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的能力。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不同的,生态系 统中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高。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一种相对的稳定、动态的平衡。也就是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并不是固定
不变的,而是相对稳定。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当外界的干预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被打破。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人为因素可以导致自然因素的强化或弱化。
知识点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2019?郓城县校级模拟)农田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相比是比较脆弱的,其原因是农田生态系统的( )
①动植物种类繁多 ②生态系统结构简单 ③生态系统组成单一
④生态系统稳定性强 ⑤生态系统结构复杂 ⑥生态平衡稳定性差.
A.①②③ B.②③⑥ C.④⑤⑥ D.①④⑤
2、(2019春?东明县期末)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黄河滩区的油菜田 B.东明县城
C.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D.内蒙古草原
3、(2018秋?蒲县校级期中)有人为了防止鸟吃草籽儿,把人工种草的实验区用网罩了起来。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了,而未加网罩的天然草原,牧草却生长良好。这个实例说明了( )
A.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B.生态系统具有无限的自动调节能力
C.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独立
D.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可以独立存在,互不相干
知识点2影响生态系统的因素
4、(2019秋?威海期末)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含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联系
B.同一种生物只能生活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
C.所有的生态系统都受阳光、空气、湿度、水和水蒸气的影响
D.生态系统靠自动调节的能力维持相对稳定,但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这个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5、(2018春?天津期末)以下生态灾难中不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是( )
A.印度尼西亚火山灰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影响
B.大西洋漏油事件对海洋生物造成严重危害
C.温室气体大量排向大气层,造成全球气温升高,引发次生灾害
D.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对周围生物和人造成严重伤害
6、发生在印度洋的大海啸给许多国家造成了严重危害,专家发现:受损严重的国家,其沿海的珊瑚礁过去受到破坏的程度也更高,而生态良好的珊瑚礁对海啸能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减弱海啸的破坏力。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最科学的是( )
A.自然灾害不可预料,海啸受灾国应多填海,建防护堤
B.人为因素是造成这次灾害的主要原因
C.受灾国当地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很差
D.人为因素会强化自然因素的破坏力
7、许多自然灾害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灾难性破坏,人类的活动也在严重干预着生态平衡.下列人类活动对保持生态平衡是良性影响或没有负面影响的是( )
A.稻田养鱼 B.围湖造田
C.森林中修建一条高速公路 D.放宽农产品进口检疫
知识点3制作生态球
8、许多同学都设计制作过各种小生态瓶.评价其设计制作的水平,主要标准应该是( )
A.生态瓶维持稳定的时间长短
B.生态瓶中生物数量的多少
C.生态瓶中有机物的积累速度
D.整个生态瓶的美观程度
9、实验室里有一个封闭状态生态球,已经维持了一年多,各类生物一直生活良好,后来仅仅移动了一下位置,生物就全死了,它原来是放在( )
A.恒温培养箱里 B.窗台上
C.药品橱柜 D.冰箱冷藏室里
10、在欧美流行一种生态球,其中有绿藻、2~3条小鱼、泥沙等,在这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生态系统中,要使小鱼长时间存活必须要提供(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太阳能 D.足够的有机物
易错点、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判断易错
11、(2019?桃城区校级模拟)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 )
A.减少分解者的数量
B.大大增加生产者的数量
C.增加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
D.改变非生物部分
考查角度1、利用生态系统稳定性解释现象
12、(2018?娄底模拟)青青草原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数量比例图如图,若丙被人类大量捕杀,一段时间内乙的数量变化曲线是( )
B.
C. D.
13、某科研机构利用遥感卫星长期监控一个生态系统的演变,以下三幅示意图是根据不同时期卫星所拍摄的该生态系统照片绘制而成的。图中形状和颜色均相同的点表示同一物种,不 同形状或颜色的点表示不同的物种,点的疏密表示单位面积上种群个体数量的多少。据图所作的结论正确的是( )
A.距今25年前,该生态系统中共有l1个种群
B.距今25年前,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现在更强
C.近25年来,该生态系统所有生产者合成有机物的总量大于自身分解有机物的总量
D.近25年来,该生态系统种群个体数量不断增加但物种数量不变
考查角度2、关于生态球的综合分析
1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制作了以下4个密闭的玻璃瓶,放在一定的环境中。请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判断哪个瓶中生物的生存时间最短( )
A.B.C.D.
