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知识点一 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1.我国的人口政策
(1)20世纪70年代:全面推进了计划生育工作。
(2)1982年: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3)200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2.人口现状
(1)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已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
(2)由于基数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增长。
3.我国人口目标
(1)2005年,人口总数控制在13.3亿以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下同)
(2)2010年,人口总数控制在14亿以内。
(3)21世纪中叶,人口数量达到峰值(接近16亿),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
知识点二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人的多种需求
粮食、水、自然资源、生存空间、精神需求等。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人口的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人口众多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沉重的压力。
(1)对土地资源的压力: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1/3,而且还将继续减少。
(2)对能源的压力。
(3)对森林资源的压力。
(4)对水资源的压力:我国的人均淡水占有量只是世界人均的1/4。
(5)环境污染加剧。
3.保护生态环境,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措施
(1)控制人口增长。
(2)加大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力度。
(3)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以及推进生态农业。
【例1】 如图为我国近几百年来人口增长的曲线图,请分析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示曲线为“J”型曲线,表明近几百年来我国人口增长不受任何限制
B.图示曲线的形成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无关,只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C.人口的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人口激增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
D.我国地大物博,受人口激增影响不大
答案 C
解析 虽然曲线为“J”型曲线,但人口增长还是受到生活条
件和医疗水平等条件的限制;其增长虽然反映了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但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人口激增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人均量就没有优势可言了。
【例2】 现在世界面临的五大问题是:人口膨胀、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粮食不足、环境污染。其中要解决这五大问题,关键是要解决( )
A.粮食问题 B.人口问题
C.环境问题 D.资源问题
答案 B
解析 在人类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粮食的产量大大提高,医疗卫生事业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同时世界人口也在飞越增长,且其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粮食的增长速度和资源、能源的开发速度,因此造成了世界资源枯竭、能源缺乏、粮食不足,而且人口的增长、工业的发展对环境造成了巨大污染。由此可见,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解决人口膨胀问题。
1.提示:假如置身于图中,就会感到自己和他人不仅行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且正常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从而感受到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生存空间。
2.提示:从表面上看,是由于人口在某一地区过于集中;从根本上看,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以及人口流动过于集中。
3.提示:实际情况是,地球上有些地区已经达到或接近“人满为患”的程度,而不能说整个地球因人口膨胀而超载了。这是因为从整体上看,全球总人口(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到60亿)尚未达到全球能够承载的总人口数(对于地球的人口承载能力,目前世界各国研究部门尚无一致的估计,已有的估计数字为75亿至500亿)。
1.提示: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较高的生育率和逐渐下降的死亡率,形成了巨大的“落差”,从而使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基数过大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2.提示: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也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但是,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特别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及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等。所以,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
5.提示:(1)如果学生生活在农村,还可以到本乡镇或本县的计划生育、农业、环保、档案等部门进行采访和调查。如果学生生活在城市,还可以通过本市的城市规划部门或通过互联网等进行采访和调查。这些途径都可以快捷地获取可靠的信息。
(2)有关人际交往和基本礼仪主要包括:咨询时要说“您好”、“请”、“对不起”等礼貌用语;要先请长辈坐下,自己再坐下;要细心倾听、认真记录、对方说话时不要随便插话、有不清楚的问题应以虚心的态度请教;咨询后应说“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
(3)如果资料繁杂,可以先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科学分类。如果有些资料相互矛盾,则应仔细分析它们的来源是否可靠、记录是否准确,必要时要进行核对甚至重新收集这些资料。
(4)应选取那些最具代表性、最能说明问题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制成图或表格。图具有一目了然的直观效果,有三种形式:圆饼图适用于体现各相关数据在一个总数据中各自所占的比例;直方图适用于对各相关数据的大小进行比较;曲线图适用于体现某一情况在变化过程中,相关数据依次的动态变化情况。表格则便于了解相关的具体数据。
(5)可以先进行分工,然后各自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分工后,应当先检查是否有遗漏或重复的项目,再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
