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三章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三第三章学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9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1-03-03 13:05:00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高 二 级 生物 科模块三第 三 章第 2 节 课 题 第3章 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主备人 黎金兰 审核人 高二备课组 使用时间 20 10 年 10 月20 日第 八 周星期 三
一、学习目标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通过实例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重点)
2、举例说明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3、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培养实验设计、收集和处理数据、评价实验设计和得出结论的能力。
二、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特点
(1)表现:既能__________________,也能___________________;既能_________________,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既能___________________,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特点: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时促进生长,________________时抑制生长,甚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生长素敏感,____________比较迟钝。__________________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3)具体实例:顶端优势,是指____________优先生长,____________受到抑制的现象。
(4)生长素类似物: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具有与IAA相似的生理效应,可用于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过程
☆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概括地说生长素和动物激素一样不直接参与代谢,而是具有_______作用,但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_______性。
1、[问题探讨]曲线分析
(1)曲线在______、_____、______三点代表生长素对根、芽、茎作用的______________,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以上的部分体现了不同浓度生长素的促进效果,____、____、____点以下部分表示生长素抑制生长。
(2)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从图可知根____芽_____茎。一般来说,幼嫩细胞_______衰老细胞;双子叶植物______单子叶植物。
(3)同一浓度下,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作用________。如分析生长素浓度为10-6 mol/L时对根、芽、茎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同一器官来说,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的关系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
2、生长素的两重性表现为:既能__________________又能____________________,既能 _______________又能_______________;既能_______________又能_________________。
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低时______生长,在浓度过高时会______生长,甚至________。
3、实例分析:
[实例1] 顶端优势现象
(1)比较甲和乙的生长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生长素含量情况:甲____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长素对甲和乙的作用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除顶端优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例2] 根的向地生长及茎的背地生长
(1)据图分析比较A和B 、C和D生长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快/慢)
(2)分析生长素含量情况:A_____B;C_____ D。(提示:考虑重力对生长素的影响)
(3)分析ABCD四点生长素的作用A_______ B______ C______D____(填促进或抑制)
(4)试分析出现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茎背地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考虑根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
[实例3] 无籽番茄
在自然条件下,发育的种子里合成大量的生长素,以促进了子房发育成果实。如果没有授粉,就不能发育成种子,也就不能合成生长素刺激子房发育成果实。如何利用生长素类似物获得无籽番茄呢?与无籽西瓜的生产原理一样吗?
用__________________刺激未授粉的雌蕊柱头,处理后番茄子房受到_______________的刺激而开始膨大发育成为果实。由于雌蕊没有完成正常的______________,也就不能形成种子。
而无籽西瓜的生产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探究实验: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阅读课本P51的“探究实验”,思考如下问题:
(1)该探究实验可提出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比较简便的是_______法和________法,处理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正式实验前做一个预实验有什么好处?这个实验有没有必要做预实验?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下列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当超过最佳使用浓度后即起抑制作用 B.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C.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D.其敏感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根>芽>茎
2、顶端优势现象的原因是( )
A、顶端阳光充足有利于生长 B、顶端蒸腾作用强,水肥多
C、顶端产生生长素多,促进生长 D、顶端产生生长素向侧芽运输,抑制侧芽生长
3、摘除植物的顶芽后,侧芽将会因生长素 ( )
A.浓度增高,发育成枝 B.浓度增高,生长受抑制
C.浓度降低,发育成枝 D.浓度降低,生长受抑制
4、为提高扦插枝条的成活率,要去掉枝条上的一部分枝叶,但必需保留一部分芽。这样做的原因是
A.去掉一部分枝叶可以解除顶端优势 B.去掉一部分枝叶能增强光合作用
C.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插枝生根 D.保留一部分芽以保持适度的蒸腾作用
5、植物生长素具有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的特性。以下哪一现象或应用不能说明生长素调节具有“两重性” ( )
A.在自然状况下,大型乔木的树冠多呈圆锥形
B.被大风刮倒的树木,其露出地面的根总是向地生长
