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对M区域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农场里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 ②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和玉米 ③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是其基本特征 ④多以自给自足的家庭小农场经营为主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荷兰牧场强调天然喂养,鼓励草场放牧,以家庭农场为主,集约化程度控制在较低水平,乳制品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二。下图为“荷兰某公司业务流程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2.与图中业务流程环节对应正确的是( )
A. 甲—牛奶生产
B. 乙—乳品加工
C. 丙—供应和服务
D. 丁—乳品销售
天山北坡精河县的枸杞、焉耆盆地的辣椒、环塔里木盆地的大枣等支撑起新疆的红色特色产业。新疆红色特色产业的产品因质优价廉而享誉中外。该产业成为新疆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制约新疆红色产业产品生产规模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地形
B. 水源
C. 市场
D. 交通运输
4.图中所示四个国家中,适宜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5.乳畜业的产品主要是( )
A. 肉食及制品
B. 粮食
C. 饲料
D. 牛奶及其制品
6.既有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又有乳畜业分布的是( )
A. 美国、阿根廷
B. 澳大利亚、美国
C. 南非、阿根廷
D. 西欧、中欧
读下图,回答以下两题。
7.美国的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图中( )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8.商品谷物农业在西半球主要分布在( )
A. 智利、墨西哥、俄罗斯
B. 美国、加拿大、阿根廷
C. 荷兰、德国、澳大利亚
D. 澳大利亚、法国、乌克兰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9.M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 )
A. 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B.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C. 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D. 光照弱但日照时间长
10.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季风气候区,主要分布在( )
A. 亚洲
B. 欧洲
C. 北美洲
D. 南美洲
11.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是下列哪种农业地域类型( )
A. 林业和畜牧业混合农业
B. 渔业和林业混合农业
C. 耕作业和畜牧业混合农业
D. 渔业和畜牧业混合农业
12.下列地区中,最宜推广该循环经济模式的省区为( )
A. 广东省
B. 黑龙江省
C. 内蒙古
D. 河南省
13.读“甲、乙、丙三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图”,完成下题。
甲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A. 季风水田农业
B. 混合农业
C. 商品谷物农业
D. 种植园农业
近年来,我国各地形成了多个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品销往国内外,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开辟出了一条新路。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14.图中A地适宜喜凉蔬菜的生长,与B地同为我国优质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其原因是( )
A. A地位于河谷地区,气温高,冬季蔬菜仍可生长
B. A地受寒潮影响大,气温低,病虫害少
C. B地纬度较低,冬季热量较丰富
D. B地冬季水热充足,利于蔬菜生长
15.下列关于混合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混合农业主要种植小麦和养羊
B. 我国没有混合农业
C. 从事混合农业的农民收入较稳定
D. 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羊毛主要出口新西兰
16.读我国简图,完成下题。
有关图示四地农业发展条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区农业发展最大的限制性因素是光照不足
B. 乙地区农业发展最大的限制性因素是水分不足
C. 丙地区发展河谷农业的优势条件是土壤肥沃
D. 丁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后备土地丰富
下表示意我国不同地区2010年粮食生产效率。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17.自然资源效率最低地区与最高地区相比,其种植业优势主要表现在( )
①光照充足 ②昼夜温差大 ③水热配合好 ④机械化水平高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来自浙江省的某家公司进军琼海,在嘉积镇的水田里征地3 700亩种植反季节西瓜。据了解,水田种西瓜在琼海还是第一次,在海南也不多见。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两题。
18.决定该公司到琼海种植大棚水田西瓜的主导因素是 ( )
A. 气候
B. 水源
C. 市场
D. 交通
19.四地中乳畜业最发达的地区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根据潘帕斯草原地区特点回答以下三题。
20.该区畜牧业获得飞快发展的重要原因是( )
A. 培育了良种牛
B. 在草原上打了许多机井
C. 人工种植了大量饲料
D. 人类发明了海上冷冻船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内蒙古农牧业厅统计,内蒙古自治区2015年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达到1.39亿头(只),连续11年稳定在1亿头(只)以上,畜牧业生产丰收已成定局,畜牧业发展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稳增长”的亮点之一。
材料二 我国畜牧业的分布图。
