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省高中生物课件大赛一等奖:《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课件和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0年省高中生物课件大赛一等奖:《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课件和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1-02-20 13:26:00

文档简介

运行环境:Windows XP系统,安装WPS Office个人版及暴风影音。
该课件第一段视频左键点击画面为播放,放映结束后点击空白处就进入下一页的播放。其中的4段Flash动画每段Flash动画的右下角有个链接为“返回”,该链接已经无效。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一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理解植物激素的概念。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生长素发现过程的燕麦实验,培养学生分析现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2.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对自然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学习,养成严谨的科学实验作风、不断探索新知识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
⑴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⑵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分析。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归纳提高
教学过程  
通过看一段植物生长的视频引入本节课,提问:植株的生长方向有什么特点?
生:朝向光源生长。
引出向光性,介绍向光性的定义.
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什么呢?
植物的向光性早在19世纪就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 并深入研究发现了生长素,做出突出贡献的有达尔文、詹森、拜尔和温特。让我们回到19世纪末,和达尔文一起“思考”,与詹森、拜尔同感“刺激”,随温特揭示生长素的奥秘。达尔文是最早注意到植物的向光性并进行深入研究的,他是怎样研究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实验:   
实验一:单侧光照射胚芽鞘一段时间后,发现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结论:植物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
到底是哪一部分起作用呢?达尔文又进一步做了实验,我们看他又是怎样设计的呢?
实验二:单侧光照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发现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
结论:胚芽鞘的向光弯曲生长与胚芽鞘的尖端有关。
达尔文还有一个更巧妙的实验,同学们想知道吗?
实验三:用锡箔小帽套住胚芽鞘顶端,用单侧光照射,幼苗继续直立生长;用锡箔小帽环套在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用单侧光照射,幼苗向光生长。
结论: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下面的一段。
思考
①为什么要分别遮盖胚芽鞘顶端和它下面的一段呢?
这样做是彩排除法,观察某一部分不受单侧光
刺激时胚芽鞘的反应,从而确定是胚芽鞘哪一部
分在起作用。
②达尔文的实验的巧妙之处?
利用对照排除法。
达尔文善于观察,发现了向光性并对向光性进行了
研究。那么感光部位是哪一部分呢?詹森和拜尔又对其
进行了深入研究!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样研究的?
2.詹森实验:
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尖端以下部位。
3.拜尔实验:
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哪一侧分布多?
思考讨论:
生长素的产生需要光吗?光起什么作用?
提示:拜尔在黑暗条件下做的实验。
詹森和拜尔通过对感光部位的研究初步确定为一种化学物质
在起作用。温特又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我们再来看温特是怎样验证的。
4.温特实验:切下燕麦幼苗胚芽鞘尖端并放在一小块琼脂片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切成小块。再将经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结果发现燕麦胚芽鞘会朝放置琼脂块的对侧生长。
结论:胚芽鞘的尖端确实能够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能刺激胚芽鞘下部的生长。如果设立对照组,若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则胚芽鞘不生长。
温特实验证实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命名为生长素,它是植物激素的一种。
什么是植物激素?
小结: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向光性现象 向光性研究 感光部位研究 验证性实验(生长素)
(达尔文实验) (詹森、拜尔实验) (温特实验)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自学本部分思考以下问题(2分钟),提出疑难问题,共同解答。
1.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有哪些?这些部位有什么特点?
2.生长素的运输特点是怎样的?
3.生长素的集中分布部位有哪些?衰老部位有分布吗?
难点突破:
形态学上端、下端(生长的方向、反方向)
小结:
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合成部位、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家敏锐的观察力、巧妙的设计和思维的严谨。
本节达标
注意知识的灵活运用,认真读题,准确答题。
板书设计
第一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向光性现象 向光性研究 感光部位研究 验证性实验(生长素)
(达尔文实验) (詹森、拜尔实验) (温特实验)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产生
2.运输
3.分布
课件21张PPT。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第一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 江泽华 教学目标:知识方面:
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和分析能力。
情感方面:
体验科学理论的发现过程,体验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快乐与艰辛。 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叫向光性。 人们通过对向光性的研究,发现了这一过程与一种植物激素——生长素有关。 简介:在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1880年 达尔文 1910年 鲍森·詹森
1914年 拜尔 1928年 温特前后经过五十多年的研究最终发现了
生长素来,让我们一起来探索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达尔文的实验(1880)
实验材料:胚芽鞘
胚芽鞘:单子叶,禾本科植物胚芽外面透明的锥形套状物,是胚体的第一片叶,胚芽鞘有保护胚芽中更幼小的叶和生长点的功能,在种子萌发时,胚芽鞘首先穿出地面,保护胚芽出土时不受损伤。
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 达尔文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此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这种“影响”究竟是什么呢?詹森的实验(1910年)詹森的实验说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即琼脂片可以吸收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拜尔的实验(1914年)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
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这些实验初步证明尖端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一种化 学物质造成的。实验四 植物向光性及形成的原因外因:单侧光照射
内因:①尖端的存在(感光)
②尖端产生生长素
③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面多向光少)。继发现生长素之后,人们又陆续发现了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等植物激素。 人们把这类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
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为植物激素。1.下图示三盆燕麦幼苗。A、C盆中是正常幼苗,B盆中是切去胚芽鞘尖端的幼苗,将A、B 分别放在缓慢匀速旋转的圆盘上,将C盆放在不旋转的圆盘上,三盆均有单侧光照射。几天后,A盆的幼苗_______生长;B盆的幼苗_______生长;C盆的幼苗_______生长。
直立生长不弯向光源你会做吗?你会做吗?2.植物发生向光性的原因是( )
A 光能加速生长素的合成 B 单侧光影响生长素的分布
C 光加速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D 光破坏了细胞的生理活动 3.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幼苗端某一位置上,(A为对照琼脂块不含生长素),其中能正常生长,不发生发弯曲的是:( )
BC课堂思考与讨论:
1.一棵植物始终是要长大的,不可能永远有胚芽鞘。长大后的植物没有胚芽鞘了,也还需要生长素,除了胚芽鞘的顶尖能产生生长素外,其他部位能不能产生呢?如果能产生的话,你用什么实验来证明呢?
2.从一系列实验可以看出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产生,却是在胚芽鞘的尖端下部起作用,应该有一个运输的过程,是如何运输的呢?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运输: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称为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主动运输。在成熟组织,生长素也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分布:在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但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
(P49技能训练)讨论:
1、不严密。缺乏对照实验。2、结论2不严谨。没有实验证明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3、实验方案改造如下:实验组:对照组: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结束, 再见!该课件的视频资料来自“Discovery”探索节目视频剪接,图片资料来自百渡图片库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电子图书库。
Flash动画及部分资料来自《金太阳教育资源网》和《广东生物网》。
该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3《稳态与环境》第三章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该节内容的重点及难点就是“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实际就是一系列科学家做的一系列实验,所以对这个实验分析在本节课就占很大的比重,因此把这些科学家所做的实验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就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分析起实验来学生兴趣就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