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生物一方面受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如光、水、温度、食物、风等的影响,要适应生活环境;另一方面,生物的生命活动(包括人类的活动)又对无机环境及其他生物造成一定的影响。
2、现存的各种生物对其生活的环境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即适应的普遍性。例如,仙人掌的叶刺、肉质茎对干旱环境的适应;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叶的形态结构对光照强度、水分蒸腾作用方面的适应。同时适应也具有相对性。
知识点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2019?揭西县模拟)蝉在夏天正午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是( )
A.阳光 B.水 C.温度 D.空气
2.(2018秋?灵石县期中)捕蝇草的两片叶子呈蚌壳形张开,当小虫进入触动腺毛,两片叶子合拢,将虫体消化,吸收营养.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是( )
A.竞争 B.捕食 C.寄生 D.共生
3、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多种关系,请填写下列生物之间的关系。
生物
大豆与根瘤菌
噬菌体与细菌
杂草与水稻
猎豹与羚羊
蚂蚁搬家
关系
知识点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4、(2019?云南)下列现象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 B.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
C.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 D.骆驼的尿液非常少
5、(2018秋?船山区校级期中)北极熊的体色与白皑皑的环境非常接近;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蜜蜂的体色异常艳丽夺目。这些事例分别描述了生物的哪些适应方式?( )
A.保护色、拟态、警戒色 B.保护色、保护色、警戒色
C.拟态、拟态、保护色 D.保护色、拟态、保护色
6、雷鸟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 )
A.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
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
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
D.有些树木秋天落叶,有些四季常青
知识点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7、(2019秋?云南期中)下列现象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
B.植物茂盛的地方空气湿度大
C.竹节虫的身体像竹枝
D.北极熊的体色是白色
8、(2019?长沙模拟)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语言智慧的结晶,很多谚语与生物学现象有关.下列谚语中能够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知识点4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9、(2019秋?广饶县期中)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
B.“南橘北枳”反映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北雁南飞”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春风不度玉门关”说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0、(2018?邵阳县模拟)“地衣能在岩石表面上生长,同时,地衣的生长又会风化岩石”,这说明环境与生物的关系是( )
A.生物对环境具有依赖性
B.生物的生活能影响环境
C.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能适应环境
D.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同时又能影响环境
易错点、
11、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影响着生物;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并影响环境.请分析下列生物与其所处环境的关系,回答问题.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个诗句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2)在沙漠地区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这个事例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3)海带在淡水里无法生存,这说明了生物只能适应 的环境.
考查角度1、生物与环境的实际应用
12、深秋季节,临朐石门坊呈现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景,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A.光照变弱,叶绿体中的叶绿素逐渐变为红色
B.温度降低,叶绿体中的花靑素增多,液泡中的叶绿素减少
C.温度降低,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减少,液泡中的花青素增多
