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2课时) 作业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节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2课时) 作业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07 19:38:54

文档简介

第2节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第1课时)
1.首先提出微生物是引起疾病的根源,可通过杀死这些微生物来达到控制疾病传播目的的科学家是( )
A.弗来明 B.詹纳
C.巴斯德 D.李时珍
2.以下由细菌引起的常见疾病中,主要传播途径属于飞沫传播的是( )
A.细菌性痢疾 B.肺结核
C.霍乱 D.破伤风
3.实验室在细菌的培养基中发现有一区域没有细菌生长。该区域可能生活着( )
A.青霉菌 B.乳酸菌
C.大肠杆菌 D.酵母菌
4.下列有关青霉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青霉素是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药物,是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
B.青霉素是英国生物学家弗来明发现的
C.青霉素可以使细菌的细胞壁变薄,并使细菌破裂而死亡
D.青霉素是一种杀菌力弱、毒性大、应用广的抗生素
5.若将细菌放置于固体培养基上,它会繁殖并形成菌落,如图所示。下列实验可以用来检验两种抗生素杀菌效果的是( )
6.由于未经常消毒,目前许多城市街头的IC卡电话机上各种致病菌很多。小明同学因经常使用受污染的IC卡电话机而染上了严重的肺结核病。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肺结核是由 引起的传染病,这种微生物属于__ __生物。
(2)小明妈妈送他到医院治疗,医生会给小明注射 。
7.下面是最早发现青霉素的弗来明先生所进行的实验探索过程。
【观察及对问题的认识】 在培养细菌的培养基中,偶然生出青霉菌,在其周围没有细菌生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提出假设】略。
【进行实验】 把青霉菌放在培养液中培养后,观察这些培养液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实验结果】 培养液阻止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实验结论】 弗来明在持续的研究中分离出了一种物质,分析其特征并将之命名为青霉素。
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作为这一实验的假设,下列最为恰当的是( )
A.青霉菌能产生有利于人类的物质
B.青霉菌污染了细菌生长的培养基
C.青霉菌可能产生了有利于细菌繁殖的物质
D.青霉菌可能产生了不利于细菌繁殖的物质
(2)为了证明青霉素确实是由青霉菌产生的而不是由培养液和培养基产生的,应进一步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步骤: 。若实验结果为 ,则能充分证明确实是青霉菌产生了可阻止细菌繁殖的青霉素。这种方法叫__ __法。
8.哪种牌子的抗菌皂抗菌效果好?对此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从超市买来三种牌子的抗菌皂,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将含有杀菌物质的圆纸片放到滴有细菌培养液的固体培养基上,经过培养,会发现小圆纸片的周围出现一个透明圈,这是杀菌物质杀死细菌后形成的抑菌区。
材料用具:细菌培养液、灭菌的装有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灭菌的装有圆滤纸片的培养皿、灭菌的盛有三种不同抗菌皂肥皂液或蒸馏水的培养皿、灭菌的镊子和胶头滴管、放大镜、记号笔、透明胶带等。
实验步骤:
①在灭菌的装有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底部(不打开培养皿盖)用记号笔画上如上图所示的线段,并在划分的大小一致的四个区域用记号笔分别标记上1、2、3、4。
②一个同学打开培养皿盖,用胶头滴管将几滴细菌培养液均匀滴在固体培养基上后,其他同学迅速用镊子把分别浸有蒸馏水、三种抗菌皂肥皂液的圆滤纸片均匀放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如上图所示),迅速盖上盖,记好四个区域所用的圆滤纸片,用透明胶带将培养皿封住。
③将培养皿放在37 ℃的恒温箱中培养两天。
④取出培养皿,不打开培养皿的盖子,用放大镜观察四个圆滤纸片周围的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请根据以上实验分析回答:
(1)实验时用灭菌的圆滤纸片、镊子、胶头滴管等的原因是

