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专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1课时 体味文化
第1课 滑向世界性大战的深渊
01自读教材·导学
02核心解读·导思
(共22张PPT)
03提升知能·导练
1.1 滑向世界性大战的深渊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特点是( )
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还未形成 ③对外以商品输出为主 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
A.②③④ B.①④ C.②④ D.①②③
答案 B
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同时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所以①④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②说法错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形成;③说法错误,垄断出现后各帝国主义国家对外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答案选B。
2.1882年5月,欧洲某几个国家签订的“同盟条约”中有这样的规定:“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的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它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这里的“其他两缔约国”是( )
A.德国和奥匈帝国 B.俄国和奥地利
C.德国和奥地利 D.英国和俄国
答案 A
解析 从题干时间“1882年”以及“同盟条约”的内容判断,该条约应当是德、奥匈、意三国“同盟条约”。故选A。
3.下面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英国一贯的外交政策,这种外交政策是( )
A.帮助欧洲大陆的弱小国家
B.打破欧洲的均势格局
C.维持欧洲大陆的势力均衡
D.同欧洲列强结成联盟
答案 C
解析 从图一到图二最突出的变化就是从不平衡到实现了平衡。这符合英国一贯的外交政策,故选C项;A项只是表面现象,没有反映其政策的本质,B、D两项不符合漫画的喻义,排除。
4.德意志统一后,为建立和维护其欧洲霸权,俾斯麦不得不“时刻警惕他国结盟的噩梦”,其战略重点是离间德国两侧的大国,充当“欧洲这个不倒翁娃娃的重心”,但噩梦终究成真。“噩梦成真”主要是指( )
A.德意结盟 B.法俄结盟
C.英法结盟 D.英俄结盟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重点是离间德国两侧的大国”,结合地理知识可知,法俄结盟是俾斯麦时刻警惕的“噩梦”。故选B项。
5.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引爆了巴尔干“火药桶”。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借口,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说明( )
A.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B.暗杀是反侵略斗争的唯一手段
C.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D.萨拉热窝事件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没有关系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故C项正确;A项“主要原因”说法错误;B项“唯一手段”说法错误;D项“没有关系”说法错误。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意志放弃他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把海利哥兰岛让给德意志……德意志答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予帮助。”
——1890年7月1日英德关于殖民地的协定
材料二 我们德意志人相信我们的力量,我们必须尽一切办法,努力争取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政治权威……如果我们继续只是欧洲大陆上的强国,并偎依英国的恩惠而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陷于1866年的政治卑微地位。
——1911年4月本哈第将军《我们的前途》
材料三 ……德国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把广大地区(注:这里指刚果)让出……法国放弃它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享有的权利,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这将会……使英国的北非与南非分离开来。德国当政人士……必须明白:任何一个英国政府……也不会允许在分配非洲政权时有这样的大变更!
——1911年7月14日英国《泰晤士报》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英国对德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本哈第的看法反映了什么问题?为什么?
(3)材料三中,英国对德关系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 (1)变化:由勾结德国反对法俄到支持法国反对德国。
(2)问题:德国不再满足于欧洲大陆强国的地位,而要求成为世界帝国,夺取英国的殖民地。原因:随着德国经济实力的增长超过英法,对外扩张的野心也急剧增强。
(3)实质:表面上维护法国的殖民地,实际上是勾结法国抑制德国,以维护其殖民霸主地位。
解析 第(1)问,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概括归纳。第(2)问,反映的问题要分析本哈第这番话的实质;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其原因。第(3)问,注意材料三的信息,透过现象看本质。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交战双方都认为自己进行的是正义的事业,自己的利益合理合法。奥匈帝国意在维护内部一致与扩大在巴尔干的势力。沙皇俄国则想捍卫国内秩序免受革命影响,同时对巴尔干怀有野心。俄国人与巴尔干地区的人民的确有特殊的关系,他们都源于斯拉夫族。德国认为自己四面受敌,想打破包围同时又增强自己的实力。法国则希望削弱自己的宿敌,收复阿尔萨斯—洛林。英国感到德国海军舰队的威胁与德国的扩张意图,认为那是对英国海上霸权的挑衅。
——以上材料均摘自德尼兹·加亚尔、
贝尔纳代特·德尚《欧洲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德法两国的战争动员有何相似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二所述现象。
