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教学课件
科学 九年级下册 浙教版
第2章 生物与环境
第2节 种群
蘑菇
蝴蝶
企鹅
蕨类
苔藓
物种:一群生物,它们的形态、结构相似,并能相互交配而生育子孙后代。不是同一种生物,它们的形态、结构并不相同。
一、认识生物“种群”
看下面几张图片,有什么共同点?
讨论:一个公园里的所有植物是一个种群吗?为什么?
注意:种群的特点
①一定空间(一个区域):
小则如田地、池塘,大则如草原、海洋。
②同种生物(一个物种):
有大小、年龄、雌雄之分,但它们都属于同一个物种,能相互交配繁育后代。
③个体的总和(一群个体)。
种群密度很高
种群密度一般
种群密度较高
二、生物种群的特征
(1)概念:单位空间内生物个体的数量
种群密度=
生物个体数
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
例如:一只0.5m3的玻璃缸里养了5条金鱼,那么金鱼的种群密度为:
=5条/0.5m3=10条/m3
种群密度=
生物个体数
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
种群特征
1.种群密度
例: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资料我们可以知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129533万人口,那么中国人口的种群密度是多少?
答:人口种群密度为:
129533 万人
960万平方公里
= 135 人/km2
(2)种群密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
①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有差异
例:在我国某地的野驴,每100km2还不足两头,在相同
的面积内,灰仓鼠则有数十万只。
②同一物种种群密度不同环境条件下有差异
例:一片农田中的东亚飞蝗,在夏天种群密度较高,在秋末天气较冷时则降低。
③同一物种在不同的地区,种群密度往往是不同的。
例:亚洲占世界土地面积的29.4%,却聚居了世界人口的58.4%,而南美洲占世界土地面积的14.1%,只居住了世界人口的5.6%。
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都是由不同年龄的人组成的这种不同年龄人口的组成情况,就是人口的年龄结构,常用“人口金字塔”的图形来表示。
查一查,你和你父母亲在哪个年龄组?该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
图上每一横条表示什么?横条长短表示什么?
A阶段表明我国人口发展趋势会怎样?B阶段形成的主要原因?
A
B
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的组成状况称人口的性别结构。最常用指标:人口性别比。
性别比=
男性人数
女性人数
算算我班同学的性别比。
×100%
二、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
2.年龄结构
3.性别比例
思考:①在畜牧养殖业中,养殖者往往会控制动物的性别比,其意义是什么?
②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试举一个既不造成环境污染,又能防治农业虫害的方法。
因为人们为了获得蛋、奶等禽畜副产品而选择控制的效果。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来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新个体数
种群个体总数
出生率= ×1000‰
二、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
2.年龄组成
3.性别比例
4.出生率:单位时间(年)内,平均每千个个体中活
产的新个体数。
例:一个拥有3000只麻雀的种群在一年内繁殖了900只幼雀,那么这个生物种群在这一年中的出生率是: 。
300 ‰
5.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年)内,平均每千个个体中死亡的个体数。
死亡个体数
种群个体总数
死亡率= ×1000‰
二、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 2.年龄组成
3.性别比例 4.出生率
例:一个拥有2000只麻雀的种群在一年内死亡了600只麻雀,那么这个生物种群在这一年中的死亡率是 。
300‰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中个体的数量增加。
死亡率>出生率:种群中个体的数量减少。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幼体数
成体数
老年个体数
年龄结构
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常见有如下类型:
年龄组成
变化趋势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生死率
种群密度
种群大小
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
增加
增加
相对稳定
相对稳定
减小
减小
种群数量的变化
种群
数量
出生
迁入
死亡
迁出
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
2.年龄结构
3.性别比例
4.出生率
5.死亡率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