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单元测试
高二生物试题【苏教版】
命题范围:选修第一、二、三章
全卷满分100分,用时90分钟。
第Ⅰ卷(共50分)
一、(50分,每小题2分)
1.关于洗衣粉中的酶说法错误的是 ( )
A.洗衣粉中的酶是人工合成的无机催化剂
B.洗衣粉中的酶是生物工程的产物
C.加酶洗衣粉也有保质期,时间长了,酶活性会降低或丧失
D.加酶洗衣粉中磷的含量比普通洗衣粉低
2.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酶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利用酶生产某些化工产品,能显著降低能耗、减少污染,节约成本
B.“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与水温、酸碱度有关,与污物或衣物的性质无关
C.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症的肠溶多酶片含有多种消化酶,但嚼服后会失去疗效
D.要较长时间保持酶活性,各种酶制剂都应保存在低温的条件下
3.果胶酶能分解果胶,使榨取果汁变得更容易,提高水果的出汁率。某同学为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在不同温度下,将等量的果胶酶加入到等量的苹果泥中,在反应同样时间后,再将反应液过滤同样时间,用量筒测出滤出苹果汁的体积。下列能正确反映实验结果的曲线是 ( )
4.下列探究某种加酶洗衣粉需要的最适温度的实验正确的是 ( )
A.取一系列不同温度、其他条件相同的水,加入相同的污物及等量加酶洗衣粉,看哪一
个温度中酶的效果最好
B.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加入不等量洗衣粉,看哪种效果好
C.将加酶洗衣粉加入30℃水中发现不如加到45℃水中洗涤效果好,说明45℃为最适温
度
D.将加酶洗衣粉与普通洗衣粉分别加入37℃的水中洗涤同样的污物,发现加酶洗衣粉效果好,说明加酶洗衣粉的最适温度为37℃
5.下列有关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与普通酶相同,固定化酶活性的发挥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
B.固定化细胞发挥作用除了需要适宜的温度、pH外,还需要有机营养的供应
C.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共同点是所固定的酶都在细胞外起作用
D.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都能反复使用,但酶的活性迅速下降
6.市场上有一种加酶洗衣粉,即在洗衣粉中加入少量的碱性蛋白酶,它的催化活性很强,
衣物的汗渍、血迹及人体排放的蛋白质油渍遇到它,皆能水解而除去,下列衣料中不能
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 ( )
①棉织品; ②毛织品; ③腈纶织品; ④蚕丝织品;
⑤涤纶织品; ⑥锦纶织品
A.②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③⑤⑥
7.某同学为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表中的方法步骤。下列评价中不合理的是
( )
A.缺少正常pH的对照组 B.新鲜唾液没有再作稀释
C.检验结果的试剂选择不恰当 D.实验操作步骤的安排不合理
8.嫩肉粉是以蛋白酶为主要成分的食品添加剂,就酶的作用特点而言,下列使用方法中最佳的是 ( )
A.炒肉的过程中加入
B.肉炒熟后起锅前加入
C.先用沸水溶解后与肉片混匀,炒熟
D.室温下与肉片混匀,放置一段时间,炒熟
9.固定化酶是从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科研人员用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来固定小麦酯酶,以研究固定化酶的相关性质和最佳固定条件。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包括酶活性和酶的数量。下图甲、乙、丙为部分研究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由甲图可知,固定化酯酶比游离酯酶对温度变化适应性更强
B.由乙图可知,浓度为3%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
C.由丙图可知,固定化酯酶一般可重复使用3次,之后若继续使用则酶活力明显下降
D.固定化酶的酶活力较高,主要原因是增加了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
10.有关加酶洗衣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
B.加酶洗衣粉含的酶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或RNA
C.加酶洗衣粉的使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D.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比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要好
11. 有关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首先用蒸馏水把干酵母、CaCl2、海藻酸钠配制成溶液,但配制CaCl2溶液需要加热
B.配制海藻酸钠的溶液成糊状
C.配制酵母细胞溶液,要用玻璃棒搅拌,使酵母细胞混合均匀
D.酵母细胞溶液首先要和CaCl2溶液混合
12.在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制备好海藻酸钠后,需立即将其与酵母细胞混合以防凝固
B.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过程应用注射器
C.以恒定的速度把混合液注射到CaS04溶液内
D.凝胶珠在溶液中应浸泡10min左右
13.下列关于酶制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它是含有酶的制品,可以分为液体和固体两大类
