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理式单元测试卷(B)
一、单选题
1.如果a,b,c是非零实数,且a+b+c=0,那么的所有可能的值为( )
A.0 B.1或-1 C.2或-2 D.0或-2
2.式子|x﹣1|-3取最小值时,x等于( )
A.1 B.2 C.3 D.4
3.已知有理数a、b、c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c+b>a+b B.cb<ab C.﹣c+a>﹣b+a D.ac>ab
4.如图所示,圆的周长为4个单位长度,在圆的4等分点处标上数字0,1,2,3,先让圆周上数字0所对应的点与数轴上的数-2所对应的点重合,再让圆沿着数轴按顺时针方向滚动,那么数轴上的数-2017将与圆周上的哪个数字重合(??? ? )
A.0 B.1 C.2 D.3
5.数轴上、、三点所代表的数分别是、、,且.若下列选项中,有一个表示、、三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则此选项为何?( )
A.B.
C.D.
6.已知,两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a+b>0 B.|a|>|b|
C.a-b<0 D.a+b<0
7.一只跳蚤在一数轴上从原点开始,第1次向右跳1个单位长度,紧接着第2次向左跳2个单位长度,第3次向右跳3个单位长度,第4次向左跳4个单位长度,…,依此规律跳下去,当它跳第100次落下时,所在位置表示的数是( )
A.50 B.-50 C.100 D.-100
8.如图,数轴上有A,B,C,D四个整数点(即各点均表示整数),且2AB=BC=3CD.若A,D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5和6,则线段BD的中点所表示的数是( )
A.6 B.5 C.3 D.2
9.满足|a﹣b|+ab=1的非负整数(a,b)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10.一跳蚤在一直线上从点开始,第次向右跳个单位,紧接着第2次向左跳个单位,第次向右跳个单位,第次向左跳个单位,……,依此规律跳下去,当它跳第次落下时,落点处离点的距离是( )个单位.
A. B. C. D.
二、填空题
11.已知a、b、c三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几个判断:
①a<c<b;②﹣a<b;③a+b>0;④c﹣a<0中,错误的是_____(写序号)
12.如图,半径为个单位的圆片上有一点与数轴上的原点重合,是圆片的直径.(注:结果保留)
把圆片沿数轴向左滚动半周,点到达数轴上点的位置,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数(填“无理”或“有理”),这个数是________
圆片在数轴上向右滚动的周数记为正数,圆片在数轴上向左滚动的周数记为负数,依次运动情况记录如下:,,,,
①第________次滚动后,点距离原点最远
②当圆片结束运动时,此时点所表示的数是________.
13.如图,A点的初始位置位于数轴上表示1的点,现对A点做如下移动:第1次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至B点,第2次从B点向右移动6个单位长度至C点,第3次从C点向左移动9个单位长度至D点,第4次从D点向右移动12个单位长度至E点,…,依此类推.这样第_____次移动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为2018.
14.已知A、B、C三点都在数轴上,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2,且AB=5,BC=3,则点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________.
15.若,,,,则________.
16.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1,现将点A沿数轴做如下移动:第一次将点A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达点A1,第2次将点A1向右平移6个单位长度到达点A2,第3次将点A2向左移动9个单位长度到达点A3…则第6次移动到点A6时,点A6在数轴上对应的实数是_____;按照这种规律移动下去,第2017次移动到点A2017时,A2017在数轴上对应的实数是_____.
三、解答题
17.如图,数轴上有A,B两点,所表示的有理数分别为a、b,已知AB=12,原点O是线段AB上的一点,且OA=2OB.
(1)a= ,b= .
(2)若动点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向右运动,点P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点Q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点P与点Q重合时,P,Q两点停止运动.
①当t为何值时,2OP﹣OQ=4;
②当点P到达点O时,动点M从点O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右运动,当点M追上点Q后立即返回,以同样的速度向点P运动,遇到点P后再立即返回,以同样的速度向点Q运动,如此往返,直到点P,Q停止时,点M也停止运动,求在此过程中点M行驶的总路程,并直接写出点M最后位置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有理数.
18.如图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2.
