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生物群落
一 、选择题
1. 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著名风景名胜区天目山上所有的动物和植物是一个生物群落
B. 群落中有许多不同的种群
C. 群落的范围可小至一个水塘,但也可大到整个海洋
D. 群落中的各种生物间存在着食物、栖息、繁殖等多种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2. 浙江莫干山上所有的植物组成的生物群体称为( )
A. 植物种群 B. 植物类群 C. 植物群落 D. 森林
3. 周毅同学周六跟爸爸去爬西天目山。他发现西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地带,往往最上层高大的是巨树,巨树下是低矮的灌木,灌木下是贴地生长的野草。影响这些植物分层分布的因素主要是( )
A. 阳光 B. 温度 C. 氧气 D. 水分
下列说法对群落不适用的是( )
A. 群落是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B. 群落由种群构成
C. 群落的地域范围必须比种群大
D. 群落中的生物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5. 我国从东到西,森林覆盖率逐渐减少,起主要作用的生态因素是( )
A. 水 B. 温度 C. 阳光 D. 大气
6. 在西藏东南部大峡谷地区,植被的分布随海拔高度的情况是:下层为热带雨林,中层为常绿阔叶林,上层为针叶林,顶层为高山草甸。决定该地区植被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A. 温度 B. 水分 C. 阳光 D. 海拔高度
7. 某片竹林中的竹子长势整齐,没有明显的高株和矮株,但与其他植物的高矮明显不同。因此说明这个群落在垂直结构上是( )
A. 没有分层现象 B. 有分层现象
C. 只有竹子一个层次 D. 植物有分层现象,动物无分层现象
8. 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 B. 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
C. 植物群落水平分布现象与地形有关 D. 动物群落水平分布一般都是均匀的
9. 群落中种群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右图中A表示的是一种鹰在一个群落中的情况,那么B代表的可能是( )
A. 该种鹰的天敌种群 B. 与鹰有互利共生关系的一个种群
C. 群落中植物的数量变化的情况 D. 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
10. 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B. 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与其他动物的关系可能不同
C. 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
D. 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二、填空题
11. 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____ 。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____ 。
12. 我们把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________ 。把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____ 。
13. 森林群落有明显的分层结构,该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受到环境中____的影响,森林中动物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到________等影响。
14. 生态学家确定生物群落中种群数量的方法一般有3种。
直接观察法:逐一统计某一区域内所有生物个体。
间接观察法:通过比生物自身更容易观察的痕迹或标记估计生物数量,如通过寻找某个区域内海燕的窝巢数来估测海燕个数。
取样法:通过在一个小区域内统计生物的数量(一个样本),再乘以倍数,即可确定一个较大区域内生物种群的数量。
如果你是一位大兴安岭科考队员,要调查整个大兴安岭落叶松的种群数量;你将采用____ 法,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简答题
15. 如图表示从南极(90°S)经过赤道(0°)到北极(90°N)的纬度梯度上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试分析说明:
(1) 从南北两极向赤道热带推移,群落中物种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 ,这个曲线能表示群落的________ (填“水平结构”或“垂直结构”)。
(2) 在同一纬度,随着海拔高度增加,群落中物种数一般会减少,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
A. 土壤 B. 温度 C. 降水 D. 光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生物群落
一 、选择题
1. 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著名风景名胜区天目山上所有的动物和植物是一个生物群落
B. 群落中有许多不同的种群
C. 群落的范围可小至一个水塘,但也可大到整个海洋
D. 群落中的各种生物间存在着食物、栖息、繁殖等多种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答案】A
【解析】我们把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所以,选A
2. 浙江莫干山上所有的植物组成的生物群体称为( )
A. 植物种群 B. 植物类群 C. 植物群落 D. 森林
【答案】C
【解析】生物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我们把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
3. 周毅同学周六跟爸爸去爬西天目山。他发现西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地带,往往最上层高大的是巨树,巨树下是低矮的灌木,灌木下是贴地生长的野草。影响这些植物分层分布的因素主要是( )
A. 阳光 B. 温度 C. 氧气 D. 水分
【答案】A
【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因此,西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地带,往往最上层高大的是巨树,巨树不是低矮的灌木,灌木下是贴地生长的野草,影响这些植物分层分布的因素主要是阳光。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下列说法对群落不适用的是( )
A. 群落是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B. 群落由种群构成
C. 群落的地域范围必须比种群大 D. 群落中的生物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答案】C
【解析】对于地域范围,群落和种群一样,可大可小,种群的范围也可能大于群落的范围。故选C。
5. 我国从东到西,森林覆盖率逐渐减少,起主要作用的生态因素是( )
A. 水 B. 温度 C. 阳光 D. 大气
【答案】A
【解析】由于各种植物对水的要求不同,所以水影响植物的分布.我国从东部到西部环境因素最大的不同就是水,东部多西部少,我国从东到西降水量逐渐减少,从而影响植物的分布,形成从东到西森林覆盖率逐渐减少的植被特点.
