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课标解读
教材安排了两部分内容:呼吸道的组成,呼吸道的作用。在讲述呼吸系统的组成时,先阐明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肺是同学们比较了解的器官,但是呼吸道具体包括哪些部位,同学们了解的并不全面,所以接下来教材用一幅呼吸系统的组成图来详细说明。在学生了解了呼吸系统的组成的基础上,教材又用“资料分析”中的图片和文字,引发学生们的思考,从而引出呼吸道的作用,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部分。在本节的最后,了解了呼吸道的组成和作用后,教材又通过正文和小资料等介绍了发声的小常识和如何保护嗓子,以帮助学生提高意识,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教材的内容安排本节课在教材编写上注重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用已有知识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知识的迁移和拓展通过生活事例教会学生保护呼吸系统卫生的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说出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的作用;举例说明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能力目标
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相关资料,概况总结呼吸道的作用;分析与呼吸系统相关的生活事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发散性、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举例说明呼吸道的作用。
难点
举例说明呼吸道的作用。
教学准备
与呼吸系统有关的视频、文字、图片等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策略
通过预习,课上让同学们填写呼吸系统组成图,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呼吸;通过阅读课文和分析资料,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进行资料分析,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呼吸道的作用。
教学简案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导入
播放一段新生儿啼哭着来到人间的短片。
提问1.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
2.如果自己用手捏鼻子和闭嘴,有何感受?大家晚上睡觉是否也要进行呼吸呢?
师:同学们说得好,婴儿第一声啼哭标志着呼吸作用的开始,从此,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空气,我们的身体每时每刻都在通过呼吸系统与周围的空气进行气体交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呼吸系统。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资料,积极动脑,思考问题,讨论后自由发言。
回答1.啼哭标志着从空气中获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回答2.憋气不能呼吸,每个人每时每刻都要进行呼吸。
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1.阅读教材41页,文字与图,来认识呼吸系统的组成。
2.出示:人体呼吸系统挂图。
提问:呼吸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呼吸道又是由什么组成的?
3.比赛:看谁指的呼吸器官又快又准。
1.阅读教材了解呼吸系统组成。
2.观察挂图说出组成呼吸道的各器官名称。
3.五个同学一组进行比赛。
呼吸道的作用
做动作:
捏鼻子,张嘴;不捏鼻子,闭嘴;捏鼻子,闭嘴,这三种方式,你们有什么感觉?
想一想:嘴也可以呼吸,用嘴呼吸和用鼻子呼吸有何区别?
阅读教材41—42页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用镜子照鼻子
提出问题:
1.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流通畅?
2.呼吸道除了保证气流通畅外,还有哪些作用呢?这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
师:同学们经过认真的学习,效果很不错。
进一步思考:人用鼻呼吸好,还是用嘴呼吸好呢?
老师:我们平时要用鼻呼吸,以便减少不清洁空气对呼吸道和肺的刺激,有利于人体健康。当然,跑步等运动时,只用鼻呼吸将满足不了人体对氧的需要量,跑步时要注意掌握呼吸动作的节奏,适当张口协助鼻进行呼吸。
学生亲身体验,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谈观点,教师不作统一答案,让学生学完后面的知识,自然能够科学的解释。
学生阅读并进行讨论。
对着镜子观看自己的鼻子。
思考回答:1.骨与软骨作支架,使整个呼吸道畅通。
2.生1: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清洁空气。
生2:有黏膜分泌的黏液:湿润空气。
生3: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中有血液:温暖空气。
回答:当然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因为鼻腔对吸入的空气有清洁、湿润、温暧的作用。
(续表)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呼吸道的作用
3.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为什么?谁来谈谈你所查阅到的有关呼吸系统的疾病?
4.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
5.学以致用:
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在赤道附近的人相比,鼻子的形状可能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老师:人类在长期的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这适应环境的特点。
小结:呼吸道主要作用是,保证气体的通畅,同时对人体吸入的气体有湿润、温暧和清洁的作用,但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生:我们跑步时既可用鼻呼吸,又可用嘴呼吸,能够获得更多的氧气。
3.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如哮喘,尘肺病、肺炎等。
得出结论:呼吸道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果生活在空气污染较严重的环境,就可能患呼吸系统疾病,如尘肺等。因此,我们要保护好环境,减少空气污染,尤其是不要随地吐痰。
4.生:痰是灰尘和黏液所组成的,因为痰中会有病菌,易传播疾病,所以不能随地吐痰。
5.生答:北欧人的鼻端较尖和大,鼻腔较长,这有利于预热进入的冷空气。
咽喉的作用
阅读观察教材第43的文字及图片,并进归纳总结。
1.出示小漫画:吃饭时大家会呛着。
提问:为什么在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
2.演示:呼吸与吞咽的关系多媒体课件。
做动作:指导学生吞口水,看能不能同时呼吸。
3.观察“声带拉紧和松开”的图示,讨论声音的发出。
师:声音是由喉部之声带发出的,呼吸时两条声带是分开的,当两条声带拉紧,中间的空隙缩小时,从肺部呼出的气流振动了声带,就发出了声音。
1.阅读并讨论回答:吃饭时大声说笑,就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
2.做动作亲身体验。
3.生答:人体的发音是从喉部的声带发出的。
(续表)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掌握了哪些知识?对呼吸道的作用有哪些新的认识,引导学生总结。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二、呼吸道的作用
1.气体进出的通道
2.具有温暖、湿润、清洁吸入空气的作用
3.发声(喉、声带)
教学反思
本节课:(1)导入采用了“新生儿啼哭”的短片,简洁明了,直奔主题。(2)设计了一些知识是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场面,例如鼻涕和痰的产生;吃东西为什么会呛到;讲吞咽与呼吸的关系时,让学生吞口水,看能不能同时呼吸;讲发声的时候让学生说话,看看说话的时候是呼气还是吸气等。学生通过亲身体会,加强了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3)充分利用图片、动作,增加了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实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