提示:将会因学生过多和教师、教室以及教学设备等过少而明显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会因学生过多而使教室内空气流通不好、光线不足和过于拥挤等,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一、基础题
1.D
2.提示:“如果一个人有五个孩子不算多,每个孩子又各有五个孩子,那么爷爷活着的时候,就有二十五个孙辈了。这就造成了社会上的人口多而物资少,虽然辛勤劳作,生活用品却依然匮乏”。这句话反映出作者的忧虑,即如果不节制人口增长,将会对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二、拓展题
1.提示:近5年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分别是:“海洋存亡,匹夫有责”(2004年);“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2005年);“沙漠和荒漠化”(2006年);“正在融化的冰:一个热点话题”(2007年);“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经济”(2008年)。这些主题都与生态环境(影响人类与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外界条件的总和)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说它们都与人口增长有关。
2.提示: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主要有:通过宣传教育,使各级行政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全体职工以及当地居民都树立起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新思维以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观念;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大力开展有利于环保事业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改造;对于近期无望解决环境污染的企业,结合生产结构的调整,依法并妥善实施“关”、“停”、“并”、“转”。
1.经预测,什么时候我国人口将达到峰值,为多少( )
A.2005年 14亿
B.2010年 15亿
C.21世纪中叶 16亿
D.21世纪末 18亿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何时我国人口达到最大值,属记忆性知识,应为21世纪中叶,人口达16亿。
2.下列关于我国人口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B.稳定低生育水平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C.今后十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目标是,到2010年全国人口控制在15亿以内
D.未来十年,年均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5‰以内,出生人口素质提高,性比正常
答案 C
解析 人口问题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通过在平时学习的有关我国人口问题的知识和信息可知,C选项是不正确的。注意有关我国人口问题的知识分布在初、高中课程的生物、地理和政治等课程中,我们要将这些分散的人口知识形成总的印象,还要注意从媒体上收集有关我国人口问题的重要信息。
3.人具有较强的能动性,能够根据自己的意志来改变自然的面貌。下列关于人类活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为了人类的发展,人类应想方设法改造自然
B.集体力量大于个体之和,故应大力增加人口数量
C.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可以放心大胆使用
D.人类的活动应在兼顾自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适当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
答案 D
解析 人类的增长已经导致很多环境问题,人不应该再把自己看成是大自然的主宰,应该是自然的一份子,应遵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原理。
4.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我国现有的人口已经超过了我国自然环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
B.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各种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
C.因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增长过快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并不影响生态环境
D.人口快速增长有利于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答案 B
解析 环境容纳量表示的是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我国现有的人口并没有超过我国自然环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随着人口的增长,会带来相应的环境问题,如人均生存空间的减少、土地资源压力、水资源压力、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等,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5.下列关于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条件
B.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要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C.目前我国人口太多,不可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D.专家预测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人口总数将达最高峰,然后才有可能降下来
答案 C
6.我国西部一些地区资源开采过度,草原植被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由此引起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现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西部开发中面临的最紧迫、最艰巨的任务。下图所示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1)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具有的特点
是 。
(2)影响草原生态系统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该草原生态系统连年干旱少雨,食虫鸟的年龄组成则不能出现________________型。
(4)我国现存的草原均不同程度地受到鼠害、虫害的威胁,近些年这些灾害经常爆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于我国的许多草原被开垦为农田,现存草原又存在________现象,导致土地沙化逐年加重,频频发生并且越来越严重的沙尘暴就足以证明。避免现存草原沙漠化和治理已沙漠化草原是国家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请为此献计献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动植物种类少得多,群落结构简单 (2)水 (3)增长或稳定 (4)由于乱捕滥猎,使这些动物的天敌减少
(5)过度放牧 切实做到合理放牧,适当栽种防护林