C.置于阳台上的盆栽植物总是朝窗外生长
D.在自然状况下,松树长成塔形
6、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植物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B.植物茎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
C.香蕉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无关而与乙烯有关
D.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7、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 ( )
A.a B.b C.c D.d
8、分ww w.k s5 u.co m别对二倍体蕃茄幼叶、三倍体无子西瓜幼叶进行组织培养,将形成的多株植物随机等量分组,编号为A、B、C、D。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不同的处理,能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组是 ( )
组号 开花前处理 开花期处理 开花后处理 预期结果
A 不套袋 不涂抹生长素溶液 不套袋 无子蕃茄
B 去雄、套袋 涂抹一定浓度生长素溶液 继续套袋一段时间后取下 有子蕃茄
C 不套袋 授以二倍体的花粉 不套袋 无子西瓜
D 套袋 不授以花粉 继续套袋一段时间 无子西瓜
9、植物扦插繁殖时,需要对插枝进行去除成熟叶片、保留芽和幼叶等处理,这样可以促进插枝成活。其原因是
①芽和幼叶生长迅速.容易成活 ②芽和幼叶储存较多的营养物质
③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④去除成熟叶片可降低蒸腾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据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2,4—D浓度(mg/L) 0 5 10 15 20 25 30 35
无子番茄平均重量(g/个) 0 13.5 26.2 46.5 53.6 53.7 43.0 30.2
2,4—D浓度( mg/L) 0 5 10 15 20 25 30 35
无籽番茄平均重量(g/个) 0 13.5 26.2 46.5 53.6 53.7 43.0 30.2
A.2,4—D浓度超过25 mg/L,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B.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2,4—D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2,4—D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25 mg/L
11、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如图右图表示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对两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则A、B曲线分别表示何类植物以及选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应当是 ( )
A.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a浓度
B.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b浓度
C.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b浓度
D.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c浓度
12、某同学发现了一株花色奇特的杜鹃花,于是采摘了部分枝条,打算用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采摘的枝条中,芽较多的较嫩枝条相对来说更容易生根
B.生长素促进生根效果与生长素处理枝条的时间长短成正比
C.生长素浓度越高就越容易促进生根
D.可发现两个不同的生长素浓度,促进根生长的效果相同
13、下列关于“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过程的注意事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
B.找准枝条的上下端,防止颠倒
C.所用每个枝条都应留3~4个芽
D.此探究活动中不存在对照实验
14、图1表示植物生长素与其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和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曲线OH段说明 ;
⑵曲线HB段说明 ;
⑶曲线上C点表示 ;
⑷ 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时,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是图中曲线的 区间。
⑸ 若用燕麦幼苗做向光性实验,并测得幼苗胚芽鞘尖端向光一侧与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之比为1:2,则据图推测燕麦幼苗胚芽鞘尖端背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曲线 区间。
15、在科学研究中,往往要把一个较大的课题分解成若干个小的子课题来分别进行研究。在“观察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中,某小组同学选用生长素类似物吲哚丁酸(IBA)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生理状况相同的相同植物的三组带芽的枝条甲、乙、丙,每组10支;
②将甲、乙、丙组枝条的下端分别浸泡在下表所示的溶液中,相同时间后,扦插在潮湿的沙土中,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
枝条 甲组 乙组 丙组
溶液 5×10-5g/mL的IBA溶液 5×10-1g/mL的IBA溶液 清水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甲、乙、丙组枝条的生根情况,统计每组枝条的平均生根数量,绘制得坐标图如下。据图回答:
⑴ 你认为他们的子课题名称是 。
⑵ 设置清水组的目的是 。
⑶ 实验结果是 组枝条生根最多,其原因是
_________ ; 组枝条生根最少,其原因是

根的数量
IBA浓度(g/mL)
清水
5×10-5 5×10-1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高 二级 生物科 模块三第 三 章第 3 节 课 题 第3章 第3节 其他植物激素
主备人 梁碧秋 审核人 高二生物备课组 使用时间 20 10 年 10 月25日第 九 周星期 一
一、学习目标
(1)列举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及其作用(重点)。
(2)关注其他植物激素在实践中的应用。(3)评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4)以植物激素为依托考查实验能力。(难点)
二、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知道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合成部位和作用
2、回顾植物激素概念:
由植物________产生,能从_________部位运送到________部位,对植物的__________有显著影响的________有机物。
3、植物生长调节剂:
____ ____的对植物的 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二)学习过程
一、复习:
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既能 也能 ;既能 也能
既能 也能 ;既能 也能
2、作用特点: 。
二、新课学习:
引入:除生长素外,植物体内还存在 、 、
、 等植物激素,它们都是些简单的小分子有机物。
(一) 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1、阅读P53填空:赤霉素的发现过程:水稻感染了 植物疯长 恶苗病。
将赤霉菌培养基的滤液喷洒到健康水稻幼苗上,不感染赤霉菌,
却有 的症状,1935年,科学家从培养基滤液中分离出 。
2、列表总结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植物激素 合成部位 生理作用
促进生长发育类: .
