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光合作用(课件 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节 光合作用(课件 4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2-25 08:15: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教学课件
科学 八年级下册 浙教版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第6节 光合作用

人所需的营养物质从哪里来?
植物中的有机物淀粉从哪里来的?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认为: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全来源于土中。
你认为:

碘酒


(变蓝)
(不变蓝)
碘能使淀粉
变蓝色!
土壤浸出液

稀米汤 (含淀粉)

A
B

碘酒
淀粉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来的吗?
淀粉不是从土壤中吸收来的。
实验表明:
探究
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
第6节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1.光合作用的概念:
光合作用的表达式
1)场所:
2)条件:
3)原料:
4)产物:
叶绿体(厂房)
光照(动力)
二氧化碳、水(原料)
有机物(淀粉)、氧气(产品)
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淀粉) + 氧气

叶绿体


光合作用的实质:
(1)把简单的无机物制成了复杂的有机物,并放出氧气。


(2)把太阳能变成贮存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
[物质转化]
[能量转化]
阳光(光能)

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
有机物
(化学能)
氧气
构成生物体
提供生命活动需要
供生物呼吸








光合作用的意义
1.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和人类的物质来源。
2.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和人类的能量来源。
3.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和人类获得氧气的来源。
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
怎样才能知道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呢?
用怎样的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阳光和叶绿体?
1
2
3
4
5
6
7
(1)暗处放置24小时
(2)选叶遮光
(3)光下照射4—5小时
(4)去掉黑纸片
(5)酒精中隔水加热
(6)先漂洗,后滴加碘液
(7)先漂洗后观察
实验步骤
(1)脱色的叶片遇碘后颜色有什么变化? 叶片的见光部分遇碘( )
叶片的遮光部分遇碘( )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光合作用需要光合叶绿体。
(2)遇碘变蓝是什么物质的特性?( )
(3) 说明了什么问题?
没有变蓝
变蓝
淀粉
实验现象
1.为什么实验前要将绿叶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
——使叶片内原有的 淀粉运走、耗尽,消除原淀粉对实验的影响。
暗处理
2.为什么要对一片完整的叶部分遮光?
——叶片遮光部分与
不遮光部分互为对照
3.为什么要脱去叶绿素?
叶绿素呈绿色,如不脱去,不容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
5.为什么隔水加热酒精而不能用火直接加热酒精?

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燃点低,隔水加热可预防烧杯中酒精燃烧,以免出现危险
4.为什么用酒精而不是水煮叶片来脱色呢?
叶绿素只溶于酒精而不溶于水
6.绿叶在酒精中脱至什么颜色时,停止加热?
黄白色
分布: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

检查淀粉
绿色部分变蓝
白色部分不变蓝
功能:吸收太阳光能。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还需要什么条件吗?
实验表明:
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的参与

趣味实验
某同学想让脱去绿色的叶片遇碘后显出一“M”字母,大家想一想他该怎么做的呢?


是不是只有叶片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呢?
结论:
光合作用的器官主要是叶片,其他绿色部分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光合作用还有什么产物呢?
1771年,英国的普里斯特利发现植物可以恢复因蜡烛燃烧而变“坏”了的空气。他做了一个有名的实验,他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只小白鼠分别放到密闭的玻璃罩里,蜡烛不久就熄灭了,小白鼠很快也死了。接着,他把一盆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他发现植物能够长时间地活着,蜡烛也没有熄灭。他又把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他发现植物和小白鼠都能够正常地活着,于是,他得出了结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但他并没有发现光的重要性。
思考:
结论:
植物光合作用能放出_______

氧气
如何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氧气?
(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是什么?)CO2
光合作用需要什么原料?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吗?
1.取一盆天竺葵,放在 暗处2—3天;
2.袋A中入石灰水,它能 吸收二氧化碳,袋B中放 入清水,含二氧化碳。
3.放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分别取下叶片,放 入盛有酒精的烧杯里, 水浴加热,溶去叶绿素,滴碘酒,观察叶片颜色。
探究
1.这项探究中主要变量是什么?
二氧化碳
2.如何防止植物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利用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
3.需要对照实验吗?
B作为A的对照。
4.对实验装置的改进:
可以将B中的水改成二氧化碳释放剂,可以不断逸出二氧化碳,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氢氧化钠溶液
思考


A中的叶片
B中的叶片
未变成蓝色
变成了蓝色
实验表明光合作用需要 。
5.探究的结果:


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溶液
结论
H2O
光合作用还需要什么原料?




