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必修3自我检测(生态系统的结构)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必修3自我检测(生态系统的结构)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12-01 10:5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自我检测
基础达标
1.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有(  )
①栅藻 ②蘑菇 ③大肠杆菌 ④硝化细菌 ⑤水绵 ⑥噬菌体
A.①②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⑥
D.①④⑤
解析: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它包括进行光合作用的栅藻、水绵,也包括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蘑菇、大肠杆菌、噬菌体均为异养生物,分别属于分解者、消费者。
答案:D
2.在生态系统中,以朽木和粪便为营养的蕈类、粪金龟子、蚯蚓等生物为(  )
A.次级消费者
B.生产者
C.分解者
D.初级消费者
解析: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也包括一些腐生动物。如蚯蚓、蜣螂等。
答案:C
3.校园中的全部花草树木可以看成是一个(  )
A.种群
B.生物群落
C.营养级
D.生态系统
解析:种群是指同种生物;生物群落应包含各种生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群落组成的;校园中的全部花草树木都是植物,属于同一个营养级。
答案:C
4.关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物部分的不正确叙述是(  )
A.生产者属自养型真核生物
B.消费者是异养型生物
C.分解者不仅限于腐生细菌和真菌
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者紧密联系
解析:本题在知识方面主要考查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概念及三者关系,此外,还涉及细胞结构、代谢类型等知识;在能力方面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能力。解题时要依据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概念逐一分析哪一选项不正确。生产者包括植物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如硝化细菌等),其中细菌是原核生物;消费者同化作用是异养型;分解者主要是指腐生菌。此外,以枯木和粪便等腐朽物质为食的甲虫、白蚁、蚂蚁和某些软体动物也是分解者。三者在生态系统中各司其职,紧密联系。
答案:A
5.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  )
A.草→兔→狼→细菌
B.阳光→草→兔→狼
C.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
D.昆虫→蛇→鹰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食物链的概念。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主要指捕食链,即被捕食者→捕食者,是不可逆转的营养关系,不包括由于腐生、寄生所形成的联系。因而食物链的第一环节(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第二营养级是草食动物,最高营养级是大型肉食动物。营腐生、寄生生活的生物都不参与捕食链的构成。
答案:C
6.一种疾病使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兔子几乎全部死亡,首先受害的是(  )
A.生产者
B.初级消费者
C.分解者
D.次级消费者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能力。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而形成特定的营养关系,在一条食物链中,各生物之间一环紧扣一环,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发生巨大变化,那么紧接在这一营养级之后的生物马上受到很大的影响,而其他营养级也会逐渐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同紧接在下一营养级的生物相比,影响要小些,而且一般要慢一些。本题中兔子为初级消费者,接下来的就是次级消费者。
答案:D
7.在某一养分充足的淡水湖中有很多绿藻,使得这一水域不适合人们旅游消遣。下列哪一种方法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使这些藻类大量地减少(  )
A.大量地引入肉食性鱼类(如鲈鱼)
B.大量地引入吃浮游动物的鱼
C.大量地引入吃浮游植物的鱼
D.除去肉食性鱼类(有选择地捕捞)
解析:本题考查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关系。该水域中的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吃浮游动物的鱼→肉食性鱼类。A项可使浮游动物增多,从而减少藻类的量,但不如C项耗时短。B项会使浮游动物减少,对藻类的消耗也将减少。D项将间接地使浮游动物减少,和B项效果相同。
答案:C
8.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的是(  )
A.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
B.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
C.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D.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联系是复杂的,一种生物既可以捕食多种生物也可以被多种生物捕食;食物链一般不超过5级;食物链包括捕食链、碎屑链和寄生链。
答案:C
9.下图表示a、b、c三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的分解状况,则分解者的作用强弱依次是(  )
A.a>b>c
B.c>b>a
C.c=b>a
D.a>c=b
解析:由题意可知,a地区森林提供的落叶最多,但最终土壤中的有机物量即最少,说明该地区的分解者作用最强。由此类推,c地区分解者的作用最差,b地区的介于两者之间。
答案:A
10.在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可与其他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复杂的食物网。在该食物网中(  )
A.任何一种生物的灭绝,都将导致其他生物的消失
B.生物之间存在着十分复杂的客观联系
C.有些生物的存在只是为别的生物的存在提供食物
D.任何一种生物的灭绝,都将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
解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任何一种生物的灭绝将直接或间接地对其他生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不一定会导致其他生物的消失或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
答案:B
更上一层
11.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请仔细分析后回答:
(1)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交错连接成食物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食物网中,蛇和鼠的关系是__________,食虫鸟和食虫昆虫的关系是__________。
(3)在该食物网中,蛇共占有哪几个营养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图中只体现了两种成分,未体现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理论上分析,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多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2)捕食 捕食和竞争 (3)第三、第四和第五三个营养级 (4)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5)生产者和分解者
12.下图表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的树木、植食性昆虫和食虫鸟类三类生物的增长情况,请分析回答:
(1)A曲线代表__________种群,它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成分。
(2)B曲线代表__________种群,它在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处于__________地位。
(3)请写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题图显示出在这个森林生态系统中,A、B、C三个不同种群的密度规律性变化的情况。A曲线与B曲线的变化情况基本上是平行的,即A上升,B也上升,A下降,B也下降;而B曲线与C曲线的变化情况不一样,当B上升时,C下降,B下降时,C上升。由此可知,A代表树木,B以C为食,所以B代表食虫鸟类,C代表植食性昆虫。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A为生产者,B、C均为消费者。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来看,A为生产者,B和C分别为次级消费者和初级消费者。根据A、B、C所代表的种群,就不难写出它们所构成的食物链。
答案:(1)树木 生产者?
(2)食虫鸟类 次级消费者?
(3)树木→植食性昆虫→食虫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