6. 在西藏东南部大峡谷地区,植被的分布随海拔高度的情况是:下层为热带雨林,中层为常绿阔叶林,上层为针叶林,顶层为高山草甸。决定该地区植被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A. 温度 B. 水分 C. 阳光 D. 海拔高度
【答案】A
【解析】非生物因素-温度对植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不同的植物适应不同的温度如热带雨林必须生长在高温多雨的环境,常绿阔叶林必须生长在温度较高的亚热带,寒温带针叶林适于温度较低的亚寒带和寒带,高山草甸适于生长在寒冷的高山高原。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度左右,因此高山从山脚到山顶温度差别极大,形成植物垂直分层分布的特点,即从化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草甸。
7. 某片竹林中的竹子长势整齐,没有明显的高株和矮株,但与其他植物的高矮明显不同。因此说明这个群落在垂直结构上是( )
A. 没有分层现象 B. 有分层现象
C. 只有竹子一个层次 D. 植物有分层现象,动物无分层现象
【答案】B
【解析】群落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层现象是由群落的多个种群实现的,一个种群不能实现群落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
8. 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 B. 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
C. 植物群落水平分布现象与地形有关 D. 动物群落水平分布一般都是均匀的
【答案】D
【解析】动物的水平分布一般是不均匀的,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植物的分布以及地形、水分、土壤状况等。植物的垂直分层与光照有关,阳生植物分布在上层,阴生植物分布在底层,动物的垂直分布主要与植物的分层及其栖息方式和食物来源有关。
9. 群落中种群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右图中A表示的是一种鹰在一个群落中的情况,那么B代表的可能是( )
A. 该种鹰的天敌种群 B. 与鹰有互利共生关系的一个种群
C. 群落中植物的数量变化的情况 D. 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所以b可能代表的是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
10. 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B. 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与其他动物的关系可能不同
C. 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
D. 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D
【解析】该种鱼的幼体滤食浮游动物,故与浮游动物具有捕食关系;该种鱼的幼体和浮游动物都滤食浮游藻类,故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关系,故A选项正确;B、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时属于第三营养级,滤食浮游藻类时属于第二营养级,故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故B选项正确;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故C选项正确;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是一个物种,在水体的分布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仅仅是该物种的分布范围,故D选项错误。
二、填空题(共三题,共24分)
11. 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____ 。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____ 。
【答案】植物; 植物
【解析】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在一定域内的生物,同种的个体形成种群不同的种群形成群落。
我们把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________ 。把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____ 。
【答案】植物群落; 植被
【解析】根据定义回答即可
13. 森林群落有明显的分层结构,该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受到环境中____的影响,森林中动物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到________等影响。
【答案】阳光; 食物分布
【解析】根据定义回答即可
14. 生态学家确定生物群落中种群数量的方法一般有3种。
直接观察法:逐一统计某一区域内所有生物个体。
间接观察法:通过比生物自身更容易观察的痕迹或标记估计生物数量,如通过寻找某个区域内海燕的窝巢数来估测海燕个数。
取样法:通过在一个小区域内统计生物的数量(一个样本),再乘以倍数,即可确定一个较大区域内生物种群的数量。
如果你是一位大兴安岭科考队员,要调查整个大兴安岭落叶松的种群数量;你将采用____ 法,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取样; 因为落叶松数量过于庞大无法直接观察,没有比落叶松自身更容易观察的痕迹与标记
【解析】在大兴安岭中由于植物数量和种类较多,采用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都不太容易确定数目,只有通过取样的方法统计得到其中的落叶松数目.
三、简答题
15. 如图表示从南极(90°S)经过赤道(0°)到北极(90°N)的纬度梯度上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试分析说明:
(1) 从南北两极向赤道热带推移,群落中物种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 ,这个曲线能表示群落的________ (填“水平结构”或“垂直结构”)。
【答案】物种逐渐增多; 水平结构
【解析】根据图片来回答即可
(2) 在同一纬度,随着海拔高度增加,群落中物种数一般会减少,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
A. 土壤 B. 温度 C. 降水 D. 光照
【答案】B
【解析】随纬度的变化,从南极(90°S)经过赤道(0°)到北极(90°N),温度逐渐升高,又逐渐下降从该题可以推断,随着海拔增加,温度逐渐下降,群落中物种数量会减少在污染的环境中,某些适应能力弱的物种会灭亡,物种的多样性会受到威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