叶脉切断,圆圈内的叶片就没有水供应了
请同学们开动脑筋,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水……
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还需要水,水通过根从土壤的吸收,由导管运输到叶。
P111 阅读
提示
2
作用
作用
1
说说下面箭头所代表的意思及“1”“2”所代表的物质: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填写下表并指出两者的相互关系:
吸收
放出
放出
吸收
制造
分解
吸收
放出
需要
不要
需要
不要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 )的
相互依存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能量基础;为呼吸作用提供了原料。
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吸收原料、运输产物等提供了能量。
白天(或有光)时才进行
任何时候都进行。
在植物的叶绿体中进行。
任何活细胞中都能进行。
1.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吗?
2.植物在进行呼吸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光合作用吗?
思考与讨论
光合作用的意义:(3个“一切”)
一切生物的物质来源。
一切生物的能量来源。
一切生物氧气的来源。
1.如把绿叶比做“绿色工厂”,那么这座 工厂进行光合作用的厂房、原料、动力、产物分别是( )
B.叶绿体、二氧化碳和水、光能、氧气和淀粉
A.叶绿体、氧气和淀粉、光能、二氧化碳和水
C.叶绿体、二氧化碳、光能、氧气和淀粉
D.叶绿体、水、光能、淀粉
B
课堂练习
2.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必须经以下步骤:
(1)将叶片一部分遮光处理
(2)暗处放置24小时
(3)强光下光照2小时
(4)在水中浸一下
(5)滴上碘酒
(6)取下叶片放在沸酒精中煮
正确的操作顺是:
2、1、3、6、4、5
3.“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把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A.让叶肉的淀粉运走耗尽
B.让叶肉的淀粉增多
C.让叶肉的无机盐增多
D.让叶肉的水分运走耗尽
A
4.在下列条件中,哪一项用酒精煮沸褪色的叶遇碘变蓝色:( )
A.取自光照下的正常绿叶
B.取自光照下呈白色的叶片
C.取自放有二氧化碳吸收剂又密封的装置中的照光绿叶
D.取自遮光下的正常绿叶
A
5.在温室种植蔬菜是为了加强光合作用,提高蔬菜的产量,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尽量施肥
B.大量灌溉 
C.增加温室里的二氧化碳
D.增加温室里的氧气
C
6.光合作用对人类和自然界的意义是(  )
A.是人类和所有动植物食物的来源
B.是自然界氧气的来源
C.是人类和所有动植物能量的来源
D.以上都是
D
7.请你仔细观察这两个鱼缸中的水草,辨认出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为什么?


(2)形成这种小气泡的物质最可能是什么?
(3)水草对金鱼的作用是什么?
甲是真的。因为水草周围有小气泡产生。
氧气
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有利金鱼的呼吸。
(1)请你仔细观察这两个鱼缸中的水草,辨认出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为什么?
实验延伸:
8.假若上述实验,两黑纸片没用曲别针固定在天竺葵叶片上,而是用透明胶带上下两面粘在黑纸片四周来固定,则处理后叶片上的“未变蓝部分”的面积与黑纸片的面积相比( )

A.一样大 B.大于黑纸片的面积
C.小于黑纸片的面积 D.无法确定
【提示】透明胶带所粘叶片地方,尽管有光可以透射过去,但气孔被密封上了,二氧化碳不能进入到叶肉细胞中去,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
实验延伸:
9.假若上述实验,移到光下照射时间超过6小时,其余条件不变,则处理后叶片上的“未变蓝部分”的面积与黑纸片的面积相比( )
A.一样大 B.大于黑纸片的面积
C.小于黑纸片的面积 D.无法确定


【提示】假若移到光下照射时间超过6小时,叶片见光部分制造的淀粉会通过叶脉输送到遮光部分,使遮光部分的细胞内也有淀粉。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