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课练2.3 生物群落(考点解读+夯实基础+能力提升+拓展培优)

文档属性

名称 课课练2.3 生物群落(考点解读+夯实基础+能力提升+拓展培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06 17:33:33

文档简介

生物群落
1、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简称群落。其中的各种生物体不是简单的累加,即生物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
2、群落都有一定的空间结构,不同结构层次上的光照强度、溫度、湿度的差异决定了植物的分布,同时又影响了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的动物的分布。群落的结构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之分,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
知识点1群落的物种组成
1、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
A.中山公园里全部的植物
B.大雁山中全部的蛇及其生存的环境
C.一个山林里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D.一个山林里全部的金丝雀
2、农贸市场上有新鲜的白菜、萝卜、大葱等多种蔬菜,还有活的鸡、猪、鲜蘑菇,以及附着在这些蔬菜、鸡、猪等上面的细菌等微生物,它们共同组成一个(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以上都不是
3、判断是否属于一个群落,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①一定自然区域内 ②同种生物个体 ③有相互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④同一自然区域内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知识点2群落中生物间的关系
4、在一个生物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植物 B.细菌和真菌 C.动物 D.落叶和土壤
5、一个森林群落中不包括(  )
A.细菌和真菌 B.所有动物 C.微生物 D.落叶和土壤
6、下列关于如图四种微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④所示生物寄生在活细胞中
B.人们酿酒、做面包离不开②
C.图③中细胞壁、细胞膜,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图中①②属于真核生物,③④属于原核生物
7、(2019春?东明县期末)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黄河滩区的油菜田 B.东明县城
C.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D.内蒙古草原
8、生活在一片森林里的所有植物属于(  )
A.一个群落 B.一个种群 C.一个种 D.一片植被
知识点3群落的结构
9、鹰、松鼠等动物,大多在森林的上层活动,大山雀、柳莺等小鸟在灌木层活动,而鹿、野猪等动物在地面活动,蚯蚓、马陆等生物则在枯枝落叶层和土壤中活动.这表现出(  )
A.种群的垂直结构 B.种群的水平结构
C.群落的垂直结构 D.群落的水平结构
10、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  )
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和地表植物层
B.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
C.豌豆地里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混合种植
D.高山植物山底为阔叶林;半山腰为针阔混交林、山顶为针叶林或高山草甸
11、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远远大于草原,这主要是因为(  )
A.森林中植物有明显的分层结构
B.森林中有苔藓和地衣
C.森林中的动物种类多
D.森林中有许多乔木
12、下列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以使用标志重捕法
C.互利共生、捕食、寄生和竞争等种间关系都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
D.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与群落中动物的垂直结构无关
13、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与地形起伏、光照明暗等因素有关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易错点、混淆种群与群落的概念
下列叙述中涉及到哪些生态学概念?请选择. A、个体     B、种群     C、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 ①“文昌书院”旁边的那棵古樟 ②校园中所有的樟树 ③校园中所有的生物 ④美丽的校园--------龙湾中学 。
考查角度 利用群落的分层知识解释相关生物现象
15、池塘淡水鱼混合放养的依据是(  )
A.鱼类对氧气的需求量不同
B.鱼类对水温的要求不同
C.鱼类对阳光的要求不同
D.鱼类的食性和栖息水层不同
16、某地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表,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土层
物种数
个体总数
0-5cm
11
79
5-10cm
4
20
10-15cm
3
13
A.表中的信息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B.不同土层中小动物的分布与光照无关
C.不同土层中的小动物都是消费者
D.土壤中某种小动物个体总数下降则该地物种丰富度随之下降
17、(2018?东平县校级模拟)如图为某森林公园内部分生物的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兔、狐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   。动物粪尿中的有机物,需要经过   的分解才能被农作物利用。
(2)在森林公园中,野兔的体色一般为灰色,有利于躲避敌害,但该生物数量过多,使该公园中植被减少,这种现象说明   。
(3)图乙中的A、B、C对应图甲中的生物是   ,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
(4)图甲表示的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一条食物链的流动情况,请分析流入该食物链的总能量是  千焦,在该食物链中由兔→狐能量传递的效率是   。