D.光照变弱,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不变,液泡中的花青素增多
13、我国北方地区所产的苹果比南方的苹果甜,原因是( )
A.我国北方地区的光照要比南方地区强
B.北方地区的温度要比南方地区高
C.北方地区的温度要比南方地区低
D.北方地区的昼夜温差要比南方地区大
14、在缺水的旱季,非洲肺鱼深藏在泥洞中进行夏眠,在夏眠时,肺鱼不吃不动,通过类似肺功能的鳔来完成微弱的呼吸,直到雨季来临才破洞而出。肺鱼在夏眠过程中( )
A.不需要氧气
B.新陈代谢完全停止
C.不能适应旱季环境
D.体内有机物总量逐渐减少
15、下列是通过想象绘出的四个哺乳动物的体形图,各部分的比例是依据动物原型确定的。你认为哪一动物最宜生活在寒冷的环境中( )
A.A B.B C.C D.D
考查角度2、图表分析题
16、赤拟谷盗和杂拟谷盗是两种仓库害虫,在不同的温度和湿度的试验条件下,两种拟谷盗的相对数量(%)的变化如表,这两种拟谷盗的关系属于( )
仓库条件
高温高湿
高温干燥
中温高湿
中温干燥
低温高湿
低温干燥
赤拟谷盗
100
10
86
13
3
0
杂拟谷盗
0
90
14
87
97
100
A.种内互助 B.种内斗争C.种间竞争 D.种间互抗
17、如图所示物种a和物种b的相互关系,a和b可能是( )
A.水稻和稗草 B.食草昆虫和草
C.兔和鼠 D.衣藻和甲藻
18、图表示甲、乙两种草履虫在单独培养时和共同培养时个体数随时间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面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单独培养的草履虫存在着种内斗争,对种群的生存有利
B.单独培养时,在m点以后,甲种群的增长速率越来越小
C.两种草履虫生活在一起,形成捕食关系
D.两种草履虫生活在一起,形成竞争关系
1、(2019秋?锦州期末)长江以南温暖潮湿,生物种类和数量比东北要多,影响这一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阳光 B.温度和水 C.植物 D.土壤和空气
2、(2019秋?河东区期末)欧洲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可以在太空真空环境中生存的动物-缓步类,也被称作水熊。不仅仅是在太空,它们中的一部分还可以同时在真空和太阳辐射条件下生存,这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种可以在双重严酷条件下存活的动物。根据你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判断,下列关于水熊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熊能够生长和繁殖并可以发生遗传和变异
B.水熊能在真空或辐射条件下生存,这可能是它适应不良环境的一种特殊生活方式
C.水熊也能进行呼吸并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D.由于在真空中没有氧气等营养物质,因而水熊不可能是动物
3、(2019秋?弥勒市期末)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体现了(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生物与环境可以互相影响
(2019秋?薛城区期中)菜农在冬天种植大棚蔬菜时,要经常:浇水,松土,施肥,白天把草帘卷起、晚上将草帘放下,寒冷的数九天需要点燃火炉。这体现了生物的生存需要的一些基本条件,请选出正确的对应顺序( )①营养物质? ②水? ③温度? ④阳光? ⑤空气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⑤③④ C.②⑤④①③ D.②⑤①④③
5、(2019秋?单县期中)洋葱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材料。它的叶分为管状叶和鳞片叶两种,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洋葱的叶出现了管状和鳞片状两种形态,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 。(2)与鳞片叶相比,管状叶细胞中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3)乙图是甲图 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参与叶片蒸腾作用的水分,主要是通过乙图中的[ ](填序号)运输的。(4)若要改变显微镜下丙图的亮度,可以通过调节反光镜和 来完成。(5)丙图中b的主要功能是 。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生物一方面受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如光、水、温度、食物、风等的影响,要适应生活环境;另一方面,生物的生命活动(包括人类的活动)又对无机环境及其他生物造成一定的影响。
2、现存的各种生物对其生活的环境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即适应的普遍性。例如,仙人掌的叶刺、肉质茎对干旱环境的适应;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叶的形态结构对光照强度、水分蒸腾作用方面的适应。同时适应也具有相对性。
知识点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2019?揭西县模拟)蝉在夏天正午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是( )
A.阳光 B.水 C.温度 D.空气
【解答】解:“蝉在夏天正午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是温度。故选:C。
2.(2018秋?灵石县期中)捕蝇草的两片叶子呈蚌壳形张开,当小虫进入触动腺毛,两片叶子合拢,将虫体消化,吸收营养.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是( )
A.竞争 B.捕食 C.寄生 D.共生
