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10-11学年同步学案(人教必修3):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1节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10-11学年同步学案(人教必修3):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1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4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12-21 12:5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知识点一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1880年达尔文的实验
(1)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① 单侧光照射胚芽鞘 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实验② 切去胚芽鞘尖端,给予单侧光照射 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实验③ 用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尖端,给予单侧光照射 胚芽鞘直立生长
实验④ 用锡箔套住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尖端 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2)实验现象分析
a.实验①和实验②的自变量是胚芽鞘尖端的有无,因变量是胚芽鞘是否生长与弯曲。实现现象说明胚芽鞘的生长与弯曲都与尖端有关。
b.实验③和实验④的自变量是接受刺激的部位,因变量是胚芽鞘是否出现向光性弯曲生长。实验现象说明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而不是尖端下面的一段。
(3)实验结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2.1910年詹森的实验
(1)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⑤ 切去胚芽鞘的尖端,然后给予单侧光照 不生长,也不弯曲
实验⑥ 切去胚芽鞘的尖端,放置琼脂薄片,然后把胚芽鞘的尖端放置在琼脂薄片的上面,然后给予单侧光照 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提醒】 该实验缺少另一组对照实验。除了设计对照实验⑤外,可再设计一组实验:尖端与下部用云母片(化学物质不能透过)阻断,会使实验更有说服力。
(2)实验现象分析
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了某种刺激向下运输,实验⑥在尖端和尖端下面的一段中间隔了琼脂依然能出现向光性弯曲生长,说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能透过琼脂。
(3)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尖端下部。
3.1914年拜尔的实验
(1)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⑦ 把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置在切面的左侧 胚芽鞘向右侧弯曲生长
实验⑧ 把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置在切面的右侧 胚芽鞘向左侧弯曲生长
【提醒】 拜尔的实验是在黑暗条件下完成的,排除光照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实验现象分析
胚芽鞘都弯向了放置尖端切面的对侧,是因为伸长区两侧生长不均匀,放置尖端的部位生长快,未放置尖端的部位生长慢。这说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3)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4)通过达尔文、詹森和拜尔三人的实验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尖端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4.1928年温特的实验
(1)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⑨ 把空白琼脂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的一侧 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实验⑩ 把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把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 胚芽鞘朝向放置琼脂块的对侧弯曲
【提醒】 温特提出植物体内存在生长素时仅是假设而已,但并没有提取这种物质。
(2)实验现象分析
实验⑨和实验⑩的自变量是琼脂块中是否放置胚芽鞘尖端,因变量是胚芽鞘是否出现弯曲。
(3)实验结论:该实验进一步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向下运输,促使尖端下面的一段生长和弯曲。
5.植物激素
1934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IAA)。但是,由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直到1942年人们才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并确认它就是吲哚乙酸(IAA)。进一步研究又发现了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等这些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
继发现生长素之后,人们又陆续发现了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植物激素。人们把这类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知识点二 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植物弯向光源生长的原因:单侧光照射,生长素在尖端发生了从向光侧到背光侧的运输,使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高于向光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均匀极性运输→均匀极性运输→尖端以下各部位生长素分布均匀→各部分生长均匀→直立生长。
尖端→尖端→影响生长素运输
极性运输(上→下
横向运输(尖端向光侧→背光侧) →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背光侧多
向光侧少→生长不均匀(背光侧快)→向光弯曲
