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三章第六节《光合作用》提高练习
第一课时
1.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 能,把
和 转化成储存着 的有机物,并释放 的过程。光合作用主要包括 转化和 转化两个方面,即把简单的 物制成了复杂的
物,把 能变成储存在有机物里的 能。
2.光合作用的条件是 和 ,原料是 和 ,产物是 和 。光合作用的意义: ,化学反应式: 。
3.证明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的实验:
(1)为什么要把银边天竺葵在暗处放置一昼夜? 。
(2)为什么要用铝箔纸在叶片的相同位置上下盖严? 。
(3)为什么要水浴加热? 。
(4)酒精中漂洗的作用是 。
(5)实验使用银边天竺葵,此处想要控制的变量是 。
(6)实验通过检验出淀粉的存在,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和 。
4.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把金鱼藻放在盛满清水的杯子里,用短颈漏斗扣住金鱼藻,漏斗颈上再套一个充满清水的试管,把上述装置移到光下。不久,试管内可以见到有 出现,这是金鱼藻进行 作用产生气体形成的,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遇到该气体,立刻猛烈地燃烧起来,由此可知该气体是 。
题型一光合作用的原理
1.请在下列序号后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将下边的光合作用概念图补充完善。
① ;② ;③ ;④ ;⑤循环。
2.如图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由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可知;水和二氧化碳进入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其中水是通过导管运输来的,二氧化碳是从空气中吸收来的。淀粉和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其中氧气是通过叶片进入空气的。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请据图回答;
(1)图中 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图中 和 。
(3)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图中 和 。
(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
题型二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
1.根据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回答。
(1)此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2)实验前,要将一盆天竺葵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3)将暗处理过的天竺葵的一片叶部分遮光后,将植物放在阳光下照射30min。然后摘下这片叶放在酒精中水浴加热,其目的是
。
(4)此实验的变量是 。
(5)右图是步骤(3)中用酒精处理的叶片,A是遮光部分,B是见光部分。用清水冲洗叶片后,在上面清加碘液,其中变蓝色的是 。此实验说明了绿叶只能在光下产生 。
2.兴趣小组利用银边常春藤的叶片(中间绿色、周边白色)进行“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如图。
(1)适当升高温度,增强 或提高 。可以使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制造的淀粉更多,使染色后区分度更高。
(2)选择该叶片的优点是可以同时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和 。
题型三实验探究
1.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瓶中植株未经暗处理)。下列描述中正确的组合是( )
①此装置可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②此装置可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③丙内石灰水保持澄清;
④丙内石灰水变浑浊。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甲 乙 丙
2.如图为一测定叶片光合作用装置的示意图,其中叶室由透明玻璃材料制成。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夏季上午将此装置放到阳光下,气体分析仪能测到含量逐渐减少的气体是 ,该气体含量逐渐减少的原因是 。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实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吸收二氧化碳 B.合成有机物 C.产生氧气 D.释放能量
2.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变成蓝色的那部分叶片切下一细条,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片内变蓝的部位是( )
A.上、下表皮 B.导管 C.叶肉 D.叶脉
3.下列关于光合作用意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是人和动物的营养来源 B.是生物界的主要能量来源
C.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平衡 D.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
4.在金鱼缸中放一些新鲜绿色水草,主要目的是( )
A.清洁鱼缸里的水 B.提供新鲜的食料
C.增加水中氧的含量 D.起杀菌作用
5.如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表示氧气
B.Y表示二氧化碳
C.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D.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6.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能用于探究光合作用( )
①需要水②需要二氧化碳③需要光④需要叶绿体⑤释放氧气⑥产生淀粉
A.③⑥ B.①⑤ C.②③④ D.⑤⑥
7.某实验小组试图采用下图实验装置来探究“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实验以观察倒置的装满水的试管中有无气泡产生作为观察指标。在这个实验中,最简便的装置组合为(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下列图中,甲装置是验证在有光照条件下O2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乙和丙是另2个装置,通常可作为甲的对照实验的装置是( )