讲练学案部分
一、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1.现状
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
2.前景
(1)人口特点: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增长。
(2)目标
①201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亿以内。
②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接近16亿)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
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环境的影响
人口的环境容纳量有限的,人口众多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沉重的压力。表现在:人均耕地面积继续减少;自然资源消耗量大增;水、矿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加剧。
2.协调措施
(1)控制人口增长;
(2)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1.缓解中国人口问题的最佳途径是( )
A.少生
B.提高人口素质
C.发展中国科技水平
D.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答案 A
2.2003年1月8日,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已经确立:到21世纪中叶,我国总人口将不会超过16亿,顺利实现人口零增长,然后缓慢下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B.优生优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
C.禁止近亲婚配可减少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D.我国人口增长符合“J”型曲线,K值为16亿
答案 D
解析 由于资源有限,所以我国人口增长符合“S”型曲线,有最大值,K值为16亿。
3.下列关于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关系,正确的是( )
人均耕地减少→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人均耕地减少→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开垦土地
开垦土地→开垦土地→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人均耕地减少→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自然灾害频繁→植被破坏
答案 B
4.过早出现的漫天黄尘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专家就此提出:频率加快、间隔变短、强度增大将成为今后沙尘暴的新动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与人为的高强度经济活动有关,如对沙漠边缘荒地的开垦
②沙尘暴强度不断增大是土地沙化大面积扩展的标志
③要阻止破坏该地区植被的各种活动
④植树、种草、加强防护林的建设和加大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
⑤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A.①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 D
一、选择题
1.人口增长,使人增加多种需求,下列哪一项不是人类增加的需求( )
A.粮食和水
B.森林、草原、燃料和矿物
C.精神需求
D.欲望需求
答案 D
2.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什么影响( )
A.人口增长,使人均耕地减少
B. 人均耕地减少,使人进一步开垦土地,人均土地不变
C. 开垦土地,使人进一步开垦土地,人均土地增加
D. 人均耕地减少,使人进一步开垦土地,人口与土地同步增长
答案 A
解析 人口增长,土地不足,使人们进一步开垦土地,但可开垦的土地是有限的,即土地的增加比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所以人均耕地减少。
3.环境污染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从生物圈的功能上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
A.人类排放废物的增加
B.能量流动被阻断
C.自动净化能力被阻断
D.物质循环回路在一定程度上被阻断
答案 D
解析 解答此类问题应从以下两步入手,第一步首先理解环境污染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工农业生产发展造成的,还有人类生活水平提高造成的。二者排放的废物是否一定污染环境呢?第二步根据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说明只要排放的废物在生态系统的净化能力之内,就不会造成污染,同时,只要生态系统存在,这种净化能力也不会阻断。显然环境污染与物质循环密切相关,并不是物质不循环,而是物质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受阻。如废弃物中大量的有机物不能被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使得物质循环在一定程度上被阻断造成环境污染。
4.为避免蔬菜和水果受到各种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生产中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①采用无土栽培(水培法) ②使用绿肥等有机肥 ③使用高效化肥 ④使用农药防治虫害 ⑤采用生物防治虫害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答案 B
解析 使用化肥后,大约只有30%左右被作物吸收利用,其余绝大部分进入土壤,随降雨等流入河流、湖泊和海洋,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出现水华或赤潮现象;使用农药防治害虫,随着害虫抗药性的增强,农药的使用量逐渐增加,在杀死害虫的同时造成环境污染;采用生物防治害虫、使用绿肥等有机肥和采用水培法种植,就可以避免蔬菜和水果受到各种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
5.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现状与前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较高和逐渐降低的死亡率
B.我国人口发展正处于低增长率、低增长量的态势
C.计划生育是我国采取的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D.人口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答案 B
解析 我国人口发展正处于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的状态,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增长量并不低。
6.20世纪中期以来,我国人口数量持续大幅度增长,造成在我国有限的国土上人口密度过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年龄组成 B.出生率和死亡率
C.性别比例 D.迁出率和迁入率
答案 B
解析 我国虽然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施行计划生育政策,但由于高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特点造成我国人口持续大幅度增长。
7.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动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B.年龄组成是预测未来人口动态的主要依据