【解答】解;A、竞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A不符合题意;B、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捕蝇草的两片叶子呈蚌壳形张开,当小虫进入触动腺毛,两片叶子合拢,将虫体消化吸收营养”,说明捕蝇草吃虫子,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所以属于捕食关系,B符合题意;C、寄生是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C不符合题意;A、互利是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多种关系,请填写下列生物之间的关系。
生物
大豆与根瘤菌
噬菌体与细菌
杂草与水稻
猎豹与羚羊
蚂蚁搬家
关系
【解答】解:大豆与根瘤菌体现了共生关系,大豆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真菌为大豆提供水、无机盐;噬菌体与细菌体现了寄生关系,噬菌体从细菌体内获取营养物质,造成细菌因营养缺乏死亡;杂草与水稻体现了竞争关系,二者相互争夺水、无机盐、阳光、生存空间等;猎豹与羚羊体现了捕食关系,猎豹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蚂蚁搬家体现了合作关系,需要较多蚂蚁共同配合彼此合作才能完成。故答案为:
?生物
大豆与根瘤菌
噬菌体与细菌
杂草与水稻
猎豹与羚羊
蚂蚁搬家
?关系
?共生
寄生
竞争
捕食
合作
知识点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4、(2019?云南)下列现象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 B.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
C.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 D.骆驼的尿液非常少
【解答】解:A、海豹皮下脂肪很厚,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A错误;B、骆驼刺根系发达,是对沙漠干旱缺水环境的适应,B错误;C、蚯蚓在土壤中在土壤中钻洞,可以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植物根的呼吸、生长; 蚯蚓能富集养分,生活着的蚯蚓每时每刻都在吞食大量的有机物和土壤,把蚓粪和其他代谢产物排泄到土壤中,从而增加了土壤的肥力。试验证明,有蚯蚓栖息的周围土壤中,许多无机盐的元素,如磷、钾、钙、镁等增加数倍。因此蚯蚓对环境有影响,C正确;D、在沙漠中骆驼的尿少,沙漠干旱缺水,骆驼通过减少尿液保持体内的水分,是对沙漠环境的适应,D错误。故选:C。
5、(2018秋?船山区校级期中)北极熊的体色与白皑皑的环境非常接近;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蜜蜂的体色异常艳丽夺目。这些事例分别描述了生物的哪些适应方式?( )
A.保护色、拟态、警戒色 B.保护色、保护色、警戒色
C.拟态、拟态、保护色 D.保护色、拟态、保护色
【解答】解:保护色动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如北极熊的体色与白皑皑的环境非常接近,目的是为了与环境颜色一致,避免敌害发现,属于保护色;拟态指的是一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与另一种成功物种相似的外表,以欺瞒捕猎者远离物种,或者是引诱猎物靠近物种有的动物形态和环境相似。如竹节虫与竹枝相似的形态,属于拟态;警戒色是指某些有恶臭和毒刺的动物和昆虫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蜜蜂的体色异常艳丽夺目蛇有鲜明的条纹目的是威慑、警告其它动物,不要靠近我,属于警戒色。故选:A。
6、雷鸟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 )
A.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
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
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
D.有些树木秋天落叶,有些四季常青
【解答】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生活在寒带的雷鸟,在白雪皑皑的冬天,体表的羽毛是纯白色的,一到夏天就换上棕褐色的羽毛,与夏季苔原的斑驳色彩很相近。也是防止被敌害发现,同时便于捕食猎物,是对自身的一种保护,这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一种现象。A、蚯蚓能疏松土壤,蚯蚓在土壤中钻洞,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的生长,体现了生物对环境土壤的影响;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目的是为了与环境颜色一致,避免敌害发现,属于保护色,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C、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D、冬季温度较低,降水较少,有些树木秋天落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因进行蒸腾作用的热量散失和水分散失,因此树木秋天落叶是植物对冬季寒冷干燥环境的一种适应。有些四季常青如松树,叶细如针,叶的气孔较少,而且气孔深陷表皮下,叶的表面还有一层蜡质保护,因此蒸腾作用非常弱,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和热量较少。可以适应冬天寒冷干燥的环境。因此有些树木秋天落叶,有些四季常青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故选:A。
知识点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7、(2019秋?云南期中)下列现象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