甲 乙 丙
A.只有乙 B.只有丙 C.乙和丙都是 D.乙和丙都不是
9.某同学在光下的一棵植物上摘下一片叶子,用酒精脱去叶绿素,漂洗后用碘液染色,叶呈蓝色,他应该得出的结论是( )
A.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 B.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C.叶中含有淀粉 D.缺乏对照组,什么结论也得不出
10.如图是某实验过程的装置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证明植物也需要进行呼吸作用
B.小烧杯中酒精的作用是检验叶片中是否有淀粉
C.煮沸一段时间后,小烧杯中的酒精会变成绿色
D.煮沸一段时间后,叶片会变成蓝色
二、填空、简答题
11.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时,因受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实验方案,但实验要在认同实验原理的前提下进行,以下是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前依次进行的对话,请分析其中蕴含的科学思维和方法。
甲 乙 丙 丁
(1)乙同学提出的实验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称之为 ,实验的变量是 。
(2)甲同学提出的检验方法,应该是受“观察种子的结构(测定种子的成分)”实验的启发,利用了淀粉 的特性。
(3)丙同学是对实验结果的猜测,猜测或假设一般是根据 做出的。
(4)丁同学的观点是消除叶片中原有淀粉和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体现了实验的科学性。消除叶片中原有淀粉的方法是 。
12.下面是光合作用的实验过程:
①选一盆银边天竺葵(叶边缘呈白色),预先放在黑暗处48h,取出后用黑色圆形的纸片夹到叶片的绿色部分(如图),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2—3h,再摘下该叶片,取下黑纸片。
②将该叶片放人某溶液中加热脱色。
③脱色后叶片用清水冲洗。
④冲洗后在整张叶片上滴上碘液。
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银边天竺葵叶缘呈白色的原因是 。
(2)实验时把天竺葵预先放在黑暗处48h处理的目的是 。
(3)滴上碘液后,叶片上 部位(用图中字母回答)变蓝色, 部位不变蓝色。
(4)比较a、b两处实验结果,可证明 ;比较b、c两处实验结果,可证明 。
第二课时
1.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
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按图示装置(甲锥形瓶中盛清水,乙锥形瓶中盛等量的25%氧氧化钠溶液),光照4h后,取下叶片A和B,去掉叶片中的叶绿素,然后用碘液分别检验。(25%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可用来除去乙锥形瓶中的二氧化碳。)
(1)实验中,甲组对乙组起 作用。
(2)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3)用碘液分别检验后,不能变蓝的叶片是 (填字母),说明它 (填“有”或“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4)该探究实验证明: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 、
和 ,水、无机盐等也能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
3.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概念 绿色植物在 下,利用 ,制造 ,并释放 的过程 细胞内的 ,最终产生 ,同时 ,供生命活动的需要的
场所
条件
文字表达式
实质 物质 无机物→有机物 有机物→无机物
能量 能量,光能→化学能 能量,化学能→各种形式的能
联系 呼吸作用所 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呼吸作用 的能量,正是光合作用 在有机物中的 。
题型一光合作用需要水和二氧化碳
1.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设计了以下实验。实验所需材料用具:生长状况一致的天竺葵、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酒精、清水、小烧杯,碘液、透明的玻璃钟罩等。请分析回答: 甲 乙
(1)甲装置小烧杯中应加入的液体是 ,目的是与乙装置进行 。
(2)实验前,应将甲、乙装置中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天竺葵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 ,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将甲、乙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几个小时,然后从甲、乙装置的天竺葵上各取一片叶,经处理后滴入碘液,观察叶色的变化。请体预测实验结果:
A.若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则实验结果是 。
B.若光合作用不需要二氧化碳,则实验结果是 。
(4)科学实验证实,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请你用一个简要的式子把光合作用的过程表示出来: 。
2.某实验小组进行了“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探究实验(如图),请分析回答:
(1)实验前,将盆栽植物置于黑暗处一昼夜,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将叶片A的一部分上下两面遮盖起来,是准备与没被遮盖的部分进行 。将叶片B沿着图中直线所示的位置切断主叶脉。
(3)将处理后的盆栽植物放到阳光下照射几个小时,摘取叶片A和叶片B,去掉黑纸片后,将叶片A和叶片B分别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 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为黄白色。
(4)漂洗后分别对叶片A和叶片B滴加碘液。稍停片刻后,叶片A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蓝,说明 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5)叶片B的上半部呈棕黄色,下半部呈蓝色,这说明植物光合作用需要 。
题型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1.如图所示是研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根据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甲 乙