抑制生长发育类: .
完成练习1、2、3、
3、植物激素之间的关系
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 的。
例如(阅读P54填空)
( ) ( )
( )
另: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增殖,生长素促进细胞体积增大;
脱落酸抑制生长,加速衰老,细胞分裂素则可解除这些作用。
注意: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 结果。基因的表达受环境因子的控制。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1、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含义:____ ____的对植物的 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例如生长素类似物)
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植物激素的比较
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激素
来源(不同)
作用(相同)
植物生长调节剂优点:(1) (2) (3)
2、评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阅读资料回答:
1.凤梨可用哪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催熟?
2.芦苇可用哪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增产?
3.大麦可用哪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产生α--淀粉酶?
(三)巩固与提升
1.下列各项中,能促进柿子脱涩变甜的是(  )。
A.生长素 B.脱落酸 C.细胞分裂素 D.乙烯
2.自然状态下,秋季植物体内含量较多的激素是(  )。
A.吲哚乙酸 B.2,4-D C.脱落酸 D.细胞分裂素
3.不能够延缓叶片衰老的植物激素是(  )。
A.生长素 B.赤霉素 C.细胞分裂素 D.脱落酸
4.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 B细胞分裂素存在于植物体的任何部位
C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 D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和种子萌发
5.科学家在对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的实验研究中发现( )
①低浓度的生长素会促进细胞的伸长 ②当生长素浓度达到一定值后就会促进乙烯和细胞分裂素的合成 ③乙烯含量的增高抑制了生长素促进切段伸长作用 ④该实验证明了两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 在棉花栽培过程中,需要摘心(打顶)使侧芽的生长素量
 A. 增加,以抑制其生长 B. 增加,以利其生长
 C. 减少,以抑制其生长 D. 减少,以利其生长
7. 下列现象与生长素无直接关系的是
A. 放在窗口的花卉向光源弯曲生长 B. 棉花摘心能多结棉桃
C. 有心栽花花不成,无意插柳柳成荫 D. 枫树叶秋天变红
8. 下列生理现象不需要其他部位供应生长素的是( )
A. 梨树侧芽萌发的抑制 B. 杨树顶芽的生长
C. 番茄子房发育成果实 D. 燕麦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的生长
(09广东卷)9.在黑暗条件下,细胞分裂素可延缓成熟绿叶中叶绿素的降解,表明细胞分裂素能
A.延缓叶片变黄 B.促进叶片衰老
C.在成熟的叶肉细胞中合成 D.独立调节叶绿素降解的生理过程
10. 研究表明,除草剂“敌草隆”能抑制杂草光合作用过程中氧的形成和二氧化碳的固定,在下列哪种条件下,除草剂的作用能发挥得比较明显
A. 强光下 B. 黑暗中
C. 阴雨天 D. 早晨和傍晚
11、已知黄瓜是雌雄异花的植物,某兴趣小组将生物园里的二倍体黄瓜的雌花分为四组,处理方法如下表。其中最可能获得二倍体无籽黄瓜的处理组是
组别 甲 乙 丙 丁
处理 自然状态 开花后,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柱头。 开花前套上纸袋,开花后,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柱头,然后再套上纸袋。 开花前套上纸袋,开花后,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柱头,然后再套上纸袋。
A.乙组 B.乙组和丙组 C. 丙组 D.丙组和丁组
(09浙江卷)12。请回答下列有关赤霉素的问题:
(1)赤霉素有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植物芽尖细胞,其细胞周期的 期明显变短,此时期分子水平上所发生的变化主要是 和 。
(2)植物体内赤霉素的合成主要在未成熟的种子、幼 根和幼芽等 的部位。用赤霉素多次喷洒水稻植株后,引起其生长速度过快,将导致稻谷产量 。
(3)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主要与细胞壁的伸展性有关。有人进行了CaCl2和赤霉素对某植物种子胚轴生长速率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由图分析可知,一定浓度的CaCl2溶液对细胞壁的伸展起 作用;加入赤霉素溶液的时间在图中的 (A点、B点、C点)。根据上述实验分析赤霉素促进茎伸长的可能原因是 。
课外阅读:
一、你知道哪些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植物生长调节剂?