B.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和脂肪酶等,就是固体的酶制剂
C.酶制剂可以反复使用
D.酶制剂是将某种酶的酶液进行干燥处理后,加入适量的稳定剂和填充剂
14.下列关于加酶洗衣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直接将酶制剂添加到洗衣粉中制成加酶洗衣粉
B.加酶洗衣粉效果的好坏受很多因素影响
C.加酶洗衣粉中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
D.加酶洗衣粉相对普通洗衣粉来说有利于环保
15.有关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溶解海藻酸钠,最好采用持续加热的方法
B.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必须冷却至室温才能加入酵母细胞
C.如果海藻酸钠浓度过低,形成的凝胶珠所包埋的酵母细胞数目少
D.制备凝胶珠时要缓慢地将注射器中的溶液滴加到CaCl2溶液中
16.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的技术,其中适合细胞固定的方法是 ( )
A.包埋法 B.物理吸附法 C.化学结合法 D.高温冷却法
17.普通洗衣粉与加酶洗衣粉的区别正确的是 ( )
A.普通洗衣粉中含磷,会污染环境
B.表面活性剂只存在于普通洗衣粉中,会产生泡沫,可以将油脂分子分散开
C.水软化剂只存在于普通洗衣粉中,可以分散污垢,
D.加酶洗衣粉是将酶直接添加到洗衣粉中
18.玫瑰油被称为“液体黄金”,其提取方法是 ( )
A.只能用水蒸气蒸馏法 B.可用蒸馏法和压榨法
C.可用蒸馏法和萃取法 D.可用压榨法和萃取法
19.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技术是蛋白质研究的重要技术。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据蛋白质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的特性,可将样品中各种不同的蛋白质分离
B.根据蛋白质所带电荷性质的差异及分子大小等,可通过电泳分离蛋白质
C.在分离与纯化蛋白质之前,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使蛋白质呈溶解状态释放出来
D.根据蛋白质的分子大小、密度不同,可通过离心沉降法分离蛋白质
20.下列有关蛋白质提取和分离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透析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是利用蛋白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的特性
B.采用透析法使蛋白质与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分离开来
C.离心沉降法通过控制离心速率使分子大小、密度不同的蛋白质分离
D.蛋白质在电场中可以向与其自身所带电荷相同的电极方向移动
21.已知某样品中存在甲、乙、丙、丁、戊五种蛋白质分子,其分子大小、电荷的性质和数量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蛋白质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分子甲与分子乙所带电荷性质不同
B.若用电泳法分离五种蛋白质,在电泳槽中移动最快的是甲,移动最慢的是丙
C.若将样品以2 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分子丁存在于沉淀中,则分子甲也一定存在于沉淀中
D.将样品装入透析袋中透析12 h,若分子丙保留在袋内,则分子乙也一定保留在袋内
22.如图表示DNA变性和退火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向右的过程为加热(94 ℃)变性的过程
B.向左的过程是DNA双链迅速致冷退火
C.变性与在生物体内解旋过程的条件、实质都相同
D.图中DNA片段共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4个3′端
23.在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将获得的含有DNA的黏稠物(含较多物质)分别处理如下
①放入2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搅拌后过滤,得到黏稠物A和滤液a;
②放入O.14 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搅拌后过滤,得到黏稠物B和滤液b;
③放入冷却的95%的酒精溶液中,搅拌后过滤,得到黏稠物C和滤液c。
以上过程获得的滤液和黏稠物中,因为只含有少量DNA而可以丢弃的是 ( )
A.AbC B.ABc C.Abc D.abc
24.关于“DNA粗提取和鉴定”的实验原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用猪血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猪血的红细胞有细胞核,DNA含量多
B.利用 DNA 在2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解度最低,易析出的特性提取DNA
C.利用 DNA 不溶于酒精,而细胞中的其他物质可溶于酒精的特性提纯DNA
D.利用DNA与二苯胺作用而显现紫色的特性鉴定DNA
25.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在凝胶中的进行过程可表示为图中哪一个 ( )
二、非选择题
1.固定化酶是从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东北农业大学科研人员利用双重固定法,即采用戊二醛作交联剂(使酶相互连接),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来固定小麦酯酶,研究固定化酶的性质,并对其最佳固定条件进行了探究。下图显示的是部分研究结果(注: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包括酶活性和酶的数量),分析回答:
(1)从对温度变化适应性和应用范围的角度分析,甲图所示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 。