(1)甲装置试管中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放出了 。
(2)孙悟同学利用甲装置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实验结果如下表
试管与台灯的距离/cm 10 20 30 4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60 25 10 5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3)利用乙装置研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为防止光合作用的干扰,应对该装置进行 处理,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红墨水向 (填“左”或“右”)移动。
(4)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光合作用制造的 ,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请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提出两项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① ,② 。
2.图中A与B两装置分别表示种子的呼吸作用和幼苗的光合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
(1)向A中加适量的水,一段时间后,①种子的呼吸作用 (填“加强”或“减弱”);②幼苗的光合作用 (填“加强”或。减弱”),其原因是 。
(2)如果将A中的漏斗和玻璃管全堵塞,种子的呼吸作用和幼苗的光合作用均将
(填“加强”或“减弱”),其原因是 。
题型三实验探究
1.把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以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某种原料,请你想一想:
(1)该实验探究的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
(2)进行实验之前需要把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
(3)在实验中使用石灰水的目的是检测是否存在
。
(4)本实验的对照实验是 。
(5)在肥力等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适当增加 浓度,可使光合作用明显增强,作物产量明显提高。
2.用新鲜的大豆绿叶进行如图装置所示的实验,将其置于充足的光照下,分析D处的气体成分最可能发现( )
A.氧气量多于A处 B.氧气量与B处相等
C.二氧化碳量多于B处 D.无二氧化碳和氧气
一、选择题
1.年初我国西南地区发生严重旱灾,造成农作物减产。这一现象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
A.无机盐 B.二氧化碳 C.水 D.阳光
2.“低碳生活”已成为时髦的话题,保护植被和大面积绿化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有效方法,对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有重大意义,其原因之一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 )
A.吸收二氧化碳 B.吸收水和无机盐 C.生产有机物 D.释放二氧化碳
3.下列各项物质中,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呼吸作用的产物的是( )
A.二氧化碳和水 B.有机物和氧气 C.二氧化碳和氧气 D.有机物和水
4.关于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居室内一直放置很多的花卉,可以产生氧气,对人体健康有益
B.菜豆种子储存太久(比如五年)发芽率下降
C.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夜晚进行呼吸作用
D.植物呼吸作用与矿质营养的吸收无关
5.在范·海尔蒙特的柳树栽培实验中,使柳树苗的重量大幅度增长的物质主要来自( )
A.柳树苗从土壤中吸收的大量水分
B.柳树苗从土壤中吸收的无机盐
C.柳树苗从空气中吸收的氧气
D.柳树苗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6.将经暗处理后的植物上的一片叶用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玻璃瓶套住,瓶口密封,放到阳光下(如图)。几小时后,将叶摘下,经酒精脱色后滴碘液,发现整片叶都不变蓝。主要是因为( )
A.氧气太多 B.缺乏二氧化碳 C.缺水 D.温度太高
7.一绿色植株在黑暗中放置24h选择一片绿叶,把主叶脉剪断(如图所示),然后将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2~4h,发现B区不能正常制造淀粉,其原因是B区叶片缺少( )
A.叶绿素 B.光 C.二氧化碳 D.水
8.如图所示,一盆生长旺盛的植物密封在一个不透光的钟罩内,将该装置放在温度为25℃的地方,那么红墨水滴的移动方向是( )
A.不移动 B.向左移
C.向右移 D.先向右移,后向左移
9.要提高冬季大棚蔬菜的产量,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①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②提高氧气浓度③适当延长光照时间④形成高温环境⑤人工形成昼夜温差较大的条件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10.将新鲜藻类水绵和好氧细菌(有氧才能生存)制成临时装片,用不同波长的光束照射水绵的不同部位。一段时间后,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菌由均匀分布变成如图所示分布。该实验无法得出( )
A.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B.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C.光的波长不同,光合作用强弱不同 D.560纳米左右波长的光不利于光合作用
二、填空、简答题
11.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某种原料,设汁并完成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将一盆栽植物放在黑暗处48h;②选取两片同样大小的叶片a和b,并进行如图处理(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③将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2h;④取a、b两片叶,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⑤漂洗叶片,滴加碘液进行检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兴趣小组提出的问题是: ?
