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 《第一节 发酵技术》教学设计 (3)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 《第一节 发酵技术》教学设计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3-06 14:26: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位
庆云县第二中学
姓名
袁玉芬
课时
第一章第一节 《发酵技术》
课题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②描述酸奶和酒精发酵过程,明确酸奶和酒精发酵的原理。
2.能力目标
①通过探究活动,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释原因。
②通过小组探究、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体验制作酸奶的过程,培养勤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
②体会发酵食品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阐述食品发酵的原理
教学难点
酸奶的操作过程
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首先通过品尝食品导入,让学生了解发酵食品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发酵这个词比较抽象,对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学生了解得更少,所以由此引入,让学生知道发酵技术不是很神秘。然后再引申发酵技术。通过由乳酸发酵和酒精发酵,让学生明确发酵的原理。教学中要摆脱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将“”摆在核心位置,让“学”围绕“做”使学生在“做”中领悟和感知知识。
对于制作酸奶实验需要的时间较长,所以课下我和部分同学提前进行了实验,便于学生分析,得出结论。整节课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①制作多媒体课件
②制作酸奶
学生准备:①小组合作制作酸奶(可以到实验室借实验器材,也可以自备)
②调查活动:调查生活中的发酵食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拿些课前准备好的泡菜,大家品尝味道不错吧。你知道泡菜制作利用了什么生物技术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节《发酵技术》。
www.renjiaoshe.com
课件展示本节课的目标
学生品尝
回答:发酵技术
明确本节课的目标
通过学生常吃的食物,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齐读目标
目标的展示可以让学生明确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提高课堂效
引导探究
释疑解惑
乳酸发酵一
阅读酸奶的资料:
很久以前,生活在保加利亚的色雷斯人过着游牧生活,他们身上常常背着灌满了牛奶的皮囊,带着羊群在大草原上放牧。由于外部的气温,加上人的体温等作用,皮囊中的羊奶常常变酸,而且变成渣状。当他们要喝时,常把皮囊中的奶倒出煮沸,煮过的奶也会变酸,这就是最早的酸奶。
酸奶制作需要什么条件?
提出问题:如用鲜奶制作酸奶是需要提供哪些必要的条件?
材料用具  鲜牛奶、蔗糖、酸奶、烧杯、酒精灯、玻璃瓶等。
作出假设:制作酸奶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无氧的条件
制定计划:
思考问题:
1、为什么要清洗烧杯和玻璃瓶等实验器材,并进行加热处理?
2、为什么要将牛奶煮开?
3、为什么要将加热后的鲜奶自然冷却到40度?
强调酸奶的步骤:
灭菌 接种 密封 发酵
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灭菌这一步课前已完成,学生操作完后,结合老师提前准备的装置进行结果分析。
广口瓶编号
处理方法
结果
原因
1
0℃ ~5℃ 6小时
2
30℃ ~35℃ 6小时
3
30℃ ~35℃ 6小时
得出结论:制作酸奶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无氧环境。
乳酸菌的优点:它是以新鲜的牛奶为原料,经乳酸菌发酵后,再冷却灌装的一种牛奶制品。
酸奶不但保留了牛奶的所有优点:
可以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降低血脂和胆固醇
风味质地独特
延长食品贮存时间
拓展探究
某星期天,小明同学尝试在家自制酸奶。他向新鲜牛奶中加人适量蔗糖并加热煮沸,待冷却后装人已消毒的玻璃瓶中,再将适量酸奶倒人瓶中。几小时后品尝,却发现没有成功。他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
A.牛奶中添加了蔗糖 B.牛奶经过了煮沸
C.牛奶进行了冷却 D、玻璃瓶没有密封
乳酸产品的举例:奶酪 酸黄瓜 泡菜
资料提出问题
组内讨论制作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举手的形式回答以上问题
学生回答现象
归纳说出乳酸发酵的原理。
联系生活
进一步巩固知识
结合生活举例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准确获取课程资源、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组内总结制作酸奶的流程并提出制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逐一解决。分组活动调动可以学生的积极性识。
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巩固记忆
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
知识与生活结合
组织交流
点拨建构
二、酒精发酵
过渡:中国的酒文化历史悠久,渊源流长,酒的酿制需要哪些微生物呢?
