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非传染性疾病(2课时) 作业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节 非传染性疾病(2课时) 作业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07 19:37:22

文档简介

第4节 非传染性疾病(第1课时)
1.非传染性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下列属于非传染性疾病的是( )
A.恶性肿瘤  B.流感 
C.非典型肺炎  D.乙型肝炎
2.为心脏肌肉细胞提供氧气和养料的血管被凝血堵塞,血液不能流通,原因是( )
A.主动脉硬化 B.冠状动脉硬化
C.心肌发炎 D.肺动脉硬化
3.要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应该( )
A.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等
B.不过多食用油炸、烧烤、烟熏食品
C.加强环境保护,消除环境污染
D.以上三项都是
4.下列不是动脉硬化引起的疾病的是( )
A.冠心病  B.心绞痛  C.糖尿病  D.心肌梗死
5.在日常生活中,下列行为习惯不利于健康的是( )
①常换毛巾和牙刷 ②常到街边小摊吃零食 ③蒙着被子睡大觉 ④借酒解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下列常见的疾病中,全部属于心血管疾病的是( )
A.糖尿病、心脏病、性病
B.支气管哮喘、胃炎、肝炎
C.呆小症、巨人症、心脏病
D.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肌梗死
7.老张在医院体检时发现患有“三高”,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医生告诉他如不及时治疗和注意饮食习惯,将会患冠心病之类的心血管疾病。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高血脂往往会引起 。
(2)下列食物中,老张应尽量多吃的是( )
A.蔬菜 B.奶油 C.猪肉 D.花生
8.据报道,某餐馆的一道名菜含有黄樟素。小柯同学认为微量黄樟素可能会导致癌症(甲);于是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养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的食物(乙);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有患癌症(丙)。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实验以及得出结论。上文中步骤甲属于科学探究过程的 环节。
(2)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说明假设 (填“正确”或“错误”)。
(3)步骤 (填“甲”或“乙”)采用的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常用的对照实验。
(4)由于受到某种不利因素的作用,正常细胞可能发生癌变成为癌细胞,引起细胞癌变的因素很多,请你举出一例: 。
9.茶叶可抗癌,有人做了一个动物实验,给六组实验大鼠灌服强致癌物——亚硝基化合物,其中五组各喂一种茶水,不喂茶水组大鼠食道癌发病率高达90%,喂茶水组为42%~62%。实验结果表明,饮茶能明显抑制亚硝基化合物的致癌作用,还可抑制体内致癌性亚硝基化合物的形成。
根据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资料中提到的有致癌作用的亚硝基化合物,写出一个你知道的此类物质: 。
(2)癌症与恶性肿瘤的区别是 。
(3)联系生活,你还知道哪些物质或食物有预防或抑制癌症的作用。(至少写出两项)