(1)点B在点A右边距离A点4个单位长度,则点B所对应的数是_____.
(2)在(1)的条件下,点A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沿数轴向左运动,点B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沿数轴向右运动.现两点同时运动,当点A运动到-6的点处时,求A、B两点间的距离.
(3)在(2)的条件下,现A点静止不动,B点以原速沿数轴向左运动,经过多长时间A、B两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
19.A、B、C为数轴上的三点,动点A、B同时从原点出发,动点A每秒运动x个单位,动点B每秒运动y个单位,且动点A运动到的位置对应的数记为a,动点B运动到的位置对应的数记为b,定点C对应的数为8.
若2秒后,a、b满足,则______,______,并请在数轴上标出A、B两点的位置.
若动点A、B在运动后的位置上保持原来的速度,且同时向正方向运动z秒后使得,使得______.
若动点A、B在运动后的位置上都以每秒2个单位向正方向运动继续运动t秒,点A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C,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为AB,且,则______.
20.结合数轴与绝对值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数轴上表示4和1的两点之间的距离为|4﹣1|= ;表示5和﹣2两点之间的距离为|5﹣(﹣2)|=|5+2|=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m和数n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m﹣n|,如果表示数a和﹣2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3,那么a= .
(2)若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位于﹣4与2之间,求|a+4|+|a﹣2|的值;
(3)当a= 时,|a+5|+|a﹣1|+|a﹣4|的值最小,最小值为 .
21.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a,b满足|a﹣6|+(b+12)2=0
(1)a= ,b= ;
(2)若小球M从A点向负半轴运动、小球N从B点向正半轴运动,两球同时出发,小球M运动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当M运动到OB的中点时,N点也同时运动到OA的中点,则小球N的速度是每秒 个单位;
(3)若小球M、N保持(2)中的速度,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经过 秒后两个小球相距两个单位长度.
22.如图,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可以看到终点表示的数是-2.已知点A,B是数轴上的点,请参照图并思考,完成下列各题.
(1) 若点A表示数,将A点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B表示的数是 ,此时 A,B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___.
(2) 若点A表示数3,将A点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后到达点B,则B表示的数是________;此时 A,B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___.
(3)若A点表示的数为m,将A点向右移动n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t个单位长度后到达终点B,此时A、B两点间的距离为多少?
23.如图1,点A,B,O,C为数轴上四点,点A对应数a(a<﹣2),点O对应0,点C对应3,AB=2(AB表示点A到点B的距离).
(1)填空:点C到原点O的距离 ,:点B对应的数 .(用含有a的式子)
(2)如图2,将一刻度尺放在数轴上,刻度尺上“6cm”和“8.7cm”分别对应数轴上的点O和点C,若BC=5,求a的值和点A在刻度尺上对应的刻度.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点A以1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点C向左运动,若运动3秒时,点A和点C到原点D的距离相等,求点C的运动速度.
24.数学魔术:如图所示,数轴上的点、、、分别表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数轴上描出、、、四个点;
(2)、两点间的距离是多少?、两点间的距离是多少?
(3)现在把数轴的原点取在点处,其余都不变,那么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参考答案
1.A【解析】由已知可得:a,b,c为两正一负或两负一正.
①当a,b,c为两正一负时:=1,=?1,所以的=0;
②当a,b,c为两负一正时::=-1,=1,所以的=0;
由①②知:所有可能的值都为0.故选A.
2.A
【解析】当|x?1|=0,即x=1时式子|x?1|-3取最小值.故选A.
C【解析】
由数轴上各点的位置判断:c<b<0<a,|b|<|a|<|c|,
A.c+b<0,a+b>0,所以c+b<a+b,故该选项错误;
B.c,b同号,所以cb>0,同理,ab<0,所以cb>ab,故该选项错误;
C.﹣c>0,﹣b>0,a>0,因为|c|>|b|,所以﹣c>﹣b,不等式两边同时加a,不等号方向不变,故该选项正确;
D.c<b,所以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正数a,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故该选项错误.故选C.