可见,向光性产生的内部因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外部因素是单侧光的照射。
【提醒】 1.单侧光不影响生长素的合成,所以背光侧和向光侧的生长素产生速度基本一致。
2.生长素的产生部位是尖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发生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下面的一段。
知识点三 植物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1.产生
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发育的种子、根尖生长点等分生能力较强的部位。
2.分布
大都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衰老的组织中较少。影响生长素分布的外界因素有两个:一是重力,二是单侧光。
3.运输
(1)横向运输:如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从背光一侧运输到向光一侧;在重力的作用下,生长素从远地一侧运输到近地一侧。
(2)纵向运输:具有极性,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深化升华】 生长素的作用原理、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
(1)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于它增大了细胞壁的可塑性,促进了细胞的纵向伸长。而植物茎产生向光生长是由于单侧光引起了茎尖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单侧光使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纵向伸长比向光一侧快,结果使茎向生长慢的一侧(即朝向光源一侧)弯曲,表现出向光性。
(2)对于植物向光性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理解:①单侧光引起茎尖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使其背光一侧分布较多,向光一侧分布较少;②发生弯曲的部位在茎尖端下面(相当于根尖伸长区的位置)的一段;③含生长素较多的细胞纵向伸长较快,含生长素较少的细胞纵向伸长较慢。
(3)单侧光引起茎尖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暗示了生长素在茎尖(生长素产生部位)有横向运输的能力,即在单侧光的影响下,生长素能从向光一侧移向背光一侧,并不能将生长素分解。发生弯曲的部位在茎尖下部的一段,表明生长素有极性运输的能力,即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生长素含量较多的细胞纵向伸长较快,反之较慢,表明生长素促进生长与其浓度有关。所以说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如果没有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是难以实现的。同样,没有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向光弯曲也是无法发生的。
                   
【例1】 
将燕麦胚芽鞘的尖端放在琼脂块上,正中插入生长素不能通过的云母片,琼脂被分成相等的两部分(见右图)。单侧光照射后,琼脂内生长素含量(  )
A.左右相等 B.左多右少
C.左少右多 D.左右均无
答案 B
解析 将燕麦胚芽鞘尖端用单侧光照射,由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即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能横向运输,尖端的背光侧(左侧)生长素分布多,向光侧(右侧)分布少。在胚芽鞘的尖端以下,生长素的运输为极性运输,即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及琼脂中插入了云母片,以阻止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因此,运输到左侧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多,运输到右侧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少。
方法总结
考查学生对胚芽鞘向光性的理解程度。本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尖端照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3)极性运输,胚芽鞘产生的生长素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至琼脂块上。
【例2】 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中,燕麦胚芽鞘能够继续生长的是(多选)(  )
答案 AC
解析 A项套住了尖端,不能感受光的刺激,没有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故直立生长;B项切除了尖端,下部缺少生长素,故不生长;C项在胚芽鞘尖端下部插入了琼脂块,尖端产生的生长素能透过琼脂块运输到下部且分布均匀,故直立生长;D项尖端下部用盖玻片隔开,生长素不能透过,故不能生长。
方法总结
本题考查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和生长素的运输,还考查了对常用图、表等表达形式的理解和正确解释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胚芽鞘的尖端是产生生长素的部位,也是感光部位,但不是生长部位,生长部位是尖端下面的一段。
【例3】 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性14C标记的吲哚乙酸的存在。枝条及位置如图。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处理甲图中的A端,能在甲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B.处理乙图中的A端,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C.处理乙图中的B端,不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D.处理甲图中的B端,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答案 A
解析 通过分析甲、乙两图可判定,甲图的A端是形态学上端,B端是形态学下端,乙图正好相反。所以,甲图中生长素只能从A端向B端运输,乙图中生长素只能从B端向A端运输。
【例4】 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这个现象被解释为“光线能够使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的多”。为什么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的多呢?是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在光的影响下被分解了,还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了。为此,有人做了下述实验:
