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1-01-05 19:2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章 奇妙的生命现象
第一节 生物的基本特征
一、我们身边的生物
1.我们身边的动物、植物都是___。
2.真菌、细菌和病毒也是___,现在已被人们认识的生物有___多万种。
二、生物的生命现象
1.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等现象,能够不断地从外界摄取___,同时不断地排出体内的___。
2.生物具有___,能对各种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
第二节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一、分析与讨论
巴斯德认为,肉汤变酸是由___引起的,这些___来自于___。
二、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大致包括六个环节:___ →___ →___ →___→ ___ →___ 生物生物200营养物质废物应激性微生物空气微生物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第二章 严整的生命结构
第一节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实验——练习使用显微镜
1.显微镜的取拿与安放
取显微镜时应该一手握___,一手托___。
2.认识显微镜的构造
镜座起___作用。遮光器的作用是___。转换器的作用是___。
目镜越短,放大倍数____;物镜越___,放大倍数越大。
3.显微镜的使用
从目镜内观察到的物像是___,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___。镜臂镜座支持调节光线强弱调换物镜越大长实物的倒像乘积第二节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一、细胞是生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1.在生物界里,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由___构成的。根据构成生物体细胞的多少,可分为___生物和___生物。
2.实验——观察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___、___、___。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___、___、___等。
二、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壁:________ 作用。
细胞膜:_________作用。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____________。
细胞核:___________ 作用。
叶绿体:_________作用。
液泡:______ 作用。
线粒体:__________ 作用。细胞单细胞多细胞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液泡叶绿体保护和支持细胞的控制物质进出的能加快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光合作用的场所内含细胞液,溶解多种物质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第三节 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一、细胞的分裂
1.细胞的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___细胞的过程。
2.生物体长大是由于细胞___增多,___增大。
3.细胞分裂受细胞中___的控制。
二、细胞的分化
1.细胞的分化形成了___。
2.动物的组织有四种,分别是___、___、___和___。
3.植物的组织有五种,分别是___、___、___、___和分生组织。两个数目体积遗传物质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营养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第四节 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1.由不同的___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___,叫做器官。
2.绿色开花植物是最高等的植物类群,其植物体由各种___、___和___三个层次构成。其中___、___、___称为营养器官,___、___、___称为生殖器官。
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1.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包括___、___、___和___ 四个层次。
2.动物体各个系统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各种复杂的___。组织结构细胞组织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命活动第三章 生物的生活环境
第一节 生物圈与栖息地
一、生物圈
1.有___生存的圈层叫做生物圈。生物圈包括地球大气圈的___、整个___和___的上层。
2.生物圈中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包括___、___、___和稳定的___等。
二、栖息地
1.在生物圈内,我们把生物实际居住的___称为栖息地。
2.在不同的___,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群体。
3.栖息地的___或___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生物下层水圈岩石圈阳光水分适宜的温度营养供给场所栖息地破坏丧失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一、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1.生物圈中的非生物因素包括___、___、___和___ 等。
2.我们以光照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为例,探究的是___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3.在科学实验时,往往只选择___个变量,并且需要设置___实验。
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1.生物因素主要是指___与___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___生物之间和___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2.社会性群聚生活的蚂蚁、蜜蜂等在群体内部既有___又有___;雄性羚羊在繁殖季节为争夺配偶而发生争斗。以上说明同种生物之间既有___又有___。阳光温度空气水分光照一对照生物生物同种不同种分工合作互助斗争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动植物对其生活环境都表现出一定的___。
2.不同生物具有不同的___能力。
3.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定的___范围。
4.生物灭绝是一种___现象。
二、生物对环境的作用
1. ___能够加速岩石的风化,促进地球土壤层的形成。
2.生物不仅能___一定的环境,而且能___环境。适应适应耐受自然地衣适应改变1、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征。
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
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
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发育
3、下列关系相近的一组生物是( )
A、玉米和大豆 B、鱼和水草
C、空气和水 D、岩石和苔癣CDA4、变黄的菜叶最后从蔬菜上脱落,这说明( )
A、蔬菜的生活需要营养 B、蔬菜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C、蔬菜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D、蔬菜能够生长和繁殖
5、一般的说,一种生物不会由于个体的死亡而导致该物种的绝灭,这是因为生物具有( )
A、遗传性 B、生殖作用 C、生长现象 D、应激性
6、以下各项科学探究中,那一项不是调查法( )
A、我国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
B、2002年我国进行第五次人口普查
C、同学们在调查校园内的生物种类
D、女科学家珍妮弗在非洲森林中研究黑猩猩,她如实记录下了黑猩猩的食物、生活环境、表达感情的方式以及叫声的含义BBD7.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镜筒下降时眼睛要注视着( )
A.目镜 B.物镜 C.载物台 D.镜筒
8.如果你的眼皮是双眼皮,决定这一形态的物质位于细胞的( )中
A.细胞核 B.细胞膜 C.细胞壁 D.细胞质
9.若所要观察的物像位于显微镜视野的右下方,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往哪个方向移动玻片标本 ( )
A.左上方 B. 左下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
10.甲同学看清高倍镜下物像后,乙同学却看不清楚物像,乙同学应调节( )
A.粗准焦螺旋 B.细准焦螺旋 C.物镜 D.反光镜
11.使用显微镜对光时,下列哪些结构应该在一条直线上?