用GA(赤霉素类)打破莴苣、马铃薯、人参种子的休眠;促进苋菜、芹菜等的营养生长,增加产量。用NAA(α--萘乙酸)促进甘薯、黄杨、葡萄的生根;对苹果、鸭梨进行疏花疏果,促进脱落;对棉花进行保花保果,防止脱落。 用乙烯利促进黄瓜、南瓜的雌花分化;促进香蕉和柿、番茄的果实成熟。 施用矮壮素(生长延缓剂)防止棉花徒长、促进结实。
二、你知道哪些水果在上市前有可能使用了乙烯利?
番茄、香蕉、苹果、葡萄、柑橘等在生产实际中可以应用乙烯利催熟。
三、你认为生产过程中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会不会影响农产品的品质?
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得当,不会影响产品品质,甚至可以改善品质。例如,适当施用GA可以提高葡萄品质。如果使用不当,或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则有可能影响产品品质。例如,用2,4-D处理番茄增加座果后,如果不配合整枝施肥,会出现果实多而小的情况;为提早上市而采摘远未成熟的柿子再催熟,其果实品质就不一定好。
三、学后的困惑
生长素浓度增高
低浓度生长素
乙烯增多
细胞的伸长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高 二 级 生物 科模块三第 三 章第 1 节 课 题 第3章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第2课时学案
主备人 郑小松 审核人 梁碧秋 使用时间 20 10 年 10 月19 日第 八 周星期 二
一、学习目标
(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重点)
(2)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谨性。(难点)
二、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完成世纪金榜P27基础自主梳理:“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二)学习过程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产生
主要合成部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成原料:_________。
注:成熟的叶片和根尖虽然也产生生长素,但是数量很少。
2.运输
方向 部 位 特 点 备 注
①_________ 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 只能由________________运输到_______________,而不能反过来运输。 运输方式:___________
②_________ 成熟组织 可以通过____________动输。
补:横向运输 胚芽鞘尖端 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侧运输,使顶尖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3.分布
生长素的分布集中在___________的部分,如_________________等处。
三、技能训练
设计实验证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见书p49 )
思考:以上实验设计是否严密?
如果要验证生长素确实为极性运输,应该对上述方案如何改进?