18、如图表示从南极(90°S)经过赤道(0°)到北极(90°N)纬度梯度上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向。试分析说明:
(1)从极地向热带推移,物种的变化趋势是 。这表明某个地区物种的多少主要取决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试推断:随着海拔高度增加,物种的数量变化是 。
(3)试推断:污染环境的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向是 。
19、(2019春?湖南期末)森林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自下而上分别是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回答下列问题:
(1)群落的 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人们发现森林中的鸟类也表现出了分层现象。杜鹃、啄木鸟、画眉等分别生活在不同的高度。请回答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3)当森林被大量砍伐后,在许多树木灭绝的同时,还会造成许多其它动物及植物的灭绝,可是人类并没有去捕杀这些生物。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生物灭绝的原因 (答出2点即可)。
(4)若乱砍乱伐的行为及时被制止,森林中的荒地逐渐恢复原状,这种现象属于 。
下列对自然界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苔藓类植物虽然细小,但是有根固定,不易倒伏 B. 苏铁会开花,属于最高等的植物被子植物 C. 蕨类植物依靠孢子繁殖,叶片背面有很多孢子囊 D. 海带叶片的叶肉细胞在光照作用下会进行光合作用
若某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其种群数量如图所示,在这四种生物中最有可能是生产者的是( )
甲 B. 乙
C. 丙 D. 丁
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对捕杀藏羚羊者绳子以法。以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分别属于()
A. 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法制管理 B. 迁地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 C. 自然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 D. 就地保护、自然保护、法制管理
小静饲养黄粉虫作为观赏小鸟的饲料,黄粉虫原是粮仓中的有害昆虫。她在饲养中发现,铺在养虫盒子里的泡沫塑料上有细小的噬咬痕迹,黄粉虫会吃泡沫塑料吗?
实验一:她把黄粉虫分为两组进行喂养,甲组只喂麦麸和菜叶,乙组加喂塑料餐盒片。她发现黄粉虫确实会吃塑料餐盒。
实验二:她又对塑料餐盒片和乙组黄粉虫的粪便做了实验,现象如下:
实验内容
静电吸附
燃烧
浸水
气味
塑料餐盒片


漂浮

粪便
不能
不能
下觉
腐败臭味
(1)黄粉虫在分类上属于________(填“脊椎动物”或“无脊椎动物”)。
(2)实验一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二的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绍兴市获得2015年度全省“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市并被授予大禹鼎。“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还社会一个蓝天碧水,为百姓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1)某湖泊生物种类丰富,长期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但随着周围农田大量使用农药以及附近居民生活污水的排入,湖泊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①该湖泊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_____(选填“种群”或“群落”)。 ②图乙表示图甲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E生物可能是图甲中的________。
③人们采用投放多种鱼类和种植水生植物,改善湖泊环境,收到较好的效果。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角度对此种方法做出解释:________。
(2)某化工厂流程会产生澄清废水,其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Ag+、Cu2+、Cl-、NO3。已知:白色的沉淀 Fe(OH)2在空气中会迅速转化为红褐色的Fe(OH)3。
? ①取少量废水,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该废水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
? ②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除去该废水中原有金属离子的实验方案,部分流程如图所示。操作I的名称是________,单质A是_______。 ? (3)修建山区水库既可以防洪水,还能发电和灌溉,其发电过程简化如图丙。
①水库大坝修建时,下部B比上部A宽的原因是 _________。
②汛期时,开闸排水,水的流量是60米3/秒,每小时排水 ________吨。
③汛期时,开闸排出的水冲击水轮机,使发电机组发电,若此时每秒钟水释放的机械能为1.2×106
生物群落
1、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简称群落。其中的各种生物体不是简单的累加,即生物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
2、群落都有一定的空间结构,不同结构层次上的光照强度、溫度、湿度的差异决定了植物的分布,同时又影响了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的动物的分布。群落的结构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之分,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
知识点1群落的物种组成
1、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
A.中山公园里全部的植物
B.大雁山中全部的蛇及其生存的环境
C.一个山林里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D.一个山林里全部的金丝雀