A.目镜、物镜、通光孔、反光镜
B.目镜、镜筒、物镜、反光镜
C.目镜、镜筒、物镜、通光孔
D.目镜、物镜、转换器、反光镜
AADBC12.切西瓜时会流出许多汁水,这些汁水是西瓜细胞的 ( )
A.细胞质 B.液泡 C.细胞液 D.细胞核
13.下列结构都是你在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的,它们当中不属于器官的是 ( )
A.洋葱表皮 B.杨树的叶子 C.西瓜 D.月季花
14.市场上出售的桃子属于:( )
A.营养器官 B.营养组织 C.生殖器官 D.保护组织
15. 活的植物细胞不具备的生理活动是 ( )
A.细胞质不停地流动
B.细胞内的物质可以任意渗出
C.细胞可以进行代谢活动
D.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交流营养物质CACB16、关于生物圈的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平面以下约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千米之间, 仅是地球上很薄的一层
B.包括了整个地球,是地球上很厚的一层
C.地球表层的所有生物构成了生物圈
D.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17、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较多,出现此生理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下列哪种环境因素造成的 ( )
A.空气 B.水分 C.光照 D.温度
18、日常生活中总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梨”之说,造成上述植物生活差异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
A、温度和水分 B、光和温度
C、水分和光 D、土壤和温度AAB19、在青藏高原某山区,植物的分布情况是:山顶是针叶林,山腰是红松林,山底为落叶阔叶林。决定该山区植被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A.水分 B.海拔高度 C.温度 D.阳光
20、下列叙述与干旱环境中的植物特征不符的是( )
A、具有发达的根系   B、具有肥厚的肉质茎
C、具有较大的叶片  D、具有厚厚的角质层
21、以下哪项不是仙人掌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 )
A、阳光 B、水分 C、空气 D、有机物
22、海洋由浅至深依次生长着绿藻、褐藻、红藻,影响植物这样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 阳光 B. 含氧量 C. 海水温度 D. 含盐量CCDA23、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 )
A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C.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24、下列哪项不是生物的活动影响生存环境的实例( )
A . 银杏树在秋天落叶
B. 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的湿度
C. 草履虫能吞食有机质净化污水
D. 蚯蚓的活动改良了板结的土壤
25.蜜蜂在找到食物后,会在空中跳“8”字摆尾舞招引同伴前去采蜜,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A.合作 B.寄生 C.捕食 D.竞争CAA26、在研究光照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所用黄粉虫的数量是10只,而不用1只的原因是( )
A、减少误差 B、数量多便于观察 C、便于计算 D、好玩
27、仙人掌能够生活在沙漠,企鹅能够生活在南极冰原,这是生物___的具体表现。蚯蚓能够改良土壤,地衣能够加速岩石的风化,促进地球土壤层的形成,这是生物能够__ 具体表现。
28、如果以海平面为标准划分,生物圈向上可达_______的高度,向下可深入_______左右的深处。但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各约__________厚的范围内。A适应环境改变环境10千米10千米100米29、玉米种子在适宜的外部条件下,就会萌发成幼苗。一般来说,影响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包括温度、空气、水分和光照。有位同学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此提出了疑问,认为以上四种外部条件并非全部都是玉米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
于是,他对此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并查找了相关资料,提出了自己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请你根据该同学的探索与假设,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假设,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材料用具:培养皿2个,纸巾若干,玉米种子若干等
方法步骤:
(1)取2个培养皿,编为A、B两组。
(2)在2个培养皿上各放入几张纸巾,并在纸巾上各放入10粒玉米种子。
(3)每天洒入少量的清水,使纸巾湿润。
(4)将A组放在有_____的室温下培养,B组放在_____的室温下培养。
预测结果:一段时间后,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光照不是玉米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部条件 光照无光照A、B两组培养皿中玉米种子均萌发。光照不是玉米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部条件 30、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3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分别贴上甲、乙、丙标签。在甲、丙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3瓶中同时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观察一段时间后:
(1)哪瓶中的蚯蚓蠕动能力会明显减弱? ,因为蚯蚓的呼吸依
靠 来完成。
(2)甲乙两瓶的实验现象说明:影响蚯蚓生活的环境因素是 ,其中, 瓶是对照装置。
(3)若将丙装置放在暗处,则可以进一步探究 对蚯蚓的影响。 乙湿润的体壁 水分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