15、(2018秋?冷水江市期末)有些人家喜欢用一种水晶球样的生态球(如图)作为家庭摆设。该球密封,内装有水、2~3条小鱼,底部有泥沙,并生长着一些水藻,妙在小鱼、水藻都是活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生态球应放在 的地方。
(2)小鱼和水藻能生存的原因是:水藻能够进行 为小鱼提供有机物和氧气;小鱼通过 为水藻提供二氧化碳,小鱼的这个过程是在细胞 完成的。
(3)生态球不是自然状态下的生态系统,一般不能维持太长时间,说明这种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
1.(2019?上海)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各种种群数量能够保持稳定不变
B.生物群落的数量是一成不变的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数量保持恒定
D.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相对稳定
2.(2019?朝阳)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知识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B.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在生态系统中被称为消费者
C.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是生产者,分解者则可有可无
D.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3.(2019?咸宁)“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然而,某地区人们却发现,近年来田间青蛙的数量急剧减少,你认为与此现象关系不大的是( )
A.水稻品种的改良
B.人类的捕杀
C.农药的大量使用
D.栖息地和繁殖环境遭到破坏
4.(2019?成都)当生态系统发生一定的变化或受到外来因素干扰时,它可以通过生态系统的 能力克服系统内部的变化和外来因素的影响,维持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但是生态系统的这种能力是有限的,一旦干扰因素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被破坏。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 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类。
5.(2018?凉山州)中国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者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中的“激励与行动奖”,这是联合国和世界对中国绿色发展理念、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塞罕坝精神的高度肯定。三代林场建设者经过55年时间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建设起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这些建设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1)地球上所有的 与其 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中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塞罕坝人工林场属于 生态系统,为京津冀人民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如净化空气、涵养水源、 、 等。(任答两点即可)
(2)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筑起的“绿色长城”,帮助数以百万计的人远离 污染,并保障了 的供应。
(3)目前塞罕坝林场内林地面积达112万亩,森林资源总价值已达到202亿元,每年带动当地实现社会总收入超过6亿元,这充分说明,塞罕坝的这片绿水青山已已经为真正的 金山银山 。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的能力。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不同的,生态系 统中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高。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一种相对的稳定、动态的平衡。也就是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并不是固定
不变的,而是相对稳定。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当外界的干预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被打破。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人为因素可以导致自然因素的强化或弱化。
知识点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2019?郓城县校级模拟)农田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相比是比较脆弱的,其原因是农田生态系统的( )
①动植物种类繁多 ②生态系统结构简单 ③生态系统组成单一
④生态系统稳定性强 ⑤生态系统结构复杂 ⑥生态平衡稳定性差.