4.B【解析】圆在滚动的过程中,圆上的四个数,每滚动一周即循环一次,则与圆周上的0重合的数是﹣2,﹣6,﹣10…,即﹣4n+2,同理与3重合的数是:﹣4n+1,与2重合的数是﹣4n,与1重合的数是﹣(1+4n),其中n是正整数.
而﹣2017=﹣(1+4×504),∴数轴上的数﹣2017将与圆周上的数字1重合.
故选B.
5.A【解析】∵数轴上A、B、C三点所代表的数分别是a、1、c,设B表示的数为b,
∴b=1,
∵|c﹣1|﹣|a﹣1|=|a﹣c|.
∴|c﹣b|﹣|a﹣b|=|a﹣c|.
A、b<a<c,则有|c﹣b|﹣|a﹣b|=c﹣b﹣a+b=c﹣a=|a﹣c|.正确,
B、c<b<a则有|c﹣b|﹣|a﹣b|=b﹣c﹣a+b=2b﹣c﹣a≠|a﹣c|.故错误,
C、a<c<b,则有|c﹣b|﹣|a﹣b|=b﹣c﹣b+a=a﹣c≠|a﹣c|.故错误.
D、b<c<a,则有|c﹣b|﹣|a﹣b|=c﹣b﹣a+b=c﹣a≠|a﹣c|.故错误.故选:A.
【点睛】
6.D【解析】
A、由数轴得a与b均在原点左侧所以都是负数,两个负数相加依旧是负数,故错;
B、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因为两个负数之间较小的负数绝对值大,所以应该是|a|<|b|,故错;
C、a在b得左边所以a大于b,一个大的数减去一个小的数结果应该大于0,故错;
D、a和b都是负数相加结果一定是小于0的负数,故正确.
故选D.
B【解析】
根据题意得:第一次K1点所表示的数为1,第二次k2点所表示的数为-1,第三K3点所表示的数为2,K4点所表示的数为-2,K5点所表示的数为3,K6点所表示的数为-3;
∴K100点所表示的数为:-;
故选:B
8.D【解析】设BC=6k,
∵2AB=BC=3CD,∴AB=3k,CD=2k,∴AD=AB+BC+CD=11k,
∵A,D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5和6,∴11k=11,解得:k=1,
∴AB=3,CD=2,∴B,D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2和6,∴线段BD的中点表示的数是2.
故选D.
9.C【解析】∵|a﹣b|+ab=1,∴|a-b|=1-ab,∵|a﹣b|≥0,∴1-ab≥0,∴ab≤1,
∵a,b是非负整数,
∴存在(1,1)(1,0)(0,1)3种情况.故选C.
10.B
【解析】设向右为正,向左为负.则
1+(-2)+3+(-4)+.+(-100)=[1+(-2)]+[3+(-4)]+.+[99+(-100)]=-50.
∴落点处离O点的距离是50个单位.
故答案为:B.
11.②③④.【解析】由数轴可得:﹣3<a<﹣2,0<b<1,﹣1<c<0,
①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所以a<c<b,此结论正确;②由数轴图不难得出2<﹣a<3,所以﹣a>b,此结论错误;③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很明显,|a|>|b|,所以a+b<0,此结论错误;④正数减去负数所得差必为正数,所以c﹣a>0,此结论错误.
故答案为②③④.
12.无理 -π 3 π
【解析】(1)∵半径为个单位的圆片上有一点与数轴上的原点重合,把圆片沿数轴向左滚动半周,点到达数轴上点的位置,
∴点C表示的数是:﹣π,为无理数,
故答案为无理数;﹣π;
(2)①∵圆片在数轴上向右滚动的周数记为正数,圆片在数轴上向左滚动的周数记为负数,依次运动情况记录如下:,,,,,
∴第3次滚动后,点A距离原点最远,距离为5个圆的周长;
②∵=2,
∴表示圆向右滚动了2周,
∴当圆片结束运动时,此时点所表示的数是:2π×1×2=4π,
故答案为3;4π.
