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圈中的动物单元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圈中的动物单元测试(含答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12-04 19:4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生物圈中的动物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50分)请将答案填在表格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天下过雨后,经常见到蚯蚓爬到地面上来,因为( )。
A. 土壤中缺少空气,蚯蚓爬到地面来进行呼吸
B. 土壤中食物减少,蚯蚓爬到地面来进行觅食
C. 蚯蚓到地面上来饮水
D. 潮湿的地面有利于蚯蚓的运动
2.下列哪项和鱼类水生生活无关 ( )
A. 身体呈流线形 B. 用鳃呼吸 C. 用鳍游泳 D. 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
3.哺乳类是目前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哺乳类高等的一项是( )。
A. 体内有膈 B. 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和臼齿
C. 体温恒定 D. 胎生、哺乳
4.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组成的叙述,准确的是( )。
A. 由骨.关节.骨骼肌组成
B. 由骨骼、骨骼肌组成
C. 由骨骼、骨连接、骨骼肌组成
D. 由骨、骨连接、肌肉组成
5. 环节动物与节肢动物的相似之处是( )。
A. 体表外有外骨骼 B. 身体分部
C. 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D. 靠体壁进行气体交换
6.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是( )。
A. 消灭动物 B. 训练宠物
C. 控制有害动物,保护和利用有益动物 D. 以上都不是
7.下列各种现象,不是动物“语言”的是( )。
A. 老虎通过啸声赶走入侵者
B. 警犬通过嗅觉找到罪犯
C. 蚂蚁根据同伴分泌的化学物质找到食物
D. 蜜蜂通过舞蹈告知同伴蜜源方位
8.仿生学是一门蓬勃发展的学科,该学科主要是( )。
A. 将动物基因进行改造,使动物生产出人类所需要的物质
B. 将动物的某些器官移植到人体上治疗疾病
C. 模仿动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原理,发明创造各样的仪器和设备
D. 将动物的部分身体或结构应用于仪器和设备中
9.下面关于骨骼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骨骼肌具有收缩和舒张的特性
B. 骨骼肌附着在同一块骨上
C. 骨骼肌受到的刺激正常情况下来自神经传来的兴奋
D. 骨骼肌在运动中起动力作用
10.下列关于体育锻炼对运动系统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
A. 增加关节的牢固性 B. 增加骨的硬度
C. 增加关节的灵活性 D. 增加骨骼肌的数目
11.手垂提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处于的状态是( )。
A.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 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C. 二者都舒张 D. 二者都收缩
12.将骨骼肌连接在骨上的结构是( )。
A.关节囊 B.韧带 C.肌腱 D.肌腹
13.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养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它捕来的昆虫,就像喂自己的雏鸟一样,一连喂了几个星期。下列有关这一事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②是学习行为 ③是繁殖行为④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⑤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⑤
14下列生物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狗尾草与大熊猫B.蝗虫与大熊猫C.金鱼与大熊猫D.家兔与大熊猫
15下列叙述中,与鸟类产热无关的一项是( )。
A.消化能力强 B.呼吸作用旺盛
C.血液运输氧的能力强 D.羽毛保温能力强
16.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鸟类筑巢属于动物行为 B.两只狗打架属于动物行为
C.鸟类的双重呼吸不属于动物行为 D.青蛙的冬眠不属于动物行为
17.以下叙述不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是( )。
A.胎生B.哺乳C.身体内有膈D.体温恒定
18.下列各项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铃声响,狗分泌唾液 B.猴子打篮球C.鹦鹉对客人说“再见” D.鸟类的迁徙
19.下列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A.家兔心脏不停地跳动 B.家犬见生人就狂吠不已
C.小牛逐渐长成大牛 D.蜜蜂分为蜂王、工蜂和雄蜂
20.鲸鱼、黄牛、蝗虫、蚯蚓的呼吸分别依靠( )。
A.鳃、肺、体壁、气管 B.体壁、气管、鳃、鳃
C.鳃、肺、气管、体壁 D.肺、肺、气管、体壁
21.据报道,夏天东亚飞蝗光临黄河三角洲时,当地政府采取飞机喷洒生物农药的方法进行生物防治,初见成效。下面有关东亚飞蝗的描述你不认同的是( )。