B.植物茂盛的地方空气湿度大
C.竹节虫的身体像竹枝
D.北极熊的体色是白色
【解答】解:A、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可以吸收到荒漠深处的水分,是对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的适应,A不符合题意;B、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提高了空气湿度,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符合题意;C、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是竹节虫对环境(竹枝)的一种适应,C不符合题意;D、北极被冰雪覆盖,环境颜色为白色,北极熊体色为白色,与环境颜色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是北极熊对北极环境的一种适应,能体现生物对环境适应,D不符合题意;故选:B。
8、(2019?长沙模拟)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语言智慧的结晶,很多谚语与生物学现象有关.下列谚语中能够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解答】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了亲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属于遗传现象。故不符合题意;B、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是白蚁在大堤内挖洞影响了大堤的牢固性,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故符合题意。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吃蝉、黄雀吃螳螂,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故不符合题意;D、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知识点4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9、(2019秋?广饶县期中)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
B.“南橘北枳”反映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北雁南飞”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春风不度玉门关”说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答】解:A、万物生长靠太阳”,是环境因素光对生物的影响,说明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A正确;B、“南橘北枳”是光照、温度等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错误;C、“北雁南飞”,体现了温度等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C正确;D、“春风不度玉门关”,反映了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正确。故选:B。
10、(2018?邵阳县模拟)“地衣能在岩石表面上生长,同时,地衣的生长又会风化岩石”,这说明环境与生物的关系是( )
A.生物对环境具有依赖性
B.生物的生活能影响环境
C.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能适应环境
D.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同时又能影响环境
【解答】解: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地衣能在岩石上生长,表明地衣适应岩石的环境特点;地衣分泌有机酸腐蚀了坚硬的岩石表面,再加上自然风化作用,坚硬的岩石表面出现了许多小颗粒,后来形成了土壤,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故选:D。
易错点、
11、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影响着生物;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并影响环境.请分析下列生物与其所处环境的关系,回答问题.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个诗句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2)在沙漠地区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这个事例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3)海带在淡水里无法生存,这说明了生物只能适应 的环境.
【解答】解: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环境能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同时也不断的影响环境.在各种环境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都对其生活环境表现出一定的适应.(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个诗句体现出的山寺中的桃花由于受温度的影响而晚开放的现象,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2)在沙漠地区植物造林可以防风固沙,在沙漠栽种植物,植物能够对于多风沙的地区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3)带生活在海水中.它们的细胞,为了长期适应海水的盐度并保持渗透压,细胞里面的液泡中的细胞液含盐的浓度与海水都保持一致,所以可以生存在海中.一旦将它们放入淡水中,它们体内的细胞为了平衡细胞内外浓度,淡水会渗透到细胞内(水由浓度低的往浓度高的地方渗透),因而造成细胞涨破、生物体死亡.这表明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故答案为:(1)环境影响生物;(2)生物影响环境;(3)一定.
