怎样实现的呢?
水分由根从土壤中吸收后,又是如何到达气孔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