(三)巩固与提升
1、下列能向光弯曲生长的是 ( )
2、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首先在人的尿液中发现并提取了IAA(吲哚乙酸),然后又从一些植物中分离出了这种物质。下列有关叙述中最为合理的是( )
A.人体有合成IAA的酶,植物也有
B.人体的肾脏有合成IAA的能力
C.IAA是人体的代谢产物,能促进植物生长
D.IAA是植物激素,它可随食物进入人体,但人体内没有分解IAA的酶
3、如右图,在燕麦胚芽鞘顶端的下部插入一云母片,从右侧用光照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
A.直立生长 B.向光弯曲生长
C.背光弯曲生长 D.不生长
4、根据右图所示,分析a、b、c、d四个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正确的结论是( )
A.a > b > c B.c > b > d
C.b > a > c D.a = b = c
5、右图为4支葡萄的扦插枝条,你认为最易成活的是( )
6、如图所示,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向光实验(锡箔套不透光,云母片不透水)。图中弯曲生长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甲、丁 D.丙、丁
7、关于植物生长素,达尔文、温特等科学家相继进行了长期的具体研究。某同学对植物生长素非常有研究兴趣,设计了如下的两个实验。
(1)实验一
实验假设:如果胚芽鞘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则能影响胚芽鞘下端的生长。
实验材料:小麦胚芽鞘、刀片、琼脂薄片若干
实验设计:见实验设计示意图1
实验结论:上述实验假设成立。
有同学认为实验设计示意图1不完善,缺少的是 ,你的具体改进方案是 。
(2)实验二
实验假设:如果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在小麦胚芽鞘的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则小麦胚芽鞘向光弯曲。
实验材料:同实验一(小麦胚芽鞘、刀片、琼脂薄片若干,不增加其他材料器具)
实验设计:在上述示意图1改进(未在示意图2中画出改进)后的基础上进行单侧光照射,实验设计及其实验结果见图2。
实验结论:实验假设成立。
有同学认为实验设计示意图2中的实验结果预测是错误的,你认为正确的现象应该是 ,理由是 。
还有同学认为实验设计示意图2并不能得出实验结论,他画了实验设计示意图3中的一部分,请你将示意图3补充完整,在甲方框中画出与胚芽鞘尖端有关的图,在乙方框中画出实验结果预测图。
8、以下是与生长素有关的几组对照实验
分析以上实验,图①与图②表明: ;图①与图③表明: ;图③与图④表明: ;图①、④、⑤、⑥表明: ;图③、⑤、⑥、⑧表明: ;图⑨与图⑩表明: ;图⑤、⑥、⑦对比分析表明: 。
三、学后的困惑
1
2
形态学上
形态学下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高 二 级 生物 科模块三第 三 章第 1 节 课 题 第3章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第1课时学案
主备人 郑小松 审核人 梁碧秋 使用时间 20 10 年 10 月18 日第 八 周星期 一
一、学习目标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难点)
二、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完成世纪金榜P26基础自主梳理:“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二)学习过程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19世纪末,达尔文实验(实验①~④):
实验材料:单侧光;胚芽鞘(课本47页“相关信息”);锡箔(遮光)
实验① 实验②
条件:单侧光下 条件:去掉顶尖
现象:胚芽鞘__________ 现象:胚芽鞘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结论:
实验③ 实验④
条件:锡箔罩上尖端 条件:锡箔罩上尖端下面
现象:胚芽鞘__________ 现象:胚芽鞘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结论:
实验结论:___________光照射使胚芽鞘的__________产生某种_____________,并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_______________ 面比_________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2.1910年詹森的实验
实验结论:胚芽鞘___________产生的刺激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思考:(1)如果把透水的琼脂片换成不透水的云母片呢?胚芽鞘生长情况应是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该实验有无缺陷,请你分析一下。
3.1914年 拜尔的实验
(黑暗中)
注意思考:尖端放置的位置及后来弯曲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_____________造成的。
初步证明:顶尖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4.1928年 温特的实验
首先根据课本分析实验过程
思考分析:A、B两个胚芽鞘的生长情况: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进一步证明了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
温特把这种物质命名为_____________,1942年,人们确认它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
思考: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有:
◆归纳:
①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_______(根据达尔文的实验______可证明)
②生长素产生于胚芽鞘的_______(根据达尔文的实验______可证明)
③胚芽鞘的弯曲部位(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
④生长素产生的多少与尖端是否感受光照无关
5.向光性产生的解释:
由于生长素____________造成的;______光照射后,胚芽鞘_______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_____ 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________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6.植物激素:由植物________产生,能从_________部位运送到________部位,对植物的__________有显著影响的________有机物。植物激素除了生长素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巩固与提升
1、如图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向光性实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③④ B.生长且向光弯曲的是②⑤
C.生长但不弯曲的是①④ D.生长且向左弯曲的是①⑤
2、图中能说明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的最佳实验组合是( )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⑤⑥
3、由甲乙两图直接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A.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
B.生长素的化学成分为吲哚乙酸
C.单侧光照射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4、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验时,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
A.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
B.胚芽鞘尖端和未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C.未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和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不同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D.胚芽鞘尖端和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三、学后的困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