(1)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内蒙古发展畜牧业的优势区位因素。
(2)材料二中牧区①受自然因素影响,畜种的分布主要呈________地带性变化。限制牧区②和③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中,牧区②是________,牧区③是________。
(3)东部农区牲畜头数约占全国总数的80%,其饲养和放牧牲畜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东部农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鸭、鹅数量和放养规模远远大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其自然方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实际,请给内蒙古畜牧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22.阅读分析材料和图表,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N国是非洲的人口大国,需要大量进口粮食。近年来,N国与我国积极合作,希望缓解其粮食供应紧张问题。下表表示N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构成。
材料二 “非洲略图”及相关“气候资料图”。
(1)为解决粮食问题,N国政府在充分利用该国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应促使其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 D.乳畜业
(2)若N国发展以上农业地域类型,图中显示的其优势条件是 ( )
A.劳动力资源丰富 B.地形平坦
C.水热条件充足 D.土壤肥沃
(3)N国与我国展开合作,主要是希望从我国引进 ( )
A.先进的农业生产机械
B.杂交水稻品种及生产技术
C.农业科技人才
D.优质的化肥、农药
(4)简述在N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将面临的限制性因素。
23.读“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影响图中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潜力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
(2)图中M地区农业生产潜力高,但近年来已不再是我国的商品粮基地,为什么?
(3)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农作物种类差异很大,这一差异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中乙区域C、D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__。
(5)简述甲基地A、B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6)甲、乙两大商品粮基地发展潜力较大的是____________商品粮基地,请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24.读下表和图,回答问题。
说出图中的某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该国发展该农业地域类型的最突出的优势条件。
25.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甲半岛南部乳畜业发达的原因。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和玉米,以家庭大农场经营为主,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
2.【答案】D
【解析】甲为各类合作社提供的是供应和服务,家庭农场主要从事牛奶生产,工厂主要从事乳品加工,丁为乳品销售。
3.【答案】B
【解析】新疆地处内陆,距海洋较远,湿润的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水源成为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
4.【答案】A
【解析】根据经纬度判读,甲地是朝鲜、乙地是巴基斯坦、丙地是伊朗、丁地是以色列。东亚是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的地区,故A项正确。
5.【答案】D
【解析】乳畜业的主要产品是牛奶及其制品。
6.【答案】B
【解析】阿根廷的乳畜业不发达,西欧和中欧无大牧场放牧业分布。
7.【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A为乳畜带,B为混合农业区,C、F为小麦区,D为玉米带,E为畜牧和灌溉农业区。
8.【答案】B
【解析】A组均不是商品谷物生产国;CD组全在东半球;美国、加拿大、阿根廷都是商品谷物农业,也都在西半球。
9.【答案】C
【解析】M地位于河西走廊,这里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是发展灌溉农业的有利条件。
10.【答案】A
【解析】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季风气候区,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南亚。
11.【答案】C
【解析】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其畜牧业发达,且是世界主要的小麦出口国,耕作业发达。
12.【答案】D
【解析】读图,图中农作物主要是玉米,位于温带地区,广东省位于亚热带地区,A错。内蒙古是牧区,主要是牧业,C错。黑龙江省纬度高,气温低,不适宜沼气生产,B错。河南省位于暖温带,既是玉米主要产地,又可以生产沼气,发展乳畜业,D对。
13.【答案】A
【解析】由图中各要素的投入比重可知,甲地种植业比重最高,投入劳动力多,因此是季风水田农业。
14.【答案】C
【解析】A地成为我国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主要是由于其位于河谷地区,受寒潮影响小,光照充足,该地冬季气温低,没有塑料大棚蔬菜不能生长;B地纬度低,冬季气温高,适宜蔬菜生长,但冬季降水较少。
15.【答案】C
【解析】世界上最主要的混合农业是将饲养牲畜和谷物生产有机结合起来的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我国有混合农业,如基塘生产;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羊毛主要出口对象是英国;混合农业的灵活性强,所以农民收入稳定。
16.【答案】B
【解析】甲地区位于宁夏平原北部、黄河以西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光照充足;乙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农业发展最大的限制性因素是水分不足;丙地区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地势较低,热量较充足,有灌溉水源,适宜发展灌溉农业;丁地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高,农业发展的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17.【答案】A