13.1345
【解析】第1次点A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至点B,则B表示的数,1﹣3=﹣2;
第2次从点B向右移动6个单位长度至点C,则C表示的数为﹣2+6=4;
第3次从点C向左移动9个单位长度至点D,则D表示的数为4﹣9=﹣5;
第4次从点D向右移动12个单位长度至点E,则点E表示的数为﹣5+12=7;
第5次从点E向左移动15个单位长度至点F,则F表示的数为7﹣15=﹣8;
…;
由以上数据可知,当移动次数为奇数时,点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满足:﹣(3n+1),当移动次数为偶数时,点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满足: .
故当移动次数为奇数时,﹣(3n+1)=﹣2018,解得:n=1345,
当移动次数为偶数时,,n=(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1345.
14.-6或0或4或10.
【解析】设点B、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为a,b.已知AB=5,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2,可得|a-2|=5,即可求得a=7或-3.再由BC=3,可得|b-a|=3.①a=7时,|a-7|=3,可得b=10或4;②当a=-3时,|b+3|=3,可得b=0或-6.
15.
【解析】.
16.10 ﹣3026
【解析】第一次点A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至点A1,则A1表示的数,1﹣3=﹣2;
第 2次从点A1向右移动6个单位长度至点A2,则A2表示的数为﹣2+6=4;
第 3次从点A2向左移动9个单位长度至点A3,则A3表示的数为4﹣9=﹣5;
第 4次从点A3向右移动12个单位长度至点A4,则A4表示的数为﹣5+12=7;
第 5次从点A4向左移动15个单位长度至点A5,则A5表示的数为7﹣15=﹣8;
第 6次从点A5向右移动18个单位长度至点A6,则A6表示的数为7﹣15=10;
…;
发现序号是奇数的点在负半轴上,A1:﹣2,A3:﹣5=﹣2+(﹣3)×1
A5:﹣8=﹣2+(﹣3)×2,A2n+1:﹣2+(﹣3)×n
则点A2017表示:﹣2﹣3×=﹣3026.故答案为10,﹣3026.
17.(1)﹣8;4;(2)①t为1.6秒或8秒时,2OP﹣OQ=4;②点M行驶的总路程为24和点M最后位置在数轴上对应的实数为16.
【解析】(1)∵AB=12,AO=2OB,
∴AO=8,OB=4,
∴A点所表示的实数为﹣8,B点所表示的实数为4,
∴a=﹣8,b=4.
故答案是:﹣8;4;
(2)①当点P与点Q重合时,如图,
2t=12+t,t=12,
则,当0<t<4时,如图,
AP=2t,OP=8﹣2t,BQ=t,OQ=4+t,
∵2OP﹣OQ=4,
∴2(8﹣2t)﹣(4+t)=4,
t==1.6,
当4<t<12时,如图,
OP=2t﹣8,OQ=4+t,
则2(2t﹣8)﹣(4+t)=4,解得t=8,
综上所述,当t为1.6秒或8秒时,2OP﹣OQ=4;
②当点P到达点O时,8÷2=4,此时,OQ=4+t=8,即点Q所表示的实数为8,如图,
设点M运动的时间为t秒,
由题意得:2t﹣t=8,解得t=8,
此时,点P表示的实数为8×2=16,所以点M表示的实数也是16,
∴点M行驶的总路程为:3×8=24,
答:点M行驶的总路程为24和点M最后位置在数轴上对应的实数为16.
18.(1)2;(2)14个单位长度;(3)秒或6秒.
【解析】(1)-2+4=2,
故点B所对应的数是2;
(2)B点到达的位置所表示的数字是2+3×2=8
8-(-6)=14(个单位长度).
故A,B两点间距离是14个单位长度.
(3)运动后的B点在A点右边4个单位长度,
设经过t秒长时间A,B两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依题意有
3t=14-4,
解得x= ;运动后的B点在A点左边4个单位长度,
设经过x秒长时间A,B两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依题意有
3t=14+4,
解得x=6.