答案 (1)相似之处:战争获得了人们的支持;军人士气高涨;人们对战争充满乐观情绪,都认为战争很快会结束,胜利属于自己一方。
(2)评价:材料二表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英、法、德、奥、俄等国实力对比发生变化,在争夺殖民地上的矛盾日益尖锐。各帝国主义国家为实现自己的扩张目的,鼓吹本民族利益至上,宣扬自己受到侵略或威胁,激起民族仇恨,煽动民族极端主义。这一做法极大“动员”了各国民众,使欧洲陷入民族主义的战争狂热之中,加速了战争的到来,同时也大大加剧了战争的规模和破坏性,给欧洲及世界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解析 第(1)问,相似之处,据材料一“去巴黎吃早饭!一刺刀挑死一个法国人”“政府说,战争会迅速结束”“微笑,仅仅是巴黎—柏林间的令人振奋的旅行”和“枪尖插着鲜花”可知是战争获得了人们的支持;军人士气高涨;人们对战争充满乐观情绪,都认为战争很快会结束,胜利属于自己一方。第(2)问,评价,首先提炼观点,据材料二“交战双方都认为自己进行的是正义的事业,自己的利益合理合法”可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结合史实评价,注意把握国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力量和国家利益,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PAGE
- 1 -
(共38张PPT)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1课时 体味文化
专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2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01自读教材·导学
02核心解读·导思
(共20张PPT)
03提升知能·导练
1.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1.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索姆河战役被称为“索姆河地狱”。这是因为这两场战役( )
A.战役规模巨大 B.双方投入兵力很多
C.持续时间特别长 D.伤亡数字特别巨大
答案 D
解析 从“绞肉机”“地狱”的字眼上来判断,应是强调了战争的残酷性,战场伤亡数字特别巨大。故选D项。
2.毛元佑著《世纪初的列强混战》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敌军在火炮的数量上占强大的优势,发射了数百万发炮弹,敌机机群完全控制了天空,当代不可战胜的战斗大象——坦克的出现,这一切,使作为德军核心力量的步兵受到极大的震动,‘军队对长官的信任和对胜利的信心发生了动摇’。”这描述的战役最有可能是( )
A.凡尔登战役 B.马恩河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
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题需扣住“战斗大象——坦克的出现”这一关键信息,由所学知识可知坦克首次出现于索姆河战役中。故选C项。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在西线战场上的战役有( )
①马恩河战役 ②凡尔登战役 ③索姆河战役 ④日德兰海战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均发生在西线战场上,而日德兰海战发生在北海。故选B项。
4.某老师在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史实时,向同学们展示了下列一组图片。下列哪一选项最准确地反映了图片展示的主题( )
A.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施里芬计划”的破产
B.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旷日持久的阵地战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德的海上争霸战
D.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新式武器
答案 D
解析 坦克、重炮、飞机、潜艇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新式武器,故D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能完整地反映这一主题,排除。
5.1914年7月29日,美国驻伦敦大使致函威尔逊总统:“如果真的发生一场大战,欧洲的进步将遭受重大挫折,而美国领导世界的时代会提前到来。”能够支持这一预言的史实有( )
A.战后美国开始支配欧洲事务
B.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C.美国在国联中地位举足轻重
D.美国获得了德国部分殖民地
答案 B
解析 美国开始支配欧洲事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A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财政金融地位下降,美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有利于美国领导世界,B项正确;国联是被英、法等共同主宰,且美国未加入国联,C项错误;D不符合史实。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年半以来,世界的一部分正在遭受着历史上最可怕的战争的破坏。……在这场斗争中,德国和它的盟国——奥匈、保加利亚和土耳其赢得了战争的许多胜利,显示了它们的不可摧毁的力量。……盟国是为了捍卫它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而被迫作战的。……但是,同时出于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它们建议甚至现在就立即开始和平谈判。它们确信它们所提出的以保证它们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的建议,是可以作为恢复持久和平的基础的。如果尽管有了这个和平与和解的建议,而斗争仍要继续下去,四盟国决心将斗争进行到胜利为止,而同时在人类和历史面前声明不负任何责任。
——1916年12月12日德国政府的和平建议
材料二 协约国不得不在它们的答复中首先提出强烈抗议敌国照会中两点主要论断,这个照会企图将战争责任推到协约国身上,并且宣扬中欧国家的胜利。……倡议还企图加强德国和它的盟国的公共舆论。这些盟国已经由于它们的损失而发生严重的动摇,由于经济上被包围而疲惫不堪,并且由于强迫它们人民作出极大的努力而分崩离析。
——1916年12月29日协约国政府的答复文
(1)根据材料一,指出德国提出和平建议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什么?引用有关文字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指出双方对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局势的评价有何不同?哪一方的观点比较符合实际?请说明理由。