A.东亚飞蝗体表有外骨骼,属于节肢动物
B.东亚飞蝗在陆上生活,用气管呼气
C.东亚飞蝗的发育无蛹期,是不完全变态发育
D.东亚飞蝗群体活动,具有社会行为
22.下列鸟类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与适应飞行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具有坚硬的角质喙 B.流线型体形
C.直肠短,随时排便 D.胸肌发达
23.人体内的关节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 ( )。
A.动力作用 B.调节作用 C.支点作用 D.杠杆作用
24.鸟身体里的气囊不具有的作用是( )。
A.散热 B.调节身体比重 C.辅助呼吸 D.气体交换
25.利用动物制造“生物反应器”必须( )。
A. 大量繁殖动物后代B. 对该种动物进行基因改造
C. 人工为其提供食物D. 选择大型动物
二、非选择题:(共50分,每空1分)
1.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学习了蝗虫的相关知识之后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只活蝗虫,分别放进两个盛满水的试管里,分别标号为A、B,一只把头浸没在水中,另一只把胸腹部完全浸没在水里而露出头部(如下图所示)。分析实验结果以及相关问题。(9分)
(1)根据你学过的知识推测先死亡的是___试管中的蝗虫,原因是蝗虫呼吸气体进出的门户___位于___部。
(2)蝗虫可以较好地适应陆地生活,其中重要一条是具备了坚韧的___,既保护和支持了内部结构,又可以有效地防止_____。
(3)通过蝗虫的呼吸我们可以联想到以下知识:
用蚯蚓做实验时,要保持体表的湿润,关键是它呼吸气体的部位是___;鱼类是生活在水中的一种常见动物,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呼吸结构是___;而哺乳动物则是用___进行呼吸,并且出现了____,把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两部分。
2.(10分)根据下面的关节模式图回答问题:
(1)能把相邻两骨牢固联系起来的结构是[ ]___,其外面和里面都有坚韧的___。
(2)关节腔是由[ ]___以及[ ]___和[ ]___组成的___共同围成的密闭的腔隙,内有少量的___,有___作用。
(3)体育锻炼,能使关节的[ ]_____和_____增厚,并提高伸展性,从而增加关节的牢固性、柔韧性和灵活性。
3.(6分)下图是家鸽的肺和气囊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2为___,3是___。
(2)当两翼举起时,家鸽完成了吸气,气体的流经途径是______(用图中数码和箭头表示)。当两翼下垂时,家鸽完成呼气,气体的流经途径与吸气正相反。这样,每呼吸一次,空气就___次经过肺,都进行气体交换。这样的呼吸方式叫___,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
4.如图是骨、关节、骨骼肌的模式图,仔细观察:(2分)
你认为能正确反映骨、关节、骨骼肌三者之间关系的图是__ ;原因是________。
5.如图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几种动物,它们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是人类的好朋友。请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A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一般呈 ,表面大多 ;用 呼吸;用 游泳。
(2)B类有喙无 ;被覆 ;前肢 ;体温 ;呼吸方式是特殊的 。
(3)C动物一般体表 ;体温恒定;牙齿分化为 ;体内由 把体腔分为胸腹两部分,用 呼吸;大脑发达;胎生、 。
(4)动物的运动方式呈现多样性,动物通过各种形式的运动主动地 。动物运动都依靠它们特定的 。
6. 实验探究,分析回答:(7分)
陈光同学家因为饲喂观赏小鸟而养着黄粉虫。黄粉虫原是粮仓中的害虫,发育过程类似于家蚕。黄粉虫幼虫营养价值极高。
陈光是一个善观察、爱动脑、勤动手的同学。他在饲养中发现,铺在养虫盒子里的泡沫塑料上有细小的噬咬痕迹。是黄粉虫在吃塑料吗?于是,他把黄粉虫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只喂麦麸和菜叶,乙组加喂塑料餐盒片。
观察发现虫子确实在吃塑料盒于是他又对乙组黄粉虫的粪便做了静电、燃烧、浸水等实验,发现其粪便不产生静电吸附、不可燃烧、不漂浮,并产生腐败臭味。
(1)该实验的对照组为 。(1分)
(2)陈光实验的“假设”是什么? 。(2分)
(3)根据实验结果,请你写出相关的结论:
。(2分)
(4)陈光的实验结果,能为我们解决哪些现实社会中的问题提供提示?(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 D D B C C B C B D D C B D D D D D B D D A C D B
答案: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1.(1)B 气门 胸腹部
(2)外骨骼 体内水分蒸发(3)湿润的体壁 鳃 肺 膈
2.(1)2 关节囊 韧带 (2)2 关节囊 1 关节头 4关节窝 关节面 滑液 润滑
(3)2 关节囊 韧带
3.(1)肺 气囊 (2)1→2→3 两 双重呼吸 提高气体交换的效率。
4. ② 骨骼肌跨越一个关节,两端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
5.(1)流线型  覆盖着鳞片 鳃 鳍 (2)齿 羽毛  变成翼 恒定 双重呼吸(3) 被毛 门齿和臼齿 膈 肺 哺乳(4) 适应环境 运动器官
6.(1)甲组 (2)黄粉虫喜欢吃塑料 (3)黄粉虫可以噬食有机塑料,并能消化和吸收;黄粉虫体内存在着可以消化塑料的活性物质,还可以发展和强化 (4)利用生物方法解决白色污染(或废塑料难以降解)的难题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