(2)乙图曲线表明浓度为________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当海藻酸钠浓度较低时,酶活力较低原因是___________。
(3)固定化酶的活力随使用次数的增多而下降,由丁图可知,固定化酯酶一般可重复使用______次,酶活力明显下降。
(4)固定小麦酯酶不采用海藻酸钠直接包埋,同时用戊二醛作交联剂,这是因为__ __ ___。
2.我们通常选用猪、牛、羊等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来提取和分离血清蛋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前取新鲜血液,静置凝固后会析出淡黄色的液体——血清,其中含有的蛋白质有________、______等
(2)血清蛋白提取和分离的活动程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染色和脱色步骤中,所用试剂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利用电泳技术分离血清蛋白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回答下列与实验室提取芳香油有关的问题:
(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可采用的方法有压榨法、________和________。
(2)芳香油溶解性的特点是不溶于________,易溶于________,因此可用________作为提取剂来提取芳香油。
(3)橘子果实含有芳香油,通常可用________作为材料提取芳香油,而且提取时往往选用新鲜的材料,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材料压榨后可得到糊状液体,为除去其中的固体物获得乳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得到的乳状液加入氯化钠并放置一段时间后,芳香油将分布于液体的________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入氯化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乳状液中分离得到的芳香油中要加入无水硫酸钠此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4.根据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的相关知识及胡萝卜素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胡萝卜素是________色的结晶。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常用________作为溶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法。用这种方法提取胡萝卜素的主要步骤是:粉碎、干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胡萝卜颗粒的加热干燥过程中,应严格将________和________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提取的胡萝卜素可通过________法进行鉴定,在鉴定过程中需要用________对照。
(5)一般情况下,提取胡萝卜素时,提取效率与原料颗粒的含水量成________比。
5.近10年来,PCR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成为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一种常规手段,其原理是利用DNA半保留复制,在试管中进行DNA的人工复制(如下图),在很短的时间内,将DNA扩增几百万倍甚至几十亿倍,使实验室所需的遗传物质不再受限于活的生物体。
(1)加热使DNA双链打开,这一步是打开________键,称为________,在细胞中是在________酶的作用下完成的。
(2)当温度降低时,引物与模板末端结合,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引物沿模板延伸,最终合成2条DNA分子此过程中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PCR技术的必需条件,除了模板、原料、ATP、酶以外,至少还有三个条件,即液体环境、适宜的________和________。
(4)如图为某一次循环的产物,请据图回答问题。
①PCR一般要经历三十多次循环,每次循环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步骤。
②DNA的羟基(—OH)末端称为________,图中所示的羟基端为________(填字母)。
③以引物标记,可判断出此产物最早为第________次循环产物。
6.下图一和图二均为“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的相关操作。识图后回答相关问题。
图 一
图 二
(1)图一的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二实验材料A可以是
等,研磨前加入的B应是 。
(2)上图一C、E步骤都加入蒸馏水,但其目的不同,分别是_______和____ ___。
图二所示步骤得到滤液C后,再向滤液中加入2moL/L的NaCl溶液的目的
是 ,再过滤得到滤液D,向滤液D中加入蒸馏水和图一 (C
或E)的目的相同。
(3)上图一A步骤中所用酒精必须是经过_______才能使用,该步骤的目的是_______。
(4)在“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中,将含有一定杂质的DNA丝状物分别放入体积为2mL的四种溶液中,经搅拌后过滤,获得4种滤液,含DNA最少的是滤液 。
1 B液中 搅拌研磨后过滤 滤液E
2 2mol/L的NaCl溶液 搅拌后过滤 滤液F
3 0.014mol/L的NaCl溶液中 搅拌后过滤 滤液G
4 冷却的95%的酒精溶液中 搅拌后过滤 滤液H
(5)为实验中所得到的丝状物的主要成分为DNA,可滴加___________试剂,沸水浴,如果出现____________则该丝状物的主要成分为DNA。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2.B酶的活性和温度酸碱度的有关,酶具有专一性。