A.①②③ B.②③⑥ C.④⑤⑥ D.①④⑤
【解答】解: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动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农田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所以生态平衡稳定性差。故选:B。
2、(2019春?东明县期末)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黄河滩区的油菜田 B.东明县城
C.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D.内蒙古草原
【解答】解: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动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丰富,营养结构复杂,所以自我调节能力最强。故选:C。
3、(2018秋?蒲县校级期中)有人为了防止鸟吃草籽儿,把人工种草的实验区用网罩了起来。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了,而未加网罩的天然草原,牧草却生长良好。这个实例说明了( )
A.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B.生态系统具有无限的自动调节能力
C.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独立
D.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可以独立存在,互不相干
【解答】解:在草原上:存有食物链:草→昆虫→鸟,草→(食草籽的)鸟,鸟吃昆虫也吃草籽,用网将人工种草的试验区罩起来后,昆虫没有了天敌,鸟因此数量增多,导致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天然草原,因有鸟的控制昆虫数量适当,故牧草生活的良好。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为生态系统中的各成分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因为其中某成分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成分发生相应的变化,甚至引起整个生态系统的变化。可见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故选:A。
知识点2影响生态系统的因素
4、(2019秋?威海期末)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含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联系
B.同一种生物只能生活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
C.所有的生态系统都受阳光、空气、湿度、水和水蒸气的影响
D.生态系统靠自动调节的能力维持相对稳定,但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这个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解答】解: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因环境的不同又可分为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等,所以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联系。A正确;B、同一种生物,因觅食、迁徙等行为会跨越多种生态系统,不是只能生活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B错误;C、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温度、空气等。所以,所有的生态系统都受阳光、空气、湿度、水和水蒸气的影响。C正确;D、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D正确。故选:B。
5、(2018春?天津期末)以下生态灾难中不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是( )
A.印度尼西亚火山灰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影响
B.大西洋漏油事件对海洋生物造成严重危害
C.温室气体大量排向大气层,造成全球气温升高,引发次生灾害
D.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对周围生物和人造成严重伤害
【解答】解:A、印度尼西亚火山灰对印度尼西亚航空、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影响,印度尼西亚火山灰是火山喷发造成的,属于自然灾害,不是人类活动造成的,A符合题意;B、大西洋石油泄漏事件,使这一带的海洋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这是人为因素造成的重大的生态灾难,B不符合题意;C、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水汽、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甲烷、臭氧等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温室气体使地球变得更温暖的影响称为“温室效应”。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因此全球气温升高引发的灾害是人为因素造成的,C不符合题意;D、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对周围生物和人造成严重伤害。这是人类活动导致的重要生态灾难,D不符合题意。故选:A。
6、发生在印度洋的大海啸给许多国家造成了严重危害,专家发现:受损严重的国家,其沿海的珊瑚礁过去受到破坏的程度也更高,而生态良好的珊瑚礁对海啸能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减弱海啸的破坏力。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最科学的是( )
A.自然灾害不可预料,海啸受灾国应多填海,建防护堤
B.人为因素是造成这次灾害的主要原因
C.受灾国当地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很差
D.人为因素会强化自然因素的破坏力
【解答】解:大海啸是自然灾害不可预料。专家发现:受损严重的国家,其沿海的珊瑚礁过去受到破坏的程度也更高,而生态良好的珊瑚礁对海啸能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减弱海啸的破坏力。这说明人为的破坏生态环境,会强化自然因素的破坏力,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故选:D。
7、许多自然灾害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灾难性破坏,人类的活动也在严重干预着生态平衡.下列人类活动对保持生态平衡是良性影响或没有负面影响的是( )
A.稻田养鱼 B.围湖造田
C.森林中修建一条高速公路 D.放宽农产品进口检疫
【解答】解:A、水稻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其它鱼类的生存提供食物,因此它是依据人类需要建立新的生态平衡,故符合题意;B、围湖造田 是指将湖泊的浅水草滩由人工围垦成为农田的一种活动,围湖造田往往会损害湖泊的自然资源,破坏湖泊的生态环境和调蓄功能,围湖造田使水禽赖以生息的环境遭到破坏,使水生动、植物种类发生变化,有些种群几乎绝迹,故不符合题意;?C、森林中修建一条高速公路,必然破坏大量的植被,并影响当地的动物的生存,不利于保持生态平衡,故不符合题意;?D、如果放宽农产品进口检疫,就可能使一些外来物种进入中国,由于这些物种在国内没有天敌,会迅速繁殖蔓延,威胁当地的物种,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
知识点3制作生态球
8、许多同学都设计制作过各种小生态瓶.评价其设计制作的水平,主要标准应该是( )
A.生态瓶维持稳定的时间长短
B.生态瓶中生物数量的多少
C.生态瓶中有机物的积累速度
D.整个生态瓶的美观程度
【解答】解: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动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小,因此评价小生态瓶制作的主要标准是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及其决定的生态瓶维持稳定的时间长短。故选:A。
9、实验室里有一个封闭状态生态球,已经维持了一年多,各类生物一直生活良好,后来仅仅移动了一下位置,生物就全死了,它原来是放在( )
A.恒温培养箱里 B.窗台上
C.药品橱柜 D.冰箱冷藏室里
【解答】解: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他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的有机物;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所以只有把这个生态球放在有光的地方,绿色植物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动物提供食物。此题目中只有窗台上可以见到光。故选:B。
10、在欧美流行一种生态球,其中有绿藻、2~3条小鱼、泥沙等,在这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生态系统中,要使小鱼长时间存活必须要提供(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太阳能 D.足够的有机物
【解答】解: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此生态球中的食物链是:绿藻→小鱼。绿藻的光合作用为小鱼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小鱼的呼吸作用为绿藻光合作用提供原料。所以要想让小鱼长久的活着,必须要有阳光。故选:C。
易错点、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判断易错
11、(2019?桃城区校级模拟)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 )
A.减少分解者的数量
B.大大增加生产者的数量
C.增加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
D.改变非生物部分
【解答】解: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动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小。所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最大,城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最小。?故选:C。
考查角度1、利用生态系统稳定性解释现象
12、(2018?娄底模拟)青青草原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数量比例图如图,若丙被人类大量捕杀,一段时间内乙的数量变化曲线是( )
B.