(一)实验步骤:将生长状况相同的胚芽鞘尖端切下来,放在琼脂切块上,分别放在黑暗中和单侧光下(如下图)。
(二)实验结果
[图中(c)、(d)、(e)和(f)用一生长素不能透过的薄玻璃片将胚芽鞘分割;琼脂下方的数字表示琼脂块收集到的生长素(IAA)的量]请回答:
(1)图中(a)和(b)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c)和(d)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e)和(f)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光并未影响生长素的产生、分解和向下运输
(2)胚芽鞘尖端被玻璃片分隔成两半,不影响生长素向下运输和琼脂块中收集的生长素的量 (3)单侧光照射促使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 (4)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而不是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
解析 (1)图中(a)和(b)分别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的量相等,均有40单位。说明光并未影响生长素的产生、分解和向下运输。
(2)在(1)的基础上,图中(c)和(d)胚芽鞘尖端中间插了一个玻璃片,不影响生长素向下运输和琼脂块中收集的生长素的量。
(3)图中(e)胚芽鞘和琼脂块中间被玻璃片隔开,阻止了生长素从向光侧往背光侧运输,因而两侧琼脂块中收集的生长素一样多,均为20单位,说明向光侧生长素未被分解;图中(f)胚芽鞘尖端未隔开,胚芽鞘下部和琼脂块被玻璃片隔开,结果背光侧琼脂块收集生长素的量(30单位)高于向光侧(10单位),说明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
(4)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结论:单侧光照射下,在胚芽鞘的尖端,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横向转移,再运输至下部,而不是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
1.提示:弯向窗外生长。
2.提示:是较长时间的单侧光刺激引起植株弯向窗外光源生长。这样,可以使植株获得更多阳光,从而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
3.提示:植株的弯曲生长发生在幼嫩部位。
提示:分别遮盖胚芽鞘顶端和它下面的一段,是采用排除法,观察某一部分不受单侧光刺激时,胚芽鞘的反应,从而确定是胚芽鞘哪一部分在起作用。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顶端下面的一段,感受光刺激的是顶端。这说明,是胚芽鞘顶端接受单侧光照射后,产生某种刺激传递到下面,引起下面一段弯曲生长。
1.提示:因为该刺激(生长素)在向光一侧和背光一侧的分布(浓度)存在差异,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
2.提示:没有。他是在对实验结果进行严密分析的基础上作出
这一推测的。要得出这样的结论,既需要以事实为依据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又需要一定的想象力。
1.提示:不严密。没有考虑将胚芽鞘倒过来放置时的情况。
2.提示:结论2不严谨。没有实验证明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
3.提示:应该增加一组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下的实验,以研究生长素能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
一、基础题
提示:可以使植株接受比较均匀的阳光照射,以避免因植物的向光性生长而引起植株弯曲。
二、拓展题
提示:将栽植正常植株幼苗的花盆侧放于地上,待其弯曲向上一段时间后,再向相反的方向侧放一段时间,待其弯曲后摆正花盆。
                   
1.下列例子属于向性运动的是(  )
A.在种植香蕉时,可以采用以肥引芽的办法,把肥料施在人们希望它长苗的空旷地方,使香蕉植株分布均匀
B.当把郁金香从寒冷的室外移至温暖的室内时,过3~5分钟,郁金香就会开花
C.紫茉莉在阴天或晚上开花
D.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有一种植物叫跳舞草,当人们对着它放声歌唱时,它的叶子就会运动,犹如翩翩起舞,因而得名
答案 A
解析 向性运动是植物受单向外界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它的运动方向与刺激的方向密切相关,如茎的向光性、背地性,根的向水性、向肥性、向地性等。B、C、D三项中的刺激是不定向的,三者都属于植物的感性运动。
2.在开展生物学实践活动时,对照实验的设计应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为了研究光对大豆生长的影响,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两只花盆里分别种相同数量的大豆幼苗,并进行如下处理:
花盆 光 温度 水
甲 光亮处 20°C 充足
乙 黑暗处 20°C 不充足
在这一实验设计中,有一处不正确,需要改正为(  )
A.乙花盆放在光亮处
B.甲花盆放在黑暗处
C.甲花盆的温度高于20℃
D.乙花盆浇充足的水
答案 D
解析 实验目的是“为了研究光对大豆生长的影响”,故应以有无光照作为唯一变量,其他都遵循等量原则,故应对大豆浇足水,以保证其生长的基本条件。
3.植物茎产生向光性是因为(  )
A.单侧光照促进生长素合成
B.单侧光照抑制向光侧细胞生长
C.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
D.单侧光照使背光侧生长素合成加快
答案 C
解析 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原因是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使背光一侧分布得多,生长得快。
4.某同学用青菜的幼苗进行了四项实验,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②③对照可以证明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
B.实验③进行一段时间后,青菜叶片发黄的原因是无光条件下叶绿素不能合成
C.实验④的生长结果只能证明根具有向地性
D.实验①的目的是起对照作用
答案 C
解析 此题创新之处在于给出实验装置让学生分析实验设计和分析结论,此类题要抓住设计实验的关键原则: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然后通过实验结果分析结论。
图中的四个装置组合起来可以证明单侧光和重力引起的向性运动。②以①或③作对照,证明植物具有向光性;④以①作对照,证明植物具有向重力性(向地生长)和茎具有负向重
力性(背地生长);③中的青菜叶片由于得不到光照而无法合成叶绿素,所以表现黄色。而C选项是错误的,该实验还能证明茎的生长具有背地性。
5.
