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种群数量的变化

文档属性

名称 4.2 种群数量的变化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9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11-02 12:3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高二 生物 学科 教案 备课人 吴学华
课题: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第 1 课 时 11 月 6 日
教学目标 1.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2.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3.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教学重点、难点 1.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2、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3.两种增长方式存在的条件
方法指导 1、交流展示
2、互动探究
3、精讲点拨
教学过程
1.导入〖引入〗在第一节中,我们学习了种群数量的影响因素,大家看“问题探讨”,思考讨论准备回答。〖提示〗1.Nn=2n,N代表细菌数量,n代表“代”。2.N=2216。3.细菌数量不会永远按这个公式增长。可以用实验计数法来验证。〖问题〗再以“本节聚焦”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注意力。 2. 【自学质疑、交流展示】 〖板书〗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学生活动〗学生阅读并完成P66图4-4 细菌种群的增长曲线〖旁栏思考题1〗生思考回答师提示。〖提示〗不够精确。〖问题〗在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是怎样的呢?【知识讲解】〖答并板书〗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学生活动〗阅读P66第三段到第五段。〖板书〗自然界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型。Nt=N0λt〖问题〗“J”型增长能一直持续下去吗?〖板书〗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学生活动〗阅读P67并完成 “思考与讨论”。〖提示〗1.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可以采取器械捕杀、药物捕杀等措施。2.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可以采取措施降低有害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①如将食物储藏在安全处,断绝或减少它们的食物来源;②室内采取硬化地面等措施,减少它们挖造巢穴的场所;③养殖或释放它们的天敌,等等。〖旁栏思考题3〗生思考回答师提示。〖提示〗同一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问题〗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都能在K值维持稳定吗?〖板书〗3.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学生活动〗阅读P67~P69并完成“探究”。3.【精讲点拨】例1(2000年广东卷)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A.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 B.所有生物成熟个体的总和C.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 D.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解析 种群是指一定时间、空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不同的生物不属于同一个种群;同一时间、空间内的同种个体是一个种群,这些个体不仅包括所有成熟个体,也包括所有幼年、青年、老年等所有个体。但种群不是同种生物简单的相加,而是具有一系列一个个体所不具备的种群特征。即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才能成为真正的种群。本题正确答案是C。例2(2004年吉林、浙江卷)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 ,下列判断正确的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a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b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解析 根据题意,种群a随着时间的延续,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达到K值时趋于平衡,呈现出“S”型增长曲线。之所以不能无限增长,主要是种群数量的不断增加,种内斗争加剧而致。种群b在前期不断增长,尚未达到K值就锐减,既不是“S”型、也不是“J”型增长曲线。从曲线图分析推出二者不是竞争关系,因为开始时二者的数量同步增长了时间,排除竞争可能性;也不是捕食关系,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呈波动的关系,且不同步,相差一个时间段。从图中看不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板书设计: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种群数量的变化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图一)产生原因: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 2、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图二)产生原因:环境条件如空间、食物、天敌等制约。3、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图一) 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 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图二)影响因素 人为因素:如人工养殖5.【巩固练习】1.在右图中,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 ) 2.右图为1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生长曲线图。试分析在曲线中哪段表示食物 最可能成为鼠群繁殖速度的限制因素( )A.EF段 B.DE段 C.BD段 D.CB段 3.在什么条件下种群数量才会呈指数增长( )A.当只有食物限制时 B.在物种适宜的环境中食物开始出现不足,但还不至于影响到该物种在这里生存C.只是没有捕食者 D.只有在实验室内的实验条件下5. 小结和课后作业 课后习题一二题。 6. 教后感 二次备课
高二 生物 学科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第1课时学案、巩固案
编制人:吴学华 审核人: 胡彬 编制时间:11月6日
学生完成时间:_月_日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 第____小组
I 学习目标
1. 掌握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2 学会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II 学习重难点
1. 1.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2. 2、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3. 3.两种增长方式存在的条件
III 方法指导 (可根据学情或教学内容选用方法)
自学质疑、 交流展示、知识建构、基础检测、巩固练习、能力提升
一、【自学质疑/交流展示】种群的“J”型增长是在 条件下种群增长的形式,其数字模型是 。在自然界中,种群一般呈 型增长,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 ,又称K值。大多数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总是在 中二、【基础检测、巩固练习】1.在右图中,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 ) 2.右图为1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生长曲线图。试分析在曲线中哪段表示食物 最可能成为鼠群繁殖速度的限制因素( )A.EF段 B.DE段 C.BD段 D.CB段 3.在什么条件下种群数量才会呈指数增长( )A.当只有食物限制时 B.在物种适宜的环境中食物开始出现不足,但还不至于影响到该物种在这里生存C.只是没有捕食者 D.只有在实验室内的实验条件下三、【能力提升】7.下图所示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增长曲线,请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后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种群生活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内个体增长曲线是 ,用达尔文进化的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 特性。(2)如果将该种群置于有限制的自然环境中,种群内个体数量的增长曲线是 ,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 。(3)影响种群主要因素是种群的 . . 和 。
O
时间
种群数量
K
a
b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