(2)步骤①的目的是 。
(3)该实验的变量是 。
(4)步骤④中,能够溶解叶片中叶绿素的溶液是 。
(5)实验结果:叶片a ,叶片b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12.如图是有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a、b表示植物的生理活动:b是 ;
(2)A、B表示两种物质;A是 ;
(3)a作用的意义:不但为生物圈中所有生物提供了有机物,而且提供了呼吸作用需要的 ,同时减少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维持了生物圈中的 平衡。
(4)b作用的意义:分解有机物,释放 ,供植物的生命活动利用。
1.农业生产中,促进植物呼吸作用的措施是( )
A.给农作物松土 B.粮食晒干后贮藏
C.给农作物施用化肥 D.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
2.如图所示是测定金鱼藻光合作用的装置。对一定时间金鱼藻产生的气泡数没有影响的因素是( )
A.金鱼藻数量 B.试管的体积
C.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D.光源与金鱼藻间的距离
3.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玻璃温室里进行植物栽培实验,并在一晴天对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了24h测定,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测定结果的是( )
A B C D
4.取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甲、乙,装满水后分别放入等量金鱼藻,测出瓶内的含氧量后密封。将甲瓶放在黑暗处,乙瓶放在阳光下,其他条件相同。n小时后再次测出瓶内的含氧量,两次测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对于n小时内,甲、乙两瓶内的含氧量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是:cg
B.甲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是:(a-b)g
C.乙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a-c)g
D.乙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是:(a-b)g
5.隆冬时节,瓜农为提高黄瓜产量,在大棚内放置了三个煤球炉。甲的做法是在天气晴朗的白天,三个煤球炉同时烧着,晚上烧两个;而乙的做法是在天气晴朗的白天烧两个,晚上烧三个。你认为这两个人的做法及理由合理的是( )
A.乙,因为晚上烧三个能提高大棚的温度,有利于黄瓜的光合作用
B.乙,因为白天烧两个能提高大棚的温度,有利于黄瓜的呼吸作用
C.甲,因为白天煤球炉能释放二氧化碳和提高大棚温度,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D.甲,因为晚上煤球炉能释放二氧化碳和提高大棚温度,有利于植物的呼吸作用
6.新疆生产的水果又大又甜,以甜瓜为例,新疆与某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但温度条件却差别较大(见下表),致使新疆产的同品种甜瓜更甜。以下是对这种现象的解释,其推理过程应该是( )
平均温度/℃ 甲地 乙地
白天 33 33
夜晚 12 22
①新疆夜间的温度低,呼吸作用弱,分解的有机物少;某地夜间的温度高,呼吸作用强,分解的有机物多②新疆产的甜瓜含糖量高,因此更甜③光合作用只能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白天和夜晚都能进行④两地白天温度、光照和栽培条件基本相同,甜瓜制造的有机物基本相同
A.③④②① B.③①②④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
7.如图曲线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N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B.MP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C.MN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D.NP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8.科研人员在研究某种植物时,从收获的种子开始做鲜重(自然状态下的重量)测量,得到了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对曲线变化原因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Oa段鲜重减少的原因主要是种子中水分的减少
B.ab段种子中的细胞基本处于休眠状态,物质变化量少
C.bc段鲜重增加的原因是有机物增多,种子开始萌发
D.c点以后增幅较大,既有水的增加,又有有机物的增加
9.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自然界其他生物最基本的物质和能量来源。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主要是在叶肉细胞的 中进行的,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和 。
(2)上图为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对大棚某种蔬菜光合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度)的影响曲线。①a或b曲线都可以说明 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②A点和B点的光合作用强度差异说明 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
(3)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人们已经总结出许多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如
、 、 等。
(4)菜农不宜在蔬菜大棚内过夜,原因是 。