(2)培养细菌的固体培养基为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的适宜条件是 、__ __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实验中要放一个浸有蒸馏水的圆滤纸片的作用是 。
(4)在本实验中,判断三种牌子抗菌皂抗菌效果大小的依据是
。用放大镜观察时,会看到固体培养基的某些区域有许多肉眼可见的 ,其中的每一个都是由一个细菌经过繁殖形成的。
9.大蒜被人们誉为天然“抗生素”。大蒜真的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吗?甲、乙两位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实验前先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匀地接种在培养皿的营养琼脂上。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圆纸片周围的清晰区为无菌区,本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2)你认为哪位同学设计的方案合理?并简述理由。 。
参考答案
1.C 2.B 3.A 4.D 5.B
6.(1)结核杆菌 原核 (2)抗生素
7.(1) D (2)把没有放青霉菌的培养液加入培养基中,观察对细菌的影响 细菌正常生长 对照
8.(1)防止这些用品上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2)有机物 水 (3)作为对照
(4)浸有肥皂液的圆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越大,抗菌效果越好
9.(1)大蒜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大蒜能抑制细菌的生长)
(2)乙,设置了对照组
第2节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第2课时)
1.甲和乙两同学是同桌,甲患了感冒,经常打喷嚏,两天后,乙也患上了感冒,那么导致乙感冒的传播途径是( )
A.甲同学 B.感冒病毒
C.甲同学擦鼻涕的纸巾 D.飞沫和空气
2.流感由流感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引起的,病毒在寄主细胞内的生命活动主要表现在( )
A.取食、消化、吸收 B.生长发育
C.繁殖新个体 D.游动和生长
3.噬菌体是科学家们研究微生物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它是一种能感染细菌的病毒。因此人类利用细菌病毒治疗一些细菌性疾病,这是利用了( )
A.噬菌体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特征
B.噬菌体能借助空气传播的特性
C.噬菌体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D.噬菌体个体小的特性
4.麻疹和甲型H1N1流感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下列关于病毒的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B.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
C.病毒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活
D.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5.下列关于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①给人类带来多种流行病 ②可制成疫苗,用于防治病毒引起的疾病 ③用于基因工程 ④没有细胞结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甲型HIN1流行性感冒是由甲型HIN1病毒引起的,病毒的结构特征是个体 ,无 结构,在寄主细胞内迅速 。如图中所示为H1N1病毒在30万倍电子显微镜下成的像与刻度尺比对情况,该病毒的实际整体宽度为 米,使用透气孔径为3.0×10-6米的N95型口罩 (能/不能)有效遮挡甲型HIN1病毒。
7.科学家将患花叶病的烟草榨出的汁液滴到健康烟草叶片上,引起花叶病;将患病的烟草叶片的汁液通过细菌过滤器后,再滴到健康烟草叶片上,依然引起花叶病,由此发现了病毒。以上病毒发现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病毒比细菌小 B.细菌具有致病性
D.烟草花叶病不是由细菌引起的 D.病毒具有致病性
8.2010年5月,杭州某中学九(1)班的学生开展了一项调查,他们随机调查了本校九年级10个班共100名学生在去年不同季节流感的发病情况。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1)该项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
(2)上述调查是通过 方法确定调查对象的。
(3)去年春季,该校九年级男生中流感的发病率为 。
(4)分析表中数据,认为去年该校九年级学生流感发病的规律是 。
9.资料分析。
资料1:截止到2013年3月,全球共报告了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622例,其中死亡了371例。病例分布于15个国家,其中,我国发现了45例,死亡30例。经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确诊,这些病例均为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
资料2: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禽流感的病原体是甲型流感病毒的H5N1亚型病毒。这种病毒的形态如图所示。
资料3:据新华网消息,中国科字家最近研制成功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型疫苗,它们能够彻底切断致命病毒向水禽、家禽及哺乳动物和人类传播。
(1)根据资料2,这种病毒的结构特点是由 的外壳和内部的 组成。
(2)根据资料1判断,在病毒的分类中禽流感病毒属于 病毒。(填“动物”、“植物”或“细菌”)
(3)根据资料3可知,通过给家禽注射禽流感疫苗的方法进行禽流感预防,这种禽流感疫苗是经过人工处理的 。
(4)将禽流感病毒划分到微生物类,家禽划分到动物。这种归类的方法是按照生物的 划分的。
10.今年上半年,我国多地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病例,并导致多人死亡。以下有关H7N9禽流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H7N9禽流感病毒是一种单细胞生物
B.为了预防禽流感,不能食用煮熟的鸡蛋和鸡肉
C.不管是否处于禽流感疫区,都应将禽类扑杀掉
D.当出现流感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不擅自服药治疗
参考答案
1.D 2.C 3.A 4.C 5.A
6.微小 细胞繁殖 1.20×10-7 不能
7. B
8.(1)研究中学生流感发病率与季节的关系 (2)随机抽样 (3) 15.4%
(4)春、冬季的发病率较高(或男、女生发病率没有明显差异)
9.(1)蛋白质 遗传物质 (2)动物 (3)禽流感病毒(病毒) (4)形态结构特点
10.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