分析右图,对生长素分布、运输、生理作用等不科学的解释是(  )
A.左侧生长素含量高,生长快
B.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C.生长素浓度高低依次是d>c>b>a
D.根部生长也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
答案 C
6.对燕麦胚芽鞘进行如图处理:①胚芽鞘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②将尖端下部用锡箔纸遮住;③在尖端下部横向插入锡箔;④在尖端横向插入含生长素的琼脂片;⑤切去胚芽鞘尖端。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给予单侧光照时,仍直立生长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予右侧光照时,弯向光源生长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侧光照时,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 (2)②④ (3)③⑤
解析 植物感受光照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生长的部位是尖端的下部。生长素在尖端合成,向下部运输,促进下部的生长。遮住尖端则不能感光,但能够产生生长素,去除尖端则既不能感光,也不能产生生长素,琼脂能够吸收和传递生长素,锡箔则不能。
讲练学案部分
                   
1.下图是表示有关生长素的一项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后,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中弯曲程度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A
解析 考查生长素的功能与特性。受单侧光影响,使胚芽鞘尖端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增高,因此a、b、c、d中a的生长素浓度最高,所以甲向右弯曲程度最大。
2.下图是对燕麦胚芽鞘的有关研究,请你仔细分析图示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你认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B.合成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C.生长素的运输为极性运输
D.生长素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答案 C
解析 这是一个研究生长素运输方向的实验,从图中可知实验的结果:图A所示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能够从胚芽鞘的上端运输到下端;而图B所示琼脂块中的生长素不能从胚芽鞘的下端运输到上端。对照图A和图B的实验,可以得出: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而不能从形态学的下端运输到上端。
3.如图所示用云母片(具有不透水性)插入燕麦胚芽鞘尖端部分,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
A.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不弯曲
B.甲向左弯曲、乙向右弯曲、丙不弯曲
C.甲向左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
D.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
答案 D
解析 甲由于尖端被云母片纵隔开,所以生长素不能在尖端发生横向运输,故直立生长;乙的尖端与下端之间被不透水的云母片隔开,生长素也不能由尖端向下部运输,因此乙不生长也不弯曲;丙只是右侧被云母片将尖端与下部隔开,左侧的生长素仍可向下运输,促进左侧生长,因而向右弯曲生长。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能说明植物向光性的是(  )
A.向日葵的花盘随太阳移动而移动
B.植物叶片表面的气孔在高温、强光下闭合
C.在雨点的刺激下,含羞草的小叶合拢
D.在触摸等刺激下紫薇的枝条微微抖动
答案 A
解析 向日葵受到太阳光的刺激,花盘的生长随着太阳移动而移动,说明植物的向光性。B项中植物体在高温、强光下为防止体内水分过多地蒸发,因而关闭气孔,这是对自身生命活动的一个调节过程。C、D项是生物体对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属于应激性,而且由于触摸等引起的刺激不可能引起生长。所以,选项A符合题意。
2.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素主要在叶原基、嫩叶和发育着的种子中产生
B.成熟的叶片和根尖产生的生长素很少
C.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
D.生长素只分布在植物生长旺盛的部位
答案 D
解析 生长素主要在叶原基、嫩叶、发育着的种子中合成,根尖与成熟的叶片中合成的很少。生长素的运输是一种极性运输,即单方向运输。植物体内生长素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在趋向衰老的组织和器官中则含量较少。所以选项D符合题意。
3.用琼脂块收集燕麦胚芽鞘中的生长素,下列方法收集生长素最多的是(长方形代表琼脂块)(  )
答案 B
解析 A项无尖端;C项生长素可以透过琼脂向下运输;D项虽然有单侧光,但没有尖端,难以产生生长素;B项尖端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下面的琼脂块上。
4.下图所示对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各种处理(图中锡箔套、锡箔帽不透光,云母片不透水),其中能产生向光性弯曲生长的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
答案 B
解析 只有胚芽鞘的尖端受到单侧光照时,才能引起生长素较多地分布在背光一侧,且因背光一侧生长较快而产生尖端弯向光源的现象。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图尖端遮盖有锡箔帽,故其得不到单侧光照;丁图尖端有云母片从中央分隔,使生长素不能向背光侧转移。因而甲、丁两图中的胚芽鞘均直立生长。
5.对燕麦胚芽鞘作如下图所示的处理,都用单侧光照射。
①放在暗箱里 ②在胚芽鞘尖端下部用锡箔遮住 ③在尖端横向插入云母片 ④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 ⑤切去胚芽鞘尖端 ⑥切去胚芽鞘尖端,但在切口上放一含有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的琼脂块 ⑦切去尖端,在切口上放一含有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暗盒里 ⑧切去胚芽鞘尖端,放在暗箱里。以上实验中,弯向光源生长的有(  )
A.②③④ B.②③⑥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属于实验分析题,考查实验现象分析能力和一定的图文信息转换能力。①无光会直立生长;③生长素无法运输到作用部位;⑤和⑧无尖端;⑥和⑦直立生长;④中生长素可透过琼脂块,可向光弯曲生长。