【解答】解:A.中山公园里全部的植物不属于生物群落。A不符合题意。 B.大雁山中全部的蛇及其生存的环境不属于生物群落。B不符合题意。 C.一个山林里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属于生物群落。C符合题意。 D.一个山林里全部的金丝雀属于一个种群。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农贸市场上有新鲜的白菜、萝卜、大葱等多种蔬菜,还有活的鸡、猪、鲜蘑菇,以及附着在这些蔬菜、鸡、猪等上面的细菌等微生物,它们共同组成一个(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以上都不是
【解答】解:A、种群指生活在同一地点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A错误; B、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B错误; C、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C错误; D、农贸市场上新鲜的白菜、萝卜、大葱、活鸡、猪、鲜蘑菇这些生物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D正确。 故选:D。
3、判断是否属于一个群落,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①一定自然区域内 ②同种生物个体 ③有相互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④同一自然区域内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答】生物群落: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联系的各种生物及其关系的总和。即 1、要有不同种群的生物 2、他们之间要有物质和能量上的联系 3、要有相对一致的空间结构,表现一定的营养特点和生产能力 故选:C。
知识点2群落中生物间的关系
4、在一个生物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植物 B.细菌和真菌 C.动物 D.落叶和土壤
【解答】解:生物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我们把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把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故选:A。
5、一个森林群落中不包括(  )
A.细菌和真菌 B.所有动物 C.微生物 D.落叶和土壤
【解答】解:群落是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包括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故选:D。
6、下列关于如图四种微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④所示生物寄生在活细胞中
B.人们酿酒、做面包离不开②
C.图③中细胞壁、细胞膜,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图中①②属于真核生物,③④属于原核生物
【解答】解:A、④是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A正确; B、②是酵母菌,酿酒、做面包离不开酵母菌,B正确; C、③是细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正确; D、图中①②属于真核生物,③是原核生物,④没有细胞结构,D错误。 故选:D。
7、(2019春?东明县期末)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黄河滩区的油菜田 B.东明县城
C.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D.内蒙古草原
【解答】解: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动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丰富,营养结构复杂,所以自我调节能力最强。 故选:C。
8、生活在一片森林里的所有植物属于(  )
A.一个群落 B.一个种群 C.一个种 D.一片植被
【解答】解: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所以生活在一片森林里的所有植物属于一片植被。 故选:D。
知识点3群落的结构
9、鹰、松鼠等动物,大多在森林的上层活动,大山雀、柳莺等小鸟在灌木层活动,而鹿、野猪等动物在地面活动,蚯蚓、马陆等生物则在枯枝落叶层和土壤中活动.这表现出(  )
A.种群的垂直结构 B.种群的水平结构
C.群落的垂直结构 D.群落的水平结构
【解答】解:鹰、松鼠等动物,大多在森林的上层活动,大山雀、柳莺等小鸟在灌木层活动,而鹿、野猪等动物在地面活动,蚯蚓、马陆等生物则在枯枝落叶层和土壤中活动,说明动物存在垂直分层现象,故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故选:C。
10、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  )
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和地表植物层
B.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
C.豌豆地里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混合种植
D.高山植物山底为阔叶林;半山腰为针阔混交林、山顶为针叶林或高山草甸
【解答】解:A、深林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和地表植物层现象属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A正确; B、森林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属于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 C、豌豆地里的高豌豆和矮豌豆属于同一种群,不是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C错误; D、一座高山从山脚向山顶依次分布着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草甸等群落,这是分布着不同的群落,而不是群落的垂直分布,D错误。 故选:A。
11、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远远大于草原,这主要是因为(  )
A.森林中植物有明显的分层结构
B.森林中有苔藓和地衣
C.森林中的动物种类多
D.森林中有许多乔木