【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自然资源效率最低的是西北地区,最高的是东南地区。西北地区为干旱半干旱地区,与东南地区相比,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有机质的积累。
18.【答案】C
【解析】市场是决定农产品类型和规模的主导因素。
19.【答案】B
【解析】从气温和降水特征可以看出,①地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年降水量约600 mm,7月降水较多,可能为温带季风气候;②地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总量约600 mm,7月降水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十分之一,可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该地区光热不足,种植业发展条件较差,适宜多汁牧草生长,乳畜业最发达;③地全年高温,降水总量在1 500 mm以上,且7月降水比重大,为热带季风气候;④地夏季高温,冬季温和,7月降水比重小,可能为地中海气候。
20.【答案】D
【解析】20世纪初,人类发明了海上冷冻船,阿根廷新鲜牛肉可以供应到西欧人的餐桌上。从此,阿根廷的牧牛业获得飞快的发展。
21.【答案】(1)①草场资源丰富;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③交通便利。
(2)经度 气候干旱 高寒
(3)饲料丰富 南方山区山地草坡众多 河网稠密
(4)①加大科技投入,培育牲畜良种;②大力发展交通;③大力发展人工草场;④积极开展牲畜病害防治;⑤控制牲畜数量,划区轮牧等。
【解析】第(1)题,可从草场质量、交通运输、科技等方面分析。第(2)题,牧区①为内蒙古牧区,受距海远近的影响,自东向西越来越干旱,畜种由牛、马、羊过渡到耐旱的骆驼,表现出极明显的经度地带性特征;牧区②为新疆牧区,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是影响该牧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自然条件;牧区③为西藏牧区,海拔高,气温低,高寒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第(3)题,东部农耕区的气候湿润,农作物秸秆丰富,饲养牲畜的饲料多;南方以低山丘陵地形为主,山地草坡众多,利于放牧牲畜。秦岭-淮河以南河网稠密,放养鸭、鹅的自然条件优越,不论数量还是规模都远大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第(4)题,可参照潘帕斯草原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措施进行分析。
22.【答案】(1)A (2)C (3)B
(4)水稻种植经验不足,生产技术落后;水利设施不完善,机械化程度低;传统生产观念和主食消费习惯的影响。
【解析】(1)由材料可知,N国位于非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全年高温,一年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优越的水热条件,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2)N国优越的水热条件,是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主要优势。(3)我国的杂交水稻培育世界一流,非洲可以从我国引进杂交水稻品种及种植技术发展水稻种植业,以解决该地的粮食问题。水稻生产的限制因素可借鉴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影响因素,从经验、技术、机械化水平、市场等角度回答。
23.【答案】(1)气候 (2)M为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地价上升,劳动力价格上升,粮食生产成本提高;农业逐步转向以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的生产为主,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3)水热(或气候)条件的差异 (4)低温(或热量条件差)
(5)问题:水土流失;湖泊面积萎缩、洪涝灾害较多。措施: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退耕还湖;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抗灾能力等。
(6)乙 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粮食商品率高;目前单位面积产量不高,随着科技和农业投入的增加,粮食的单产和总量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有一些宜农荒地可供开垦;而甲商品粮基地,由于人口稠密,每年净增人口多;城市、公共建设等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将会有所下降;目前单产已较高,增产潜力较小。
【解析】图中甲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乙为东北平原,两地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差异较大,致使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农作物种类差异较大。M地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迅速,耕地不断减少;农业产值中,种植业尤其是粮食生产比重不断下降,经济作物及乳畜产品比重上升。
24.【答案】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最突出的优势条件: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解析】从图中可读出该农业地域类型位于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和西南部,为混合农业,其生产特点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是其最突出的优势。
25.【答案】甲半岛南部终年温和湿润,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饲料丰富,适合发展乳畜业;人口、城市密集,接近消费市场。
【解析】适宜的气候与密集的人口与城市,导致南部地区乳畜业发达。半岛南部终年温和湿润,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饲料丰富,适合发展乳畜业;人口、城市密集,接近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