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说出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
知道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
关注人类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尊重生态自身规律。
能力目标
搜集和交流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的实例。
参与小组讨论,设计保护,改善生态系统的方案。
情感目标
认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增强保护生物意识
二.重难点
重点: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
难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学法指导
独立完成、自主探讨、小组合作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曲,同学们,歌曲中出现了哪个生态系统?从歌曲中你的脑海浮现什么画面?
那草原生态系统由于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已经面临荒漠化的影响?你们想知道原因吗?
带着问题我们就来学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搜集有关自然及人为破坏环境的资料。
草原生态系统
蓝蓝的天空
牛羊成群
同学们回答:想
通过复习既巩固了以前的知识,又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自主探究
生态系统的调
节方式
阅读课本P73—P76页,并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和自主检测部分。www.renjiaoshe.com
角色扮演:鼠、草、蛇、鹰 通过角色扮演了解草、鼠、蛇、鹰的数量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分析:1.比较草、鼠、鹰的数量。
2.鼠与鹰哪一种生物先增大到最大值?
表示出草、鼠、鹰三种生物的数量变化关系。
学生阅读完课本完成导学案部分
完成后学生展示答案,教师引导,小组长检查组内学生完成情况。
学生观察,分组讨论,并结合教师的提示和指导,给出答案:
生1: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
生2:一种成分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的相应变化
通过独立完成导学案部分。
1.草的数量大于鼠的数量大于鹰的数量。
2.鼠比鹰先达到做大值。
小组合作相互交流意见,得出草、鼠、鹰处于一种不断变化得动态平衡中,进而引导出生态系统的有一定得自我调节能力。
小组之间分析原因、讨论、质疑,达成共识。原因是生态系统的成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培养了学生分析思考的能力,学生主动获得新知。
以游戏的形式是学生快乐的掌握知识。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巩固了知识。
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是不是 所有的生态系统调节能力都非常强?
比较农田、草原、森林、荒漠生态系统哪一个调节能力最强?为什么?
学生观看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关系图,可以的出什么结论?
观看小小生物调查员发现的身边生态系统破坏的事件。
学生得出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强有弱的。
森林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最强。
小组成员分析原因,讨论、质疑后得出结论:
生态系统调节能力强: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
生态系统调节能力差: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学生认同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
引导学生爱护自然.
紧扣现实生活实际,在教学中充分渗透教育,并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对本节课的想法和体会。
学生积极同小组之间交流。
通过自身探讨学会学习,并从中体会学习的快乐。
五.板书设计
第5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调节方式:自我调节
调节能力:强 生物种类多 营养结构复杂
弱 生物种类少 营养结构简单
六.课后反思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从总体来看,学生整体素质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上课习惯好,兴趣比较浓.
1、通过《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曲音乐和图片都调动了学生的兴趣,通过草原生态系统为什么会面临荒漠化问题的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兴趣高涨。?
2、本节课的设置是在充分了解教材后,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创设情境导入,利用导学案,层层分析,将知识点串联起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获得知识,并通过角色扮演草、鼠、蛇和鹰,让学生组成一条食物链,又通过分析角色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角色的变化,把所学知识用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教学也存在这一些不足之处:
1.学生在绘画生物数量变化图时,学生完成的不太好,没有全部全部掌握曲线图的变化规律。
2.由于课堂时间较紧,没有时间聆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有的学生驾驭课堂的气氛还欠缺,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会为此多反思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单一、呆板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而且不能体现课堂的生动性,课堂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以激发和保持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尽最大可能为学生创造运用生物和生活联系的情景,指导学生积极地运用生物学,在学中用,在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