考查角度1、生物与环境的实际应用
12、深秋季节,临朐石门坊呈现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景,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A.光照变弱,叶绿体中的叶绿素逐渐变为红色
B.温度降低,叶绿体中的花靑素增多,液泡中的叶绿素减少
C.温度降低,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减少,液泡中的花青素增多
D.光照变弱,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不变,液泡中的花青素增多
【解答】解:“霜叶红于二月花”主要是一种叫花青素的特殊色素在其中起着作用。它是一种“变色龙”。叶子中含有大量叶绿素、叶黄素、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花青素,在树木生长季节,叶子里的叶绿素使叶现绿色;霜秋季节,天气变冷,昼夜温差变化较大,叶绿素合成受阻,原有叶绿素逐渐消失,而叶黄素、类胡萝卜素的颜色逐渐显现出来,使叶子呈黄色。叶子内糖分运输受阻并堆积在叶内,促进花青素的合成。花青素本是无色的,但在酸性条件下呈红色。随着季节更替,气温、日照相应变化,叶片中的主要色素成分也发生变化。到了秋天,气温降低,光照减少,对花青素的形成有利,枫树等红叶树种的叶片细胞液此时呈酸性,叶片便呈现红色。故选:C。
13、我国北方地区所产的苹果比南方的苹果甜,原因是( )
A.我国北方地区的光照要比南方地区强
B.北方地区的温度要比南方地区高
C.北方地区的温度要比南方地区低
D.北方地区的昼夜温差要比南方地区大
【解答】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则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使出能量。白天光合作用强度强制造的有机物多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物少,积累的有机物就多。因为北方地区的昼夜温差要比南方地区大,白天光合作用强,夜间呼吸作用弱。分解有机物少,积累有机物,苹果甜。所以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的苹果含糖量高。所以,我国北方地区所产的苹果比南方的苹果甜。综上所述A、B、C选项错误,只有选项D正确。故选:D。
14、在缺水的旱季,非洲肺鱼深藏在泥洞中进行夏眠,在夏眠时,肺鱼不吃不动,通过类似肺功能的鳔来完成微弱的呼吸,直到雨季来临才破洞而出。肺鱼在夏眠过程中( )
A.不需要氧气
B.新陈代谢完全停止
C.不能适应旱季环境
D.体内有机物总量逐渐减少
【解答】解:非洲肺鱼是最有名的夏眠生物,肺鱼在夏季如遇干涸,常藏于泥中进行夏眠,直到雨季来临时才“复苏”,这是肺鱼对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这样利于肺鱼躲过干涸环境,有利于种族的繁衍。肺鱼在夏眠过程中,肺鱼通过类似肺功能的鳔来完成微弱的呼吸,体内有机物总量逐渐减少,故只有选项D正确。故选:D。
15、下列是通过想象绘出的四个哺乳动物的体形图,各部分的比例是依据动物原型确定的。你认为哪一动物最宜生活在寒冷的环境中( )
A.A B.B C.C D.D
考查角度2、图表分析题
16、赤拟谷盗和杂拟谷盗是两种仓库害虫,在不同的温度和湿度的试验条件下,两种拟谷盗的相对数量(%)的变化如表,这两种拟谷盗的关系属于( )
仓库条件
高温高湿
高温干燥
中温高湿
中温干燥
低温高湿
低温干燥
赤拟谷盗
100
10
86
13
3
0
杂拟谷盗
0
90
14
87
97
100
A.种内互助 B.种内斗争C.种间竞争 D.种间互抗
【解答】解:题干的信息“赤拟谷盗和杂拟谷盗是两种仓库害虫”亦拟谷盗和杂拟谷盗属于不同物种。据表格分析:在不同的温度和湿度的试验条件下,亦拟谷盗种群数量减少,而杂拟谷盗种群数量增加,数量上呈现“你死我活”的变化,属于竞争关系。故选:C。
17、如图所示物种a和物种b的相互关系,a和b可能是( )
A.水稻和稗草 B.食草昆虫和草
C.兔和鼠 D.衣藻和甲藻
【解答】解:A、水稻和稗草是竞争关系,两种生物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A错误;B、食草昆虫和草属于捕食关系,两种生物一种增多(减少),另一种也随着增多(减少),B正确;C、兔和鼠是竞争关系,两种生物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C错误;D、衣藻和甲藻是竞争关系,两种生物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D错误。故选:B。
18、图表示甲、乙两种草履虫在单独培养时和共同培养时个体数随时间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面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单独培养的草履虫存在着种内斗争,对种群的生存有利
B.单独培养时,在m点以后,甲种群的增长速率越来越小
C.两种草履虫生活在一起,形成捕食关系
D.两种草履虫生活在一起,形成竞争关系
【解答】解:A、单独培养的草履虫存在着种内斗争,结果是适者生存,则对种群的生存有利,A正确;B、单独培养时,在m点以后,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减少,使得种群数量增长减慢,B正确;CD、草履虫生活在一起,形成竞争关系,C错误,D正确。故选:C。
1、(2019秋?锦州期末)长江以南温暖潮湿,生物种类和数量比东北要多,影响这一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阳光 B.温度和水 C.植物 D.土壤和空气