10.碧根果(美国山核桃)含有丰富的亚油酸甘油脂,食用后能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从这一营养成分考虑,长期适量食用碧根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发生的疾病是( )
A.动脉硬化 B.白化病 C.贫血 D.艾滋病
11.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三位美国科学家获得。他们提出的“端粒学说”使人们对癌症和衰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该学说认为,细胞DNA的末端有一个端粒,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一些,当端粒足够短以后,细胞就不再分裂而逐渐老化死亡。而端粒是由端粒酶控制的,如果细胞中有端粒酶,则端粒可以得到修复,长度得以保持,细胞也就保持分裂能力。
(1)端粒酶和唾液淀粉酶均是起催化作用的蛋白质,但唾液淀粉酶不能修复端粒,这一现象体现了酶的一个重要性质: 。
(2)根据上述资料我们可以认为,大部分的正常体细胞不含端粒酶,而癌细胞具有端粒酶,因为癌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
(3)根据端粒学说,我们可以设想一种新型抗肿瘤药物,它的作用原理可以是 。
1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正趋于多元化,在此过程中,肥胖患者呈现上升趋势,心血管患病人数也在不断上升。其中,青少年和儿童肥胖患者在逐年增多。“关注肥胖,增进健康”日益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命在于运动,下表是各种运动方式在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你认为最佳的减肥方式是 。
(2)肥胖易引发高血压,如果一个人的血压经常超过18.6~21.3千帕,则认为是高血压。对肥胖患者而言,预防高血压除了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外,在饮食上还要注意控制 和 的摄入,多吃新鲜的 。
(3)根据上述,总结出引起少年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是: 。
13.心血管疾病是引起突发性死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下列生活习惯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的是( )
A.尽量少吃动物脂肪 B.调节情绪缓解压力
C.高盐膳食但吃无妨 D.忌烟限酒加强运动
参考答案
1.A 2.B 3.D 4.C 5.D 6.D
7.(1)动脉硬化,诱发心血管疾病 (2) A
8.(1)作出假设 (2)错误 (3)乙 (4)黄曲霉素、吸烟等
9.(1) NaNO2 (2)癌细胞由上皮细胞变异而成 (3)菠菜、海带、菜花、大蒜、蘑菇等
10.A
11.(1)专一性 (2)能不间断分裂 (3)抑制端粒酶的活性
12.(1)慢跑 (2)糖类 脂肪 蔬菜水果 (3)缺乏体育锻炼,饮食不合理
13.C
第4节 非传染性疾病(第2课时)
1.糖尿病是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之一,下列能用于治疗糖尿病的是( )
A.生长激素 B.胰岛素
C.甲状腺激素 D.肾上腺激素
2.心血管病被称为“现代病”,是人类的头号“死敌”。下列生活方式会诱发心血管病的有( )
①酗酒 ②吸烟 ③很少运动 ④偏食高胆固醇食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3.糖尿病是当今世界十大疾病之一,目前糖尿病的治疗需要采用综合方式,以下方式不恰当的是( )
A.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B.控制饮食,适量运动
C.糖尿病患者要控制含糖食物的摄入 D.首先采取注射胰岛素制剂
4.1922年初,班廷与贝斯特从羊的胰脏中提取出一种物质,注射到因割掉胰脏而患糖尿病的狗身上,发现该狗的病症减轻。现在,这种提取物大量生产,并用于治疗人类糖尿病,这种提取物是( )
A.血细胞   B.血浆  C.消化液  D.激素
5.研究人员先给甲口服某激素,给乙注射同种同量的激素,然后测量甲、乙两人的血糖含量,并绘制成曲线图(如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产生这种激素的部位是 。
(2)乙注射这种激素后,血糖含量下降的原因是 。
(3)比较甲、乙两条曲线,表明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 进行治疗。
6.如图所示是人进食后的血糖含量变化曲线。
(1)正常人在进食后,由于大量葡萄糖吸收进入血液,血糖 ,但一般在2小时后又可恢复到正常范围。这是由于在 的调节下,使血糖处于 状态。
(2)糖尿病患者在进食后,相应地血糖含量比正常人高得多。原因是糖尿病患者 分泌过 ,从而引起血糖浓度过 ,以致肾小管无法将 全部吸收,于是 随尿液排出。
(3)糖尿病难以根治,一般控制病情的办法有:控制和调节 ,适当锻炼,注射 。
7.若给某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则短时间内正确反映其体内血糖浓度变化情况的是( )
8.目前,我国正面临着严峻的青少年肥胖问题。国家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18 岁以下的肥胖人群已达1.2亿。糖尿病是肥胖的最主要也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青少年肥胖率的迅速升高,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年龄逐年降低。我国12岁至18岁的青少年中有1.9%患有糖尿病。请回答:
(1)脂肪在体内大量堆积是造成肥胖的直接原因,但从功能看,脂肪是人体内一种备用的能源物质,而人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是 ;食物中的脂肪等有机物进入人体消化道后需在
的参与下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
(2)肥胖的发生与生活方式有较大的关系。可能导致肥胖的生活方式有
。(至少写出两项)
(3)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会导致糖尿病,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 。
(4)过度肥胖往往造成血糖浓度过高。有人发现使用阿司匹林(一种消炎止痛药)能够改善肥胖者体内的血糖状况,于是他们以过度肥胖的老鼠为实验对象进行了研究,得到图中所示结果,得到了假设成立的结论。那么,你认为他们提出的假设是 。他们对于实验组与对照组老鼠的处理分别是 、 。
9.科学家到一些边远山村调查各种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现代慢性病的发病情况,发现当地人的发病率比较低,分析他们的膳食结构,村民们吃的植物性食物较多,尤其是各种蔬菜,由此推断,食物中可能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的营养素是( )
A.糖类 B.蛋白质 C.纤维素 D.无机盐
参考答案
1.B 2.C 3.D 4.D
5.(1)胰岛 (2)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分解或合成糖元 (3)注射胰岛素
6.(1)升高 胰岛素 下降 (2)高 胰岛素 少 高 葡萄糖 葡萄糖
(3)饮食 胰岛素
7.B
8.(1)糖类 酶(消化液、消化酶) (2)喜食高脂高能量食物、运动不足等
(3)调节血糖浓度(调节糖类吸收、利用和转化)
(4)阿司匹林可以降低(改善)血糖浓度 饲喂(注射)阿司匹林 不做处理 (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9.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