6.在下列部位中,生长素分布较少的是(  )
A.胚芽鞘 B.幼嫩的种子
C.形成层 D.休眠的种子
答案 D
解析 生长素在植物的各个部位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而在成熟、衰老和休眠的组织和器官中含量很少。
7.将四株长势相似具有顶芽的健壮植株,分别进行下列4种处理,其中侧芽能发育成枝的是(  )
A.去顶芽后,不做任何处理
B.去顶芽后,在断口上放一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块
C.不去顶芽,在侧芽上涂以低浓度的生长素
D.不去顶芽,在侧芽上涂以琼脂
答案 A
解析 不去顶芽的植株由于存在顶端优势,所以侧芽不能发育成侧枝。去掉顶芽的植株已消除了顶端优势,这时侧芽才可以发育。
8.植物扦插繁殖时,需要对扦插枝条进行去除成熟叶片、保留芽和幼叶等处理,这样可以促进扦插枝条成活。其原因是(  )
①芽和幼叶生长迅速,容易成活 ②芽和幼叶储存较多的营养物质 ③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④去除成熟叶片可降低蒸腾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植物扦插繁殖时,由于根还未全部形成,吸水功能很弱,需要对扦插枝条进行去除成熟叶片的处理,这样可降低蒸腾作用;同时保留芽和幼叶,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9.绿色植物倒伏后,它的茎秆能部分恢复成直立状态,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受重力影响,向地性
B.受重力影响,背地性
C.受水的影响,向水性
D.受光的影响,向光性
答案 B
解析 “绿色植物倒伏后,它的茎杆能部分恢复成直立状态”是茎背地性的表现。茎出现背地性是因为在重力作用下,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茎近地一侧比远地一侧生长快。
10.科学家做过如下的实验:(1)把不含生长素的两琼脂块放在燕麦胚芽鞘下端;(2)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一段燕麦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把另两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作为接受块放在形态学下端;(3)把一段去掉尖端的燕麦胚芽鞘倒转过来,把形态学上端朝下,做与(2)同样的试验(如下图),三个实验都以单侧光照射。经过一段时间后,对接受块成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含生长素比②多,③含生长素比④多
B.①含生长素比②少,⑤含生长素比⑥多
C.在③④⑤⑥小块中,⑤含生长素最多
D.③④中生长素含量之和比⑤⑥中生长素含量之和要多
答案 D
解析 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尖端(尖端为感光部位)会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使背光侧(①处)生长素分布多,向光侧(②处)生长素分布少。生长素还能进行极性运输,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但不能逆转。因此,琼脂块的生长素可运输到③④(且③④均等),但不能运输到⑤⑥。
二、非选择题
11.请根据下面所示的实验过程回答:
(1)图甲中,供应块是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接受块是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实验结果,胚芽鞘C将__________,这一现象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胚芽鞘D能否发生C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上述实验说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向只能
(2) 是________________,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向左弯曲生长 生长素能由胚芽鞘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并促进胚芽鞘下端生长 (2)不能 (3)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 极性运输(主动运输)
解析 生长素的运输是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
12.如图表示用胚芽鞘进行的向光性实验,图中箭头表示光的方向。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试说明①~⑧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_。
(2)①与②对比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造成的。
答案 (1)直立生长 向右(光)弯曲生长 不弯曲不生长 直立生长 向左弯曲生长 向右(光)弯曲生长 直立生长 向左弯曲生长 (2)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而不是尖端下面的一段 (3)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分布的多,生长比较快
13.图示为某课外小组验证单侧光影响生长素分布的实验设计方案及实验结果。
实验目的:(略)
实验材料:完整的胚芽鞘若干、云母片(或薄玻璃片)、琼脂块等。
实验步骤:
①将胚芽鞘尖端切下,置于中间插有云母片的琼脂块上(琼脂块被分为A、B两部分),并给予单侧光照射,如图a所示。
②一段时间后,取琼脂块A、B分别置于另一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的两侧,观察胚芽鞘的生长状况。
实验设计及实验结果如图b所示。
实验结论:单侧光照引起胚芽鞘尖端以下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向光侧分布较少,背光侧分布较多。
指导教师认为:上述实验只能说明在此种状态中胚芽鞘尖端之下的生长素分布状况,并不能证明这种分布状况与单侧光照有关。若要令人信服地证明生长素的这种分布状况与单侧光照有关,还应设计补充实验。
(1)补充的实验设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充实验出现何种结果,则可以证明实验结论是正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将另一胚芽鞘尖端按图a处理,但置于自上而下垂直的光照(或均匀光照)中
②同等时间后,按图b处理
(2)补充实验的结果如图所示(或用文字说明)
解析 根据题意,只需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确实是由单侧光照引起的,而不是任何光照都能引起。因此设计实验时的单一变量是均匀光照与单侧光照,由于已知的实验步骤中是单侧光照,故在补充实验中要考虑均匀光照的情况。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