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检测
基础达标
1.要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最有效的是( )
A.增加食物网中的生物种类
B.改变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
C.减少最高消费者的数目
D.减少分解者的数目
解析:只有增加物种数量,使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增多,才能使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增强,从而进一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A
2.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大和最小的依次是( )
①温带草原 ②热带雨林 ③北方针叶林 ④北极冻原
A.②①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解析: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生态平衡就越容易被破坏。反之,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食物链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繁多,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生态平衡就越容易维持。
答案:B
3.假定在一个相对封闭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被杀绝,鹿群的个体数量的变化情况应是( )
A.迅速持续上升
B.缓慢持续上升
C.相对稳定
D.上升后又下降
解析:根据负反馈调节的原理,当狼被杀绝时,鹿由于没有了天敌而大量繁殖,植被迅速减少,又会造成鹿因食物不足而大量死亡。
答案:D
4.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性,其主要原因是( )
A.有复杂的营养结构
B.能量的收支随季节而波动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反复进行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关键是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通过自身的调节,在一定范围内可使自身保持动态平衡。
答案:D
5.生态系统越复杂,其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越大的原因不包括( )
A.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繁多
B.能量可通过其他食物链传递到顶级
C.某营养级的一些生物消失,可由其他营养级生物替代
D.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
解析: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因为营养结构越复杂,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生物种类就越多,如果一营养级的某一生物消失,就会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来代替,用其他的食物链来代替这一食物链,维持了生态平衡。D属于能量流动的特点,不是生态平衡自动调节能力的原因。
答案:D
6.自然林区内的马尾松一般不容易发生虫害,但在一些人工马尾松林中却常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
A.松毛虫繁殖力强
B.马尾松抗虫害能力强
C.人工林营养结构简单
D.当地气候适宜松毛虫生长
解析: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人工马尾松林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小,容易受松毛虫的危害。
答案:C
7.在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生态系统内,要使其中的动物长期的存活,必须提供( )
A.氧气
B.水
C.足够的有机物
D.太阳能
解析: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有生产者(可产生氧气、有机物)、消费者、分解者(分解残留的有机物),要维持生态系统的存在需提供足够的太阳能。
答案:D
8.食物链:大米→鼠→蛇→人,该食物链可与其他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复杂的食物网,在该食物网中( )
A.任何一种生物的灭绝,都将导致其他生物的消失
B.生物之间存在着十分复杂的客观联系
C.有些生物的存在只是为别的生物的存在提供食物
D.任何一种生物的灭绝,都将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复杂,生物与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可以形成食物网,说明生物之间存在着十分复杂的客观联系。
答案:B
9.下图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旅鼠与狐的数量变化曲线图。有关的食物链为草→旅鼠→狐,请据图回答:
(1)狐的变化曲线应是图中的________。
(2)从图中的曲线可以表明此生态系统处于________状态。因为此食物链中三个环节的依存关系是草________,鼠________,狐________;但当________增多时,________又减少,仍维持生态平衡。
(3)倘若为了获取毛皮而大量猎狐,则产生的严重后果是________。但停止捕猎后若干年,该草原恢复平衡,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B曲线随着A曲线的变化而变化。即当A增多时,B也随着增多,所以A是旅鼠,B是狐。该图体现了生态系统负反馈调节情况,当旅鼠大量增多时,植被就会减少,又因狐的数量增多,从而使旅鼠的数量下降,引起狐的数量下降,植被生长得以恢复,这样,依靠牧场自我调节能力,使此生态系统达到动态平衡。
答案:(1)B (2)动态平衡 茂盛 增加 随之增加 狐 鼠 (3)牧场破坏 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更上一层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澳洲草原广阔,天然牧草资源十分丰富。自1925年起,从印度和马来西亚引入当地没有的牛、羊等家畜,大力发展畜牧业。几年后,万头牛的粪便覆盖了草场,牧草大量枯死,同时蝇子蔓延,成为澳洲牧区的一大公害。整个澳洲草原生态系统处于崩溃的边缘。后来从亚洲引进蜣螂,它们把牛粪滚成团搬运到地下,既消除了牛粪又肥沃了土壤,还控制了蝇子,有效地解决了生态危机问题,使澳洲草原又呈现出生机蓬勃的景象。
(1)上述事实表明,在引进牛、羊前,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呈现________状态。
(2)从生态学的角度看,人们引进牛、羊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引进牛、羊后导致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蜣螂是这个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类群的重要成分。
(5)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引进牛、羊发生生态危机这一事实给人们的启示是人类的生产活动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最后结果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实例为引入点,考查了影响和决定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同时也借此实例警示人们要自觉维护生态平衡。
答案:(1)相对稳定 (2)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牛、羊体内 (3)破坏了原有的食物链,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4)分解者 (5)一定限度的,如果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相对稳定状态就会遭到破坏 (6)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 (7)人类还可以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适当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它朝着更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