C. D.
【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营养级别越高所获得能量越少,生物的数量就越少,营养级别越低所获得的能量就越多,数量就越多。在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最多,营养级别最低,乙次之,丙的数量最少,营养级别最高。构成的食物链是:甲→乙→丙。若丙被人类大量捕杀,一段时间内乙因失去天敌数量会增多,随后食物和生存空间数量的制约数量又会逐渐减少,最后趋于平衡。故D符合题意。故选:D。
13、某科研机构利用遥感卫星长期监控一个生态系统的演变,以下三幅示意图是根据不同时期卫星所拍摄的该生态系统照片绘制而成的。图中形状和颜色均相同的点表示同一物种,不 同形状或颜色的点表示不同的物种,点的疏密表示单位面积上种群个体数量的多少。据图所作的结论正确的是( )
A.距今25年前,该生态系统中共有l1个种群
B.距今25年前,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现在更强
C.近25年来,该生态系统所有生产者合成有机物的总量大于自身分解有机物的总量
D.近25年来,该生态系统种群个体数量不断增加但物种数量不变
【解答】解:A、图中形状和颜色均相同的点表示同一物种,不同形状或颜色的点表示不同的物种,分析图一可知,距今25年时,该生态系统中共有2个种群。故错误。B、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越稳定,分析图可知,距今25年时,该生态系统中共有2个种群,距今10年时,直到现在,生态系统中的种群越来越多,因此,距今25年前,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现在弱。故错误。C、生产者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强度、合成有机物的总量大于自身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的总量。故正确。D、分析图形可知,该生态系统种群个体数量不和物种数量都不断增加。故错误。故选:C。
考查角度2、关于生态球的综合分析
1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制作了以下4个密闭的玻璃瓶,放在一定的环境中。请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判断哪个瓶中生物的生存时间最短( )
A.B.C.D.