【观察视频】
结合下列问题观察酵母菌的发酵视频
提醒学生注意以下问题:
1、观察气球的变化
2、你认为酵母菌发酵时产生了什么气体?如何检验?
3、白酒的酿造过程步骤有哪些?
4、白酒的酿造用到的微生物?他们分别起什么作用?
5、酿酒所需要的条件?
【学以致用】
北方人喜欢面食,尤其喜爱发酵食品。 一小盆面粉,半包酵母,用温水调和揉匀,放置到温暖的地方,面团就会发出神奇
的变化,逐渐变得膨大松软,内部出现小小的空腔,并飘出特有的清香。
想一想,为什么用温水和面,并放在温暖的地方
观察气球的变化
猜测气球内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给大家演示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并说出实验现象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有应用于生活,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一个形象的实验,让学生理解酵母菌的发酵作用,为学习酿酒做铺垫。
组内交流
探讨新知
通过学以致用将所获得的知识回归到实践中
知识整合
迁移应用
三、发酵技术应用
四、知识整合
过渡:同学们本节课表现很棒!回顾本课的学习,你的收获什么?
回归生活
构建知识体系
给学生更大的空间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总结能力。
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记忆
自我评价
1、.酿酒和制作酸奶时用到的微生物分别是(  )
A. 乳酸菌、根瘤菌 B. 酵母菌、乳酸菌
C. 酵母菌、醋酸菌 D. 毛霉菌、甲烷菌
.2、小明准备自制酸奶,他先在新鲜牛奶中加入适量蔗糖,再将牛奶煮沸后装入消毒的大口玻璃瓶中,然后加入适量酸奶并放在30℃的恒温箱中12小时,要成功制成酸奶,关键的操作是牛奶煮沸后(  )
A. 立即加入酸奶不密封B. 先冷却再加入酸奶不密封
C. 立即加入酸奶并密封D. 先冷却再加入酸奶并密封
3.酿酒过程中,温度对酒精的发酵过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把发酵温度控制在(?? )
A. -5~0℃ B. 5~10℃ C. 30~35℃ D. 50℃以上
4.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时,分别将葡萄糖分解为(  )
①酒精? ②二氧化碳? ③二氧化碳和水? ④二氧化碳和酒精.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5、图为发酵时酒精量随环境温度变化的曲线示意图,据图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的高低都不会影响发酵产酒B. 适宜的温度有利于酵母菌发酵产酒
C. 适宜的温度有利于乳酸菌发酵产酒D. 产酒量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6、下列食品运用发酵技术的是
①葡萄酒 ②地瓜干 ③甜面酱 ④老酸奶 ⑤火腿肠 ⑥豆腐
A. ①③④ B. ③④⑤ C. ①②⑥ D. ②④⑥
7、下面是家庭酿酒的操作过程:先将糯米煮熟,待冷却至30℃时,加少许水和一定量的酒曲,与米饭混匀后置于清洁的容器内。在中间挖一个洞,并且将酿酒的器皿加盖密封。若天气寒冷,还需置于适当的地方保温(28℃)。现请你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酿酒过程作一些简单的分析:
(1)先将米煮熟的目的是________。
(2)往冷却的糯米饭里加入一定量的酒曲,这是菌类培养方法中的哪一个步骤?________。
(3)天气寒冷时,需要保温的目的是:________。
(4)在酿酒的过程中,需将器皿加盖密封,是为了给酵母菌提供________环境,利于酵母菌产生 ________。
(5)酿好的甜酒表面会有一层泡沫,原因是酵母菌将糯米中的部分糖分分解,产生了______气体。
学生独立自主完成,
然后互相评价、纠正。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
生活中处处有知识
只要做个有心人
做个细致的人
你一定会惊喜的收获
让我们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做个细心的人
实验报告单
探究制作酸奶需要的条件
提出问题 : 用鲜奶制作酸奶时需要提供哪些必要的条件?
作出假设 :
材料器具 : 新鲜牛奶,蔗糖,酸奶,烧杯,量筒,广口瓶等
实验步骤:


分析现象:
编号
处理方法
结果
原因
0℃ ~5℃ 6小时
30℃ ~35℃ 6小时
30℃ ~35℃ 6小时
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