答案 (1)出发点:“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
目的:“保证它们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
(2)不同:同盟国声称己方赢得了战争的许多胜利;协约国则说同盟国已陷于窘境并面临崩溃危险。
协约国的说法较符合实际。理由:协约国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
解析 本题提供了两则新材料,解答的前提是读懂材料的含义,分析当时的背景。第(1)问,注意材料的时间提示——1916年12月,这说明战争在进行中,从材料看,同盟国提出的建议出发点是“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这只是借口,实际上目的是“保证它们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即保证德国发展的需要。第(2)问,从材料可以看出同盟国声称已经赢得了战争,而协约国则说同盟国已经陷入了窘境和崩溃的边缘。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协约国的说法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因为协约国开始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远看来,协约国可任意借助美国经济,但德国却遭到封锁,这使它只能使用中欧资源,这种封锁产生了巨大的效果,美国提供的贷款和它后来的参战更加强了这种效果。1916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似乎为了对拿破仑进行阐释,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
——《剑桥战争史》
材料二 我们的目的仍和以前一样,要在世界中捍卫和平和正义的原则,与自私的无人性的权力相对抗……我们跟德国人民没有什么争吵……他们政府发动这次战争不是出自他们的推动……这次战争的决定,正如在古代不幸的岁月中,统治者什么也不与人民商量,往往就决定了许多战争,而发动和进行那些战争又都是为了某些王朝的利益,或是为了惯于把他们的同胞用作爪牙和工具的一小撮野心家的利益……现在,我们正要对这个与自由为敌的真正敌人应战。
——威尔逊总统提请国会对德宣战的演说
(1)根据材料一,分析同盟国失败的原因。
(2)材料二中,威尔逊在演说中把第一次世界大战定性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协约国集团为捍卫和平和正义的原则,为保卫自由而与同盟国进行的战争。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答案 (1)原因:德国遭到封锁,物资匮乏;德国军事生产拖垮了本国经济;美国对协约国提供贷款,协约国在经济实力上占有优势;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进一步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2)不同意。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为了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尽管塞尔维亚是为了抵抗侵略而参战,但一国的正义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解析 第(1)问,应该分析交战双方的因素,既要有德国国家实力的分析,又要分析协约国的经济状况。第(2)问,首先表明观点,然后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得出本次战争是帝国主义战争,交战双方都是非正义的。
PAGE
- 1 -
(共34张PPT)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1课时 体味文化
专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3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01自读教材·导学
02核心解读·导思
(共21张PPT)
03提升知能·导练
1.3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剑桥战争史》中写道:“1916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该材料反映了德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实力的劣势 B.社会矛盾的尖锐
C.军事生产的膨胀 D.军事战略的失误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可知,德国失败与经济有关,故A正确;“社会矛盾”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错误;“军事生产的膨胀”属于对材料的误读,故C错误;“军事战略的失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错误。
2.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1918年3月,苏俄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对上述两件大事的正确分析有( )
①协约国阵营发生了重大变化 ②协约国集团的力量并未因苏俄的退出而削弱 ③实质上都起到了加速战争结束的作用 ④美国和苏俄都维护了自己的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苏俄退出帝国主义战争都是出于对本国利益的考虑,使协约国的阵营发生了变化,同时加速了战争的结束,从总体上看,苏俄退出战争并没有削弱协约国的实力,①②③④均正确。故选D项。
3.列宁说:“‘一战’后美国几乎把所有国家,甚至最富有国家,都变成了向自己进贡的国家。”这表明( )
A.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B.美国经济全面繁荣
C.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美国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一
答案 A
解析 “美国几乎把所有国家”“变成了向自己进贡的国家”,是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债权国,A项正确。
4.“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材料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影响是( )
A.欧洲出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B.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
C.建立了新的国际体系
D.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答案 B