C.人口数量问题既有其自然生理基础,又有其社会制约因素
D.不同人口种群出生率的差异主要是生殖年龄与个体数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与种群特征的关系。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是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其他种群特征,这些特征都会影响种群的大小、发展等变化。人类自身的出生率,其大小并非仅由人类自身的生育能力决定,关键要看该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政策及人们的生育观念。
8.到2050年,按16亿人口人均年消费粮食600 kg计算,中国共需粮食9.6亿吨,需要每公顷产粮13.5吨,也就是说,到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同现在相比需要提高2.7倍才行。这个事实说明( )
A.达到这些指标是相当困难的
B.控制人口和保护耕地,对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C.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将会同步提高
D.2050年中国粮食需要大量进口
答案 B
解析 我国由于人口多,耕地面积相对较少,所以控制人口和保护耕地是我国走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9.我国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 )
①人口增长过快 ②人口素质提高 ③人口农村化
④人口老龄化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尽管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下降较快,目前已处在较低水平,但每年人口增长的绝对数量仍然很大。而出生率的迅速下降又加快了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1964年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超过6%,2004年,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1%。虽然老年人口问题并不是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才出现的,但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超前于国家的工业化而到来,使得老年人口的抚养等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因此,我国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素质亟待提高、人口城市化、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10.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纳量在不断加大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却不能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
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答案 B
解析 综合三个图可知,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纳量,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纳量(图Ⅱ、Ⅲ),最终还是要降下来的。由此可知,环境容纳量就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是一定的,不会扩大。人类活动要以生态系统的稳定为基础,否则将会受到自然环境的报复。
二、非选择题
11.读“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和“我国人口年龄组成表”,回答下列问题:
年龄组成指标 1953年 1964年 1982年 1990年
0~14岁人口(%) 36.28 40.69 33.59 27.62
65岁以上人口(%) 4.41 3.56 4.91 5.57
老少比例(%) 12.15 8.74 14.60 20.16
(1)1949~1982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_______________,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年出生的人数有所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1990年和1953年相比,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所占比重总体上趋于_______________,发展到目前,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已出现_______________的趋势。
(3)我国现在人口增长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
(4)在全世界范围内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上升 计划生育 (2)上升 老龄化
(3)人口基数大,低增长率、高增长量 (4)水资源危机 森林破坏 土地资源丧失 环境污染
解析 从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可以发现,1949~1982年,曲线的斜率增大,因此该时间段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上升,而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人口的出生率有所下降,人口增长率也有所下降。
12.洗洁精是家庭中普遍使用的洗涤剂,它随着生活污水进入自然水域后会造成水域污染,对草履虫、变形虫等水生生物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以此为课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请完成实验设计并回答问题:
探究课题:观察不同浓度的洗洁精对草履虫生存的影响。
实验器材:某一品牌的洗洁精、已培养若干天的草履虫、清洁的河水、培养皿、解剖镜、计数器等。
第一步:取6个培养皿,分别标记为1~6号。
第二步:用清洁的河水分别配制稀释倍数为2倍、10倍、20倍、50倍、100倍的洗洁精溶液。
第三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号培养皿内加入等量的清洁河水。
第四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录草履虫的存活数量。
培养皿编号 1 2 3 4 5 6
洗洁精稀释倍数 2 10 20 50 100 清洁河水
草履虫存活数 0 5 7 11 17 20
(1)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水域污染问题,请提出两项防治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实验步骤:第三步:将等量的上述洗洁精溶液分别加入到1~5号培养皿内
第四步:在6个培养皿中各加入20个生活状态良好的草履虫,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用解剖镜观察
(1)洗洁精浓度越大,对草履虫生存的危害就越大
(2)①控制污染源(如减少洗洁精的使用量);
②用物理、化学、生物的方法对废水进行净化处理;
③加大对水域污染治理的执法力度;
④加强环境道德教育,增强环保意识(或其他合理答案)
解析 本实验探究不同浓度洗洁精对草履虫生存的影响。用清洁的河水将洗洁精稀释,形成一定浓度梯度以进行比较,同时还要设置空白对照组。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实验中变量就是洗洁精的浓度。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