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四节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四节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3-06 14:0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具体的教学要求,针对初中学生的实质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眼球的结构及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描述视觉形成的过程
能力目标:
分析近视形成的原因,了解其矫正方法
情感目标:
认同视觉卫生;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群。
重点:眼球的结构及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难点:视觉形成的过程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眼球模型进行直观教学,沿着感觉器官→眼的结构→凸透镜成像实验演示→视觉形成→近视这样的思路教学使学生能够在观察、分析、形象认识的基础上,了解人的眼球结构及视觉的形成。先让学生观察眼球结构模型认识眼球的各部分结构名称及功能,在此过程中,老师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突出重点;再通过视频演示实验突破难点;最后学生独立完成达标,及时纠正。
课前准备:
教师:熟练的理解教材,深挖教材的兴趣点、能力点和知识点及社会实际的结合点;准备眼球的教学器材;制作精美课件。
学生:分好学习小组;搜集有关爱护眼睛的有关资料;课前对本节内容进行预习;调查活动:调查本班同学的近视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演示、实验、分析、写结论为主的教学方法及多媒体教学
学生学法:学生参与教师设计的动手动脑的活动,培养抽象思维,有利于空间概念的形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置疑问
图片展示:东营园博园美景
导入语:正值春暖花开,让我们一同走进园博园,映入眼帘的事五彩缤纷的美景,扑面而来的是沁人心脾的花香,萦绕耳畔的是婉转动听的鸟语,同学们可知我们是怎样感知到这些信息的?
(学生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利用当地的景点创设情景,结合自身体会,引出人体不同的感觉。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过渡:世上风景无限好,而我们发现美景最主要靠视觉,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探索视觉的奥秘
知识点一: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活动一:拆分眼球结构,结合教材91页内容认识眼球各部分结构和功能



眼球壁 外层
中层
内层
眼球
房水
内容物 晶状体:
玻璃体
拓展思维,通过学习尝试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眼球各部分知识。
(1)为什么有的外国人的眼睛是蓝色的,这是由眼球的什么结构决定的?
(2)有人喜欢对别人“翻白眼”,人们通常所说的“眼白”是什么结构?
(3)眼睛里能够折射光线的是什么结构?
(4)感光细胞存在于眼球的什么部位?
(5)光线到达眼内的感光细胞,需要经过哪些结构?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不仅从平面认识眼球的结构,还要直观感受到眼球的结构。
活动二:观察瞳孔的变化情况
(1)先观察一位同学的瞳孔大小,然后该同学用手捂住眼睛,过一会松手,观察瞳孔变化。
(2)俩人一组手靠近或远离同学的眼睛时,观察瞳孔变化.
总结:光线强时,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睛的光线的量;光线弱时,瞳孔放大,增加进入眼睛的光线的量。由近及远时,瞳孔放大;由远及近时瞳孔缩小。
【设计意图】同学们自己动手活动起来,通过观察不同状态下瞳孔的大小,使学生对瞳孔有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
看一看:同桌从外部对看眼睛,除眼球外,你还能看到哪些结构?他们的存在有何好处?从而引导学生认识眼睛的附属物
知识点二:视觉的形成
过渡:了解了眼睛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那视觉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1.演示实验:演示双凸透镜成像实验,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白纸板和双凸透镜相当于眼球中的什么结构?
(2)实验中成像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3)如果换上凸度较大的透镜而纸板位置不变,或者纸板向后移动而凸透镜位置不变,会出现什么结果?
【设计意图】:学生真实感受到凸透镜的特点及成像的原理,为理解眼球成像作铺垫。
2.指出:眼球成像与凸透镜成像的原理相同。
3.提出问题:
(1)光线经过哪些结构才能到达视网膜?成像有什么特点?
(2)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就能形成视觉了吗?如果不能,还需要经过什么才能形成视觉?
学生结合课本P93上面第一段来解决。
4.课件展示视觉的形成过程。
归纳总结:视觉的形成过程。(结合课本,试着写出视觉的形成过程。)
指出:成像于视网膜;形成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及问题的进一步提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5.过把医生瘾:有一个小女孩,眼球的结构完整无损,但是她看不见周围的物体,这种眼睛可能是哪部分发生了病变?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视觉形成途径的理解。
6.提出问题:我们的眼球其实就是一架精密的照相机,试说出它与照相机有什么相似之处?
学生讨论总结出:晶状体——镜头,瞳孔——光圈,视网膜——胶卷。
7.进一步探究:睫状体是如何调节晶状体的?
学生根据动态图总结出:看由远到近的物体时,晶状体曲度逐渐变大,睫状体收缩,瞳孔变小;看由近到远的物体时则相反。
知识点三:近视的成因及预防
过渡:班里有许多同学都带着眼镜,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1.提出问题:那么近视是怎么形成的呢?对于近视我们有什么矫正的办法吗?
请大家阅读课本P93第二段内容,结合图3.5-17,分析近视的成因及矫正的办法。
完成填空:
近视是长时间近距离看物体,导致晶状体________,甚至眼球的前后径______,使远处物体所形成的物象落在视网膜的 ,从而看不清的物体。可以通过配戴 加以矫正。
2.感受凹透镜的特点: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配的近视镜或教师出示凹透镜让学生感受。(中间薄,四周厚)
3. 老年人由于晶状体过于松弛,而导致近处物体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等折射所形成的物像,会落到视网膜的后方,看到一个模糊不清的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花眼。
老花眼的患者,可以通过配戴老花镜——凸透镜加以矫正。
4.梳理总结
眼球前后径
晶状体曲度
成像位置在视网膜的(前方或后方)
配戴眼镜
(矫正方法)
近视
远视
5. 引导学生分析课前调查班内近视的结果,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总结造成近视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指出:大部分同学的近视都是由于过度用眼,长时间近距离看书,不注意用眼卫生造成的,开始阶段都是假性近视,进行适当的矫正应该是能恢复正常视力的。
眼睛近视后,应配戴凹透镜,防止近视进一步加深。未近视的同学,为了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四不”。
6.小游戏:找不同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放松
三、课堂小结,浅谈收获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并建立知识网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的总结梳理并形成网络,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具有条理性和系统性,有助于整体知识体系的构建。
四.检测反馈,学以致用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关注社会,情感升华
请围绕全国“爱眼日”联系实际,设计一份倡议书或宣传标语或会徽等,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帮助大家树立良好的用眼习惯,要求主题突出,形式不限,课后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