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文档属性

名称 3.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1-04-09 18:4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欢迎指导!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概述植物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运输和分布。
3、说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和植物激素的概念。
能力目标
1、尝试分析经典实验,提高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对科学家实验的分析和既能训练,提高科学实验的严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科学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对真理不懈 追求的科学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阅读P46-47思考达尔文实验:
(1)实验对象、过程、现象、结论?
( 2)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哪一部分?
(3)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是哪一部分?
(一)1880年达尔文向光性实验弯向光源生长不生长不弯曲直立生长弯向光源生长ABCD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思考:1.实验第A组得到什么结论?
? 2、第A、B组对照的目的是什么?
? 3、对比分析第A、C组说明什么?
? 4、第C、D组与第一组对照说明什么?
?(一)1880年达尔文向光性实验弯向光源生长不生长不弯曲直立生长弯向光源生长ABCD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第A组的实验说明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芽鞘背光面比向光面长得快,具有向光性。思考:1.实验第A组得到什么结论?
?(一)1880年达尔文向光性实验弯向光源生长不生长不弯曲直立生长弯向光源生长ABCD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思考: 2、第A、B组对照的目的是什么?
? 第A、B组起对照作用,证明向光性可能与尖端有关。由此推断:尖端可能产生某种“影响”。 (一)1880年达尔文向光性实验弯向光源生长不生长不弯曲直立生长弯向光源生长ABCD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思考 3、对比分析第A、C组说明什么?
? ? 第A、C组说明了尖端可能产生的某种“影响”与光照无关。(一)1880年达尔文向光性实验弯向光源生长不生长不弯曲直立生长弯向光源生长ABCD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第C、D组与第A组对照说明了感光部位在胚芽鞘的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思考 4、第C、D组与第A组对照说明什么?综上所述,达尔文推测: 胚芽鞘尖端受______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______比________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背光面 向光面这仅仅是达尔文大胆做出的各种假设。科学重视实证。这种“影响”究竟是什么呢?单侧光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是由 ( )引起。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 ( )。
向光弯曲生长的部位( ) 。
单侧光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的下面一段(二)詹森的实验(1910)2.结论:詹森实验证明: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______。琼脂片传递给下部1.结果:

A组不能生长。

B组向光弯曲生长。 A组 B组
课本上有关詹森实验示意图是否完整?如果不完整,该怎样补充?
(二)詹森的实验(1910)思考讨论提示:如果把透水的琼脂片换成不透水的云母片,胚芽鞘生长情况又会怎样? 质疑: 尖端产生的“影响”即使能传递到下部,又为什么使得伸长区两侧生长不均匀呢?会不会由于这种“影响”向下传递的不均匀而造成生长不均匀呢?那么某种“影响”在运输过程中如何引起胚芽鞘的向光弯曲生长?我们先来试着猜想一下,如果这种“影响”真的会在下部分布不均匀的话,那么如果把尖端切下来,放在切面的左侧,那么胚芽鞘会怎样生长呢?如果放在右侧,又会怎么样呢?拜尔又是怎样做的呢?我们来看拜尔的实验。(三)拜尔的实验(1914)2.结论:拜尔实验证明:
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___________造成的。分布不均匀1.结果:胚芽鞘会朝向对侧弯曲生长
思考:尖端放置的位置及后来弯曲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这说明了什么?
选择黑暗是排除单侧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AB设疑:拜尔为什么选择在黑暗条件下进行试验?由詹森和拜尔的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如何证明? 詹森和拜尔的实验证明了“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可以向下传递,且可以在下部分布不均匀,从而造成胚芽鞘的弯曲生长。那么这种“刺激”究竟是不是化学物质?如果是,是哪种化学物质?温特采取了“移花接木”的方法得到了答案。 (四)1928年 温特实验1.过程:2.结果:A组:胚芽鞘会朝向对侧弯曲生长;
B组:胚芽鞘既不弯曲也不生长。AB (四)1928年 温特实验思考:
1、如果对放置琼脂块的胚芽鞘进行单侧光照射,对实验结果有没有影响?
2、只做A组实验能否说明是尖端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而导致胚芽鞘弯曲生长的?为什么?
3.温特得出了什么实验结论?
AB (四)1928年 温特实验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生长素3.结论:
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AB温特进一步作出了什么推论?1931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了这种物质,经过鉴定,知道它叫
吲哚乙酸( IAA )。
直到1946年,人们才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了
生长素,并确认它就是IAA.除IAA外还有苯乙
酸(PAA)、还有吲哚丁酸(IBA)等生长素究竟是什么物质呢?植物向光性的解释构建模型,解释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背光一侧向光一侧生长素多生长素少细胞生长快细胞生长慢外因:
内因:单侧光照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2.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生长素发现过程的总结与应用观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 吲哚乙酸
3.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生长素发现过程的总结与应用4.四个“部位”:生长素的产生部位、作用部位、感光部位、生长和弯曲部位。生长素产生的部位:
作用部位:
感光的部位:
弯曲的部位:
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的尖端尖端以下的部位尖端以下的部位生长素发现过程的总结与应用5.方法:排除法,遮光法,琼脂块法,云母片法
感悟 达尔文注意到人们熟视无睹的现象,并设计实验来研究,体现科学家善于观察,科学推理的创造性思维。
詹森选择实验材料琼脂片证明“影响”可透过琼脂片向下传递;拜尔选择黑暗环境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影响”向下传递分布不均匀所致;温特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的“影响”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即生长素。展现了科学研究善于观察,严密思维,科学推理善于借鉴,科学选材合适,方法巧妙,学会批判性思维,承前启后,善于创新。
生长素的发现经历了约50年,是多位科学家艰辛探索,持之以恒,不懈努力,一丝不苟的结果。
检测题1:
请分析各胚芽鞘生长情况(图中插入薄片为云母片)。答: A图胚芽鞘向光源弯曲生长B图胚芽鞘背光源弯曲生长C图胚芽鞘不弯曲不生长D图胚芽鞘直立生长E图胚芽鞘向光源弯曲生长判断胚芽鞘生长与弯曲的依据:1生长:看有无生长素。生长素可能是自身产生的,也可能是外源的(如含生长素的琼脂块)
2弯曲:看生长素分布是否均匀。若分布均匀则直立生长,若分布不均匀则弯曲生长 在方形暗箱内放一盆幼苗,暗箱一侧开一小窗,固定光源的光可以从窗口射入。把暗箱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保持每15分钟均速转一周。一星期后幼苗生长状况为:检测题2:B 下图示三盆燕麦幼苗。A、C盆中是正常幼苗,B盆中是切去胚芽鞘尖端的幼苗。将A、B盆分别放在缓慢匀速旋转的圆盘上,将C盆放在不旋转的圆盘上,三盆都有单侧光照射。几天后,A盆的幼苗________生长;B盆幼苗 ________生长, C盆的幼苗___________生长。 直立不向光弯曲检测题3: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的比较植物体一定部位有特定的分泌器官或细胞广泛针对特定器官生长素、乙烯生长激素、胰岛素二者都有生物体产生,含量少,具有高效性,不直接参与代谢过程,但对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起协调作用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请学生阅读书P48,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主要合成的部位--------------。
2、生长素的运输又如何?
3、生长素的分布部位-------------。
4、怎么证明生长素的运输只能单向的?(P49)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生长素的产生部位:生长素的分布:运输特点: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发育的种子______可转化成生长素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从植物体形态学______向形态学____运输 色氨酸如胚芽鞘、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的种子和果实非极性运输极性运输横向运输从胚芽鞘尖端_____一侧向_____一侧运输成熟组织中(主动运输)向光背光上端下端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
(P49技能训练)讨论:
1、不严密。缺乏对照实验。2、结论2不严谨。没有实验证明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实验组:对照组: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3、如何进行实验方案改造?生长素发现过程生理作用达尔文实验詹森实验温特的实验横向运输非极性运输极性运输产生、分布运输拜尔结论 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