【解答】解:在寒冷、干旱新疆与温暖、潮湿的广东,不同的主要发生物因素是温度和水分。长江以南温暖潮湿,温度适宜、水分充足,适宜生物的生长、繁殖,因此在寒冷、干旱的新疆,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一般要比温暖、潮湿地区要少。故选:B。
2、(2019秋?河东区期末)欧洲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可以在太空真空环境中生存的动物-缓步类,也被称作水熊。不仅仅是在太空,它们中的一部分还可以同时在真空和太阳辐射条件下生存,这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种可以在双重严酷条件下存活的动物。根据你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判断,下列关于水熊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熊能够生长和繁殖并可以发生遗传和变异
B.水熊能在真空或辐射条件下生存,这可能是它适应不良环境的一种特殊生活方式
C.水熊也能进行呼吸并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D.由于在真空中没有氧气等营养物质,因而水熊不可能是动物
【解答】解:A、水熊属于动物,能够生长和繁殖并可以发生遗传和变异,A正确;B、水熊不仅仅是在太空,它们中的一部分还可以同时在真空和太阳辐射条件下生存,反应了它适应不良环境的一种特殊生活方式,B正确;C、水熊属于动物,具备生物的共同特征,也能进行呼吸并能排出体内的废物,C正确;D、水熊是动物,即便在真空没有氧气等营养物质的环境中,水熊也能存活,是长期进化的结果,D错误。故选:D。
3、(2019秋?弥勒市期末)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体现了(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生物与环境可以互相影响
【解答】解: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同时又将新陈代谢的产物(氧、二氧化碳、水等)排放到环境中去,因此,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无机环境也有影响。例如,森林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进而影响降雨量。“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是大树的存在使环境温度降低了,体现的是生物影响环境。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蚂蚁在大堤内挖穴活动,影响了大堤牢固性,洪水时容易溃堤,体现了生物对环境大堤的影响。故选:A。
(2019秋?薛城区期中)菜农在冬天种植大棚蔬菜时,要经常:浇水,松土,施肥,白天把草帘卷起、晚上将草帘放下,寒冷的数九天需要点燃火炉。这体现了生物的生存需要的一些基本条件,请选出正确的对应顺序( )①营养物质? ②水? ③温度? ④阳光? ⑤空气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⑤③④ C.②⑤④①③ D.②⑤①④③
【解答】解:农民伯伯冬天种植大棚蔬菜时,要经常:浇水,施肥,松土,白天将草帘卷起、傍晚把草帘放下,寒冷的数九天气需要点燃火炉。由分析可知,要经常给蔬菜浇水,说明蔬菜的生长需要②水分,松土使土壤疏松,利于⑤空气的进入,为根的呼吸提供氧气,施肥是为蔬菜提供①营养物质,白天将草帘卷起、傍晚把草帘放下说明生物生存需要④阳光,寒冷的数九天气需要点燃火炉天,说明需要适宜的③温度。故D是正确的。故选:D。
5、(2019秋?单县期中)洋葱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材料。它的叶分为管状叶和鳞片叶两种,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洋葱的叶出现了管状和鳞片状两种形态,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 。(2)与鳞片叶相比,管状叶细胞中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3)乙图是甲图 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参与叶片蒸腾作用的水分,主要是通过乙图中的[ ](填序号)运输的。(4)若要改变显微镜下丙图的亮度,可以通过调节反光镜和 来完成。(5)丙图中b的主要功能是 。
【解答】解:(1)紫色洋葱是生物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它的叶分为两种: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2)管状叶伸展于空中,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中没有叶绿体。(3)图乙是洋葱管状叶示意图。图乙的③叶脉具有运输和支持作用。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是通过叶脉中的导管运输的。(4)在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上有大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暗时使用大光圈,当外界光线较亮时使用小光圈;反光镜能反射光线,上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较强时使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使用凹面镜。所以在显微镜对光时,如果所看到的视野较暗,应选择大光圈和凹面镜。(5)b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DNA,是遗传的控制中心。故答案为:(1)适应;(2)叶绿体;(3)管状叶;③(4)光圈(5)遗传的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