解析 紧扣题干关键词:“东方各民族”“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结合所学,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东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各国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故选B项。
5.“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子弹嘘嘘,大炮隆隆,我不想再呆在这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英军中流行的这首歌在研究下列哪一问题时最有价值( )
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厌战情绪
B.新式武器的广泛使用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国伤亡情况
D.英国的民族主义情绪
答案 A
解析 由题干中“我要回家”“不想再呆在这里”等信息可知,这首歌反映了英军的厌战情绪,A项正确。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他的评论的确很有道理,而且其正确的程度比他当时所能预见的还大得多。第一次世界大战注定要使格雷伯爵所熟悉的整个欧洲变成废墟。它毁灭了数世纪之久的哈布斯堡、霍亨索伦、罗曼诺夫和奥斯曼等王朝。
——《全球通史》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从兴高采烈的群众和开拔的士兵高唱《马赛曲》《在故乡》或《蒂珀雷里》等歌曲开始的。交战双方的军列上用粉笔写着“圣诞节回家”的题词。所有的民族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暂而又胜利的战争……到这时,欧洲各民族进入了历史上最具毁灭性、最残酷的战争的第四个年头……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不仅在战壕中出现,而且也在两大阵营的平民百姓当中出现。
——《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格雷的评论“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是什么意思?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的影响。
(2)材料二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和后期交战双方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
答案 (1)含义:欧洲文明正在衰落。影响:一战使欧洲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欧洲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被削弱;摧毁了四大帝国,欧洲政治格局发生重大调整。
(2)变化:从兴高采烈、渴望胜利到普遍厌战、失败主义情绪严重。
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交战双方的士兵和群众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阻碍了社会进步;影响了人们生活,给人们心理造成巨大的伤害。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一战的破坏性分析含义;第二小问要注意结合材料信息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全面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文明的重大冲击。第(2)问,材料二强调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民众心理的打击,情绪的变化从材料中即可得出;原因结合一战所造成的巨大伤亡及对民众和士兵的影响分析;认识要注意结合材料一、二,不要脱离材料空泛谈认识。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予古老的君主制度和贵族封建制度以最后的一次打击。在土耳其、俄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各个单一的德意志国家,帝王宝座倒塌了。朝廷臣子,所有社会上的头面人物与拥有特殊利益的旧的土地贵族,全都随着国王的垮台而消失了。这次大战的确是民主制度的一次胜利,尽管是辛酸的胜利。它把如法国革命和美国革命那样时间长久、影响深远的过程更向前推进了。但对现代文明的基本问题,如工业主义和民族主义、经济保障和国际稳定等,这次大战并没有作出任何回答。而且,它使欧洲主要国家的实力被严重削弱了,它们面对的则是经济力量日益兴盛的美国,建立起革命政府的苏联,以及反殖民运动蓬勃开展的非洲和亚洲。
——《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政治文明发展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没有回答现代文明基本问题的原因。
答案 (1)影响:帝国主义列强力量的消长,欧洲的衰落和美国、日本的兴起,国际关系新格局出现;战争引起一系列革命,革命中形成了社会主义的苏联,冲破了资本主义体系;战争引起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冲击了世界殖民主义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某种意义上导致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加快。(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2)原因:战争是帝国主义争霸性质;对弱小民族和殖民地要求的无视;战争对世界经济秩序的破坏;战后对失败者的不公正处置导致的新对抗。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在土耳其、俄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各个单一的德意志国家,帝王宝座倒塌了。朝廷臣子,所有社会上的头面人物与拥有特殊利益的旧的土地贵族,全都随着国王的垮台而消失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传统的国际政治格局;由“它们面对的则是经济力量日益兴盛的美国,建立起革命政府的苏联,以及反殖民运动蓬勃开展的非洲和亚洲”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政治格局;老牌殖民国家的衰落,加快了世界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步伐;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第(2)问,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战后国际分赃会议的内容分析,确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依旧奉行强权政治,以国家实力决定国家地位,忽视战后中小国家要求公平、公正的近代民主理念。
PAGE
- 1 -
(共34张PPT)
专题过关检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