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调节

文档属性

名称 免疫调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11-17 16:09:00

文档简介

《免疫调节》说课稿
——衡东二中
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
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免疫调节》。
一:教材分析
(一)免疫调节在教材中的地位
“第4节免疫调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
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体系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教材介绍完神经及体液的调节作用后介绍免疫调节,意在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揭示了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象内在联系的普遍性。此外,免疫学知识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密切相关,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培养从报刊杂志、互联网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资料搜集、讨论的形式了解艾滋病及其防治。
(2)利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动画,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体液免疫中的角色扮演互动,培养学生现学现用的能力,以及整体把握和分工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免疫调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2)让学生了解艾滋病发展的严峻形势,以及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3)了解艾滋病的病因和预防,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的受害者,需要我们的关爱。
(4)倡导关爱健康、珍爱生命的生活理念。
(三)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有关免疫知识的学习,对人体的三道防线已有了初步认识,而在第一课时中也已经掌握了免疫系统的组成,对免疫调节的物质基础也有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2、体液免疫。3、细胞免疫。
教学难点
1、体液免疫。2、细胞免疫。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的关系
第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幻灯片:有关艾滋病的一些简介。2.视频:濮存昕关于艾滋病宣传广告。
3.动画: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4.小黑板展示收集的资料,苹果,标示牌等。
(二)课堂实施
1 .资料展示(8min)
这一过程主要是要学生派代表展示自己课前已经搜集到的资料卡片,并介绍资料的内容。老师在这一过程中进行积极的评价,尤其是给与肯定,同时也对某些地方进行补充。
2 .课堂讲解(30min)
这一过程教师利用动画、概念图,练习题,一一介绍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并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进行比较,最后把这两个过程用流程图的形式整体概括。
3 .学生分角色扮演(5min)
体液免疫的过程,用FLASH动画展示,同时在黑板上板书它的过程,加深印象。为检验这一知识的理解及掌握程度,学生分角色扮演参与该过程的各个物质,并口述自己扮演的角色所执行的任务。
4.总结交流(2min)
学生就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及疑惑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充分展现了课堂的人性化,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
第四 板书设计
第4节 免疫调节(第2课时)
一、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和呼吸道粘膜上的纤毛等
二、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前两道防线特点:先天性,非特异性
三、第三道防线:1、组成: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及免疫活性物质
2、特点:特异性
3、内容: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第五 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较为成功之处:
免疫调节是一个抽象的过程,学生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应当通过各种不同教学方法的处理,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让一些复杂的概念变得浅显易懂,让一些过程变得更加直观,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从而很好地达成三维目标。但在本课中,因为活动较多,所以怎样安排教学使得学习变得容易些、愉快些、有效些,就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所以在课堂上,我特意设置了相应的情景和直接参与活动,引导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参与讨论,主动构建地整理知识,感受获得知识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在整个认知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入赏识性评价,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二)本节课较不足之处
1、教学内容较多,课堂节奏较快,有些问题未能进一步强化,且时间较紧,收放欠自如。
2、本节课内容抽象,特别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虽采用一些动画过程来体现直观一些,但是可能效果没有想象中的理想。
3、本节课虽然通过一些教学环节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提出的问题开放程度不够突出,教师的导向作用过于明显,学生的发散思维难以展开。
课件32张PPT。第四节 免疫调节
教学设计 衡东二中 颜丽华一 、教学目标
(1)掌握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培养从报刊杂志、互联网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
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资料搜集、讨论的形式了解艾滋病及其防治。
(2)利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动画,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体液免疫中的角色扮演互动,培养学生整体把握和分工合作能力。
(1)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2)让学生了解艾滋病发展的严峻形势,以及责任和义务。
(3)了解艾滋病的病因和预防,认识到艾滋病患者,需要我们的关爱。
(4)倡导关爱健康、珍爱生命的生活理念。
二 、学情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有关免疫知识的学习,对人体的三道防线已有初步认识,且在第一课时中也已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对免疫调节的物质基础也有较为系统的认识。

教师的任务是结合学生已有认识,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上了解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三 、重、难点的分析与突破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及其关系。

通过艾滋病为例,说明免疫系统的重要性。对体液免疫的教学,让学生结合体液免疫的示意图阅读教材并进行问题讨论,观看动画并复述该过程,图解表示该过程,由学生边说边演完整展示体液免疫过程。课件动态演示细胞免疫过程,有学生做“老师”讲解,并用概念图表现该过程。最后在艾滋病病因的基础上,让学生考虑T细胞在免疫中的作用,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四、 教法分析和学法指导

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合作活动,也是一种体验。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资料搜集法、成果展示法、讨论学习法、赏识性评价、直接参与表演法等教学方法,形成一种有趣、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地接受知识。