10.如图1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进行生理活动的过程,其中甲和乙表示细胞结构,①②③表示有关物质;图Ⅱ表示该植物一昼夜(O~K段)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释放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Ⅰ 图Ⅱ
(1)在图I中,甲表示的结构是 ,①表示的物质是 ;若环境温度降低,乙所示结构进行的生理活动会 。
(2)在图Ⅱ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 段(填图中代码);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间是 段(填图中代码);在BF时间段,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11.为了指导农业生产,某实验小组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了探究,设计如下装置,分析回答问题:
甲 乙 丙
(1)实验前,将完全相同的三株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
(2)针对甲、乙两装置,要取得科学的实验结论,除了唯一变量不同外,其余实验条件均相同,该变量是 。
(3)光下几小时后,分别取下甲、乙、丙相同位置、相同大小的一片叶子,放在盛有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 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用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叶片变蓝的是 叶。
(4)对比分析甲、乙两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是 ,对比分析甲,丙两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是 。
(5)受该实验的启发,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促进温室里植物的生长和提高产量,应该提供的条件是 (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1)
1.光 二氧化碳 水 化学能 氧气 物质 能量 无机 有机 光 化学 2.光 叶绿体 水 二氧化碳 淀粉 氧气 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提供有机物、氧气、能量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3.(1)利用呼吸作用分解原来储存的淀粉,清除淀粉对实验的影响 (2)为了设置对比,证明绿叶光合作用需要光 (3)酒精易燃,不能直接加热,受热均匀 (4)使叶绿素褪去 (5)叶绿体 (6)光 叶绿体 4.气泡 光合 氧气
1.①二氧化碳 ②氧气 ③光照 ④叶绿体
2.(1)A叶绿体 (2)③水 ④二氧化碳 (3)①有机物淀粉 ②氧气 (4)叶
1.(1)绿叶制造淀粉需要光吗? (2)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3)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或答脱色) (4)光 (5)B部分 淀粉
2.(1)光照 二氧化碳的浓度 (2)叶绿体
1.D 解析:可以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以及图示进行分析、判断。①此装置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因为二氧化碳被左边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所以缺乏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无法完成。②要验证植物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丙内有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遇到石灰水变浑浊,可以达到目的。③二氧化碳遇到石灰水变浑浊,此种现象不可能。④丙内石灰水通到植轴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会变浑浊。故只有②④具有可能。
2.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逐渐加强
1.D 2.C 3.D 4.C 5.C 6.A 7.B 8.B 9.C 10.C 11.(1)对照实验 光 (2)遇碘变蓝 (3)已有的知识或经验 (4)叶绿素 将植物放在暗处一昼夜 12.(1)细胞中没有叶绿体 (2)消耗原有的有机物 (3)b ac (4)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 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2)
1.(1)对照 (2)使叶片内原有的淀粉消耗掉 (3)B 没有 (4)二氧化碳 2.光照强度 温度 二氧化碳浓度 3.光合作用:光照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 氧气 叶肉细胞叶绿体内 在光照下才能进行 储存 呼吸作用:有机物与氧发生反应 二氧化碳和水 释放能量 活细胞内 有无光照都能进行 释放 联系:分解 释放 储藏 化学能
1.(1)氢氧化钠溶液 对照 (2)淀粉 (3)A.甲装置中的叶片不变蓝,乙装置中的叶片变蓝。B.甲、乙装置中的叶片都变蓝。 (4)二氧化碳+水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 解析:(1)图为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要把二氧化碳设计成变量,乙装置中是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甲装置中就要装入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与乙组形成对照实验。 (2)实验前,应将甲、乙装置中的天兰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是让天竺葵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A.若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甲装置中没有二氧化碳,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乙装置就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作淀粉,各取一片叶,经处理后滴碘液,甲装置中的叶片不变蓝,乙装置中的叶片变篮。B.若光合作用不需要二氧化碳,甲乙装置中的天兰葵就都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作淀粉,各取一片叶,经处理后滴碘液,甲、乙装置中的叶片都变蓝。 (4)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里面。