3.B
4.A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在对照实验中,除了要观察的变量外,其它变量都应保持相同。
5.C 固定化酶所固定的酶都在细胞外起作用;固定化细胞所固定的酶有的在细胞外起作用,有的在细胞内起作用。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都能反复使用,而且酶的活性不变。
6.A洗衣粉中加入的是碱性蛋白酶能够分解蛋白质,毛制品和蚕丝制品都是蛋白质,可以被蛋白酶分解。
7.A
8.D ABC在反应之前都经高温处理了,所以酶失去活性;D先让酶反应,后炒熟,不影响酶的作用发挥。
9.D 固定化酶的酶活力较高,主要原因酶的结构更稳定。
10.B
11.C
12.B
13.C
14.A 酶制剂是通过特殊的化学物质将酶层层包裹,与洗衣粉的其他成分隔离。
15.A溶解海藻酸钠,最好采用小火间断加热的方法,避免发生焦糊现象。
16.A
17.A
18.C 用玫瑰花提取精油时,根据玫瑰花的干湿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鲜玫瑰花可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干玫瑰花可使用有机溶剂萃取法,一般不采用压榨法。
19.A 目前常用的纯化蛋白质的方法有透析法、离心沉降法和电泳法等。
20.D 蛋白质在电场中可以向与其自身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
21.B 由图所示可知,分子甲、乙、丙所带电荷性质相同,与丁、戊所带电荷性质不同,由纵轴可知甲蛋白质分子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带电荷最多,丙则相反。
22.A 生物体内的DNA双链打开是解旋酶的作用,与体外变性不同。图中只有一个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只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2个3′端。
23.C
24.C猪的红细胞是没有细胞核的,DNA在2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解度最大,DNA与二苯胺水浴共热显蓝色。
25.B 当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
二、非选择题
1. 答案:(1)固定化酯酶比游离酯酶对温度变化适应性更强且应用范围较广 (2)3% 海藻酸钠浓度较低时包埋不紧密,酶分子容易漏出,数量不足(3)3 (4)酶分子很小,很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解析:由丁图可知,固定化酯酶一般可重复使用3次,酶活力明显下降。固定小麦酯酶不采用海藻酸钠直接包埋,同时用戊二醛作交联剂,这是因为酶分子很小,很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2.答案: (1)两种球蛋白 凝集素
(2)点样→电泳→染色→脱色→制干胶板
质量分数为0.05%的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液
体积分数为7%的醋酸溶液
(3)血清蛋白为两性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带有电荷可在电场中移动。
解析:血清中含有两种球蛋白、凝集素等多种蛋白质。血清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步骤为:点样→电泳→染色→脱色→制干胶板,其中染色、脱色所用试剂分别为质量分数为0.05%的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液、体积分数为7%的醋酸溶液。
3.答案:(1)蒸馏法 萃取法
(2)水 有机溶剂 有机溶剂
(3)橘子皮 芳香油含量较高
(4)过滤
(5)上 油层的密度比水层小 增加水层密度,使油和水分层
(6)吸收芳香油中残留的水分
解析:植物芳香油(主要成分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物溶剂,可用压榨法、
蒸馏法和萃取法提取。选材时,为了提高产量,可选用新鲜材料,如新鲜的橘子皮。压
榨法提取芳香油,得到糊状液体,可首先过滤得到乳状液,再加入NaCl使其分层,因
芳香油密度小,故上层即为芳香油,最后可用无水Na2SO4去除其间水分,使其纯化。
4.答案:(1)橘(橙)黄 亲脂性有机溶剂(或有机溶剂) 胡萝卜素是脂类物质 (2)
萃取 萃取 过滤 浓缩
(3)温度 时间 温度过高和时间过长会导致胡萝卜素分解
(4)纸层析 标准样品 (5)反
解析:胡萝卜素在高温时因时间过长会分解,因此在胡萝卜颗粒的加热干燥过程中,应
严格将温度和时间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鉴定胡萝卜素常与标准样品进行纸层析法对照。
一般情况下,胡萝卜素提取效率与原料颗粒的含水量成反比。
5.答案: (1)氢 解旋 解旋酶
(2)四种脱氧核苷酸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温度 酸碱度 (4)①高温变性 退火 延伸 ②3′端 A、D ③一
解析:PCR技术扩增DNA与细胞内DNA复制所需原料一样,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遵循的原则是碱基互补
配对原则。引物与模板的3′端结合后,DNA聚合酶才发挥作用。
6.答案:(1) C→B→E→A→D 洋葱(菜花等) 洗涤剂和食盐 ②加速血细胞的破裂 降
低NaCl溶液的浓度,使DNA析出 使DNA溶解(于NaCl溶液中) E ③充分预
冷 提取含杂质较少(或较纯净)的DNA(4)滤液H (5)二苯胺(或甲基绿) 蓝
色(蓝绿色)
解析:DNA在0.014mol/L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低,而滤液H是滤液G经进一步过滤产生的,所以滤液H中含DNA最少。(5)鉴定实验所得的丝状物的主要成分是DNA,除了可用二苯胺做鉴定试剂外,还可用甲基绿试剂直接滴在玻璃棒上的丝状物上,因甲基绿与DNA亲和力强,所以若丝状物被染成蓝绿色则证明该物质是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