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必修3自我检测(种群数量的变化)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必修3自我检测(种群数量的变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12-01 10:5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自我检测
基础达标
1.影响蝗虫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中不包括(  )
A.季节的变化
B.土壤的含水量
C.食虫鸟的数量
D.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解析: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有较大的差异。选项中季节的变化、食虫鸟的数量以及植物的数量,都是影响蝗虫密度的直接因素。
答案:B
2.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b特征分别属于(  )
A.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
B.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
C.种群、一条鲤鱼
D.种群、一个鲤鱼种群
解析:生物个体,特别是一些高等动物个体,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所以a是物种的个体;种群的特征有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种群密度等特征,所以b是一个种群,如鲤鱼种群。
答案:B
3.种群的指数增长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是(  )
A.在该环境中只有一个种群
B.该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比其他种群优越得多
C.环境资源是无限的
D.环境资源是有限的
解析:种群增长的基本模式有两种:指数增长模式和逻辑斯蒂模式。指数增长模式有一个假设的前提——环境资源是无限的,在此条件下生物种群的增长将呈指数式增长。这种增长模式实际是不存在的,即使在实验条件下也是不能长期存在的。因为环境资源不可能无限,如细菌种群的增长,细菌在环境条件适宜时每20分钟繁殖一代,照此繁殖速度,72小时后,一个细菌的后代个体数将有2216,可以装满一火车。环境的资源是有限的,环境中对某种生物种群有一个最大的容纳量,当种群的实际数量达到或接近环境容纳量时,种群的增长率等于或接近零,也就是说种群不再增长。
答案:C
4.下图是一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生长曲线图。试分析在曲线中哪段表示食物最可能成为鼠群繁殖速度的限制因素(  )
A.EF段
B.DE段
C.BD段
D.CB段
解析:当一个种群迁入新环境后的初期,由于生活空间大,生活资源十分丰富,天敌、病虫害少,竞争者微不足道等,种群将按指数增长规律而扩大。随着种群的加速增长,必将导致种群密度上升,生活空间和食物资源加速减少,种内斗争加剧,从而使种群增长减缓,并最终趋向平衡,图中EF段增长速度明显减缓,并趋向停止,表明食物最可能成为鼠群繁殖速度的限制因素。
答案:A
5.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
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解析: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竞争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物的捕食者的数量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这个物种数量的增长率下降,该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而保持相对稳定。可见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答案:B
6.一个新的物种进入某地后,其种群数量变化,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呈“S”型增长,后呈“J”型增长
B.先呈“J”型增长,后呈“S”型增长
C.种群数量达到K值以后会保持相对稳定
D.K值是环境条件允许的种群增长的最大值
解析:一个新物种进入某地后由于食物、空间等生活条件较丰富,往往呈“J”型增长。随着个体数量增多,食物、空间矛盾越来越明显,天敌也在增多,种群增长越来越慢直到达最大值而稳定下来。
答案:A
7.某一生物种群中,年轻的个体非常少,成年和老年个体较多,此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及其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可能是(  )
A.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
B.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
C.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
D.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
解析:当种群中年轻个体少,老年个体及成年个体较多时,个体的出生率将小于死亡率,其种群密度将有减小趋势,应为衰退型。
答案:B
8.下图中①~④曲线表示在a、b、c、d四种条件下细菌种群的生长曲线。这四种条件是:A.不断供应养分、水、氧气,除去有害废物;B.随着时间延续,养分耗尽,有害物质积累;C.随着时间延续,养分逐渐减少,无有害物质积累;D.随着时间延续,养分耗尽,由于突变的结果出现的新菌株,可分解原细菌的代谢废物,其合成的物质可作为原细菌的食物。生长条件与生长曲线①②③④相符合的是(  )
A.a、b、c、d
B.b、c、d、a
C.c、d、a、b
D.c、b、d、a
解析:种群数量的实际增长曲线是呈“S”型的。图①是正常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与之对应的培养条件是c;图②的曲线很特殊,种群达到环境容纳量已停止增长,后又恢复增长,这说明原有的种群内部发生了变化,d条件曲线相符;图③的曲线表示在种群增长的过程中,空间、食物及代谢废物的积累等很少,几乎没有限制作用,这种情况只有在不断地人工干预的情况下才能实现,所以与此对应的培养条件a最符合;图④的曲线表示在种群数量增长到极限后,又迅速下降,这很有可能是生存条件的迅速恶化,导致细菌的大量死亡,有毒代谢产物的积累可能性最大,所以b条件最为相符。
答案:C
9.下图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  )
解析: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的状况下增长是指在空间无限、资源无限和不存在任何天敌的情况下的增长。在这样的条件下,种群会呈指数增长,B图所示的增长状况便属于此种情况。
答案:B
10.下图中哪一段曲线可能表示种内斗争最剧烈(  )
A.AB
B.BC
C.CD
D.DE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特点。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曲线为“S”型增长曲线,该曲线的特点是:开始时经过一个适应环境的停滞期后,即进入指数增长时期,种群密度增加,然后增长速度变慢,最后增量和减量相等,种群不再增长而达到最高密度的稳定期,这时种群的数量达到一个最大值。因食物有限,而种群的数量最大,所以此时种内斗争最剧烈。
答案:C
更上一层
11.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入美国的一个岛屿。环颈雉引入该岛屿的增长曲线如?下图?:
环颈雉引入该岛屿的增长曲线为_____________,环颈雉的种群数量的K值是_____________,在1937~1942年,环颈雉的增长曲线相当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S”型曲线的特点。“S”型曲线变化的特点是:生物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中先进入一个调整期,接着进入指数增长时期,然后增长速率变小直到变为零,此时种群的数量达到一个最大值。
答案:“S”型 2 500 “J”型
12.下图是某一资源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请回答:
(1)图中表示种群数量最大的点是_____________。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_____________。
(3)该种群的增长速度由缓慢逐渐加快是在迁入_____________年后开始的,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在迁入后_____________年开始的。
(4)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应该使该动物中群体的数量保持在图中哪一点所代表的水平上?_____________。
解析:此图为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竞争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也会增加,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
答案:(1)d (2)b (3)2 6 (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