【解答】解: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比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消费者主要是野生动物。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要少得多,群落的结构也不如前者复杂。在不同的季节或年份,降雨量很不均匀,因此,种群和群落的结构也常常发生剧烈变化。通过比较可知,森林生态系统远远大于草原生态系统主要原因是森林中植物有明显的分层结构。故A正确。 故选:A。
12、下列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以使用标志重捕法
C.互利共生、捕食、寄生和竞争等种间关系都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
D.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与群落中动物的垂直结构无关
【解答】解:A、在垂直方向上,土壤动物群落也存在分层现象,A错误; B、由于土壤中的小动物身体微小且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应当使用取样器取样法,B错误; C、互利共生、捕食、寄生和竞争属于群落中的种间关系,均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C正确; D、群落中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栖息空间及食物,所以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影响着群落中动物的垂直结构,D错误。 故选:C。
13、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与地形起伏、光照明暗等因素有关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解答】解:A、不同地段生物种类和密度不同,是由于水平方向上地形,酸碱度,湿度和光照的影响,A正确; B、动物群落中垂直分布通常是因为植物提供的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原因,B正确;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类的食物有关,C正确; D、垂直结构上的分层是群落中的结构,竹林中竹子是种群,并非群落,D错误。 故选:D。
易错点、混淆种群与群落的概念
下列叙述中涉及到哪些生态学概念?请选择. A、个体     B、种群     C、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 ①“文昌书院”旁边的那棵古樟 ②校园中所有的樟树 ③校园中所有的生物 ④美丽的校园--------龙湾中学 。
【解答】解:鱼属于鱼类,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少阻力,用鳃吸用鳍游泳,靠部和躯干部左右动和鳍的协调作用不断前游动,终生生水; 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呼吸,用鳍泳心脏一心房心;成体生活在上但是肺吸,心脏二心一室等. 鱼于爬行物,动物的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覆角质鳞片或甲,用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化.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不完全隔膜,内受精等; 桃花鱼属于腔肠动物,腔肠动物活在水中,体由胚层、外层和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口无肛门,鲍鱼于软动物,体动物身体柔软,身体面包着外膜,一般具有壳,有贝化,身体分节区分为头、、内脏三部分,体有膜等; 鳃;鳍;腔肠;软体;两栖.
考查角度 利用群落的分层知识解释相关生物现象
15、池塘淡水鱼混合放养的依据是(  )
A.鱼类对氧气的需求量不同
B.鱼类对水温的要求不同
C.鱼类对阳光的要求不同
D.鱼类的食性和栖息水层不同
【解答】解:动物的生存依赖于植物提供的食物条件,生活在水中的动物也是会因植物的分层而有分层现象。所以池塘淡水鱼混合放养的依据是鱼类的食性和栖息水层不同。 故选:D。
16、某地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表,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土层
物种数
个体总数
0-5cm
11
79
5-10cm
4
20
10-15cm
3
13
A.表中的信息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B.不同土层中小动物的分布与光照无关
C.不同土层中的小动物都是消费者
D.土壤中某种小动物个体总数下降则该地物种丰富度随之下降
【解答】解:A、表中的信息说明不同的土层中分布有不同的生物,故体现了群落具有垂直结构,A正确; B、不同土层中小动物的分布与光照有关,B错误; C、不同土层中的小动物有些是消费者,有些是分解者,C错误; D、土壤中某种小动物个体总数下降说明该种群数量下降,物种丰富度并未下降,D错误。 故选:A。
17、(2018?东平县校级模拟)如图为某森林公园内部分生物的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兔、狐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   。动物粪尿中的有机物,需要经过   的分解才能被农作物利用。
(2)在森林公园中,野兔的体色一般为灰色,有利于躲避敌害,但该生物数量过多,使该公园中植被减少,这种现象说明   。
(3)图乙中的A、B、C对应图甲中的生物是   ,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
(4)图甲表示的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一条食物链的流动情况,请分析流入该食物链的总能量是  千焦,在该食物链中由兔→狐能量传递的效率是   。
【解答】解:(1)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鼠、兔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动物粪尿中的有机物,需要经过分解者的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才能被农作物利用。
(2)“在森林公园中,野兔的体色一般为灰色,有利于躲避敌害,但该生物数量过多,使该公园中植被减少”,这种现象说明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相对含量,则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B→A→C,图乙中的A、B、C对应图甲中的生物是兔、植物、狐,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

