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单元测试
班级 姓名 座号
一、单选题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最有可能是住宅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沿甲—乙方向,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最有可能的是( )
A. B.
C. D.
猴年春节期间,城乡交通状况来了个大反转,车流、人流密集涌向乡间。乡间出现了如城市的堵车现象,“城堵”变成了“乡堵”。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3.“城堵”变成了“乡堵”说明(???)
A.城市化速度加快 B.乡村交通条件改善
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城乡居民收入提高
4.影响春节期间人口流动的主导因素是(???)
A.家庭 B.经济 C.教育 D.交通
为缓解停车难问题,北京市朝阳区采取“错峰停车”措施,鼓励各社会单位夜间或双休日将停车位向周边社区市民开放。下图为“朝阳区某功能区不同时段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功能区属于
A.商业区 B.行政区
C.工业区 D.住宅区
6.“错峰停车”主要利用了该功能区与相邻功能区
A.人口密度的差异 B.人口流动状况的差异
C.地租水平的差异 D.汽车拥有量的差异
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
A.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
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
D.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
8.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国城市化带来主要变化有
A.中国——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 B.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C.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 D.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当①线变成②线时,则住宅功能区可拓展到( )
A.一环路 B.二环路 C.三环路 D.环城路
10.近年来该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 到郊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
②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③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④郊区廉价劳动力丰富
⑤人口向郊区迁移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⑤
11.近年来该市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逐渐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迁移,主要原因是( )
①二、三环路地租比市中心低
②市中心交通拥堵
③二、三环路人流量更大
④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⑤市中心人口减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2.若从大气环保的角度看该城市工业区布局是合理的,则该城市最可能位于( )
A.伦敦 B.加尔各答
C.上海 D.开普敦
13.关于M、N、O功能区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A.旅游休闲区、商业区、行政区
B.商业区、住宅区、旅游休闲区
C.住宅区、商业区、文化区
D.商业区、旅游休闲区、住宅区
14.对于图示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路干线穿过了风景区,有利于风景区的开发和保护
B.铁路线从城区穿过,方便了市民的出行
C.河流流经城区中心,避免了热岛效应的产生
D.该城市的地势整体上西南高、东北低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建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美国大城市中心摩天大楼高耸入云,而西欧城市中心一般很少见到现代化大楼,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美国技术先进、经济发达 B.美国城市用地紧张
C.西欧城市发展历史悠久 D.西欧地质条件差
16.中国文化具有内向性,在建筑结构中的体现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建筑有围墙 B.园林忌直求曲
C.建筑物内通道忌宽求窄 D.建筑物线条简洁
我国东南沿海某特大城市,改革开放后城市空间发展结构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7.该城市空间发展过程的先后顺序是( )
A.abcd B.badc
C.dcba D.cdab
18.可能和城市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关系不大的是( )
A.政策 B.外资
C.历史文化 D.城市规划
随着城市与乡村的联系日益密切,人们通过开发“都市里的乡村”——推广社区农业化和城郊农业等方式,使农田散布于城市用地中,创造出一个清洁高效的城市。如日本筑波科学城保留了大片的农田,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和教育场所;法国在建设新城时引入农业景观,把农田作为绿地引入城内及城市周围,形成“没有郊区的新城”……在城市中有意识地引入农田, 使农田成为城市景观的绿色基质,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回归,也反映了城市化发展的新理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9.在城市建设中,“城市农田”与“城市公园”比较,突出的优势是
A.景观丰富,可吸引附近居民到访
B.水域广阔,能有效减轻城市内涝
C.污染较小,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
D.居民维护,可以降低运行的成本
20.农田融入城市的首要目的是
A.保护原始的农业环境 B.增强城市自我服务的功能
C.提供居民劳动的场所 D.减少城市土地资源的浪费
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地区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1.上图中a、b、c、d四个位置最容易形成城镇的是
A.a B.b C.c D.d
22.在该地区的的城市化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
A.土地生产力的大小 B.水资源的多少 C.基础设施的建设 D.经济规模的设想
二、综合题
23.(题文)读“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回答问题。
(l)图中 曲线表示发达国家的变化, 曲线表示发展中国家的变化。
(2)城市化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 产业向 产业转移,城市 不断扩大。
(3)B类国家的城市化特点是起步 、水平 。
(4)A曲线在20世纪70年代后呈下降趋势,该类国家的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此现象称为 现象。
24.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t1至t4的历史发展过程,读图并回答问题。
(1)在这个过程中城镇的变化特征是: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
(3)此过程被称为__________。
25.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我国东部沿海某大城市示意图”,统计显示近年来有数十万人迁入该城市。
材料二 雨水收集系统是将雨水收集并进行处理后达到使用标准的系统,主要收集屋顶雨水和地面雨水。在目前我国水资源紧张、水污染加重、城市内涝加剧的情况下,将雨水收集并利用势在必行。
(1)说明人口大量迁入对该城市造成的不利影响。
(2)在 M、P、Q 三地中 最可能是高级住宅区,简要说明原因。
(3)近年来该城市大力发展雨水收集工作,简述该措施的意义。
2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城市A与B相比形成较早的是________,理由为______________;城市B与C相比形成较早的是________,理由为______________。
(2)C城市中商业区的区位优势是____________。
(3)C城市今后的城市形态可能向____________方向延伸。
(4)在C城市的①②③④四处,布局工业区最合理的是_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____。
27.下图为某城市地形与交通线路图,利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交通网来判断:A、B、C、D四地中,最有可能是中心商务区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城市工业区移动的趋势看,B地与C地比较,________地更适合新建稍具规模的工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地与D地的住宅区,________地为高级住宅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为低级住宅区,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ACDAD 6-10BCACB 11-15DABDC 16-20DBCDB 21-22BB
23.(1)A B (2)第一产业 第二、三 用地规模(3)晚 低 (4)逆城市化
24.(1)城镇面积由小到大城镇数目由少到多由孤立城镇发展为城市群和城市带
(2)城市人口比重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3)城市化进程
25.(1)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管理、就业困难;环境污染加剧。
(2) P 靠近旅游观光带,环境质量好;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靠近文化教育区;远离重工业区,空气质量好。
(3) 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减轻城市内涝;减轻地面水体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6.(1)B 位于两河交汇处,交通便利 B 铁路的建设晚于水运
(2)位于市中心,有多条道路交会,交通便利,能够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
(3)东、南
(4)③ 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城区河流下游的郊外,对城区污染小;有公路、铁路经过,靠近河流,交通便利
27.(1)B 交通便捷,位于市中心
(2)C B地土地利用紧张,租金高,环境问题严重;C地在城市的外缘,土地资源充足,靠近铁路
(3)D 在城市外缘,地势较高,空气较好,交通方便 A 地势较低,在中心商务区与工业区附近