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练习题
一、单选题
左图为江南丘陵某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图,右图为该县农村秸秆利用方式比例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县农村这种生活用能构成状况可能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是( )
A.土地盐碱化 B.酸雨危害 C.水土流失 D.大气污染
2.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米×2米×1米)、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①防风固沙 ②净化水质 ③涵养水源 ④塑造地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若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实验,则检测到
A.出水口的排水量减少 B.出水口流速明显减慢
C.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 D.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2018年秋季东北的一次严重雾霾引起社会关注。专家指出,部分地区农民焚烧秸秆是导致雾霾加重的原因之一。据调查,秸杆还田需要收储、粉碎、运输、填埋等环节,提高了农民的种田成本。下图为某农业区秸杆利用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5.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
A.饲料、肥料、燃料、废弃物 B.饲料、燃料、肥料、废弃物
C.肥.料、饲料、废弃物、燃料 D.肥料、燃料、废弃物、饲料
6.以下解决秸秆问题的措施最利于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是( )
A.政府定期进行收购,作为造纸工业原料
B.将秸秆作为燃料,为农民提供生活用能
C.沼气池建在日光温室内,促进秸秆综合利用
D.强制农民将秸秆直接还田,恢复土壤肥力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鄂旗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构建产业链,推进产业良性循环、良性发展,实现产业循环升级。下图为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部分产业链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7.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在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过程中,最可能遇到的困难是( )
A.缺乏优惠的政策 B.资源短缺 C.缺乏高素质人才 D.资金严重短缺
8.下列关于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资源的消耗 B.减轻了环境污染
C.提高了经济效益 D.生产过程中不会有任何污染物被排放到环境中
江西南昌市沿赣江而上20km已形成一片面积达4.5万亩的厚田沙漠,被称为“江南水乡第一大沙漠”。虽然专家们曾在此展开了多项治沙试验,但始终成效不大。沙漠中心的龙王庙村青壮年纷纷携全家外出打工。这里能找到的植被都成了村民的低热值薪柴,甚至有人在沙漠边缘哄抢盗伐林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造成江南水乡地区出现沙漠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乱砍滥伐 B.生活习惯 C.执法不严 D.气候变迁
10.本地区协调人地关系的当务之急是
A.开发利用新的能源,如推广省柴灶、沼气
B.先移民,后治理
C.加大对哄抢盗伐现象的处罚力度
D.建水电站
2017年2月5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原文如下: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该发展模式的推广,将在我国大地上涌现众多特色小镇和乡村。读“田园综合体”功能结构图。完成下列小题。
11.推广“田园综合体”模式有利于
A.促进土地流转,实现集约化经营 B.提高农产品产量
C.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D.促进大城市向田园型城市发展
12.以下地区最适合优先推广“田园综合体”模式的是
A.黑龙江三江平原小麦种植区 B.海南蛋家鱼排
C.湖南洞庭湖平原农耕区 D.新疆天山牧区
二、综合题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华县位于河南省豫东平原,地处黄泛区腹地,是传统的农业大县。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县乡镇企业快速发展。西华县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材料二 西华县黄桥乡裴庄村在改革开放前,每人每年只有几十斤(1千克=2斤)口粮。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裴庄村依然是“麦茬豆,豆茬麦,改茬就把红薯栽”。2000年后,裴庄村进行生态农业建设,并取得良好的效果。2017年3月29日,央视二套节目以“河南周口:万亩桃花醉游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题,播出了反映西华县黄桥乡裴庄村发展桃园观光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闻。下图为裴庄村农业生态综合循环利用关系图。
(1)分析西华县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说明裴庄村进行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措施。
(3)简述裴庄村生态农业的发展对当地产生的积极影响。
1.C
2.B
3.B
4.C
5.B
6.C
7.C
8.D
9.A
10.A
11.A
12.C
13.(1)乡镇工业企业的盲目发展,排放废气、废水、废渣;农民使用化肥、农药、农膜不合理,对土地造成污染。
(2)调整产业结构,变单一农业为农、林、副多种经营模式;实行综合循环利用;开发利用沼气新能源;发展农业观光旅游。
(3)实现了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减轻环境污染;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