(4)“图甲表示的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一条食物链的流动情况”,流入该食物链的总能量是175+875+200═1250(千焦),在该食物链中由兔→狐能量传递的效率是30÷200═15%。
故答案为:(1)生态因素;分解者(2)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3)兔、植物、狐;捕食关系(4)1250;15%
18、如图表示从南极(90°S)经过赤道(0°)到北极(90°N)纬度梯度上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向。试分析说明:
(1)从极地向热带推移,物种的变化趋势是 。这表明某个地区物种的多少主要取决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试推断:随着海拔高度增加,物种的数量变化是 。
(3)试推断:污染环境的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向是 。
【解答】解:(1)根据曲线,热带推移,群落中物种变化是逐渐增多;这表明某地区群落物种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温度等生态因素。 (2)在高山植物群落,不同海拔地带的植物分布主要受温度制约,海拔高度越高,温度越低,物种的数量变化是逐渐减少,反之会增加; (3)外界环境的污染也会此起物种的变化,会使许多物种灭绝或面临灭绝的危险。 故答案为:(1)逐渐增多,温度等条件?(2)逐渐减少(3)污染程度越大,物种越少
19、(2019春?湖南期末)森林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自下而上分别是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回答下列问题:
(1)群落的 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人们发现森林中的鸟类也表现出了分层现象。杜鹃、啄木鸟、画眉等分别生活在不同的高度。请回答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3)当森林被大量砍伐后,在许多树木灭绝的同时,还会造成许多其它动物及植物的灭绝,可是人类并没有去捕杀这些生物。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生物灭绝的原因 (答出2点即可)。
(4)若乱砍乱伐的行为及时被制止,森林中的荒地逐渐恢复原状,这种现象属于 。
【解答】解:(1)不同的群落中生物的物种不一样,所以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森林中自上而下分别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具有分层现象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而不同的鸟类有不同的习性,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杜鹃、啄木鸟、画眉等鸟类分别生活在不同的高度,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 (3)当森林被大量砍伐后,在许多树木灭绝的同时,还会造成许多其它动物及植物的灭绝,虽然人类并没有去捕杀这些生物,但在植物灭绝后,直接或间接以这些植物为食物的动物会灭绝;而树木被砍伐后,造成环境的变化,许多生物不适应新环境而灭绝。 (4)乱砍乱伐会造成生态系统被破坏,这种行为及时被制止后,森林中的荒地逐渐恢复原状,发生演替过程,这种现象属于次生演替。 故答案为: (1)物种组成 (2)不同的鸟类有不同的习性,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鸟类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 (3)植物灭绝后,直接或间接以这些植物为食物的动物会灭绝;树木被砍伐后,造成环境的变化,许多生物不适应新环境而灭绝 (4)群落演替
下列对自然界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苔藓类植物虽然细小,但是有根固定,不易倒伏 B. 苏铁会开花,属于最高等的植物被子植物 C. 蕨类植物依靠孢子繁殖,叶片背面有很多孢子囊 D. 海带叶片的叶肉细胞在光照作用下会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C
【解析】A.苔藓植物无根,起固着作用的是假根,A错误; B.苏铁会开“花”,种子没有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B错误; C.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蕨类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叶片背面有很多孢子囊。C正确; D.海带无根、茎、叶的分化,属于藻类植物,细胞内含叶绿体(没有叶肉细胞),在光照作用下会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 故选C。
若某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其种群数量如图所示,在这四种生物中最有可能是生产者的是( )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C
【解析】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别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图中乙的相对数量最多营养级别最低,丙次之,甲相对数量最少,营养级别最高。所以在这四种生物中最有可能是生产者的是丙。 故选C。
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对捕杀藏羚羊者绳子以法。以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分别属于()
A. 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法制管理 B. 迁地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 C. 自然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 D. 就地保护、自然保护、法制管理
【答案】B
【解析】建立的东北虎繁育中心以保护东北虎,属于迁地保护;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属于就地保护;将捕杀藏羚羊的偷猎者绳之以法,属于法制管理,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小静饲养黄粉虫作为观赏小鸟的饲料,黄粉虫原是粮仓中的有害昆虫。她在饲养中发现,铺在养虫盒子里的泡沫塑料上有细小的噬咬痕迹,黄粉虫会吃泡沫塑料吗?