2.(1)使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答案合理即可) (2)对照 (3)叶绿素 (4)光 (5)水
1.(1)氧气 (2)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或光照越弱,光合作用越弱)(评分标准:写实验结果的不能给分,如“试管与台灯的距离越远,产生的气泡数目越少”) (3)遮光 左 (4)有机物 ①合理密植 ②间作套种 解折:(1)甲装置用来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该装置放在温暖的光下,照射一段时间,试管中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分复燃,表明收集起来的气体有助燃作用,而氧气能够助燃,说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放出了氧气。 (3)光合作用只能在光下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同此,利用乙装置研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为防止光合作用的干扰,应对装置进行遮光处理。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红墨水由左(或左方)移动。 (4)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在农业生产上,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如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增加光照强度、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
2.(1)①加强 ②加强 种子呼吸作用加强后提供幼苗较多的二氧化碳 (2)减弱 缺氧导致种子的呼吸作用减弱,提供给幼苗的二氧化碳减少。 解析:(1)向A中加入水后,种子经过呼吸作用种子里的有机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通过玻璃管通入B中。B中的幼苗又把二氧化碳当做光合作用的原料进而促进光合作用。(2)堵住漏斗使空气不能进入就使得种子缺少氧气抑制其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减弱放出的二氧化碳就会减少,又堵住玻璃菅,使得B中的幼苗因缺少原料二氧化碳而光合作用减弱。
1.(1)二氧化碳 (2)使植物叶片中所含的淀粉运走耗尽 (3)二氧化碳 (4)玻璃瓶以外的叶片 (5)二氧化碳 解析:(1)光合作用的原料包括水和二氧化碳,该实验探究的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2)进行实验之前需要把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使植物叶片中所含的淀粉运走耗尽。(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在实难中使用石灰石的目的是检测是否存在二氧化碳。(4)本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对照实验是玻璃瓶以外的叶片。
2.C
1.C 2.A 3.A 4.B 5.D 6.B 7.D 8.B 9.C 10.B 11.(1)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吗? (2)让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 (3)二氧化碳 (4)酒精 (5)变蓝色 不变篮色 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12.(1)呼吸作用 (2)二氧化碳 (3)氧气 碳 氧 (4)能量
1.A 2.B 3.C 4.C 5.C 6.C 7.B 8.C 9.(1)叶绿体 有机物 氧气 (2)光照强度 二氧化碳的浓度 (3)合理密植 间作套种 (4)大棚蔬菜在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解析:光合作用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因此光合作用的强度量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图中a或b都说明在二氧化碳浓度一定的情况下,光合作用的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所以在实践中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就是为了增加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强度;图中A和B说明在光照强度一定的条件下,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大棚蔬菜在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要消耗氧气,所以不能在大棚内过夜。 10.(1)叶绿体 氧气下降 (2)AG OK 大于 11.(1)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二氧化碳 (3)叶绿素 甲 (4)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5)向温室中添加二氧化碳或适当增加光照时间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