在学习方法上,指导学生:通过资料搜集、讨论的形式了解艾滋病及其防治;以动画、问题串讲和讨论等方式学习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五、教具准备
1.幻灯片:有关艾滋病的一些简介。
2.视频1:濮存昕关于艾滋病宣传广告。
3.多媒体CAI:动态演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4.小黑板,苹果,标示牌等。 六、教学设计思路? 以艾滋病资料
收集情况汇报
进入新课以自身生活例子介绍三道防线学生观看动画后自己用表格总结三道防线利用类比法介绍相关概念自学并讨论体液免疫过程,建立模型图观看动画,并复述该过程,教师进行精讲师生共同总结,学生修改流程图学生边讲边演重现体液免疫过程观看动画,自己比较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小结本节课内容考考您?学生代表述说所搜集有关艾滋病的资料 AIDSAIDS触目惊心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关注 观看艾滋病公益广告,使学生明白艾滋病发展的严重趋势患病特征预防措施传播途径世界爱滋病日病因死因看待艾滋病人AIDS知识知多少?师生共同讨论 学生在分组派代表汇报资料搜集结果,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加强直观性。触目惊心的图片,很快就能引起学生的关注。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能对艾滋病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认识到艾滋病发展的严峻形势,以及责任和义务;认识到艾滋病患者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同时了解到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消除学生认识误区,更好的懂得怎样保护好自己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你知道你的手有多少细菌吗?
一双未洗过的手最多有80万个细菌
一克指甲垢内藏有38亿个细菌
将手洗干净后还有182种细菌人体抵御病原体的途径以学生自身为例,突出免疫防卫功能的重要性,以及养成好的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通过卡通动画介绍三道防线,给学生带来乐趣,结合生活小常识讲解,让学生兴致盎然。人体的三道防线皮肤和黏膜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阻挡和杀灭病原体,清扫异物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抗原)非特异性
免疫特异性
免疫
学生自己总结三道防线,加深对三道防线的理解。学生自主思考,掌握三道防线的内容和特征,弄清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关系,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体液免疫过程反应阶段效应阶段感应阶段简单介绍三阶段,列出阅读框架,学生预习相应内容
体 液 免 疫观看体液免疫动画,边看边请学生复述此过程体液免疫抗原吞噬细胞
(摄取、处理)T细胞B细胞呈递呈递直接刺激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浆细胞合成分泌抗体(特异性免疫反应)二次应答师生共同回顾体液免疫过程,画出流程图,学生对照自身,及时纠正错误,培养自己的归纳能力,提升自我。体液免疫抗原反应阶段效应阶段吞噬、
处理、
呈递抗原呈递抗原受抗原刺
激增殖、
分化产生
抗体与抗原
特异性
结合感应阶段保持对
抗原的
记忆学生分角色扮演该过程的细胞和物质所执行的任务,以苹果为抗原,最后全体一起评价体液免疫 在讲解体液免疫的过程中运用形象的比喻,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学生就不觉得枯燥,在此活动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各小组情况,确认差异,及时纠正错误,激励参与,注重赏析过程评价。本活动意在训练学生归纳、表达交流的能力;培养资源共享,提高自己的意识。此外学生的角色扮演使全班学生加入这一“临时游戏”当中,充分体现了生物课堂的生动性及灵活性。

1、当抗原已经侵入细胞,存在于细胞外液的抗体就无能为力了,这时怎么办呢?
2、这时采取的免疫方式与体液免疫有何不同?学生预习书本内容及看完该动画后,学生代表扮演老师角色讲解细胞免疫过程。细胞免疫抗原吞噬细胞
(摄取、处理)T细胞呈递增殖分化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靶细胞
(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二次应答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释放)抗原与抗体结合(特异性免疫反应)淋巴因子产生学生上黑板板书该流程图,师生进行修改评价,旨在提高学生的现学现用能力
教师精讲

对外毒素由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对细胞内寄生物,先由体液免疫起作用,阻止寄生物的散播传染,当寄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从靶细胞释放出来,再由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若细胞免疫不存在,体液免疫也将丧失。对外来病原体进行免疫的时候不是单一的起作用而是两者结合起来起作用。课堂反馈
教师列出练习题三道,要求学生分析回答。
由于本节课内容多且时间紧张,只安排了三道小反馈练习,但此三题涵盖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也进一步训练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合能力。七、板书设计
第4节 免疫调节(第2课时)
一、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和呼吸道纤 毛等
二、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特点:先天性,非特异性
三、第三道防线:
1、组成: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及免疫活性物质
2、特点:特异性
3、内容: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结束语: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必不可少的保障。那么,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不是越强大越好呢?八、设计感悟
(一)本节课较为成功之处:

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处理及教学手段的运用,让复杂的概念变得浅显易懂,让抽象的过程变得更加直观,使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很好地达成三维目标。在课堂上,特意设置了相应的情景和直接参与活动,引导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参与讨论,主动构建和整理知识,感受获得知识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二)本节课较不足之处:
1、教学内容较多,课堂节奏较快,有些问题未能进一步强化,且时间较紧,收放欠自如。
2、本节课内容抽象,特别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虽采用一些动画过程来体现直观一些,但是可能效果没有想象中的理想。
3、本节课虽然通过一些教学环节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提出的问题开放程度不够突出,教师的导向作用过于明显,学生的发散思维难以展开。
衷心感谢您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