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作业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作业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07 20:0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1.长期生活在干旱环境中的植物,其形态等方面会出现一系列适应性特征。下列叙述与干旱环境中的植物不符的是( )
A.具有发达的根系 B.具有肥厚的肉质茎
C.叶表层具有较厚的角质层 D.叶面积较大
2.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大雁南飞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鱼儿离不开水 D.秋风扫落叶
3.蝉在夏天正午鸣叫得最厉害,而气温降低到24 ℃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是( )
A.阳光 B.水 C.温度 D.空气
4.沙漠里有一种鼠,它白天躲在洞里并且将洞口封住,夜间才出来活动。能解释这种现象的是( )
A.鼠类对外界刺激产生的一种本能反应
B.鼠类捕食行为的一种方式
C.鼠类白天在为繁殖行为作准备
D.鼠类对沙漠环境的一种适应
5.一位同学在调查本地动物资源中,发现本地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比较多,那么当地环境可能是下列几种环境中的( )
A.炎热多雨 B.低温干燥 C.常年寒冷 D.工业化大城市
6.如图所示的是某些鸟的足,具备左、右这种足的鸟类分别适合生活的环境是( )
A.草原和森林环境 B.森林和湿地环境
C.农田和湖泊环境 D.河流和草原环境
7.由于真菌感染而使某森林中所有树干的颜色都变成了灰白色。多年以后,此森林中不同颜色的蛾类最可能的变化结果是下图中的( )
8.盐度,即水体中的含盐量,是一种非生物因素。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吗?请设计一个实验来寻找答案。
(1)提出问题: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吗?
(2)作出假设: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会影响种子的萌发。
(3)器具材料:正常的大豆种子100粒、清水、10%食盐水
(4)实验步骤:
①将大豆种子平均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浸泡在10%的食盐水中,B组浸泡在 中。均在相同条件下浸泡6小时左右。
②将浸泡后的A、B两组种子分别用湿纸巾包起来并放入塑料袋中,注明A与B。再将A、B塑料袋放置在温暖的地方并注意保湿。在A、B两组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外,其余的条件均相同,这样的两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其中实验组是__ __组,对照组是__ __组。
③两天后,打开塑料袋观察并统计两袋中已经萌发的种子数。
(5)预测结果、得出结论:
①如果种子萌发数A>B,说明10%的食盐水可以 大豆种子的萌发;
②如果种子萌发数A<B,说明10%的食盐水可以 大豆种子的萌发;
③如果种子萌发数A与B相差无几,说明10%的食盐水对大豆种子的萌发 。
9.杭州西湖到了寒冷的冬天,湖边的柳树落下了叶子,变得光秃秃的,而松柏却依然郁郁葱葱,这表明( )
A.柳树不能适应杭州地区的冬天
B.只有松柏能适应杭州地区的冬天
C.松柏比柳树更能适应杭州的冬天
D.它们都适应杭州的冬天
10.在“模拟保护色形成过程”活动中,取红、绿、蓝、黄四种颜色的小纸片各25张,放在一块黄布上,实验者先背对黄布,然后转身快速拿取。经过若干次后,最后剩下的小纸片数里最多的应该是( )
A.红色的 B.绿色的
C.蓝色的 D.黄色的
11.某地春季低温潮湿、夏季高温干旱,该地区生长着一种春、夏季叶型不同的植物,其叶型数据如下表。试推断( )
项 目
甲型叶
乙型叶
表面积(毫米2)
292
144
体 积(毫米3)
64
63
表皮厚度(微米)
14
24
A.甲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
B.乙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呼吸作用
C.甲型叶生长在夏季,降低蒸腾作用
D.乙型叶生长在夏季,增强蒸腾作用
12.柑橘生长的主要环境条件是:年平均气温要求15 ℃以上,1月平均气温5 ℃以上;适宜种植在朝南或东南的向阳处,或具有逆温层的坡地;有水源可灌溉。请分析回答:
(1)影响柑橘生长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 (答出两个)。
(2)某科技人员想探究海拔高度对柑橘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
a.选择9株柑橘苗,将它们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3株。
b.A组种植在海拔高度为150米的朝南坡地,B组种植在海拔高度为300米的朝南坡地,C组种植在海拔高度为450米的朝南坡地。
c.定时进行科学的施肥、灌溉、修剪等日常管理。几年后,柑橘开始结果。
d.对收获的果子进行分析比较,统计结果如下表:
产 量
个体大小
甜度分析
A组
84千克

不甜、酸味重
B组
102千克
最大

C组
91千克

甜、略带酸
①从实验结果初步分析可知,柑橘适宜种植在 。
②上述方案中,有几处是不合理的,请答出一点: 。
13.请阅读下面的文章,并据此回答问题:
科学家在研究大气中CO2的浓度变化,会对地球的平均气温造成什么影响的问题时,采用的研究途径之一是:研究古气候大气中CO2的浓度变化和当时大气平均温度的变化关系。
(1)有种方法是测量浅海贝类化石中硼、钙元素含量的比例。因为这个比例高低和这些贝类生长时的海水酸碱度有关,而海水酸碱度又和大气中CO2的浓度有关。将得到的有关数据和通过其它研究途径得到的同时期大气平均温度对比,即可得到同时期大气平均温度与大气中CO2的浓度的对应关系。海水酸碱度和大气中CO2的浓度有关的科学原理是

(2)科学家也通过另外途径研究古气候时CO2的浓度变化与当时大气平均温度的关系。如比较古代植物叶片化石及近现代植物标本,发现很多地区较多同种近现代植物叶片单位面积上气孔数目减少。从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考虑,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请写出两种)。
(3)在生物圈中,你认为当前影响大气中CO2的浓度变化的主要直接因素是
、 (请写出两点)。
参考答案
1.D 2.B 3.C 4.D 5.A 6.B 7.D
8.(4)①清水 ②A B (5)①促进 ②抑制 ③如无影响
9.D 10.D 11.A
12.(1)温度、水分 (2)①海拔高度为300米的朝南坡地
②实验用的柑橘数量太少
13.(1) CO2可溶于水生成碳酸,大气中CO2的浓度越高,CO2溶于海洋中形成碳酸就越多,海洋的酸度就越高(海水pH减小)。
(2)环境温度升高,叶片单位面积上气孔数目较少的植物蒸腾作用较弱,更适应这种环境、可能是环境干旱,叶片单位面积上气孔数目较少的植物蒸腾作用较弱,更适应这种环境
(3)化石能源的使用程度 地球植被的覆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