【解答】解:动物无论什么环境中都是指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绿色植物在有光的环境中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为所处的环境增加氧气,在黑暗环境中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在四个密闭的玻璃瓶中,哪个瓶中的氧气耗尽的最早,哪个瓶中生物的生存时间最短。A、密闭的玻璃瓶,只有两条小鱼,瓶中的氧气耗尽的不会是最早的,故不合题意。B、密闭的玻璃瓶,虽然有两条小鱼和一些水藻,但是在光的环境中水藻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所以它们存活的时间应该很长。故不合题意。C、密闭的玻璃瓶,只有两条小鱼,瓶中的氧气耗尽的不会是最早的,故不合题意。D、密闭的玻璃瓶,虽然也是有两条小鱼和一些水藻,但是在黑暗环境中小鱼和水藻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所以该瓶内的氧气是被耗尽最早的,瓶中生物的生存时间最短。故符合题意。故选:D。
15、(2018秋?冷水江市期末)有些人家喜欢用一种水晶球样的生态球(如图)作为家庭摆设。该球密封,内装有水、2~3条小鱼,底部有泥沙,并生长着一些水藻,妙在小鱼、水藻都是活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生态球应放在 的地方。
(2)小鱼和水藻能生存的原因是:水藻能够进行 为小鱼提供有机物和氧气;小鱼通过 为水藻提供二氧化碳,小鱼的这个过程是在细胞 完成的。
(3)生态球不是自然状态下的生态系统,一般不能维持太长时间,说明这种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
【解答】解:(1)生态球中的水藻进行光合作用需要的条件是光,因此这个生态球应放在有阳光的地方。(2)该生态球能够维持一段时间的原因是:水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为小鱼提供有机物和氧气;小鱼通过呼吸作用为水藻提供二氧化碳。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的。(3)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与该系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关。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越强;反之则调节能力差。生态球中的生物种类少,食物链和食物网结构简单,因此不会维持太长的时间。故答案为:(1)有阳光(2)光合作用;线粒体(3)自动调节
1.(2019?上海)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各种种群数量能够保持稳定不变
B.生物群落的数量是一成不变的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数量保持恒定
D.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相对稳定
【解答】解: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物的数量取决于这个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数量,如草→兔,兔多了草就少,草少了兔就被饿死,兔因饿死数量减少,草的数量就会慢慢增多,草多了,兔因食物充足数量也慢慢增多,但最终草的数量远大于兔的,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并维持一定的比例。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D正确。
故选:D。
2.(2019?朝阳)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知识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B.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在生态系统中被称为消费者
C.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是生产者,分解者则可有可无
D.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解答】解: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范围)。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正确;
B、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在生态系统中被称为消费者,正确;
C、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或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使生态系统的物质得以循环;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的物质不能循环。错误;
D、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正确;
故选:C。
3.(2019?咸宁)“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然而,某地区人们却发现,近年来田间青蛙的数量急剧减少,你认为与此现象关系不大的是( )
A.水稻品种的改良
B.人类的捕杀
C.农药的大量使用
D.栖息地和繁殖环境遭到破坏
【解答】解: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滥捕乱杀)、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蛙类减少的原因:人类的大量捕杀,占威胁蛙类生存原因的20%;栖息地的丧失使蛙类减少,占威胁蛙类生存原因的60%;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占威胁蛙类生存原因的20%.因此水稻品种的改良不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故选:A。
4.(2019?成都)当生态系统发生一定的变化或受到外来因素干扰时,它可以通过生态系统的 能力克服系统内部的变化和外来因素的影响,维持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但是生态系统的这种能力是有限的,一旦干扰因素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被破坏。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 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类。
【解答】解:当生态系统发生一定的变化或受到外来因素干扰时,它可以通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克服系统内部的变化和外来因素的影响,维持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但是生态系统的这种能力是有限的,一旦干扰因素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被破坏。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类。
故答案为:自我调节;自然
5.(2018?凉山州)中国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者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中的“激励与行动奖”,这是联合国和世界对中国绿色发展理念、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塞罕坝精神的高度肯定。三代林场建设者经过55年时间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建设起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这些建设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1)地球上所有的 与其 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中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塞罕坝人工林场属于 生态系统,为京津冀人民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如净化空气、涵养水源、 、 等。(任答两点即可)
(2)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筑起的“绿色长城”,帮助数以百万计的人远离 污染,并保障了 的供应。
(3)目前塞罕坝林场内林地面积达112万亩,森林资源总价值已达到202亿元,每年带动当地实现社会总收入超过6亿元,这充分说明,塞罕坝的这片绿水青山已已经为真正的 金山银山 。
【解答】解:(1)地球上所有的 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中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塞罕坝人工林场属于人工生态系统,为京津冀人民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如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
(2)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筑起的“绿色长城”,帮助数以百万计的人远离荒漠污染,并保障了氧气的供应。
(3)目前塞罕坝林场内林地面积达112万亩,森林资源总价值已达到202亿元,每年带动当地实现社会总收入超过6亿元,这充分说明,塞罕坝的这片绿水青山已已经为真正的 金山银山。
答案:(1)生物;环境;人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2)荒漠;氧气(3)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