∴经过秒或6秒长时间A,B两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
19.(1)x= 4 ,y= 1;(2)或;(3)或
【解析】(1)∵|a+8|+(b﹣2)2=0,
∴a+8=0,b﹣2=0,即a=﹣8,b=2,
则x=|﹣8|÷2=4,y=2÷2=1
(2)动点A、B在(1)运动后的位置上保持原来的速度,且同时向正方向运动z秒后
a=﹣8+4z,b=2+z,
∵|a|=|b|,
∴|﹣8+4z|=2+z,
解得;
(3)若动点A、B在(1)运动后的位置上都以每秒2个单位向正方向运动继续运动t秒后
点A表示:﹣8+2t,点B表示:2+2t,点C表示:8,
∴AC=|﹣8+2t﹣8|=|2t﹣16|,BC=|2+2t﹣8|=|2t﹣6|,AB=|﹣8+2t﹣(2+2t)|=10,
∵AC+BC=1.5AB
∴|2t﹣16|+|2t﹣6|=1.5×10,
解得;
20.(1)3;5;﹣5或1;(2)6;(3)a=1时,|a+5|+|a﹣1|+|a﹣4|的值最小,最小值为9.
【解析】(1)|4﹣1|=3,|5﹣(﹣2)|=|5+2|=7,|a+2|=3,则a+2=±3,解得a=﹣5或1;
故答案为3;5;﹣5或1;
(2)∵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位于﹣4和2之间,
∴|a+4|+|a﹣2|
=a+4﹣a+2
=6;
(3)当a=1时,|a+5|+|a﹣1|+|a﹣4|=6+0+3=9.
故当a=1时,|a+5|+|a﹣1|+|a﹣4|的值最小,最小值为9,
故答案为1,9.
21.(1)6;﹣12;(2)2.5;(3)或或32或40
【解析】(1)∵|a﹣6|+(b+12)2=0,
∴a﹣6=0,b+12=0,
∴a=6,b=﹣12.
故答案为6,﹣12;
(2)设M运动到OB的中点时所用的时间为t秒,
根据题意,得6﹣2t=﹣6,解得t=6.
设小球N的速度是每秒x个单位,
根据题意,得﹣12+6x=3,解得x=2.5,
答:小球N的速度是每秒2.5个单位.
故答案为2.5;
(3)若小球M、N保持(2)中的速度,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设经过y秒后两个小球相距两个单位长度.
∵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是6、﹣12,
∴A、B两点间的距离为6﹣(﹣12)=18.
如果小球M向负半轴运动、小球N向正半轴运动,
①相遇前:2y+2.5y=18﹣2,解得y=;
②相遇后:2y+2.5y=18+2,解得y=;
如果小球M、小球N都向正半轴运动,
①追上前:2.5y﹣2y=18﹣2,解得y=32;
②追上后:2.5y﹣2y=18+2,解得y=40.
答:若小球M、N保持(2)中的速度,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经过或或32或40秒后两个小球相距两个单位长度.
故答案为或或32或40.
22.(1) 3 ,5 ;(2) 2 ; 1 ;(3)
【解析】
(1)(1) 3 ,5 ;
(2) 2 ; 1 ;
(3)
23.(1)3;a+2;(2)C对应3,点A在刻度尺上对应的刻度为2.4 cm;(3)C的速度是单位长度/秒或单位长度/秒.
【解析】(1)点C到原点O的距离3;点B对应的数a+2;
(2)∵AB=2,BC=5,C对应3
∴a=3﹣7=﹣4,
∵刻度尺上“6cm”和“8.7cm”分别对应数轴上的点D和点C,又OC=3
∴(8.7﹣6)÷3=0.9
即个单位长度对应0.9cm,
∵AC=7
∴点A在刻度尺上对应的刻度
8.7﹣0.9×7=2.4 cm;
(3)3秒钟时点A对应﹣1
①点C与点A关于原点对称
点C的速度单位长度/秒;
②点C与点A重合点C的速度单位长度/秒;
综上点C的速度是单位长度/秒或单位长度/秒.
24.(1)见解析; (2)、两点的距离,、两点的距离;点表示的数为:,点表示的数为,点表示的数为,点表示的数为.
【解析】如图所示:
(2)、两点的距离,、两点的距离;
点表示的数为:,点表示的数为,点表示的数为,点表示的数为.
试卷第1页,总3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