实验一:她把黄粉虫分为两组进行喂养,甲组只喂麦麸和菜叶,乙组加喂塑料餐盒片。她发现黄粉虫确实会吃塑料餐盒。
实验二:她又对塑料餐盒片和乙组黄粉虫的粪便做了实验,现象如下:
实验内容
静电吸附
燃烧
浸水
气味
塑料餐盒片


漂浮

粪便
不能
不能
下觉
腐败臭味
(1)黄粉虫在分类上属于________(填“脊椎动物”或“无脊椎动物”)。
(2)实验一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二的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无脊椎动物;?(2)黄粉虫可能会吃泡沫塑料;(3)黄粉虫能消化(或分解)泡沫塑料
【解析】 (1)黄粉虫的体内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因此属于无脊椎动物. (2)假设要紧扣提出的问题,实验一探究的问题是:黄粉虫会吃泡沫塑料吗?据此可做成假设,可以正面假设,也可以反面假设,如:黄粉虫会吃泡沫塑料.或黄粉虫不会吃泡沫塑料. (3)通过分析可知,实验二的现象说明黄粉虫能消化泡沫塑料. 故答案为(1)无脊椎动物;?(2)黄粉虫可能会吃泡沫塑料;(3)黄粉虫能消化(或分解)泡沫塑料。
绍兴市获得2015年度全省“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市并被授予大禹鼎。“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还社会一个蓝天碧水,为百姓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1)某湖泊生物种类丰富,长期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但随着周围农田大量使用农药以及附近居民生活污水的排入,湖泊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①该湖泊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_____(选填“种群”或“群落”)。 ②图乙表示图甲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E生物可能是图甲中的________。
③人们采用投放多种鱼类和种植水生植物,改善湖泊环境,收到较好的效果。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角度对此种方法做出解释:________。
(2)某化工厂流程会产生澄清废水,其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Ag+、Cu2+、Cl-、NO3。已知:白色的沉淀 Fe(OH)2在空气中会迅速转化为红褐色的Fe(OH)3。
? ①取少量废水,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该废水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
? ②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除去该废水中原有金属离子的实验方案,部分流程如图所示。操作I的名称是________,单质A是_______。 ? (3)修建山区水库既可以防洪水,还能发电和灌溉,其发电过程简化如图丙。
①水库大坝修建时,下部B比上部A宽的原因是 _________。
②汛期时,开闸排水,水的流量是60米3/秒,每小时排水 ________吨。
③汛期时,开闸排出的水冲击水轮机,使发电机组发电,若此时每秒钟水释放的机械能为1.2×106焦,能量利用的效率为25%,该水库发电机组的发电功率多大?
【答案】(1)①群落;②肉食性鱼;③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成分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2)①Ag+、Cu2+;②过滤;铁
(3)①因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为了水坝能承受更大的水压,水坝做成上窄下宽的形状; 解:②因为水的流量是60米3/秒,1h=3600s; 每小时排水体积:V=60m3/s×3600s=2.16×105m3, 由公式ρ=
m
V
得, 排水的质量:m=ρV=1.0×103kg/m3×2.16×105m3=2.16×108kg=2.16×105t; ③水库发电机的发电功率:P=
W
t
=
1.2×106J×25%
1s
=3×105W=300kW。 故答案为:①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下部应比上部宽; ②2.16×105; ③该水库发电机的发电功率为300kW。
【解析】 (1)①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种生物的种群集合,称为群落;该湖泊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群落; ②该湖泊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浮游植物→草食性鱼→肉食性鱼;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肉食性鱼等,图乙中E生物处在食物链的最末端,可能是图甲中的肉食性鱼; ③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所以,人们采用投放多种鱼类和种植水生植物,改善湖泊环境,收到较好的效果。 故答案为:(1)群落;(2)肉食性鱼;(3)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成分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2)某化工厂流程会产生澄清废水,其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Ag+、Cu2+、Cl-、NO3?-。
? ①取少量废水,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Ag+;再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含有Cu2+; ②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除去该废水中原有金属离子的实验方案,部分流程如图所示。操作I是分离固体和液态,故名称为过滤,单质A是的作用是将Ag+、Cu2+转化为单质,故可以用铁。? 故答案为:①Ag+、Cu2+;②过滤;铁; (3)本题以水库的发电机组为背景,考查了液体压强特点的应用,密度公式的运用,以及功率的计算等。理解水的流量的含义、电机的发电功率的含义等,是解答的关键。①根据液体内部的压强特点(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分析; ?②根据水的流量,先计算每小时排水的体积,再利用密度的变形公式计算其质量;?③根据其每秒钟释放的机械能和能量利用的效率,可求出发电机的发电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